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创新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而创新能力则是实施这种目的的行为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将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特别近年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工科院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科技竞赛活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通过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参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多个专业的多门课程知识,提高学生独立思维、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的精神。同时,在整个参赛过程中,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分工协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本文基于江苏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学院近年来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的实践,对于如何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如何结合自身的专业设置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推动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科研活动,打造一个平台、两个团队、三种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励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一、整合资源,搭建 “四位一体”的实践创新平台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我院建成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支撑平台。校级层面:建成十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与美国风河系统公司、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等企业、高校联合建立一个实践教育中心;学院集成创新实验室作为江苏师范大学首批5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之一,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重要平台,学院专门配备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指导师,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提供指导。市级层面:建立了“徐州市师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徐州市工程中心。省级层面,建成三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学计算与信息技术综合实训中心、软件工程)。国家行业层面:建立了ASEA中心,对学生开展行业系统理论、方法与技术训练,使学生在校就可接受提升他们的工程应用能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为培养专业工程创新型人才提供立体支撑。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位一体、多角度、深层次的创新平台的打造,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源力量,确立了全程化的实践创新教育模式。 二、优化队伍,打造一个专业的创新实践团队
我院专门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并集中各方面力量形成一直结构合理、认真负责、实力过硬的优秀指导教师队伍。根据不同的科技创新比赛类型,学院从指导教师队伍中抽调相应指导教师团队全程指导学生参赛。同时,为了更好地鼓励教师参与学生创新竞赛的指导,学院在政策上加大倾斜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投入竞赛指导工作。同时,加强对学院创新社团的建设,集成创新社团由专业老师专门进行指导,有两间专门实验室供该社团学生使用,另有学院学生会专门部门对社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服务,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打造专业性的学生创新社团,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加强指导,形成两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研活动,专门配备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提供指导,逐渐形成了竞赛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种模式:一是引导式。采用“专家出题、择优组队”的培养模式,即由专家委员(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给出相关创新课题,选拔理论基础好、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组队参与,课题由专家委员会进行验收,并加以指导,作为学科竞赛的参赛作品予以报送。二是主导式。采用“自由设计、专家审核”思路,即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的要求,自主提交自主设计课题并提交课题的可行性方案,由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论证,方案可行的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并展开课题研讨会,让参赛的团队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发掘团队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科技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科技前沿水平,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加强团队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多种举措并行下,在各项科技竞赛活动的持续开展下,我院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增强:2012年以来,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江苏省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中获奖100余项,学生获得专利40余项。学院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性、参与面逐年提高,科技创新氛围浓厚。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我院建成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支撑平台。校级层面:建成十余个产学研合作基地,与美国风河系统公司、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信电学院等企业、高校联合建立一个实践教育中心;学院集成创新实验室作为江苏师范大学首批5个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之一,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重要平台,学院专门配备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指导师,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提供指导。市级层面:建立了“徐州市师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徐州市工程中心。省级层面,建成三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学计算与信息技术综合实训中心、软件工程)。国家行业层面:建立了ASEA中心,对学生开展行业系统理论、方法与技术训练,使学生在校就可接受提升他们的工程应用能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为培养专业工程创新型人才提供立体支撑。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位一体、多角度、深层次的创新平台的打造,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源力量,确立了全程化的实践创新教育模式。 二、优化队伍,打造一个专业的创新实践团队
我院专门成立了学生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并集中各方面力量形成一直结构合理、认真负责、实力过硬的优秀指导教师队伍。根据不同的科技创新比赛类型,学院从指导教师队伍中抽调相应指导教师团队全程指导学生参赛。同时,为了更好地鼓励教师参与学生创新竞赛的指导,学院在政策上加大倾斜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投入竞赛指导工作。同时,加强对学院创新社团的建设,集成创新社团由专业老师专门进行指导,有两间专门实验室供该社团学生使用,另有学院学生会专门部门对社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服务,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打造专业性的学生创新社团,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加强指导,形成两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我院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研活动,专门配备理论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提供指导,逐渐形成了竞赛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三种模式:一是引导式。采用“专家出题、择优组队”的培养模式,即由专家委员(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给出相关创新课题,选拔理论基础好、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组队参与,课题由专家委员会进行验收,并加以指导,作为学科竞赛的参赛作品予以报送。二是主导式。采用“自由设计、专家审核”思路,即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的要求,自主提交自主设计课题并提交课题的可行性方案,由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论证,方案可行的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并展开课题研讨会,让参赛的团队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发掘团队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科技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科技前沿水平,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加强团队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多种举措并行下,在各项科技竞赛活动的持续开展下,我院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增强:2012年以来,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江苏省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中获奖100余项,学生获得专利40余项。学院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性、参与面逐年提高,科技创新氛围浓厚。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