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深化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和实验操作考查的正确导向作用,普及实验教学,根据相关文件要求,2020年开始,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纳入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部分,且在毕业成绩中占有10分的比重,因此,如何进行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已经成为初中化学教师必须重视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分组实验;教学;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化学实验中各种奇妙的实验现象,都充满了好奇,都想通过实验探究其中的奥秘。所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生的实验可以使书本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无形变为有形,理解起来更容易。学生分组实验也更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因此,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化学实验具有其他课程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一些学校在化学分组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比较少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看老师演示实验和听教师讲解,所以,他们一走进实验室,对实验仪器和药品很好奇,心思都不在老师对实验操作要点的讲解上,整节实验课处于失控状态。因此,教师要顺利完成一节分组实验课,并且达到预期的效果,非常不容易。所以,课前不仅要讲解实验要点、注意事项,逐步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学生实验期间,还要不停地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或者不规范的操作,整节课下来,教师辛苦,学生收获却很小,可以说,教学效果不理想。
2.从学生方面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刚接触化学时间不长,对化学整体认知水平低,操作能力差,操作不规范时常有之,而且知识点还没有形成网络结构,遗忘可能性较大。
(2)部分学生应对突发事情能力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容易引发实验室混乱。比如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组实验过程中,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后,个别学生还没有等试管冷却至室温就清洗试管,很容易使试管炸裂,实验无法完成不说,还容易引发事故。
(3)个别学生不注重观察实验现象,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现象观察习惯。他们在进实验室前就填好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反常现象也视而不见。
(4)个别学生实验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例如,实验中用过的仪器用手代替试管刷去清洗,瓶塞没有倒放,试管还没有冷却就用水清洗等。
3.从化学教师的角度看,许多化学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材中要求的学生分组实验,大部分教师仅仅是讲授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并没有分组实验,这也反映了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分组实验。还有个别教师甚至认为学生分组实验不仅浪费时间,耽误课程进度,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去准备实验,得不偿失。所以,没有安排学生去做实验,而是直接把分组实验当成演示实验来教学生。在这样的错误思想指导下,造成学生的分组实验开出率很低,实验的完成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实验操作训练,动手能力自然差,理解能力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考试时,学生做实验探究题得分率就比较低,成绩就很难拔尖。
二、要改进化学类学生的小组实验教学,应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师应加强学生分組实验课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进入实验室前,学生要认真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知道如何服用和使用化学药品以及如何加热物质。此外,要让学生认真学习《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教师要严格执行实验室制度,保证实验班的安全和纪律,更容易控制学生的集体实验,学生做实验的安全问题也更有保障,从而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课堂效率。
(2)合理进行学生分组搭配
学生都有学习基础、能力强弱、兴趣爱好等差异,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小组实验的成功率,学生分组搭配就显得很重要了。化学实验基本是2人一组,分组搭配原则可按动手能力强和弱搭配、粗心和细心搭配、理论强和弱搭配、男女搭配等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保证实验的成功率。
(3)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先示范,严要求
教师教育策略不当是阻碍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重视宝贵的实验设备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使许多学生在实验时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因为害怕损坏设备;如果过分强调药物是有毒的,学生会有恐惧感并避免它。因此,教师在实验中表现自己。在明确了用药剂量和实验操作规范后,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加强检查指导,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安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的勇气。严格要求,让每组学生必须亲自实验,自己得出结论,老师根据实际操作和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给出成绩。
2.教师应对分组实验内容的安排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
(1)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改变而相应做出内容的调整,学生小组实验的数量也发生了变化,示范实验和小组实验模糊不清。这就强调了实验的教学功能,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选择或设计自己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实验作为小组实验。因此,在学生分组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慎重考虑,教学设计中的每一项实验内容都要明确。具体要求和目标要明确,确定好目标和内容后,具体的实验步骤要合理和紧贴考试大纲内容,以便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2)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应该作为分组实验安排的内容考虑
课本上的课外实验可以设计为分组实验。如教材上有这样一个实验:给铜丝加热,观察实验现象。这个实验在家里完成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家中的火焰温度较低,无法把铜丝烧黑,需要用到酒精喷灯。那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验室用酒精喷灯分组完成,现象更明显,实验也更容易完成。 3.在实验过程中化学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启发
(1)对药品的用量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便于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由于学生接触化学学科时间不长,到化学实验室做实验的次数相对有限,他们的实验基本都停留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实验时,对药品的用量把握不够,实验中取用药品难免会出现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过多浪费且不利于培养节约意识,用量太少,很难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为了实验现象既明显,学生又安全,教师应明确每个实验步骤药品的用量。
