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龙风景名胜区以其规模宏大的露天钙华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景区关注度以及旅游人次逐年上升,景区在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文章提出了黄龙景区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几点优化措施,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完善黄龙景区的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龙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保护;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2
当今旅游景点,其旅游资源都是其存在的基础与价值实现的根本。基于旅游资源价值的高低,是吸引与激发公众的旅游动机与热情之源,能够充分使旅游地区体现自身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鉴于此,针对旅游资源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黄龙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黄龙景区)这类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目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管理,不仅利于景区经济效益的保持与提升,还能够更好的保护地貌、水质、大气以及动植物等生态资源,从而造福后代,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黄龙景区旅游资源保护现状分析
黄龙景区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的松潘县境内。整个景区幅员1830平方公里。因其地貌特点、景观资源以及深厚的历史传承诸因素,早在1992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我国的5A级旅游区。景区驰名中外的自然景观资源以全球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巨型露天钙华岩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主,如:五彩池、黄龙寺、丹云峡、雪山梁等。由于露天钙华沉积体有易碎、易风化、易氧化等特点,为了保护景区旅游资源,黄龙景区管理局确立了“规划为前提,保护为核心,管理为关键,发展为主题,人才为基础,法制为保障”的工作思路,按照景区分布状况,成立了黄龙沟保护处、牟尼沟管理处、丹云峡保护处和5个保护站;根据资源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地质地貌、自然水体和泉眼资源、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等进行有效保护;于2001年全面推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使景区的保护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国际化。
二、做好景区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1.整合旅游资源,促进社会经济事业的全面进步
随着四川省和阿坝州旅游发展整体思路的调整,结合黄龙景区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大力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与配套措施。从阿坝州“大九寨”的模式构建来看,全面保护与开发黄龙景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集全州之力,其建设过程本身即是对黄龙景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人才、旅游资源、发展观念的一次全面深度整合,有利于最大限度挖掘黄龙景区资源潜力和高效发挥资源优势,提升黄龙旅游资源品位。因此,全面保护与开发黄龙旅游资源将成为当地经济跨越的起点,引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面旗帜。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深度的旅游资源整合对阿坝州建成川西北生态旅游经济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旅游品味,促进大旅游格局尽快形成
对黄龙景区旅游资源实施全面保护与开发,重组资源、交通、主题形象等旅游要素,有利于增强黄龙景区与九寨沟、若尔盖大草原等重点景观的互动作用,促进阿坝州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推进,增强旅游产业的总体实力,打造旅游支柱产业,从而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与更广的地域空间范围内,实现对阿坝州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市场拓展,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旅游网络,促进全州旅游产业大发展,实现黄龙旅游作为川西旅游重要核心的价值。
3.保障生态屏障,促进黄龙景区生态环境建设
当前阿坝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资源开发型特点与构建生态保护屏障的矛盾突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面临自身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双重制约圈。在充分认识这一矛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采取保护性措施,使各类开发建设的生态环境代价做到最小化。黄龙景区作为阿坝州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也不可能以平衡矛盾的形式来搞开发建设,而只能选择把环境保护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通过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补。生态旅游的开展是以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为前提的。对于黄龙景区这一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而言,发展生态旅游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有效完善黄龙景区旅游资源保护工作
当前黄龙景区旅游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应加强景区水质、大气、动植物监测保护等工作,机构、人员、资金落实到位,要切实采取立体化、全方位的保护措施。
1.合理设置景区经济指标,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中,经济指标的制定与执行是最为基础且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科学的经济指标不仅能够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景区的社会价值,有助于其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简言之,不仅造福当下,还益于未来。为了有效控制客流量,不但要合理设置景区经济指标,还要制定可行的保护措施。具体而言,需要景区旅游资源管理机构综合各项数据,包括历年旅游人数、总支出、总收入等,通过科学的权重值来给出全年经济效益预算以及各层级、各部门分支预算,通过预算安排预期工作,其中主要是对客流量进行合理計划,避免超负荷,对景区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建立景区资源保护大数据库,做好旅游资源保护工作
对以自然资源为主的景区旅游资源而言,水质、大气以及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就当前的景区运营来说,其大部分的管理与运行资金来自自身旅游项目收入,国家以及地方财政给予的资金支持非常低。故而,在应付庞大的旅游资源保护上,因为资金缺乏问题,导致其在技术、人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为了保障水质、大气、动植物监测与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克服资金与人员缺乏压力,景区管理部门应当借鉴现代化企业的信息处理技术,依托数字技术,构建景区资源保护大数据库。就黄龙景区当前现状而言,建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此数据库进行建设,景区只需要提供完善、准确的相关数据,由第三方完成数据库软件的设计。然后,在自身工作人员中选择学习与接受能力强,具备一定软件知识的员工参加数据库软件的应用培训。最后通过这些人员对相关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的指导与培训,全面提升数据库管理技术在现有员工中的普及度与掌握力。通过景区旅游资源数据库,能够及时、便捷地掌握景区内水质、大气以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实时状况,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和有效的针对性保护。 3.构建多元化保护模式,实现旅游资源科学化管理
