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惊喜”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qz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江西省鄱阳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陈雪莲已两年多。两年多来,每一次去鄱阳,陈主任都会給我一个“惊喜”。记得初次是去鄱阳县调研“两项制度衔接”的落实情况,鄱阳落实速度之快、工作之实、效果之显給了我“惊喜”,后是整村推进、移民搬迁、旅游扶贫等一项项工作让我“惊喜”不断。
  6月20日,我又来到了鄱阳,陈主任笑言,这回再給你一个“惊喜”。于是,一行人冒着酷烈的太阳,在狭窄不平的土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游城乡茶塘湖村的一片滩涂地,远远望去,似乎什么也没看见,更让人纳闷的是,出来給我介绍情况的是油墩街镇港头村的村主任李顺民。
  正当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之际,李顺民主任让我跟着他穿越滩涂,来到一片一望无际的水面边,放眼望去,水面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类似荷叶的青色叶子,间或挺立着一两朵紫色的花,在夏日的正午,送来了一阵阵的清凉与清香。李主任告诉我,这是芡实。
  芡实为一种睡莲科植物,别名鸡头米、刺莲藕等。在中国式园林中,芡实与荷花、睡莲、香蒲等配植水景,尤多野趣。芡实的果则是功效良多的中药材,据《本草纲目》记载,芡实主治湿痹、补中益气、开胃止渴。民间多将芡实用作煲汤材料。
  面对为何带我来看别村芡实的疑问,李顺民主任笑了笑告诉我,这一片四千多亩的芡实其实是他承包种植的。
  李主任接着告诉我,他所在的油墩街镇港头村有7个自然村,700余农户,3600余人,人均耕地不足三分,且地势低洼、资源匮乏,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在县扶贫和移民办等单位、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充分利用发挥港头村民芡实种植技术,帮助村里发展芡实产业。通过几年发展,港头村现有200多人从事芡实种植,成立了芡实合作社,除了在本村种植外,还走出村庄、走出鄱阳、走出江西,在邻村、邻县、湖北、安徽等地种植了三万多亩芡实,年总产值达4800万元。
  从茶塘湖村出来,李顺民主任硬是拉着我们去了一趟港头村,村里一幢幢林立的新民居,门口停放的一辆辆小汽车无不显示着芡实种植給港头村带来的富足与幸福。走进港头村时,恰逢镇里举办龙舟赛,港头村的龙舟队还拿了个第一,村民们的笑声、鞭炮声让人仿佛在过春节。李顺民主任则告诉我,下一步,港头村要在扩大芡实种植规模的同时,发展芡实深加工,延长芡实产业链,进一步提升芡实种植效益。
  这真是让人欣喜的“惊喜”啊。
  回程的路上,陈雪莲主任告诉我,当初面对港头村的困难时,心里十分着急,为帮村里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我们沉下心来,反复调研,最后根据港头村的资源、人力实际,确立了芡实种植作为村里的“一村一品”产业来发展,从而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有沉下心来的工作作风、有务实创新的精神。这应该是此次港头村給我“惊喜”的秘诀,也应该是鄱阳县这几年扶贫和移民工作不断給我“惊喜”的秘诀。但愿这样的“惊喜”能够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呈现。
  责任编辑:上官涛
其他文献
利用移民政策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新型小城镇,是贯彻落实吉安市第三次党代会要求,也是策应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和吉泰走廊建设的需要。泰和县沙村镇在探索建设宜商宜居宜业小城镇过程中,灵活运用移民政策,把移民工作融入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使小城镇人气不断兴旺、品位不断增强、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和谐发展之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应。  一、基本概况  沙村镇位于泰和县东
期刊
江西省余干县江埠乡大港村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偏僻村落,在过去,这里的道路泥泞、用水用电困难、村民观念陈旧……是一个非常贫困的乡村。“人均耕地少,村级集体收入少,村民科技知识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  面对这一现状,省公安厅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胡曼斩钉截铁地说:“通过扶贫,我们一定要改变这里的贫困落后状况,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一年多来,投入48万元修路2.5公里,改善村庄里弄里
期刊
新余市有中央大型水库1座(江口水库),地方中型水库6座(分别是分宜县彰湖水库、西坑水库、石牛滩水库;渝水区狮子口水库,龙门口水库,鹄山水库),产生农村水库移民9万多人。他们为了支持水库建设抛离故土家园,移居自然条件欠佳、基础设施薄弱地方,造成生产发展缓慢,收入增长乏力。  为帮助移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2001年新余市开展了水库移民普查工作,对全市移民分布、移民社区基础设施、移民经济生活水平及劳动
期刊
摘 要 依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级示范性实习基地建设评估指标,通过实证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论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从基地建设总体思路、必须具备的条件、基本功能、实践教师指导队伍、实践教学的实施、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实践教学;就业率;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彭加平(1954—),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为
期刊
按照吉安市新村办的统一安排,4月14日至17日,由市新村办领导带领各县新村办主任、部分重点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一行50人,赴婺源、黄山重点就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期间,听取了“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县清华镇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建房管控经验、情况介绍,实地参观了婺源思溪延、洪村、江湾,黟县西递、宏村等村。考察中,通过看现场、听介绍、谈体会,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的考察活动使我们感
期刊
提 要 旅游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而江西拥有丰厚的赣民俗旅游资源,民俗旅游也应该成为盘活县域经济发展,提升文化品味的新助力。通过借助“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为有效地开发安福的民俗旅游,提出合理的开发构想。  关键词 县域经济;民俗旅游;文化;开发  作者简介王吉隆(1987—),男,吉水县文峰镇人民政府科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旅游史,旅游管理。(江西吉安 331600)  近年来,“旅游
期刊
[提 要] 家电下乡是针对特定人群,限定特定商品的公共财政补贴,这种补贴政策对于扩大内需的效果有多大呢?文章利用线性扩展支出模型(ELES),通过家电耐用品的价格弹性估算出整体消费需求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2009年江西省利用4.5亿的财政补贴,拉动了18.4亿的消费需求,对于扩大消费需求的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注重财政补贴的持续性以及政策覆盖的广度。  [关键词] 家电下乡;线性扩展支出
期刊
提 要 基于24篇出土墓志,将明代吉安庶民的老年生活划分为七种类型:平淡无奇型、悠游山水型、闲居幽宅型、辛苦劳累型、谨遵礼教型、官府礼遇型、热心著述型。由此发现明代吉安庶民的老年生活呈现多样性和时代性,其中在时代性上和宋代有较大差异。通过墓志研究特定区域百姓的老年生活,希望推动日常生活史的研究。  关键词 明代;吉安;庶民;老年生活;墓志  作者简介杨 扬(1990—),男,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
期刊
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以江西省部分地区为例  余文祥  提 要 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村民小组长培训力度不够、职责不明确、权利义务不对等、报酬不合理、组织关心不到位和管理考核不规范,因此村民小组长队伍中存在着队伍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能力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力度不够和后备力量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村民小组长在富裕和谐秀美乡村建设中积极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农村经济
期刊
仲夏六月,万木葱茏,粮丰果熟。会昌县西江镇大田村2500米水渠润泽1547亩耕地、通组水泥路蜿蜒贯穿21个村小组、一幢幢农村土坯房改造新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3个群众文化广场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300亩白莲长势喜人……  大田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得益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秉发挂点会昌县开展扶贫工作,而这也只是一个侧影。大田村位于会昌县北部,赣龙铁路、瑞赣高速贯穿全境。在革命战争时期,大田村共有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