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科特区”建设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学科建设的一种管理模式,为学科进行重点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科实力水平、保证学科建设实效。文章从指导思想、宏观规划、体制机制、成效评估等方面系统阐述“学科特区”建设模式。
关键词:学科建设;学科特区;“学科特区”建设
最初,特区是指,在1979年以后,深圳、厦门、珠海、汕头这4个被化为改革实验田的沿海城市,并且赋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以便更好的发展经济。开辟经济特区这一举措产生的历史作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其中的精华部分能够为别所用。
一、对“学科特区”相关概念的理解
學科特区是针对某一学科领域而单独成立的特殊机构,而“学科特区”建设指学科特区根据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特区”试点本身的发展规律,对其所处的软硬件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有突出影响的优势学科,并带动相关学科群发展,从而提高大学发展水平。总的来说,学科建设也是一种管理,是对人、财、物的协调管理。哲学上讲,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会遵从一定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学科特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宗旨是打破平衡、集中资源发展某一个点,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有无时间变量,如果想有增长量,就得依赖“非均衡”来进行,这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么,高校想取得长足发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非均衡”无疑是最佳的路径。学科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可以说,一所学校的学科水平发展上去了,学校的发展水平自然提高。学科特区的建设模式是非均衡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很好的应用,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总体的建设目标,重点建设少数学科,给予其特殊政策及资金支持,使之达到某一水平,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说,在管理实践活动中,随机应变的思想应贯穿于整个组织发展活动过程中,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去进行管理活动,一成不变的、普适的这种想法应该从大脑踢出,寻求善变。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因为它已经成型,就放任不管,学校自认为该学科已经成熟,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学科的发展如同人类不断进步的需要,是一个处于变动的历程,从设立从学科点开始,研究方向从一个到多个,然后形成独立学科,进一步变成成熟学科。学科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不断需要新的力量来充实,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创新一直谨记,这样才不会衰落、不会消亡。
三、“学科特区”建设模式新探索
“学科特区”建设,应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本着“规模适度,内涵发展”、 “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理念,契合实际,从实际出发。
(一)把握“学科特区”建设的宏观规划
一所高校是否要建设学科特区,关键在于学校领导者的素质水平、认同程度以及重视程度,包括学科特区负责人的选聘政策、学科特区的管理制度、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资金投入与建设政策以及对学科特区所属人员工作内容与绩效评价政策等,都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整体规划,才能确保建设的有序运行。首先,学科特区实行特区负责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人员设置灵活,各类研究人员可自由往返于国内外,保持对国内外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的跟踪。第二点,经费的划拨,这是建立学科特区的重中之重,亦是关系学科特区良好发展的硬性条件。学校必须科学合理的分配办学资金,对学科特区的特殊投入要做好提前规划。第三点,建立专门的“学科特区”建设指导中心,并有学科带头人或有威望的专家学者组成,专职于科学的选取“学科特区”试点。
(二)完善“学科特区”建设的体制机制
图1形象地展示出学科特区的运作过程,考察组,职责是科学选取建设对象;规划组,制定建设计划;审议组,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并审定通过;实施组,组织开展建设;检查组,监控检查;验收组,奖惩并举并总结经验。从试点的选择、人才的选聘、方案的实施、规划以及检查验收都有哪个部门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有“学科特区”指导中心的指导审批,尤其是在选聘特区负责人,以及检查、验收成果时,指导中心更应该积极的指导、确认,争取良好成果的出现。具体的运作如图1。
(三)以“人”推动“学科特区”建设的有序运行
人是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才是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学科特区的建设、发展,有序运行离不开一大批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同样也需要大师一级的人,实行特殊待遇等措施来吸引人才。在保证学科群和学科梯队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学科带头人竞争上岗,实现学科动态管理、滚动发展,建立有进有出、滚动发展的人才竞争和淘汰机制,学科特区应该严格筛选有强烈事业心和献身拼搏精神的研究学者,总结他们在实践中做出的所有成就,对社会有影响即可,不管是某一个人、某一个行业,某一院系,都是可以的,选拔出来,给予嘉奖,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激发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学科特区”建设应用成果的监督评估
学科特区运作成熟以后,必然产生具有价值性的科研成果,如何对成果很好的加以利用,作出准确有效的评估也是学科特区建设重要的一环。高校职能之一的人才培养与高校的学科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必须将教学建设纳入学科建设之中;增强“学科特区”建设成果的应用性,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为国家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与世界国内国外分享成果,积极地扩大对外的交流合作,学习彼此的优秀经验,不断开拓在世界舞台的发展空间,创造一流的世界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后,运用权变思想,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变化,不断发展学科本身,合理的调整结构,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加强衍生出新的学科生长点。
参考文献
[1]赵 哲. 我国高校学科特区建设的模式、路径与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
[2]李红锦,李 胜.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理论背景及启示[J].特区经济,2010.
[3]梁传杰,曾 斌.对南京大学学科特区建设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 (3).