针对当前黄龙景点单一、传统的旅游资源保护模式,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探讨、借鉴、构建以及推行多元化的现代保护模式,从而实现科学化管理。就黄龙景区的管理现状、旅游资源特点等因素而言,多元化的保护模式主要指的是基于黄龙景区旅游资源现状,集制度管理、科学技术手段、人力资源管理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保护管理模式。其中,制度管理涉及政府层面相关的立法建设以及景区自身的管理制度与办法的不断完善与实施,同时应强化执行力;科学技术手段是保护管理创新的根本,保护管理创新是现代化景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多元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就当前的科技而言,主要是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软件技术构建黄龙景区自身的网络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实现高效、全面的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对于保护管理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借鉴与引入现代化的绩效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等能够全面提升景区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提高其责任意识,从而在人力上给与这项工作以保障。
4.引入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夯实旅游资源保护人才队伍
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广,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与技术性。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实现高效化管理,人才队伍是必备基础。就当前黄龙景区的人力现状而言,需要引入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而有力夯实旅游资源保护人才队伍。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途径来创新工作,首先,基于景区特点,建立健全自身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科学的考核指标,通过制度约束来强化考核执行力与效果。通过绩效考核,全面推动全员上下的工作热情,激发其责任意识,促进其不断提升自我;其次,完善培训制度。除了继续保持与完善当前的岗前培训制度,还应当开展必要的岗中培训,通过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得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人员全面熟悉工作对象,了解與掌握工作规律与技术。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服务水平,成为具备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四、结语
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推进,增强旅游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打造旅游支柱产业是地方政府的整体发展思路,黄龙景区在做好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服务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景区资源保护,做好景区资源保护规划,落实有效保护措施,造福地区和未来,引领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好景区资源保护的表率。
参考文献:
[1]刘安全.基于开发主体系统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分层模式与结构——以武陵山区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9).
[2]彭启轩.黄龙景区环境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D].西南科技大学,2015.
[3]单莉莉,覃建雄,张瑞英.九寨黄龙景区地质景观成景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12).
作者简介:王 艳(1978-),女,四川松潘人,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经济师,大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风景区保护管理研究。
关键词:黄龙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保护;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S7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2
当今旅游景点,其旅游资源都是其存在的基础与价值实现的根本。基于旅游资源价值的高低,是吸引与激发公众的旅游动机与热情之源,能够充分使旅游地区体现自身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鉴于此,针对旅游资源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景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黄龙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黄龙景区)这类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目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管理,不仅利于景区经济效益的保持与提升,还能够更好的保护地貌、水质、大气以及动植物等生态资源,从而造福后代,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黄龙景区旅游资源保护现状分析
黄龙景区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的松潘县境内。整个景区幅员1830平方公里。因其地貌特点、景观资源以及深厚的历史传承诸因素,早在1992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为我国的5A级旅游区。景区驰名中外的自然景观资源以全球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巨型露天钙华岩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主,如:五彩池、黄龙寺、丹云峡、雪山梁等。由于露天钙华沉积体有易碎、易风化、易氧化等特点,为了保护景区旅游资源,黄龙景区管理局确立了“规划为前提,保护为核心,管理为关键,发展为主题,人才为基础,法制为保障”的工作思路,按照景区分布状况,成立了黄龙沟保护处、牟尼沟管理处、丹云峡保护处和5个保护站;根据资源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地质地貌、自然水体和泉眼资源、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等进行有效保护;于2001年全面推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使景区的保护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国际化。
二、做好景区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1.整合旅游资源,促进社会经济事业的全面进步
随着四川省和阿坝州旅游发展整体思路的调整,结合黄龙景区自然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大力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与配套措施。从阿坝州“大九寨”的模式构建来看,全面保护与开发黄龙景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集全州之力,其建设过程本身即是对黄龙景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人才、旅游资源、发展观念的一次全面深度整合,有利于最大限度挖掘黄龙景区资源潜力和高效发挥资源优势,提升黄龙旅游资源品位。因此,全面保护与开发黄龙旅游资源将成为当地经济跨越的起点,引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面旗帜。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深度的旅游资源整合对阿坝州建成川西北生态旅游经济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2.提升旅游品味,促进大旅游格局尽快形成
