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职业学校学生写作兴趣不浓,水平普遍偏低,为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采取一种能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经过十几年的职校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随考作文不失为一种兴趣性写作的良法。
随考作文,就是随着单元知识考试而写的作文。这种写作训练不仅相对增加有效的写作时间,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其具体做法并不同于我们平时测试中的作文训练,而是一种让学生由不爱写作到爱写作,不会写作到会写作的愉悦性过程。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具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开放性极强,学生有高度的自主性,即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自行选题、选材、构思、写作、修改,学生的优秀作品全体学生来定;二是学生兴趣浓,有成功感,提高了写作水平。由于准备的充分,故在考试中能够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三是适应高考语文考试特点。高考语文既考知识能力,又考写作能力,若平时经常性地进行知识、作文一起考的练习,就能合理地分配二者的时间,养成迎考的好习惯;四是老师仅充当好导学者的角色。
运用随考作文来进行教学的一般步骤是:
1.导。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练习写作同样如此,尤其我们职校学生。依我们职校学生作文水平来看,写好模仿作文来提高水平至关重要,故模仿前的“规矩”的掌握成了重中之重。要做好这项工作,第一部曲“导”首先要谱好。这项工作教师一定要当好导演,其任务就是依次讲清体裁归类的每个单元的写作知识及写作知识在范文中的恰切运用,范文谋篇布局、写作特色,让其作为每个单元随考作文模仿的规矩,消除以前写作文时不知从何下手的顾虑,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在讲到“记叙的中心和材料”这一写作知识时,针对学生不知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中心应如何确定这一弱点,我选了易被学生模仿的一课《琐忆》,作为精讲的范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人们熟悉的鲁迅的两句名句,《琐忆》就是以这两句诗作为中心的两个方面,前一方面选取了三件小事,后一方面选取了四个小事,并且先写后一方面,后写前一方面,详略得当。这样一讲,学生茅塞顿开,原来比较复杂记叙文确定中心、选取材料这么容易。又如讲到说明顺序中程序知识时,我以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为范本,在总结六道工序后,我问学生“这六道工序能否省去一道呢?”接着我以“程序顺序几个程序间注意其连惯性,一道都不能省,只不过详略而已”作结语,学生点头信服,我一一点破模仿的“规矩”。
2.备。心中有了“规矩”,学生为了把随考作文写好,自然就开始了第二部曲“备”的工作了。这项工作并不是盲目的进行的,而是随考一周前告诉学生几个参考题目,让他们任选一个,提醒他们注意在选材上要新颖,结构上要严谨,语言上要准确行动,书写上要工整,然后结合“规矩”进行精心选材、构思、写作、修改。这样在充裕的时间考虑下,一篇较成功的作文基本就定稿了。比如在准备说明方法单元时,参考题目有“节目漫谈”、“我国传统的民间节目”、“家乡的节日”。节日之多,令人目眩,要区别节日的不同国别、季节、意义重大与否等,就用到了分类法;具体介绍一种,就用到举例法;有些具神秘色彩,就用到描述法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还大大增加了学生写作兴趣。准备过程是学生间比神通的过程,学生兴趣盎然,为了写好一篇作文,他们主动跑阅览室查资料,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3.写。写是妙不可言的一步,是学生真正可以一试身手的一步。我用120分钟的时间既考单元课文内容,又考模仿作文,打破了过去那种利用两节课时间只写作文而学生没有充分准备就写作,写得索然无味完不成的局面。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可谓是一举多得,学生既写好了兴趣之作,又适应了应试中作文要占考试时间的一半,而且还练就了一手背功。这样一年的时间内争分夺秒,使得每个单元的作文都训练过,且产生了不少各种命题、话题的优秀之作。
4.评。每个班课堂的墙壁上都开辟一个作文园地,把每次随考作文一一张贴于作文园地里,让全体学生做评阅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按立意是否深刻、选材是否新颖、内容是否丰富、构思是否巧妙、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生动、书写是否工整的标准评出自己认为各方面最好的作文,以及单方面确实别具一格的作文。然后教师把学生的评选结果集中起来,对所有作文再评阅,最后定出好的作文并发下去让作者再修改,之后将定稿的作文打印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进行欣赏。
