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军兴起以来,各路带兵将领在短短几年间,迅速致富,满载而归。只有左宗棠,不仅一钱不苟取,就连朝廷的犒劳赏赐,也全部分给了将士们,将士们都对左宗棠心悦诚服。
左宗棠即使在身居高位之后,也以身作则,十分节俭。论穿,他平时只穿棉布衣袍,只有遇到朝祭大典时才穿官服;论吃,除非宴请客人,家里从来不用海鲜。他生了四个女儿之后才生养了一个宝贝儿子,但一直没有雇佣奶妈;有了第一个孙子,他也不许家里雇佣奶妈,这时他已经官至浙江巡抚了。
左宗棠有一句意味深长、千古不朽的名言:“惟崇俭乃能广惠。”左宗棠四岁那年,有一次跟随祖父上山游玩,采了一把栗子回家,他把栗子分给两个哥哥、三个姐姐,自己却没有吃。祖父高兴地说:“这孩子从小能分物均匀,又能不贪心,不自私,将来必定能成为一个人物。”
母亲也很喜欢他,说他有万里封侯的希望,至于那两个哥哥左宗棫、左宗植,将来只能做教书先生。这些预言,60年后终于实现了。
1872年,左宗棠的二哥不幸病故,左宗棠便把祖传的田地送给了孤侄。他的大姐家里穷得没有饭吃,那时候左宗棠正要进京参加会试,没有盘缠,夫人周诒端在奁产里设法筹备了100两银子(约折合人民币2万元)给他,左宗棠悉数送给了大姐。家乡湘阴县两次水灾,他捐出教书的收入,更到处向亲友劝募,散米煮粥,救济难民。他的夫人也亲自出来照料慈善事业,典去其衣服首饰,配药施舍给病人。他们尽全家的人力财力来做慈善事业。左宗棠得志之后,依然如此,其俸禄收入的95%都布施给别人了。
左宗棠崇尚刚介的节操,自号“忠介先生”。胡林翼曾经与人说:“左宗棠先生不私吞一文钱。不仅我相信,而且天下人都相信这一点。”
左宗棠的美德与他的家风有很大的关系。其家世相当清寒。左家世代居住在湖南湘阴县左家塅,是七代秀才的書香门第,其祖父左人锦是国子监生,教书为业,父亲左观澜是县学禀生(每月有膏火银的秀才),曾就读长沙岳麓书院,贫居教书20多年。其家有田几十亩,可收租谷48石,三代十几口之家,要靠区区48石租谷过活,显然不可能。左观澜长年在外奔波,辛苦教书谋生,以束脩贴补家用,但家庭经济依然窘困,又加上嫁女、娶媳,1816年母亲杨氏病逝,1817年父亲左人锦、1823年长子左宗棫病逝,家境就更加清贫了。左宗棠生下来,左母余氏奶水不足,又雇不起奶妈,只好嚼饭成汁来喂他。有一年大旱歉收,米珠薪桂,全家只好用糠屑充饥。1827年,左宗棠母亲病重,医生嘱咐要用人参,其父借债买参。左母死后,其父又借债殡葬。医药费、殡葬费等共计欠银200多两,直到左宗棠入赘周家,才偿完这笔债务。1830年,左宗棠父亲病逝,顶梁柱倒塌,家中经济更为贫困。
左家除了清寒,还具有孝义之风。左宗棠的曾祖父左逢圣是一个至性过人的秀才,以孝义著闻,其祖父病在床上多年,他帮父亲早晚服侍,祖父换下的衣服,他亲自拿到河边洗濯,看到祖父肮脏的衣服,想到老人家疾病的痛苦,左逢圣呜咽流泪,路人见了也感动。左逢圣居贫好施,平日节省家用,在高华岭施茶,供人解渴;逢到荒年,便典去衣服,在袁家铺施粥,供人充饥。祖父左人锦,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严格,敦睦家族,推济乡里,名扬乡里。左人锦仿照古代社仓法,建议乡人共同设立一座谷仓,将每年的收成匀出一点,积蓄起来,遇到荒年开仓给赈,倡办了一个族仓;父亲左观澜生平举止端严,所读经史皆手录,教人为文必依传注诠经旨,捐钱倡建了一所宗祠。他们都在贫苦的生活中以身作则,自奉节俭,慷慨助人。在传统思想文化道德熏陶下成长的左宗棠,养成了吃苦耐劳、节俭质朴、慷慨仗义的性格。
左宗棠做过浙江巡抚、陕甘总督、闽浙总督、两江总督等封疆大吏,只要有新上任的知县穿着华丽的服饰来拜见他,他便罢免其职务,同时说:“百姓的民脂民膏有限,忍受不了你们的盘剥。而且知县是亲民之官,事必躬亲,恐怕会弄脏你们的衣服,那就可惜了你们的漂亮衣服了。”一时间,官场风俗为之一变。