对黄龙景区旅游资源实施全面保护与开发,重组资源、交通、主题形象等旅游要素,有利于增强黄龙景区与九寨沟、若尔盖大草原等重点景观的互动作用,促进阿坝州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推进,增强旅游产业的总体实力,打造旅游支柱产业,从而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与更广的地域空间范围内,实现对阿坝州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市场拓展,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旅游网络,促进全州旅游产业大发展,实现黄龙旅游作为川西旅游重要核心的价值。
3.保障生态屏障,促进黄龙景区生态环境建设
当前阿坝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资源开发型特点与构建生态保护屏障的矛盾突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将面临自身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双重制约圈。在充分认识这一矛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采取保护性措施,使各类开发建设的生态环境代价做到最小化。黄龙景区作为阿坝州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也不可能以平衡矛盾的形式来搞开发建设,而只能选择把环境保护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通过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补。生态旅游的开展是以不破坏当地自然环境为前提的。对于黄龙景区这一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而言,发展生态旅游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促进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有效完善黄龙景区旅游资源保护工作
当前黄龙景区旅游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因此应加强景区水质、大气、动植物监测保护等工作,机构、人员、资金落实到位,要切实采取立体化、全方位的保护措施。
1.合理设置景区经济指标,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中,经济指标的制定与执行是最为基础且关键的工作内容之一。科学的经济指标不仅能够为景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景区的社会价值,有助于其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简言之,不仅造福当下,还益于未来。为了有效控制客流量,不但要合理设置景区经济指标,还要制定可行的保护措施。具体而言,需要景区旅游资源管理机构综合各项数据,包括历年旅游人数、总支出、总收入等,通过科学的权重值来给出全年经济效益预算以及各层级、各部门分支预算,通过预算安排预期工作,其中主要是对客流量进行合理計划,避免超负荷,对景区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建立景区资源保护大数据库,做好旅游资源保护工作
对以自然资源为主的景区旅游资源而言,水质、大气以及动植物的保护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就当前的景区运营来说,其大部分的管理与运行资金来自自身旅游项目收入,国家以及地方财政给予的资金支持非常低。故而,在应付庞大的旅游资源保护上,因为资金缺乏问题,导致其在技术、人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为了保障水质、大气、动植物监测与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克服资金与人员缺乏压力,景区管理部门应当借鉴现代化企业的信息处理技术,依托数字技术,构建景区资源保护大数据库。就黄龙景区当前现状而言,建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此数据库进行建设,景区只需要提供完善、准确的相关数据,由第三方完成数据库软件的设计。然后,在自身工作人员中选择学习与接受能力强,具备一定软件知识的员工参加数据库软件的应用培训。最后通过这些人员对相关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的指导与培训,全面提升数据库管理技术在现有员工中的普及度与掌握力。通过景区旅游资源数据库,能够及时、便捷地掌握景区内水质、大气以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实时状况,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和有效的针对性保护。 3.构建多元化保护模式,实现旅游资源科学化管理
针对当前黄龙景点单一、传统的旅游资源保护模式,相关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探讨、借鉴、构建以及推行多元化的现代保护模式,从而实现科学化管理。就黄龙景区的管理现状、旅游资源特点等因素而言,多元化的保护模式主要指的是基于黄龙景区旅游资源现状,集制度管理、科学技术手段、人力资源管理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保护管理模式。其中,制度管理涉及政府层面相关的立法建设以及景区自身的管理制度与办法的不断完善与实施,同时应强化执行力;科学技术手段是保护管理创新的根本,保护管理创新是现代化景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多元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就当前的科技而言,主要是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软件技术构建黄龙景区自身的网络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实现高效、全面的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对于保护管理效果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借鉴与引入现代化的绩效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等能够全面提升景区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提高其责任意识,从而在人力上给与这项工作以保障。
4.引入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夯实旅游资源保护人才队伍
旅游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广,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与技术性。为了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实现高效化管理,人才队伍是必备基础。就当前黄龙景区的人力现状而言,需要引入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而有力夯实旅游资源保护人才队伍。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途径来创新工作,首先,基于景区特点,建立健全自身的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科学的考核指标,通过制度约束来强化考核执行力与效果。通过绩效考核,全面推动全员上下的工作热情,激发其责任意识,促进其不断提升自我;其次,完善培训制度。除了继续保持与完善当前的岗前培训制度,还应当开展必要的岗中培训,通过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使得旅游资源保护管理人员全面熟悉工作对象,了解與掌握工作规律与技术。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服务水平,成为具备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四、结语
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推进,增强旅游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打造旅游支柱产业是地方政府的整体发展思路,黄龙景区在做好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服务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景区资源保护,做好景区资源保护规划,落实有效保护措施,造福地区和未来,引领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好景区资源保护的表率。
参考文献:
[1]刘安全.基于开发主体系统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分层模式与结构——以武陵山区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9).
[2]彭启轩.黄龙景区环境信息系统构建及应用[D].西南科技大学,2015.
[3]单莉莉,覃建雄,张瑞英.九寨黄龙景区地质景观成景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12).
作者简介:王 艳(1978-),女,四川松潘人,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经济师,大学本科学历,主要从事风景区保护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