(2)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要做明确的指导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个步骤做什么,实验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观察实验现象等要做明确的指导。对操作性要求高的实验,教师应给予明确的指导。例如,在氧气和空气中烧丝对比实验的操作要领分别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保证收集筒内充满水,不得有空气和气泡;用砂纸打磨金属丝上的铁锈,然后将其缠绕成螺旋状;用木条,自上而下慢慢伸入收集筒,直至木条即将烧尽;收集筒内应有一定量的水或一层细砂。本实验的技术要求很高,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后,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因此,诸如此类实验,教师要对学生做明确的指导。学生也只有在明确每个步骤和注意事项后,才能够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并看到明显实验现象。
4.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学生具备了实验基本技能以后,一些难度不大的实验,可安排学生分组完成。小组之间通过讨论与交流,协作完成实验,仔细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的错误操作,要及时指出,使学生的操作得以规范。如:教材上只说明“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CO2”,这纯属验证性实验,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我将之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先让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再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考虑的因素。我把多种仪器展示出来,让学生来选择、组装装置。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各套装置的优缺点。最后通过让学生完成“稀盐酸与大理石颗粒的反应、稀硫酸与大理石颗粒的反应、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的反应、稀硫酸与碳酸钠粉末的反应”的对比实验,来探究实验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通过探究、交流,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CO2。
5.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学生实验报告给予适当评价
实验中,化学教师应提醒每个实验小组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要对数据或者实验现象及时分析,并对出现意外的实验现象做好分析和探究。因为,我一直认为,一份好的实验报告应该真实反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无论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都应该反映实验的真实过程。如实验中发现了与实验预期不同的实验现象,一定要对意外的实验现象高度重视起来,及时查阅资料和重新实验,最后,自己清楚实验出现意外的具体原因,今后需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学生在寻找合理的、科学解释的过程中不断去查阅资料,不断充实自己。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不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质疑精神的过程,这是我们化学考试的趋向。在将实验报告作为学生评价的依据时,还应积极考虑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的表现,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对不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对下次更好的表现提出合理的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总结和反思,加强了对学生小组实验的管理,也加强了对学生小组实验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有关提高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效率的方法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洁.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6).
[2]姜同福.浅谈化学分组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6(3).
关键词:分组实验;教学;实验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化学实验中各种奇妙的实验现象,都充满了好奇,都想通过实验探究其中的奥秘。所以,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学生的实验可以使书本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由无形变为有形,理解起来更容易。学生分组实验也更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因此,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化学实验具有其他课程内容和形式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一些学校在化学分组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比较少
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看老师演示实验和听教师讲解,所以,他们一走进实验室,对实验仪器和药品很好奇,心思都不在老师对实验操作要点的讲解上,整节实验课处于失控状态。因此,教师要顺利完成一节分组实验课,并且达到预期的效果,非常不容易。所以,课前不仅要讲解实验要点、注意事项,逐步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学生实验期间,还要不停地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或者不规范的操作,整节课下来,教师辛苦,学生收获却很小,可以说,教学效果不理想。
2.从学生方面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刚接触化学时间不长,对化学整体认知水平低,操作能力差,操作不规范时常有之,而且知识点还没有形成网络结构,遗忘可能性较大。
(2)部分学生应对突发事情能力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容易引发实验室混乱。比如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分组实验过程中,用酒精灯对试管进行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后,个别学生还没有等试管冷却至室温就清洗试管,很容易使试管炸裂,实验无法完成不说,还容易引发事故。
(3)个别学生不注重观察实验现象,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现象观察习惯。他们在进实验室前就填好实验报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反常现象也视而不见。
(4)个别学生实验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例如,实验中用过的仪器用手代替试管刷去清洗,瓶塞没有倒放,试管还没有冷却就用水清洗等。
3.从化学教师的角度看,许多化学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材中要求的学生分组实验,大部分教师仅仅是讲授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和注意事项,学生并没有分组实验,这也反映了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分组实验。还有个别教师甚至认为学生分组实验不仅浪费时间,耽误课程进度,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去准备实验,得不偿失。所以,没有安排学生去做实验,而是直接把分组实验当成演示实验来教学生。在这样的错误思想指导下,造成学生的分组实验开出率很低,实验的完成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实验操作训练,动手能力自然差,理解能力也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考试时,学生做实验探究题得分率就比较低,成绩就很难拔尖。
二、要改进化学类学生的小组实验教学,应做好以下工作
