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依托情境展开的教学活动,能够打破传统灌输的教学形式,带给学生更为灵动的学习体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活动、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等,促进互动情境、直观情境的创建,从而让学生纵情于情境之中,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别开生面”。
【关键词】情境;小学语文;游戏
情境教学法是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交融中,真正地走进语文课堂,走进文本的世界,从而推动高效语文课堂的生成。然而,在传统形式下,教师多将学生看作容纳知识的冰冷容器,采用机械、枯燥的方式为学生灌输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所以,为了扭转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当主动地将情境教学法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基于情境打开语文课堂的“新大门”。
一、合作学习,建立互动情境
情境教学法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和同伴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现代教育理念指出,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合作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拥有与他人进行合作、探究的能力,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所以,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创建情境时,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素养,以互补作为原则为学生搭建相互合作的平台,构建互动的情境,以便学生在不断交换思维、碰撞思维的过程中,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效果。
以《落花生》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分析出班级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出哪些学生的阅读素养较好,哪些学生的阅读素养一般。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按照互补原则为学生搭建小组,使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各有所长,为互动情境的创建奠定基础。随后,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并提出“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你有什么认识呢?”的话题,指引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依靠小组的力量对本篇文章进行分析,使学生通过集体探讨,逐步认识到本篇文章传达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做有用的人、不做体面的人”这一道理。
每个学生的阅读思维和性格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应按照互补原则进行组员的安排,引导学生在小组之中展开互动学习,促进互动情境的创建,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在团队分析中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二、玩转游戏,构造趣味情境
兴趣一直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探究的动力。当教学形式枯燥、无趣时,学生会丧失探究语文知识的热情,降低学习的积极性;當教学情境有趣时,学生会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建构。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将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创建有趣的学习情境,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可以加强语文知识记忆,从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印象。
比如在《我们奇妙的世界》这一课中讲解“寸”“呈”“幻”等生字时,趣味情境的创建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这些生字的识记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介绍“寸”“呈”“幻”等生字的读音和字形,为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打下基础。随后,教师为学生讲解游戏活动的规则:首先,学生围坐成一圈;其次,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个带有本节课生字的卡片;再次,学生进行认读和组词,认读和组词正确的学生奖励一分。紧接着,教师按照上述游戏活动的规则组织学生开展生字的识记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之中反复地记忆“寸”“呈”“幻”等生字,不断提高记忆效果。
显而易见,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带给学生趣味性的学习体验,助力课堂上趣味情境的生成,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放松自己的心情,提高探索语文知识的活力,在不断争取游戏胜利中反复地记忆语文知识,加深识记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三、提出问题,生成悬疑情境
古人常说“学起于思”,可见思考和质疑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问题是让学生产生思考和质疑的源泉。所以,在课堂上打造悬疑情境时,教师应当主动地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索。在讲解语文知识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促进悬疑情境的生成,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探索动力,使学生在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语文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松鼠》这一课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形成思考的动力,教师不再照本宣科地单向解说文章内容,而是先分析教学重点,再向学生提问,促进课堂上悬疑情境的生成,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具体操作中,教师先对文本进行分析,指出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等内容是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围绕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课文中是如何描写松鼠的?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描写?2.松鼠主要吃些什么?3.松鼠是怎样搭窝的?……”基于这些问题,学生陷入悬疑情境之中,产生对松鼠习性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地在文本中找寻答案,并在解决这些疑惑中提高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效果。
问题可以促进悬疑情境的创建,而悬疑情境的生成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萌生探索的动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主动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打造悬疑情境,能够有效地打破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利用媒体,打造直观情境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妙趣横生、离奇曲折的小说、寓言故事,而且有充满人文情怀的散文和诗歌。在讲解这些以感性元素为主题的内容时,如果单凭教师口头讲解,不但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效果,而且会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厌恶程度,使学生抵触语文学习。现代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情境的创建,引导学生在视听情境中丰富自身的感性认识,从而深层次地领悟文章中的意境和情感。
