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四方面阐述: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兴趣;二、以导入设问,讨论活动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三、创设多种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四、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关键词:以情感人 导入设问 教学情境 表扬与鼓励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种、成功成材的起点。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树立了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的进行学习,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仍不同程度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讲、学生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平时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而动手和动口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
二、以导入设问,讨论活动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后,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例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想办法计算校园老树干的横截面积。有的学生说:“要砍倒大树才能测量半径,知道了半径才能根据圆面积公式S=πr求出横截面积。”另一些学生则提出反对意见:“砍树不是好办法,应该在不砍树的前提下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就此展开讨论并得出结果:先测量出树干的周长,变换圆周长公式C=2πr便可求出树干的半径,再应用圆面积公式就可求出树干的横截面积。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创设多种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⑴创设探索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⑵创设疑问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呜,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⑶创设竞争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⑷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我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加深厌学情绪。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底,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舟,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新教学理念去指导课堂教学,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见解的机会,多关注“学生怎么想”,学生身上蕴藏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挖掘。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益增加。
关键词:以情感人 导入设问 教学情境 表扬与鼓励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种、成功成材的起点。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树立了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的进行学习,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仍不同程度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对于那些单调、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讲、学生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总结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众所周知,在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而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则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平时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而动手和动口都是促使学生动脑的最好途径。
二、以导入设问,讨论活动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后,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与教学过程的活动,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例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想办法计算校园老树干的横截面积。有的学生说:“要砍倒大树才能测量半径,知道了半径才能根据圆面积公式S=πr求出横截面积。”另一些学生则提出反对意见:“砍树不是好办法,应该在不砍树的前提下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就此展开讨论并得出结果:先测量出树干的周长,变换圆周长公式C=2πr便可求出树干的半径,再应用圆面积公式就可求出树干的横截面积。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创设多种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⑴创设探索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⑵创设疑问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呜,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用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⑶创设竞争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⑷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我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加深厌学情绪。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底,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之舟,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了。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用新教学理念去指导课堂教学,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见解的机会,多关注“学生怎么想”,学生身上蕴藏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挖掘。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随着你的努力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