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诘有理 论证有力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song83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述性文章通常有两种思维展开方式: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常见的思维模式,通俗点讲就是正面论证自己的观点。驳论则是反对他人的观点和思维漏洞,驳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驳论也是为了最终立论的需要。驳论有理有据,论证的效果才会更加鲜明突出,更有说理力度。
  根据驳论对象的差异,驳论分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综合驳等几种形态。在论述文写作时各有时机和技巧。我们将结合课内外经典案例加以分析:
  一、驳论点:石破天惊逗秋雨
  典范的论述文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驳论点时如果直接驳斥他人的核心观点,就是整体驳论;有时候别人的总体观点未必都要驳斥,可以针对分论点的谬误进行驳斥,这种情况就是局部驳论。
  整体驳论即驳中心论点,也叫反弹琵琶。基本构思是:先树立一个靶子,然后集中火力炮轰,逐步批判,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苏辙的经典政论散文《六国论》便是整体驳论的经典。六国破灭秦王朝建立这段历史,自古至今论者众多,甚至苏家父子都写过同题论文《六国论》。为什么只有苏洵的《六国论》选入各种版本的教材呢?原因很多,其中,苏洵采用了驳论是一个硬核。
  文章开篇的中心论点就是以驳论思维抛出的: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胜,弊在赂秦。作者先否定了时论中最为流行的两种观点,接着提出,自己的观点——弊在赂秦。可谓干净利落,掷地有声。紧接着,作者抛出了两个有力的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样,作者的观点就完成了自我建构,自圆其说且石破天惊,新颖深刻。所以他的六国论能在众多的同题论文中脱颖而出。
  局部驳论即驳分论点,其基本原理是从小处突破,以点带面,各个击破,最终达到动摇甚至推翻对方核心观点的目的。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进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让我们再次领略到驳分论点的力量。为了彻底批判“党八股”,毛泽东列举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然后条分缕析,一一批驳,不留余地,势如破竹。今天读来,除了感受到伟人的幽默、睿智外,还能学到主席驳论的技巧。经典的力量就是这么伟大。
  无论是驳中心观点还是分论点,都要旗帜鲜明,不能左右摇摆,闪烁其词。因为论点本身就是他人的观点,是别人思想的灵魂。
  二、驳论据:铁证未必如山稳
  论据是用来证明自己观点的铁证,由于种种原因论据未必都是可靠的,这就为我们的驳论创造了机会。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仔细审视就会发现诸如明显的知识性错误、与论点间的逻辑断裂、观点武断狭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反驳,动摇对方观点赖以存在的根据,进而逆推出他人观点和谬误。
  比如,某学生在论证粗心大意的危害时举了古今两个“大意失荆州”的案例:一个是众所周知的关羽,另一个是疫情期间的湖北荆州某科长因儿子微博炫耀特权被免职的案例。表面上看,这两个案例无疑是古今“大意”的典范。可仔细推敲这两个论据在使用上都存在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驳论据的办法反驳。关羽与“大意失荆州”这个成语直接关联,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去反问: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大意吗?历史告诉我们:关羽在失荆州之前的所作所为是骄傲轻敌的,绝不是用“大意”就可以轻描淡写的。人们之所以认为他是“大意”,是出于对关羽失败的偏袒。这样,这个论据就被我们推翻了,观点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至于科长被免职更加不是“大意”所致了,大意的是他儿子。即使儿子不暴露,这位科长滥用职权的行为迟早也会在其他方面暴露。进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位科长的丢官受处分与大意无关,与“特权意识、公私不分”有关。至此,我们就完成了从驳论据到驳论点的顺水推舟。
  在法庭上辩护律师为其代理人辩护多采用驳论据的方法。因为法律讲究证据,而不提倡推理。证据就是证明当事人是否犯罪的论据,所以辩护的实质就是辩论据。这种思维用在论述文写作上可以对他人认为铁证予以解剖消融,运用得当,可事半功倍。
  三、驳论证:不问是非问逻辑
  高明的论证者其观点往往是无懈可击的,这时候要反驳他就得从他的论证上找漏洞,这就是所谓的“不问是非问逻辑”。逻辑常见的谬误有条件混乱、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偶然当必然、未然当已然、主次不分、运动当静止、变化当不变,等等。只要发现对方存在这些逻辑问题,就可以具体分析,通过纠偏指出他人论证的纰漏,进而推翻其观点。
  这一点在中国古代谋士游说时使用较多。《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其中的典范。郑国遭遇秦和晋的两面夹击,危在旦夕。烛之武游说秦王时如果从正面劝说,无论怎样,秦王都不会给他机会。可他到了秦王那里,第一话却是“秦晋圍郑,郑既知亡矣”。这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开场白,仿佛把自己置身世外不问是非,秦王当然也始料未及。正是这种出其不意的姿态,放松了秦王的警惕。紧接着,烛之武权衡灭郑国的利弊,从历史交往的角度离间秦晋,并从长远利益的视角帮助秦王分析舍弃郑国的前景和益处。短短百十字,没有对秦王的指责和斥骂,而是始终站在秦王的立场上想事情、明得失。但是整个游说过程逻辑清晰,环环相扣,道理分明,令秦王没有任何插嘴的机会,沦落为烛之武的忠实听众。最终秦王同意了“舍郑以为东道主”的建议,郑国危机解除。众人都说三寸不烂之舌可抵十万雄兵,其实从论证的角度分析不是“口才”,而是逻辑严密。
  驳论证是驳论的高级形态,不太好把握和运用,我们在平时辩论赛中经常用到这种论证思维。运用这种思维需要对逻辑学、哲学等原理和知识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否则根本发现不了对方的逻辑漏洞,更不用说据此展开反驳了。
  四、综合驳:见缝插针不饶人
  所谓综合驳就是见缝插针,遇到什么漏洞就驳斥什么,灵活机动,驳立结合,见缝插针,得理不饶人。这是一种运用最灵活、使用最广泛的驳论方式。
