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日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却陷入了一场莫名的抢盐风波。文章由此事件开篇引发思考,提出要重建政府信任关系。在探讨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政府信任关系的概念,分析目前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的现状,并提出重建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转型时期;政府信任关系;重建
当日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却陷入了一场莫名的疯狂抢购。2011年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实际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陷入如此恐慌。2003年SARS时,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比这次更让人记忆犹新。
这不由得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突发性的事件或者是灾难,或者说是公共性关心的一种事件面前,公众会变得如此慌张,如此缺乏安全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信任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一,没有信任,社会自身的正常运转将会出现信任危机。
一、政府信任关系的界定
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的要求做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也就是说政府的信任关系包含着双向期待。除此之外,政府信任关系还包含着政府机构的不同部门,不同的层级之间的相互信任。一般来说,虽然政府对社会对公众是否信任也对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根本性的。反之,社会和公众对政府是否信任,影响着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决定着公共行政能否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同和合作。
二、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现状分析
从2003年的非典恐慌到2011年的前面蜱虫灾难,以及本文开篇的日本核泄漏引发的国内“抢盐事件”,等等,其实都透露出我国目前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信息。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的复杂性和多边性已经很突出,目前我国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时期,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外来文化冲击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对我国政府信任关系重建的建议
就目前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现状的分析来看,政府应及时解决已有的预防未知的政府信任危机问题。为了提高政府绩效,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社会信任的有力支撑以及重申社会主义政治的合法性,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的重建已迫在眉睫。在当前由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的重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建立政府信任关系的制度保障。政府信任关系的建设最终还要依靠制度。首先,要健全行政规范约束制度,包括行政机构的内部约束规范以及外部制约机制,增加行政权力制约,降低行政管理的人治的程度,减少行政腐败及非法行政机会增多。其次,建立健全的政府信用监督机制,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使其公开化、民主化。再次,还要加强行政管理绩效评估机制以及责任机制。改变官员单纯追求政绩的局面,要责任到岗位,责任到人。
第二、建立阳光政府,推行政务公开。消除政府信息不公开或伪公开的现象。政府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向公众公开与公众利益切身相关的信息(除涉及国家安全与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的外)。充分发挥听证会的作用,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目前,我国已出台关于国家部门机关“三公”经费的公开政策,这无疑是重建政府信任关系一大步。
第三、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时,要注意构建有限责任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在其职能范围内行事,政府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如在国家经济的某些领域要减少干预,让市场发挥其有效作用。
第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府危机应变能力。公务员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改变旧的行为习惯,培养快速应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第五、提高公众素质。上述分析可知,公众也是政府信任关系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应对公众进行危机应对知识的教育,公众也应该在危机面前能理性的分析问题,不一味的随大流。能客观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政府信任危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与政府共同努力重建信任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康之.李传军主编 行政伦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特里·L·库珀著,张秀琴译.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叶玉登.信息的透明度 政府的公信力 社会的凝聚力[J].中国行政管理,2004(4).
(作者简介:高晓庆(1990.04-),女,山西大同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关键词:转型时期;政府信任关系;重建
当日本还陷在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中时,中国却陷入了一场莫名的疯狂抢购。2011年3月16日起,中国各地忽然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实际上,这不是中国第一次陷入如此恐慌。2003年SARS时,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比这次更让人记忆犹新。
这不由得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在一个突发性的事件或者是灾难,或者说是公共性关心的一种事件面前,公众会变得如此慌张,如此缺乏安全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信任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一,没有信任,社会自身的正常运转将会出现信任危机。
一、政府信任关系的界定
政府信任关系是指行政相对人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合理期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也包括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对社会和公众的要求做出回应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期待。也就是说政府的信任关系包含着双向期待。除此之外,政府信任关系还包含着政府机构的不同部门,不同的层级之间的相互信任。一般来说,虽然政府对社会对公众是否信任也对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根本性的。反之,社会和公众对政府是否信任,影响着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决定着公共行政能否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同和合作。
二、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现状分析
从2003年的非典恐慌到2011年的前面蜱虫灾难,以及本文开篇的日本核泄漏引发的国内“抢盐事件”,等等,其实都透露出我国目前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信息。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的复杂性和多边性已经很突出,目前我国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时期,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分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外来文化冲击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对我国政府信任关系重建的建议
就目前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现状的分析来看,政府应及时解决已有的预防未知的政府信任危机问题。为了提高政府绩效,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社会信任的有力支撑以及重申社会主义政治的合法性,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的重建已迫在眉睫。在当前由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的重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建立政府信任关系的制度保障。政府信任关系的建设最终还要依靠制度。首先,要健全行政规范约束制度,包括行政机构的内部约束规范以及外部制约机制,增加行政权力制约,降低行政管理的人治的程度,减少行政腐败及非法行政机会增多。其次,建立健全的政府信用监督机制,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使其公开化、民主化。再次,还要加强行政管理绩效评估机制以及责任机制。改变官员单纯追求政绩的局面,要责任到岗位,责任到人。
第二、建立阳光政府,推行政务公开。消除政府信息不公开或伪公开的现象。政府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向公众公开与公众利益切身相关的信息(除涉及国家安全与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的外)。充分发挥听证会的作用,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目前,我国已出台关于国家部门机关“三公”经费的公开政策,这无疑是重建政府信任关系一大步。
第三、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时,要注意构建有限责任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在其职能范围内行事,政府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如在国家经济的某些领域要减少干预,让市场发挥其有效作用。
第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政府危机应变能力。公务员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改变旧的行为习惯,培养快速应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第五、提高公众素质。上述分析可知,公众也是政府信任关系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应对公众进行危机应对知识的教育,公众也应该在危机面前能理性的分析问题,不一味的随大流。能客观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政府信任危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与政府共同努力重建信任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康之.李传军主编 行政伦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特里·L·库珀著,张秀琴译.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叶玉登.信息的透明度 政府的公信力 社会的凝聚力[J].中国行政管理,2004(4).
(作者简介:高晓庆(1990.04-),女,山西大同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