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文化 重树文化自信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love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系列活动“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于9月27日在“一带一路”陕西省美术家创作基地(崔振宽美术馆)举办。
  论坛由陕西省委宣传部主办,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西北大学、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旨在通过对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区域文化、文明形态进行梳理、整合、研讨,实现推动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传播局局长赵建国,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桂,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千军昌,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主任杨占文等出席论坛开幕式。
  论坛议程包括主题演讲、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并形成了《对话中华文明西安宣言》。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担当文明交流重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际传播局局长赵建国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很高兴在金秋时节,与大家相聚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西安市,共商文明对话之道,共襄文明对话盛举。
  赵建国说,就在此时此刻,在这个美丽城市的另一个地方,“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正在举行。今天在这里参会的嘉宾,基本都参加了昨天研讨会的主论坛,聆听了刘奇葆同志的主旨演讲和有关部门领导以及有关专家的意见。今天上午进行的智库分论坛、媒体分论坛、企业分论坛,再加上这里举行的“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可以说,当下的古城西安,正在进行着文化、思想和智慧的盛宴。我们浸润其中,倍受感染,倍觉受益。
  赵建国说,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拥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重要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主根脉和悠久厚重的好资源,铸就了陕西人民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今天,“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在此举办,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这块热土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独特魅力,也使我们体会到陕西人民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的使命担当、积极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对话交流新平台的开阔胸襟。相信通过对话交流,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赵建国指出,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历史事实表明,多样性是世界闻名的一个基本特质,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就如同生物多样性是生命在地球上得以延续的根本。每一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积淀,每一种文明形态都值得尊重,每一种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
  赵建国说,古老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还告诉我们,人类文明以多样化形态存在,在交流互鉴中创新,在兼收并蓄中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历尽沧桑却绵延不绝,就是在不断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精髓、在与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中走向繁荣昌盛的,并在这种演进中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和特有品格。今天,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更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的举办,是顺势而为、意义深远之举。
  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桂在致辞中说,经过近一年的紧张筹备,“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在我们的共同期盼中拉开了帷幕。这个论坛是“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弘扬中华文化、重树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
  梁桂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我很欣赏这个论坛名称中的“对话”两个字。“对话”内含的基本法则就是平等、尊重、开放、包容,这是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始终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密码”,也是我们对待世界各国文明的基本姿态。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了交流互鉴,文明的生命力就会停止。我们举办这个论坛,目的就是搭建起中华文明与丝路沿线各民族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让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文明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梁桂说,陕西是中华文明的会客厅。大家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外文明的重要交流交融之地。公元前一百多年,中国汉代的张骞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启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历史,在向西域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引进了葡萄、石榴、苜蓿等西域文化成果。到了唐代,这里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七十多个国家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佛教传入中国后,就是在这里生根发芽,后来衍生出八大流派,其中有六个的祖庭在西安。玄奘法师也是从这里出发西行取经,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历经重重困难,把印度的佛教经典引入中国,在经过长期演化和融合发展后,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所以我们说,了解中国要从陕西开始。
  梁桂说,今日的陕西并没有止步于对过往辉煌的记忆,我们和中国其他省份一样,正在主动融入 “一带一路”战略,埋头苦干、追赶超越,推进现代文明进程,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各民族先进文化,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新陕西正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坚信,陕西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继续担当起文明交流的重任,把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建设得更加辉煌。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主任杨占文发表主题演讲指出,站在人类文明高地回望历史,中华文明的长河源远流长、波澜壮阔。两千多年前,秦人变法图强、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创建了中华统一文明。秦王朝推行的郡县制,更是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文明。汉承秦制,历经百余年的调整与融合,以华夏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得以定型,为中华文明的千年延续奠定了基础。
  杨占文说,我们秦汉新城就位于中华文明形成定型时期的“故土”之上。当年气吞山河、规模宏大的秦咸阳宫,至今仍能在这里找到巨大的夯土高台;中国历史上西汉王朝十一位皇帝中,有九位都长眠于此。你随意俯身捡起一块瓦砾,都能讲述一段周秦汉唐的故事;帝陵下每一方泥土,都封存着历史的记忆。这也是我们以“秦汉”来命名新城的原因。   中华民族崇尚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等精神在中国一脉相承。西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从长安城出发,穿沙漠,越葱岭,开辟了欧亚大陆贸易交流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东西方文明两千余年的交流长河,长安城从此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枢纽。