  这里举一个教材中的经典案例,就是大文豪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施行拿来主义才是作者要提倡的正确做法。可是鲁迅并没有开笔就谈拿来主义,而是辛辣地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揭示二者的危害和实质。由这两“破”造势,“立”已经是呼之欲出了。在抛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和做法之后,作者并没有按常规一“立”到底,而是又通过比喻类论证驳斥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拿法:虚无主义、逃跑主义、投降主义。紧接着又指出正确的做法是“占有、挑选”,并用比喻的方法阐述了分类挑选的原则和方法。这样,每一次驳论和立论,文章都会蓄势一次,两次破立,文章结尾观点自然能升华,而不显得突兀。反观这篇杂文,除了整个论证思路是驳立结合外,驳论方式也是灵活机变,堪称经典。驳论点很鲜明,不必赘述。驳论据有一处异常精彩,作者说派梅兰芳博士去推进欧洲的象征主义是“进步”(反语)。作者退一步,并不完全反对“送去主义”,只是送京剧大师去推进象征主义就显得异常牵强。又如驳论证,分析了“抛来”和“抛给”的区别,揭示了帝国主义倾销剩余产品的险恶用心。
  可见,综合驳论才是驳论的最高境界。对多数人来说,这种境界是一种难以企及的高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达到这个层次,就得先从驳论点和驳论据练起,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
  新课程改革最终以部编版教材作为全国新一轮实验教材。部编教材的依据就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该课标是以语文素养为核心的改革经验积累。课标不再注重文体写作和分类训练,而是注重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无论怎样变迁,驳论不仅是一种论证思维,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对驳论的认知和实践是语文素养提升的内在要求。
其他文献
从一个农家女孩成长为世界女排现役第一人,朱婷以自己的经历诠释了拼搏进取的女排精神。她质朴爽朗的个性也圈粉无数,成为新时代正能量偶像的代表。  里约奥运会后,朱婷只身一人前往土耳其,效力于土超豪门瓦基弗银行队。如今朱婷不但取得了众多荣誉,还将中国文化带到了那里,让更多外国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每一次瓦基弗银行队在比赛中夺冠,站上领奖台的朱婷,作为球队的核心,都不忘披上五星红旗。  2017年临近结束
期刊
聚焦热点  63岁的阿木爷爷凭借一双巧手在YouTube上走红。不用任何现代机械工具,就能徒手打造鲁班凳、苹果锁、拱桥、将军案、会动的小猪佩奇等木制品。其在YouTube频道上的播放量已经突破2亿,被网友称为“当代鲁班”。不用一颗钉子、一滴胶水,通过榫卯结构就组装出了中国馆,这样的技艺惊艳了4000多万外国网友。更有外国工程师点赞,称爷爷脑海自带CAD建模系统。就连孙子的玩具都是爷爷用木头亲手制作
期刊
一台旧电视,在重庆的电子废弃物处理厂,可以被拆解成23种部件。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说,“除了灰尘之类不能用,其他都能变废为宝”。  去年,重庆被纳入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一年多来,重庆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作为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了不少探索。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午后躺在凉席上,门外有三轮车路过,悠长的声音传来:“收旧冰箱、彩电、洗衣机……”而如今,在重庆的很多地方,
期刊
解题技巧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的考查形式主要是客观判断题和翻译。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正误选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筛选文中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试题都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所以我们不仅要有课内文言知识的丰厚积累,还要掌握文言文的高效阅读方法,这样做题时才能快速而准确。这里介绍一种特别实用的文言五步阅读法。大家要将此法内化于心,变成
期刊
夏日雨后,滿目的绿色愈加青翠;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清香,沁人心脾。谁能想到,拥有如此风光的山西省右玉县苍头河湿地公园,在70年前是一片“风起黄沙飞,雨落洪成灾”的不毛之地。  7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右玉人,用勤劳的双手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在创造“荒漠变绿洲”生态奇迹的同时,也创造了“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7月31日,有删改)  素材解读
期刊
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全球组网成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以及独有的短报文通信能力。这将为我们的生活许多的改变,比以往在手机、车辆中常用的GPS等导航更加精准便捷。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7月31日)  素材解读  1.抗干扰能力强。全球范围内的产品都多了一种定位系统选擇,也就是
期刊
作品简介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作品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
期刊
咖啡的气味香甜,但咖啡的口味苦涩而又香醇。博览与熟读就像品尝一杯浓香的咖啡。  博览有如咖啡香甜的气味。既然是气味,那么就可以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同时又沁人心脾。博览不仅能带来感官的愉悦,更能洗涤灵魂;不仅是人对世界的阅读,更是世界以其神奇的魔力作用于生命的方式。  熟读有如咖啡独特的口味。刚刚入口,可能有点苦涩甚至有些乏味。但多品几次,你就会发现苦涩仅仅是它的表面,它的内心却是香醇而富有魅力
期刊
考点同探讨  王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谈谈对“充实”的理解。  王雨晴:“充实”是丰富、充足、厚实的意思,具体就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质量高、内容丰富,所选材料对表现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单薄的。只有文章充实,方能血肉丰满、骨立神聚、形象感人。  林芮:“内容充实”,在记叙文中是指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在议论文中是指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充足;在说明文中是指说明属性
期刊
文题现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不喜欢,厌恶),故几(接近)於道。  ——《道德经·上善若水》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为长者折枝(指像攀摘树枝之类的简单事情),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野语有之曰,“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