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董存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04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红色经典影片《董存瑞》艺术手法简单,但是塑造的英雄形象却给中国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过仔细观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和运用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极有帮助的。
  关键词 董存瑞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环境下面临着严峻挑战,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命题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有意识地借鉴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逐步产生了一门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可以这样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主要是出于实践的需要才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因而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对我们将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是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理-境-人-法”四个部分,“理”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理研究,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知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态度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挫折理论等;“境”主要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心理研究,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心理研究;“人”主要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心理研究,比如逆反心理的预防与消除、健康心理的培养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群体心理、大学生思想道德及心理特征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心理品质等;“法”主要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论研究,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心理学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浅析电影《董存瑞》中所蕴含和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理理论,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知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激励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态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挫折理论等方面。
  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则主要包括沟通疏导原则、情感渗透原则、心理相容原则、晓之以理原则、动之以情原则和个别教育原则。其中沟通疏导原则主要体现在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严肃认真的批评教育四个方面;情感渗透原则主要体现在适当定位、排忧解难、尊重人格和不徇私情四个方面;心理相容原则则由心理共识、心理互换、心理平衡和心理愉悦四部分组成;晓之以理原则主要体现在观点明确、言之有物;情理交融、情通理顺;举例精当、形象感人三个方面;动之以情原则主要体现在丰富教育对象有关的道德观念;增加道德体验,丰富道德情感的内容;做好情感转化工作三个方面。个别教育原则则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特点提出教育的要求,确定教育的内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电影中,从王平同志、赵连长与董存瑞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些原则的运用,由于董存瑞空放了九发子弹,赵连长对其提出了严肃批评,后来又觉得批评过重,担心董存瑞泄气,于是亲自去找董存瑞谈心,希望他保持那股革命劲,别让它溜了,还以牺牲的王平同志为例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谈到人如果没有了那个劲,活着没用,死了也没价值,这都对董存瑞的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诸多原则。还有,当董存瑞和郅振表要求参军的要求被王平同志拒绝后,他们私底下抱怨王平同志的那些原则、标准和政治,被王平同志听到后,王平同志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给他们讲思想,说到“真正的战士不是一口气吹出来的,得要好好地锻炼,比如什么样是真正的战士,是为谁而作战”,这都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则。
  二、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知觉理论
  所谓知觉,是指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电影主要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下的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董存瑞作为底层人民群众的一员深有体会,他直接经历和目睹了这些场景,这也是他一直积极要求参军打日本鬼子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当王平同志在与日本军队战斗牺牲并委托董存瑞代替他交党费,这无疑是对董存瑞内心的一次巨大震撼。于是他回家后与大姐商量参军,决心要像个人活着,但是因为董存瑞年龄小,只有16岁,大姐担心他吃不了苦,劝他晚两年参军入伍,董存瑞回答道:“难道等到八十岁再为人民服务”,这些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和理解性。经过自己长时间的不懈努力,董存瑞和郅振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参军入伍打鬼子,这体现了知觉的恒常性。
  三、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理论
  需要是人类维持生命和种族延续发展自身所必需的条件以及相应社会生活的稳定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且需要是产生动机的原因,具有无限性、多样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群众生活困苦,可能物质需要基本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但是人民有着极强的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等多样性需要,因而很多青年人都选择参军入伍打鬼子,努力解放全中国。就当时来说,参军入伍打鬼子无疑就可以满足这些需要,这也是董存瑞为什么一直积极要求参军入伍的原因,要像一个人一样活着,要为人民服务,这也体现了当时需要的社会性特点,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背景。