  杨占文介绍说,我们秦汉新城自成立以来,就树立了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秦汉历史文明集中彰显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雄心。今天,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东西方文明曾经相互辉映的中国古都西安,我们与西北大学共同承办此次论坛活动,从中华文明的源头,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交流搭建平台,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几年来,我们大力弘扬秦汉历史文化,探索基于文明对话成果转化背景下的全新大遗址保护、开发与利用新模式,提出了把秦汉新城打造成中华文明会客厅的宏伟目标。我们要通过打破文化、科技、互联网边界,打破文化交流、产业互动、政治磋商边界,打造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展示、研究、转化和创新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汇聚、孵化各类创新因子,最终打造一个可以联通各地的资源整合配置中心,营造能够自在演化的文明交融价值生态系统。
  杨占文说,在以秦咸阳城遗址为中心的大秦文明园区项目中,我们将汇聚中华文明各分支的主要精神标识和符号,通过建筑、创意文化作品、文化交流活动和相关衍生业态布局,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着力从瞻仰、警示、教育、交流、孵化等功能层面,打造形神兼备、虚实结合的中华文明会客厅。以渭河北岸九座西汉帝陵为核心,在104平方公里的遗址保护区内,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通过建设欧洲城、波斯城、中亚风情小镇等,打造人类文明的展示中心、交流中心、研究中心,最终实现共建人类文明会客厅的目标。
  创新视角方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古丝绸之路遗址见证了“一带一路”的文明交流,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纽带。
  论坛上,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发布了西北大学中华文明研究成果展示报告;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阿穆尔丁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王建新共同对中乌合作西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进行深度发布。
  《大秦帝国》作者、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孙皓晖以《中国文明的本质架构及其基本点》开启了论坛主旨演讲。
  随后,英国威尔士亚伯大学历史学教授、雅典派迪昂大学客座教授亚历克·格鲁菲兹·琼斯演讲《从文化外交到全球文化经济—建设未来丝绸之路》;中国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学术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博士邹重华演讲《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复兴》;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江学者李浩演讲《文明互鉴六论》;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肖云儒演讲《丝路精神及其中华文明内涵》;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大学教授乌都别克演讲《中亚青铜文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开玺演讲《把握新机遇,创建新格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历史与现实思考》;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阿穆尔丁演讲《古代长安与撒马尔罕》;中国科学院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阿富汗分部主任易绍良演讲《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帕米尔地区的保护与发展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韩经太演讲《思想中国的核心价值问题—“一带一路”视阈下的中华文化阐释路向》;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演讲《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基本构成:尚道》;日本岛根大学东亚太平洋历史文化中心教授冈村宏章演讲《百家争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平等包容的价值本位》;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所长阿克拉莫夫·伊诺莫维奇也发表了即兴演讲。
  主题演讲之后,由孙皓晖主持的互动交流环节开启“沙发论坛”时间,以《中华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法国卢浮宫东方文物部专员菲利普·马奎斯、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西北大学艺术系教授岳钰、商务印书馆太原分管总编辑李智初、陕西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研究院副理事长王林森等参与互动。
  论坛最后,与会嘉宾就论坛形成的《对话中华文明西安宣言》建议案进行审阅并一致通过,会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打造文化文明会客厅,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新贡献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钟顺虎在论坛闭幕式上进行了总结发言。
  钟顺虎说,“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企业论坛、企业合作倡议的发出,“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媒体分论坛、媒体共识的发布,“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智库分论坛、智库宣言的发布,再加上《对话中华文明西安宣言》的发布,“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及其系列活动落下帷幕,“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在此,我代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敬意。
  钟顺虎说,这次论坛高效务实、成果丰硕,传递的速度、形式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开幕式上,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梁桂同志等领导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和致辞,会上发布了《中华文明研究成果展示报告》、中乌合作《天山西端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来自丝绸之路沿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31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华文明重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交流,对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发表了《“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西安宣言》,这些成果凝聚着各方的智慧和共识,必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的动能。
  钟顺虎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年来,沿线各个国家积极响应,今天“一带一路”研讨会媒体分论坛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说“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成败,取决于我们的民心相通,尤其取决于能给“一带一路”下的人民带来什么,也就是说草根对他的关注和共识,以及草根的参与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成功的关键。继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各国智库的通力合作、增进共识、加快发展,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领域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悠久厚重的文化资源,铸就了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再次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新的铸梦空间的战略起点。   钟顺虎说,这次论坛是一个新的起点,为我们开展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一带一路”对话交流与合作,展示了中华文明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提供了推动历史和现代交相呼应、传统和时尚完美融合的陕西样板。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刚刚提到的,今天刚刚开幕的《第12届北京-东京论坛》开幕式上,中宣部副部长、国新办主任蒋建国同志提出的四点建议:第一就是开动智库研究这个脑,第二用好媒体传播这张嘴,第三迈开企业合作这条腿,还有一条,握紧交流人员这双手。”钟顺虎说,我想把这四句话,也留给今天我们参会的各位嘉宾,让我们一起共勉,“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我们要积极主动站位担当,深化沿线各国合作,打造文化文明会客厅,努力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新贡献。