5.赏。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被同学欣赏,那种成功的幸福感是无比可拟的。同时会激励更多的同伴做相同的努力,进而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通过“导、备、写、评、赏”,学生确实受益不浅,不爱写、不会写的风气渐失,爱写、会写之风日盛,而且知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促进,达到了一种以知识测试带写作,以写作促知识巩固的目的。
随考作文,就是随着单元知识考试而写的作文。这种写作训练不仅相对增加有效的写作时间,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其具体做法并不同于我们平时测试中的作文训练,而是一种让学生由不爱写作到爱写作,不会写作到会写作的愉悦性过程。这种作文教学方法具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开放性极强,学生有高度的自主性,即学生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自行选题、选材、构思、写作、修改,学生的优秀作品全体学生来定;二是学生兴趣浓,有成功感,提高了写作水平。由于准备的充分,故在考试中能够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三是适应高考语文考试特点。高考语文既考知识能力,又考写作能力,若平时经常性地进行知识、作文一起考的练习,就能合理地分配二者的时间,养成迎考的好习惯;四是老师仅充当好导学者的角色。
运用随考作文来进行教学的一般步骤是:
1.导。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练习写作同样如此,尤其我们职校学生。依我们职校学生作文水平来看,写好模仿作文来提高水平至关重要,故模仿前的“规矩”的掌握成了重中之重。要做好这项工作,第一部曲“导”首先要谱好。这项工作教师一定要当好导演,其任务就是依次讲清体裁归类的每个单元的写作知识及写作知识在范文中的恰切运用,范文谋篇布局、写作特色,让其作为每个单元随考作文模仿的规矩,消除以前写作文时不知从何下手的顾虑,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在讲到“记叙的中心和材料”这一写作知识时,针对学生不知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中心应如何确定这一弱点,我选了易被学生模仿的一课《琐忆》,作为精讲的范本。“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人们熟悉的鲁迅的两句名句,《琐忆》就是以这两句诗作为中心的两个方面,前一方面选取了三件小事,后一方面选取了四个小事,并且先写后一方面,后写前一方面,详略得当。这样一讲,学生茅塞顿开,原来比较复杂记叙文确定中心、选取材料这么容易。又如讲到说明顺序中程序知识时,我以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为范本,在总结六道工序后,我问学生“这六道工序能否省去一道呢?”接着我以“程序顺序几个程序间注意其连惯性,一道都不能省,只不过详略而已”作结语,学生点头信服,我一一点破模仿的“规矩”。
2.备。心中有了“规矩”,学生为了把随考作文写好,自然就开始了第二部曲“备”的工作了。这项工作并不是盲目的进行的,而是随考一周前告诉学生几个参考题目,让他们任选一个,提醒他们注意在选材上要新颖,结构上要严谨,语言上要准确行动,书写上要工整,然后结合“规矩”进行精心选材、构思、写作、修改。这样在充裕的时间考虑下,一篇较成功的作文基本就定稿了。比如在准备说明方法单元时,参考题目有“节目漫谈”、“我国传统的民间节目”、“家乡的节日”。节日之多,令人目眩,要区别节日的不同国别、季节、意义重大与否等,就用到了分类法;具体介绍一种,就用到举例法;有些具神秘色彩,就用到描述法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还大大增加了学生写作兴趣。准备过程是学生间比神通的过程,学生兴趣盎然,为了写好一篇作文,他们主动跑阅览室查资料,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3.写。写是妙不可言的一步,是学生真正可以一试身手的一步。我用120分钟的时间既考单元课文内容,又考模仿作文,打破了过去那种利用两节课时间只写作文而学生没有充分准备就写作,写得索然无味完不成的局面。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可谓是一举多得,学生既写好了兴趣之作,又适应了应试中作文要占考试时间的一半,而且还练就了一手背功。这样一年的时间内争分夺秒,使得每个单元的作文都训练过,且产生了不少各种命题、话题的优秀之作。
4.评。每个班课堂的墙壁上都开辟一个作文园地,把每次随考作文一一张贴于作文园地里,让全体学生做评阅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按立意是否深刻、选材是否新颖、内容是否丰富、构思是否巧妙、结构是否严谨、语言是否生动、书写是否工整的标准评出自己认为各方面最好的作文,以及单方面确实别具一格的作文。然后教师把学生的评选结果集中起来,对所有作文再评阅,最后定出好的作文并发下去让作者再修改,之后将定稿的作文打印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进行欣赏。
5.赏。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被同学欣赏,那种成功的幸福感是无比可拟的。同时会激励更多的同伴做相同的努力,进而激发了所有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通过“导、备、写、评、赏”,学生确实受益不浅,不爱写、不会写的风气渐失,爱写、会写之风日盛,而且知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相互促进,达到了一种以知识测试带写作,以写作促知识巩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