  四、体现了思政教育心理学的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是指利用某种有效手段和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行为科学认为,需要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当这种积极性受到激励时,人就处在自觉主动的活跃状态,具体表现在人的意识活跃水平、情绪振奋程度和意志力强度等方面,最终直接促进行为效率的提高。陈秉公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指出:激励主要是指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和组织的要求,通过各种有益的方法,激发人们形成积极的心理推动力,鼓励人们在学习、工作和劳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电影中董存瑞在执行一次战斗任务时,班长生硬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守住前哨阵地,眼看着另一个连队伤亡惨重而不去援助,然而充满胆识的董存瑞就向班长建议去支援其他连队,然而遭到班长严厉地批评,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冒着不能入党的风险,和郅振表等几个志同道合的战友一同去支援了另一个连队,最终保住了阵地。事后赵连长表扬了董存瑞并授予它勋章,肯定了他勇敢果率的方面,但是也教育他今后要注意工作形式与方法。在后来的部队生活中,董存瑞屡立军功,这都是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理论。
  五、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态度理论
  态度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某种对象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反映倾向。态度作为心理上的一种准备状态,支配着人的一系列活动,是行为的基础和重要原因,它影响人如何对待事物,左右人们的行动。人的态度具有社会性、针对性、协调性、稳定性、价值性、阶段性等特点。社会性指人的态度不是生而具有的,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人接受不同社会环境影响,会产生不同的态度。针对性是指任何态度都有其相对应的特定对象,可以是人、事、物或观念等。协调性指构成态度的认知、情感与意向三种成分趋向一致。稳定性指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不轻易改变,具有抗变性特点,态度形成后,改变比较困难。价值性指态度对象对人的意义,是态度的核心。阶段性指态度的变化过程可分为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董存瑞想要参军的态度一直没有改变,他对待革命的态度也一直没有改变,始终想要为此奉献自我。他从一个农村青年、见习八路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八路、一名英勇的战士,这其中不仅有生理上的成熟,也有心理上的成熟。在刚入连队时,董存瑞在参加战斗中因不知爱惜子弹而受到军队同志的批评帮助,他有悲伤和自责,但是在赵连长等老同志和战友的帮助下,他立刻振作起来,逐渐成长成才,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担任班长和爆破队长,甚至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以自己为支撑,扛起炸药包炸碉堡。正是由于董存瑞有这么一个端正的态度,这才有他之后的壮举。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董存瑞的革命态度体现了态度具有社会性、针对性、协调性、稳定性、价值性、阶段性等特点。
  六、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挫折理论
  挫折一词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一种情绪状态,也可以是指阻碍个人动机的一种客观情景。挫折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能给带来积极效应,使人们在克服困难过程中,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人们以良好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挫折也能给人带来消极反应,使人在挫折面前产生失望、痛苦、焦虑的情绪体验,就此一蹶不振,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甚至产生粗暴对抗的行为,比如攻击、倒退、固执、不安、冷漠、畏缩等。
  在电影中,董存瑞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比如因为年龄小,参军入伍的要求被拒绝,还有上面提到的在一次战斗中,董存瑞空放了九发子弹,未能击中敌人和缴获战利品,因而遭到连队同志和赵连长的严肃批评,但是董存瑞并没有在挫折面前低头,之后苦练自身本领,英勇作战,不断提高自己的挫折容忍力,这也体现了他摆脱挫折困扰的心理防卫机制的升华反应和理智反应。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提出了新的理论课题与实践课题,这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心理基础,促进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展开以及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具体而说,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心理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当做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目的是为了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我们要善于学习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冯刚.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顾与展望[J].中国教育科学,2014,02.
  [4]邓辉.论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2,00.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早晨醒来,半身麻木,说话言语不清,到医院检查,是脑梗。还有一种情况是手术后恢复得很好,准备出院的那天饭后去趟厕所,突然胸闷气短,摔倒在卫生间,接着不省人事,经会诊考虑是肺栓塞。引起这两种情况的杀手是血栓。血栓通俗地讲是血块,它会像塞子一样堵塞血管通道,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造成危象。血栓堵塞脑部血管就导致脑梗,堵塞冠状动脉就形成心梗,堵塞肺部就引起肺栓塞。  为什么身体会有血
期刊
在当今时代,已经没有人怀疑软件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和战略性地位.软件产业的兴衰,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知识经济时代国家间竞争的成败.软件企业因其特殊的产业
绿色之灵rn从昆明去往西双版纳的路程中,越过北回归线后高速公路两旁会看到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给这片土地的馈赠,交错缠绕藤状的枝和强壮硕大的叶迎风摇摆.rn在北纬21°-23°
【摘要】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在理念和内容上都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
当前,电力系统正在大力推广无人值守变电站,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除了遥测、遥信、遥调、遥控之外,遥视已逐步成为无人值守变电站新增的而且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自动化项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数字化技术被广泛运用在电力系统当中,为现代电力生产和运输做出了突出贡献.电气自动化在电
近日,IPAD商标引起了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其案会如何判决,自有法院的考量,我们无需多虑,但在其后显示出的社会问题却是令人堪忧。IPAD是一个有效合法的注册商标,注册人理所应当的拥有一切合法权益。不管有何异议,在最终判决做出前,谁也不能改变其注册的合法性。但是很多知名学者、专业人士包括法院居然表示其归属权还不确定。在这些奇谈怪论的背后,可见中国法制的不完善,法理的薄弱。而在这背后的背后,更深层的则是
我们做学问是为了什么?这几乎是所有社会科学工作者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古人曾有过很好的回答.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将立德、立功、立言谓为“三不朽”,把“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那么,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体验教育?教师作为实施体验教育的灵魂人物,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呢?本文从因势利导、活化教材、照顾差异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因势利导,让儿童体验异国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