  对话中华文明西安宣言
  两千多年前,贯通亚欧大陆的古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东西方友好往来、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
  今天,来自丝绸之路沿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相聚中国古都西安,出席“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以中华文明为讨论对象,展开国际对话交流。
  作为“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的全体与会专家、主办单位及组委会成员,我们在会议期间对中华文明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诸多世界关注的中华文明基本问题,并进行了具有启迪性的有益讨论,达成了相对一致的共识。我们提出的基本问题及与之相应的基本理念是:
  一、我们发起中华文明讨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类文明是一个多元化体系,任何一个民族与国家所创建的文明都具有平等的地位。
  二、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创建的一种独立文明形态。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余年波澜壮阔的生成发展历史,一直不间断地延续到今天,是世界文明之林中惟一在本土范围保持连续生存发展,并进入现代国家行列的文明形态。对中华文明进行世界性的研究与探讨,既是世界各个文明国家了解中国及与中国和睦相处的必要路径,也是中华民族达到深刻的文明自觉的必要路径。
  三、中华文明是一个架构非常均衡的多元性文明体系。这种多元均衡的文明体系架构,赋予了中华文明几经波折、绵延至今的内在生命力。
  四、中华文明是高度融合多元性文明而在历史实践中锤炼出来的统一文明架构。多元而统一,是中华文明绽放于世界文明之林的独立性所在,也是中华文明最本质的特征所在。
  五、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继续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要增强文化自信,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
  了解与理解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是从中华民族与中国国家行为的历史实践出发,去发现问题,去回答问题。讨论中华文明的一系列核心问题,既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文明发展的需要。
  我们热切地希望,以“行进一带一路·对话中华文明”论坛为依托,在中华文明形成统一时期的都城所在地打造中华文明会客厅,举办“对话中华文明”国际论坛,搭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载体,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倡议,做出积极探索和贡献。
其他文献
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16年藏區六项民生工程计划总体工作方案》及扶贫解困行动等六个实施方案(简称《“1+6”方案》),预计各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共60.9亿元。《“1+6”方案》紧密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接推进“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和十个脱贫攻坚专项方案,加大力度将政策和项目向农牧民、向贫困人口倾斜。
期刊
5月17日,展现中国西部风情的歌舞演出“魅力西部”在德国法兰克福“欧洲之角”活动大厅上演。来自拉萨市歌舞团的演员为现场数百名观众表演民族舞蹈。这台演出是“感知中国—中国西部文化行”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由中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主办。
期刊
“十三五”期间,西藏争取实施17類水利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七大重点骨干工程,各级水利部门将推进主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保护区水生态补偿奖励机制,投入400亿元,建立更加高效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和农田草场用水体系。
期刊
5月21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阿拉木图接受中哈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起步顺利,开局良好,取得一系列重要早期收获:一是国际共识日益增多,已有70多个国家和组织表达了支持和参与,超出了传统的“一带一路”范围,真正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合作框架;二是金融支撑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今年初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正式启动;三是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四是产能合作加
期刊
为加速川企“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5月19日,四川省成立“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促进会,旨在促进川企抱团开展国际投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目前成员单位已有130多家。  促進会由四川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联合全省相关企业、各类研究和中介机构发起成立,将从打造高端智库、组织经贸活动、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合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五方面服务企业“走出去”。在打造高端智库方面,促进会将聚合国内外专家智力资源,构
期刊
商务部副部长高燕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南亚各国的积极响应,中国与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15年,中国与南盟八国贸易总额为1112.2亿美元,同比增長4.9%。  据高燕介绍,中国与南亚国家合作已遍及贸易、投资、基础设施、服务等各个领域,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基础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南亚国家直接投资存量累计122.9亿美元,南亚国家累
期刊
4月27日,欧中“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委员会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中欧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首个旨在促进文化与旅游合作的民间机构正式成立。  据悉,欧中“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委员会将致力于搭建一个由中欧政界、商界及文化、旅游业界代表组成的高端网络,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促进中欧文化与旅游交流和合作,发挥中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潜能。委员会由欧洲议会旅游交通委员会副主席乌伊海依、比
期刊
阿聯酋经济部长苏尔坦·曼苏里近日表示,阿联酋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机遇。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将对促进国际贸易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会给亚洲、欧洲和非洲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开辟更广阔天地。  曼苏里说,阿联酋非常重视中方的这一倡议,并作为创始成员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近年来,阿联酋与中国双边贸易额实现持续增长,阿联酋已成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
期刊
习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用了两个“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和两个“不可替代”,深刻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并就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
期刊
5月13日,由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文物局承办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开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在论坛上倡议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启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教育资源合作《西安宣言》(草案)。  这次论坛以“文明互鉴增友誼、交流合作促发展”为主题,举办“丝绸之路遗产保护管理与监测论坛”、“考古与文物保护论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