以《赵州桥》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为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使学生在直观情境中提高对赵州桥的认识效果。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先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赵州桥的图片,并为学生播放介绍赵州桥的视频,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中,主动地将目光放在课堂上。之后,按照文章中介绍赵州桥的顺序,教师可以依次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在结合图片分析文字的过程中,真正地认识到赵州桥的特点和建筑特色,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等特点。 不难看出,现代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文字转变为直观情境的优势。在讲解语文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呈现相应的图片、视频等,打造直观情境,让学生在动态、灵动的情境之中感悟文字之下的优美风景和独特设计,从而提高解读文本的质量。
五、角色扮演,创建体验情境
情感的体验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和沟通。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语言的交流大多局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至于学生无法基于多角度的交流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地搭建学生之间的交流桥梁,创建情感体验的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课本剧的创编,使学生在与同伴一起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深入到故事情节之中,真切地感受角色的心理历程和所思所想,以便在还原文本的情境中深入体会文本的意蕴。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效果,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创建体验情境。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让学生认识到文章中都有哪些人物以及人物的出场顺序等。之后,给小组内学生进行角色划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紧接着,学生使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对文本故事进行演绎,在对话过程中促进体验情境的生成,融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中,感受廉颇、蔺相如等人的情感变化,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此外,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头饰,让学生将每个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从而提高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效果。
由此看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够促进体验情境的创建,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为学生构建深入体验文本的平台,使学生在重现故事情节、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真正地走进故事之中,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创建情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地以情境为中心调控语文课堂,进一步激活语文课堂的活力,讓原本枯燥的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味,以便学生在不断增强学习热情中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品质。
【参考文献】
张万福.浅析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才智,2020(02):126.
陈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践行策略浅探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72.
张月萍.巧用情境教学,提高教学成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J].教育观察,2019,8(41):45-46.
【关键词】情境;小学语文;游戏
情境教学法是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交融中,真正地走进语文课堂,走进文本的世界,从而推动高效语文课堂的生成。然而,在传统形式下,教师多将学生看作容纳知识的冰冷容器,采用机械、枯燥的方式为学生灌输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削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所以,为了扭转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应当主动地将情境教学法与语文教学进行融合,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基于情境打开语文课堂的“新大门”。
一、合作学习,建立互动情境
情境教学法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和同伴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现代教育理念指出,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合作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拥有与他人进行合作、探究的能力,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所以,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创建情境时,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实际语文素养,以互补作为原则为学生搭建相互合作的平台,构建互动的情境,以便学生在不断交换思维、碰撞思维的过程中,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效果。
以《落花生》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分析出班级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出哪些学生的阅读素养较好,哪些学生的阅读素养一般。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按照互补原则为学生搭建小组,使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各有所长,为互动情境的创建奠定基础。随后,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并提出“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你有什么认识呢?”的话题,指引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依靠小组的力量对本篇文章进行分析,使学生通过集体探讨,逐步认识到本篇文章传达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做有用的人、不做体面的人”这一道理。
每个学生的阅读思维和性格特点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应按照互补原则进行组员的安排,引导学生在小组之中展开互动学习,促进互动情境的创建,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上的主体,在团队分析中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
二、玩转游戏,构造趣味情境
兴趣一直是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探究的动力。当教学形式枯燥、无趣时,学生会丧失探究语文知识的热情,降低学习的积极性;當教学情境有趣时,学生会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建构。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将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创建有趣的学习情境,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可以加强语文知识记忆,从而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印象。