关键词:学科建设;学科特区;“学科特区”建设
最初,特区是指,在1979年以后,深圳、厦门、珠海、汕头这4个被化为改革实验田的沿海城市,并且赋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以便更好的发展经济。开辟经济特区这一举措产生的历史作用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其中的精华部分能够为别所用。
一、对“学科特区”相关概念的理解
學科特区是针对某一学科领域而单独成立的特殊机构,而“学科特区”建设指学科特区根据国际国内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特区”试点本身的发展规律,对其所处的软硬件环境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资源配置,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有突出影响的优势学科,并带动相关学科群发展,从而提高大学发展水平。总的来说,学科建设也是一种管理,是对人、财、物的协调管理。哲学上讲,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会遵从一定的原理,在此基础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学科特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非均衡发展理论
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宗旨是打破平衡、集中资源发展某一个点,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有无时间变量,如果想有增长量,就得依赖“非均衡”来进行,这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么,高校想取得长足发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非均衡”无疑是最佳的路径。学科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龙头,可以说,一所学校的学科水平发展上去了,学校的发展水平自然提高。学科特区的建设模式是非均衡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很好的应用,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总体的建设目标,重点建设少数学科,给予其特殊政策及资金支持,使之达到某一水平,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说,在管理实践活动中,随机应变的思想应贯穿于整个组织发展活动过程中,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去进行管理活动,一成不变的、普适的这种想法应该从大脑踢出,寻求善变。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如果因为它已经成型,就放任不管,学校自认为该学科已经成熟,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学科的发展如同人类不断进步的需要,是一个处于变动的历程,从设立从学科点开始,研究方向从一个到多个,然后形成独立学科,进一步变成成熟学科。学科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不断需要新的力量来充实,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创新一直谨记,这样才不会衰落、不会消亡。
三、“学科特区”建设模式新探索
“学科特区”建设,应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本着“规模适度,内涵发展”、 “学科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为核心”理念,契合实际,从实际出发。
(一)把握“学科特区”建设的宏观规划
一所高校是否要建设学科特区,关键在于学校领导者的素质水平、认同程度以及重视程度,包括学科特区负责人的选聘政策、学科特区的管理制度、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资金投入与建设政策以及对学科特区所属人员工作内容与绩效评价政策等,都必须从宏观上把握整体规划,才能确保建设的有序运行。首先,学科特区实行特区负责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享有充分自主权,人员设置灵活,各类研究人员可自由往返于国内外,保持对国内外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的跟踪。第二点,经费的划拨,这是建立学科特区的重中之重,亦是关系学科特区良好发展的硬性条件。学校必须科学合理的分配办学资金,对学科特区的特殊投入要做好提前规划。第三点,建立专门的“学科特区”建设指导中心,并有学科带头人或有威望的专家学者组成,专职于科学的选取“学科特区”试点。
(二)完善“学科特区”建设的体制机制
图1形象地展示出学科特区的运作过程,考察组,职责是科学选取建设对象;规划组,制定建设计划;审议组,进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并审定通过;实施组,组织开展建设;检查组,监控检查;验收组,奖惩并举并总结经验。从试点的选择、人才的选聘、方案的实施、规划以及检查验收都有哪个部门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有“学科特区”指导中心的指导审批,尤其是在选聘特区负责人,以及检查、验收成果时,指导中心更应该积极的指导、确认,争取良好成果的出现。具体的运作如图1。
(三)以“人”推动“学科特区”建设的有序运行
人是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人才是各种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学科特区的建设、发展,有序运行离不开一大批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同样也需要大师一级的人,实行特殊待遇等措施来吸引人才。在保证学科群和学科梯队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学科带头人竞争上岗,实现学科动态管理、滚动发展,建立有进有出、滚动发展的人才竞争和淘汰机制,学科特区应该严格筛选有强烈事业心和献身拼搏精神的研究学者,总结他们在实践中做出的所有成就,对社会有影响即可,不管是某一个人、某一个行业,某一院系,都是可以的,选拔出来,给予嘉奖,充分利用竞争机制,激发出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加强“学科特区”建设应用成果的监督评估
学科特区运作成熟以后,必然产生具有价值性的科研成果,如何对成果很好的加以利用,作出准确有效的评估也是学科特区建设重要的一环。高校职能之一的人才培养与高校的学科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必须将教学建设纳入学科建设之中;增强“学科特区”建设成果的应用性,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为国家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与世界国内国外分享成果,积极地扩大对外的交流合作,学习彼此的优秀经验,不断开拓在世界舞台的发展空间,创造一流的世界影响力和知名度。最后,运用权变思想,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变化,不断发展学科本身,合理的调整结构,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加强衍生出新的学科生长点。
参考文献
[1]赵 哲. 我国高校学科特区建设的模式、路径与启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
[2]李红锦,李 胜.中国经济特区建立的理论背景及启示[J].特区经济,2010.
[3]梁传杰,曾 斌.对南京大学学科特区建设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