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以來,在全球自由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跨国公司与其相关企业、地区与产业、国家与政府都被卷入全球化生产网络中,构建起了全球化生产网络。在这一过程,汽车产业的全球网络建立过程表现特别明显。本文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汽车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汽车业 全球生产网络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规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受惠于科技革命,特别是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跨国公司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战略资源满足其趋利性动机,形成全球化生产网络。跨国公司与其相关企业、地区与产业、国家与政府都被卷入全球化生产网络中,构建起全球化生产网络的各个层面。在这一过程,汽车产业的全球网络建立过程表现特别明显。首先,20世纪80年代之前,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大都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从80年代开始,汽车厂商逐渐发现全球汽车的生产能力已严重过剩,企业间竞争激烈,行业平均利润率明显下降,于是世界主要的汽车集团便开始了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其次,20世纪90年代起各大汽车集团开始了全球性的整合阶段。与前一个阶段不同,在全球的每个地区都出现了众多竞争者。它们突破了各自所在区域的限制,利用全球资源,实现了投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全球优化配置,以全球化经营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战略。于是最终,我们看到了一个从产业角度上看,以整车跨国公司建立的全球价值链网络为基础,零部件供应商的全球价值网络为支持的全球生产网络,整车制造商之间、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以及整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通过多种关系相互联系和协作;从地区角度上看,一个以美国、西欧、日本为核心,北美、欧洲、亚洲三大地区为基础的向全球辐射的生产销售网络。
全球化生产网络建立的最根本基础是分工,分工产生的效率使得企业的性质不断发生改变,企业和市场的两分法理论基础受到冲击,中间性组织企业网络出现了。经济全球化显然推动了这一变化,加速了国际分工,并在全球范围内丰富了企业网络的组织形态。
从全球化生产网络微观层面来看,工业革命以来,企业的生产组织是大规模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内部化倾向,一个企业囊括了生产价值链的所有过程,即产品研发、加工制造、生产和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然而,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加速使得世界经济进入网络化的新阶段。丰田制、温特主义相继产生,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不再局限在一个企业之内,也没有拘泥于一个国家之内。原来存在于一个企业的生产价值链的不同过程分布到全球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它们密切合作,形成了相互协调的网络。跨国公司摆脱了大而全的困扰,使单个企业的能力集中于核心能力。跨国公司摆脱了市场直接交易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企业直接的资源流动更加自由和灵活,加强了企业能力的互补性。企业不再单打独斗,而要讲究企业之间的协作或合作。在采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企业还加强了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企业内部活动对外开放,采取了合资、合作研究、技术交流、合作生产、合作产发市场和外包生产等一系列在传统市场之外的经济活动。
从中观层面来看,全球化生产网络将地区和产业纳入其中。由于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使资金以及控制其的企业高度流动,空间和距离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限制越来越低。但是,地理区位并没有消失,经济全球化也没有降低生产的地理集聚,区域空间结构没有走向完全的系统平衡。而且,随着企业、政府和公众等经济主体认识到区位的特殊性是导致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地方在经济要素区位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活动将同时受到全球化力量和地方化力量的共同作用。从生产网络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力量促进了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全球扩展和全球化生产网络的形成;而地方化力量则导致企业更加依赖于当地生产网络,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超越了直接市场交易,改变了市场交易系统,是介于企业与市场的中间组织形态———企业网络的重要表现形式。产业集群的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产业的聚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激励方式,能够创造信息、专业化分工、声誉等聚集效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来看,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今天,成功的集群在演进中不断地调整其发展战略。表现为集群内的领先企业,依据自身特点,整合在生产网络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放弃或弱化非核心业务,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既给集群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使集群面临更激烈的挑战和竞争。
从宏观层面来看,全球化生产网络给积极参与的国家的工业化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作为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全球化生产网络将进一步打破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藩篱。另一方面,全球化生产网络给各国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他们转变职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利用全球化生产网络带来的利益,减少对本国的冲击。
