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对肝前体细胞体外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tong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明确多种生长因子对胚胎肝脏前体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从胎龄14.5d SD大鼠胚胎肝脏分离单个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生长因子对胎肝细胞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并观察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对胎肝干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双标记及G-6-P酶活性测定以检测肝前体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及向成熟肝细胞的分化能力.结果肝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显示克隆样生长的特性.促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能促进肝前体细胞的增殖,使DNA合成加速,并促进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及角蛋白19、白蛋白、G-6-P的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α对肝前体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较弱.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肝前体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细胞基质成分Ⅰ型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能促进肝干细胞集落的形成,而纤维连接蛋白的作用较弱.肝干细胞单克隆增殖需要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的共同参与,加入新鲜分离胎肝细胞培养液上清液时单细胞增殖较快,于第5天即形成细胞集落.结论 HGF、EGF对肝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细胞外基质成分亦参与了其增殖分化过程.肝干细胞单克隆培养除需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外,可能亦有某些造血细胞、间质细胞分泌的因子参与其增殖分化的调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强烈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维甲酸对晚期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6例,年龄4~8岁,发病时间1个月~1年;原发部位腹部5例、胸部1例,均有骨髓转移,1例有多发性骨转移及球后病变。成立多学科参与的治疗小组,采用术前化疗、手术切除、强烈化疗、局部放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维甲酸生物治疗等。结果经综合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前6例均达到完全缓解,骨髓中肿瘤细胞消失,骨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1 例以严重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 术后第1天和第14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和CRP,并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周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CD3+、CD4+和CD4+/CD8+ 等比术后第1日明显增加(P<0.05),CRP和 CD8+明显下降(P<0.
2000~2002年,我科运用自拟中药大黄降浊解毒汤直肠滴注保留灌肠,配合西医对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剂SonoVue在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诊断肝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肝占位性病变(直径11~112 mm,平均43 mm其中良性13例,恶性19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造影剂采用SonoVue,浓度5 mg/ml,观察造影后肝肿瘤内血流增强情况.结果良性病变血流显示率由造影前的53.8%提高到造影后的76.9%,恶性病变血流显示率则由78.9%提高到100%.肝肿瘤诊断符合率
目的 分析女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女性CSG患者的初诊年龄、视力及FFA特点,包括渗漏形态、渗漏点数、渗漏部位,并与同期作FFA检查的男性患者比较.结果女性CSC的初诊年龄、视力、FFA渗漏
目的 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确定适当预处理方案,并作初步评价. 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6组,胃饲乙醇浓度40%,A组8g/kg、B组7g/kg、C组6g/kg、D组5g/kg、E组4g/kg、正常组0g/kg;以中毒症状及肝组织病理为指标,判定大鼠急性乙醇胃饲中毒剂量;选定剂量范围继续本实验.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胃饲乙醇组、缺血组(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