比如在《我们奇妙的世界》这一课中讲解“寸”“呈”“幻”等生字时,趣味情境的创建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这些生字的识记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介绍“寸”“呈”“幻”等生字的读音和字形,为学生参与游戏活动打下基础。随后,教师为学生讲解游戏活动的规则:首先,学生围坐成一圈;其次,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个带有本节课生字的卡片;再次,学生进行认读和组词,认读和组词正确的学生奖励一分。紧接着,教师按照上述游戏活动的规则组织学生开展生字的识记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之中反复地记忆“寸”“呈”“幻”等生字,不断提高记忆效果。
显而易见,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带给学生趣味性的学习体验,助力课堂上趣味情境的生成,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放松自己的心情,提高探索语文知识的活力,在不断争取游戏胜利中反复地记忆语文知识,加深识记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的实效。
三、提出问题,生成悬疑情境
古人常说“学起于思”,可见思考和质疑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问题是让学生产生思考和质疑的源泉。所以,在课堂上打造悬疑情境时,教师应当主动地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索。在讲解语文知识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促进悬疑情境的生成,引起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探索动力,使学生在不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语文知识,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松鼠》这一课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形成思考的动力,教师不再照本宣科地单向解说文章内容,而是先分析教学重点,再向学生提问,促进课堂上悬疑情境的生成,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具体操作中,教师先对文本进行分析,指出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等内容是本篇文章的教学重点。围绕上述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课文中是如何描写松鼠的?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描写?2.松鼠主要吃些什么?3.松鼠是怎样搭窝的?……”基于这些问题,学生陷入悬疑情境之中,产生对松鼠习性的好奇心,从而主动地在文本中找寻答案,并在解决这些疑惑中提高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效果。
问题可以促进悬疑情境的创建,而悬疑情境的生成能够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萌生探索的动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主动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打造悬疑情境,能够有效地打破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提高学习的效果。
四、利用媒体,打造直观情境
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有妙趣横生、离奇曲折的小说、寓言故事,而且有充满人文情怀的散文和诗歌。在讲解这些以感性元素为主题的内容时,如果单凭教师口头讲解,不但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效果,而且会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厌恶程度,使学生抵触语文学习。现代媒体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情境的创建,引导学生在视听情境中丰富自身的感性认识,从而深层次地领悟文章中的意境和情感。
以《赵州桥》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为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使学生在直观情境中提高对赵州桥的认识效果。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先使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赵州桥的图片,并为学生播放介绍赵州桥的视频,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中,主动地将目光放在课堂上。之后,按照文章中介绍赵州桥的顺序,教师可以依次为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片,使学生在结合图片分析文字的过程中,真正地认识到赵州桥的特点和建筑特色,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等特点。 不难看出,现代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文字转变为直观情境的优势。在讲解语文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为学生呈现相应的图片、视频等,打造直观情境,让学生在动态、灵动的情境之中感悟文字之下的优美风景和独特设计,从而提高解读文本的质量。
五、角色扮演,创建体验情境
情感的体验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和沟通。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语言的交流大多局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至于学生无法基于多角度的交流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地搭建学生之间的交流桥梁,创建情感体验的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课本剧的创编,使学生在与同伴一起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深入到故事情节之中,真切地感受角色的心理历程和所思所想,以便在还原文本的情境中深入体会文本的意蕴。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效果,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创建体验情境。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让学生认识到文章中都有哪些人物以及人物的出场顺序等。之后,给小组内学生进行角色划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紧接着,学生使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对文本故事进行演绎,在对话过程中促进体验情境的生成,融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中,感受廉颇、蔺相如等人的情感变化,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此外,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头饰,让学生将每个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从而提高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效果。
由此看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能够促进体验情境的创建,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为学生构建深入体验文本的平台,使学生在重现故事情节、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真正地走进故事之中,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效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创建情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地以情境为中心调控语文课堂,进一步激活语文课堂的活力,讓原本枯燥的语文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味,以便学生在不断增强学习热情中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品质。
【参考文献】
张万福.浅析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才智,2020(02):126.
陈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践行策略浅探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72.
张月萍.巧用情境教学,提高教学成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思考 [J].教育观察,2019,8(4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