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已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加深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正给努力进行改革的中国带来新的机遇。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化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在全球化生产网络中,未来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更好地遵循而非挑战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我们不应该力图控制生产的全部环节,而应该充分利用全球化生产网络的条件,坚守自己的定位,同时努力实现产业升级,以获得更快、更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汽车业 全球生产网络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经济规则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受惠于科技革命,特别是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跨国公司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战略资源满足其趋利性动机,形成全球化生产网络。跨国公司与其相关企业、地区与产业、国家与政府都被卷入全球化生产网络中,构建起全球化生产网络的各个层面。在这一过程,汽车产业的全球网络建立过程表现特别明显。首先,20世纪80年代之前,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大都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从80年代开始,汽车厂商逐渐发现全球汽车的生产能力已严重过剩,企业间竞争激烈,行业平均利润率明显下降,于是世界主要的汽车集团便开始了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其次,20世纪90年代起各大汽车集团开始了全球性的整合阶段。与前一个阶段不同,在全球的每个地区都出现了众多竞争者。它们突破了各自所在区域的限制,利用全球资源,实现了投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全球优化配置,以全球化经营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战略。于是最终,我们看到了一个从产业角度上看,以整车跨国公司建立的全球价值链网络为基础,零部件供应商的全球价值网络为支持的全球生产网络,整车制造商之间、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以及整车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通过多种关系相互联系和协作;从地区角度上看,一个以美国、西欧、日本为核心,北美、欧洲、亚洲三大地区为基础的向全球辐射的生产销售网络。
全球化生产网络建立的最根本基础是分工,分工产生的效率使得企业的性质不断发生改变,企业和市场的两分法理论基础受到冲击,中间性组织企业网络出现了。经济全球化显然推动了这一变化,加速了国际分工,并在全球范围内丰富了企业网络的组织形态。
从全球化生产网络微观层面来看,工业革命以来,企业的生产组织是大规模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内部化倾向,一个企业囊括了生产价值链的所有过程,即产品研发、加工制造、生产和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然而,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加速使得世界经济进入网络化的新阶段。丰田制、温特主义相继产生,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不再局限在一个企业之内,也没有拘泥于一个国家之内。原来存在于一个企业的生产价值链的不同过程分布到全球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它们密切合作,形成了相互协调的网络。跨国公司摆脱了大而全的困扰,使单个企业的能力集中于核心能力。跨国公司摆脱了市场直接交易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企业直接的资源流动更加自由和灵活,加强了企业能力的互补性。企业不再单打独斗,而要讲究企业之间的协作或合作。在采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企业还加强了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企业内部活动对外开放,采取了合资、合作研究、技术交流、合作生产、合作产发市场和外包生产等一系列在传统市场之外的经济活动。
从中观层面来看,全球化生产网络将地区和产业纳入其中。由于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巨大进步使资金以及控制其的企业高度流动,空间和距离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限制越来越低。但是,地理区位并没有消失,经济全球化也没有降低生产的地理集聚,区域空间结构没有走向完全的系统平衡。而且,随着企业、政府和公众等经济主体认识到区位的特殊性是导致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地方在经济要素区位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活动将同时受到全球化力量和地方化力量的共同作用。从生产网络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力量促进了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全球扩展和全球化生产网络的形成;而地方化力量则导致企业更加依赖于当地生产网络,形成了产业集群。产业集群超越了直接市场交易,改变了市场交易系统,是介于企业与市场的中间组织形态———企业网络的重要表现形式。产业集群的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产业的聚集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激励方式,能够创造信息、专业化分工、声誉等聚集效应。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来看,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坚实的基础。今天,成功的集群在演进中不断地调整其发展战略。表现为集群内的领先企业,依据自身特点,整合在生产网络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放弃或弱化非核心业务,进一步提升竞争优势。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既给集群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也使集群面临更激烈的挑战和竞争。
从宏观层面来看,全球化生产网络给积极参与的国家的工业化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作为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全球化生产网络将进一步打破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藩篱。另一方面,全球化生产网络给各国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他们转变职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多地利用全球化生产网络带来的利益,减少对本国的冲击。
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已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加深与国际经济的联系,正给努力进行改革的中国带来新的机遇。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化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在全球化生产网络中,未来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更好地遵循而非挑战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我们不应该力图控制生产的全部环节,而应该充分利用全球化生产网络的条件,坚守自己的定位,同时努力实现产业升级,以获得更快、更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