左宗棠即使在身居高位之后,也以身作则,十分节俭。论穿,他平时只穿棉布衣袍,只有遇到朝祭大典时才穿官服;论吃,除非宴请客人,家里从来不用海鲜。他生了四个女儿之后才生养了一个宝贝儿子,但一直没有雇佣奶妈;有了第一个孙子,他也不许家里雇佣奶妈,这时他已经官至浙江巡抚了。
左宗棠有一句意味深长、千古不朽的名言:“惟崇俭乃能广惠。”左宗棠四岁那年,有一次跟随祖父上山游玩,采了一把栗子回家,他把栗子分给两个哥哥、三个姐姐,自己却没有吃。祖父高兴地说:“这孩子从小能分物均匀,又能不贪心,不自私,将来必定能成为一个人物。”
母亲也很喜欢他,说他有万里封侯的希望,至于那两个哥哥左宗棫、左宗植,将来只能做教书先生。这些预言,60年后终于实现了。
1872年,左宗棠的二哥不幸病故,左宗棠便把祖传的田地送给了孤侄。他的大姐家里穷得没有饭吃,那时候左宗棠正要进京参加会试,没有盘缠,夫人周诒端在奁产里设法筹备了100两银子(约折合人民币2万元)给他,左宗棠悉数送给了大姐。家乡湘阴县两次水灾,他捐出教书的收入,更到处向亲友劝募,散米煮粥,救济难民。他的夫人也亲自出来照料慈善事业,典去其衣服首饰,配药施舍给病人。他们尽全家的人力财力来做慈善事业。左宗棠得志之后,依然如此,其俸禄收入的95%都布施给别人了。
左宗棠崇尚刚介的节操,自号“忠介先生”。胡林翼曾经与人说:“左宗棠先生不私吞一文钱。不仅我相信,而且天下人都相信这一点。”
左宗棠的美德与他的家风有很大的关系。其家世相当清寒。左家世代居住在湖南湘阴县左家塅,是七代秀才的書香门第,其祖父左人锦是国子监生,教书为业,父亲左观澜是县学禀生(每月有膏火银的秀才),曾就读长沙岳麓书院,贫居教书20多年。其家有田几十亩,可收租谷48石,三代十几口之家,要靠区区48石租谷过活,显然不可能。左观澜长年在外奔波,辛苦教书谋生,以束脩贴补家用,但家庭经济依然窘困,又加上嫁女、娶媳,1816年母亲杨氏病逝,1817年父亲左人锦、1823年长子左宗棫病逝,家境就更加清贫了。左宗棠生下来,左母余氏奶水不足,又雇不起奶妈,只好嚼饭成汁来喂他。有一年大旱歉收,米珠薪桂,全家只好用糠屑充饥。1827年,左宗棠母亲病重,医生嘱咐要用人参,其父借债买参。左母死后,其父又借债殡葬。医药费、殡葬费等共计欠银200多两,直到左宗棠入赘周家,才偿完这笔债务。1830年,左宗棠父亲病逝,顶梁柱倒塌,家中经济更为贫困。
左家除了清寒,还具有孝义之风。左宗棠的曾祖父左逢圣是一个至性过人的秀才,以孝义著闻,其祖父病在床上多年,他帮父亲早晚服侍,祖父换下的衣服,他亲自拿到河边洗濯,看到祖父肮脏的衣服,想到老人家疾病的痛苦,左逢圣呜咽流泪,路人见了也感动。左逢圣居贫好施,平日节省家用,在高华岭施茶,供人解渴;逢到荒年,便典去衣服,在袁家铺施粥,供人充饥。祖父左人锦,对自己和家人要求严格,敦睦家族,推济乡里,名扬乡里。左人锦仿照古代社仓法,建议乡人共同设立一座谷仓,将每年的收成匀出一点,积蓄起来,遇到荒年开仓给赈,倡办了一个族仓;父亲左观澜生平举止端严,所读经史皆手录,教人为文必依传注诠经旨,捐钱倡建了一所宗祠。他们都在贫苦的生活中以身作则,自奉节俭,慷慨助人。在传统思想文化道德熏陶下成长的左宗棠,养成了吃苦耐劳、节俭质朴、慷慨仗义的性格。
左宗棠做过浙江巡抚、陕甘总督、闽浙总督、两江总督等封疆大吏,只要有新上任的知县穿着华丽的服饰来拜见他,他便罢免其职务,同时说:“百姓的民脂民膏有限,忍受不了你们的盘剥。而且知县是亲民之官,事必躬亲,恐怕会弄脏你们的衣服,那就可惜了你们的漂亮衣服了。”一时间,官场风俗为之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