1.教师应加强学生分組实验课的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进入实验室前,学生要认真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知道如何服用和使用化学药品以及如何加热物质。此外,要让学生认真学习《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教师要严格执行实验室制度,保证实验班的安全和纪律,更容易控制学生的集体实验,学生做实验的安全问题也更有保障,从而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课堂效率。
(2)合理进行学生分组搭配
学生都有学习基础、能力强弱、兴趣爱好等差异,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小组实验的成功率,学生分组搭配就显得很重要了。化学实验基本是2人一组,分组搭配原则可按动手能力强和弱搭配、粗心和细心搭配、理论强和弱搭配、男女搭配等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保证实验的成功率。
(3)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先示范,严要求
教师教育策略不当是阻碍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重视宝贵的实验设备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使许多学生在实验时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因为害怕损坏设备;如果过分强调药物是有毒的,学生会有恐惧感并避免它。因此,教师在实验中表现自己。在明确了用药剂量和实验操作规范后,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加强检查指导,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安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的勇气。严格要求,让每组学生必须亲自实验,自己得出结论,老师根据实际操作和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给出成绩。
2.教师应对分组实验内容的安排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
(1)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改变而相应做出内容的调整,学生小组实验的数量也发生了变化,示范实验和小组实验模糊不清。这就强调了实验的教学功能,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选择或设计自己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实验作为小组实验。因此,在学生分组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教师要慎重考虑,教学设计中的每一项实验内容都要明确。具体要求和目标要明确,确定好目标和内容后,具体的实验步骤要合理和紧贴考试大纲内容,以便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2)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应该作为分组实验安排的内容考虑
课本上的课外实验可以设计为分组实验。如教材上有这样一个实验:给铜丝加热,观察实验现象。这个实验在家里完成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家中的火焰温度较低,无法把铜丝烧黑,需要用到酒精喷灯。那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验室用酒精喷灯分组完成,现象更明显,实验也更容易完成。 3.在实验过程中化学教师要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启发
(1)对药品的用量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便于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由于学生接触化学学科时间不长,到化学实验室做实验的次数相对有限,他们的实验基本都停留在定性认识的基础上,实验时,对药品的用量把握不够,实验中取用药品难免会出现过多或者过少的情况,过多浪费且不利于培养节约意识,用量太少,很难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为了实验现象既明显,学生又安全,教师应明确每个实验步骤药品的用量。
(2)实验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要做明确的指导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个步骤做什么,实验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观察实验现象等要做明确的指导。对操作性要求高的实验,教师应给予明确的指导。例如,在氧气和空气中烧丝对比实验的操作要领分别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保证收集筒内充满水,不得有空气和气泡;用砂纸打磨金属丝上的铁锈,然后将其缠绕成螺旋状;用木条,自上而下慢慢伸入收集筒,直至木条即将烧尽;收集筒内应有一定量的水或一层细砂。本实验的技术要求很高,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后,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因此,诸如此类实验,教师要对学生做明确的指导。学生也只有在明确每个步骤和注意事项后,才能够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并看到明显实验现象。
4.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学生具备了实验基本技能以后,一些难度不大的实验,可安排学生分组完成。小组之间通过讨论与交流,协作完成实验,仔细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的错误操作,要及时指出,使学生的操作得以规范。如:教材上只说明“实验室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CO2”,这纯属验证性实验,学生并不知其所以然。我将之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先让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再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考虑的因素。我把多种仪器展示出来,让学生来选择、组装装置。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各套装置的优缺点。最后通过让学生完成“稀盐酸与大理石颗粒的反应、稀硫酸与大理石颗粒的反应、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的反应、稀硫酸与碳酸钠粉末的反应”的对比实验,来探究实验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通过探究、交流,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CO2。
5.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并对学生实验报告给予适当评价
实验中,化学教师应提醒每个实验小组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要对数据或者实验现象及时分析,并对出现意外的实验现象做好分析和探究。因为,我一直认为,一份好的实验报告应该真实反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无论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都应该反映实验的真实过程。如实验中发现了与实验预期不同的实验现象,一定要对意外的实验现象高度重视起来,及时查阅资料和重新实验,最后,自己清楚实验出现意外的具体原因,今后需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学生在寻找合理的、科学解释的过程中不断去查阅资料,不断充实自己。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不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质疑精神的过程,这是我们化学考试的趋向。在将实验报告作为学生评价的依据时,还应积极考虑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的表现,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对不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对下次更好的表现提出合理的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总结和反思,加强了对学生小组实验的管理,也加强了对学生小组实验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有有关提高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效率的方法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洁.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化学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6).
[2]姜同福.浅谈化学分组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