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远 我是实践派经济学家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weiwei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觉得中央分析得很清楚,但是它做的肯定是走偏了。就是因为政策总是着眼于短期目标
  
  和那些衣着的同行不同,来自甘肃平凉的马光远朴实谦和,不掩自信,他形容自己,小时候就属于那种既聪明又淘气的孩子,“和别人不太一样”。
  这个“不一样”,贯穿了马光远此后的人生道路。1991年考上人民大学经济系,硕士读了法律专业研究生,后来又考上成思危先生的金融学博士研究生,2006年毕业。现在,马光远是律师兼经济学家,也是一位实践色彩非常强的经济学家。
  
  企业收购兼并方向的律师身份使马光远在扮演经济学家角色时不必为稻粱谋,而且他远离开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工作岗位走上学术道路之后,也从不曾脱离过企业。
  马光远作为经济学家的理想是,通过大量实际观察和思考,能够在公共政策方面,为中国的制度建设的改进,做出长期的努力。
  而这一两年来,在各种重要的经济事件中,我们都可以听到马光远的声音。他尽量使其“不太一样”。
  
  “4万亿”走着走着不对了
  
  人物周刊:对这次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你怎么评价?
  马光远:这次政府的应对措施,短期目的性太强。中国经济本身一直是带着病在高速前进,一直存在着结构问题,一个是投资过重,第二个是进出口比例太大,不管有没有金融危机,这个结构问题都要解决。但现在我们为了保增长,等于是调结构这个任务就没了。
  我经常讲,要放弃“保8”,一旦大家保8,我们现在行政、考核体系,都会围着这个转。除了财政,矛头就指向银行,最后就是银行的呆坏账巨额增加,这个现在可能看不出来,但是几年以后可能是个很可怕的事情。
  人物周刊:为什么我们的实际操作,成为过去习惯思维的放大?
  马光远:“4万亿”刚提出的时候,我评价是很高的,它当时规划得非常好,我们缺的几大块儿,民生的,保障房、医疗、包括社保等等一系列在内,当时的目的确实是一个结构性调整计划,而不是一个经济刺激计划。后来走着走着不对了,我认为“国十条”,如果落到实处,真的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二次革命。
  人物周刊:你觉得政府为什么会走偏?
  马光远:我觉得中央分析得很清楚,但是它做的肯定是走偏了。就是因为政策总是着眼于短期目标。
  
  中国经济学家对现实没话语权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经济学家?
  马光远: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衡量,第一个当然是你从前沿方面,有一定的建设;第二个是关注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且能开出不错的药方。
  我们现在的经济学家是什么都懂,到哪个山上都敢唱什么歌。我觉得经济学家首先是一个专家,就是说他关注的领域应该是特定的。我们不否认有天才,但毕竟是少数。
  现在大家为什么对经济学界,持嘲讽和不信任态度,市场美誉度很低,我觉得关键还不是一个水平问题,而是一个利益问题,观点能否保持中立性。这其实是一个道德问题。
  人物周刊:你自己希望做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学家?
  马光远:我们这么多年的改革,是经济学家成长的一个很好的土壤,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学家都没中国的经济学家幸运,因为我们有这么大的经济体,你可以不断地开药方、做实验。
   但我们没做出东西来。大家习惯认为,我们在经济学理论上与国外相比差距更大一点,但实际上我们理论并不弱,我们的问题是,遇到实际问题没有解决办法。
  人物周刊:你不觉得这一点很奇怪吗,中国经济的转轨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中国经济学家在实践上又比较弱?
  马光远:是奇怪,事实上中国经济学家已经没有话语权了。话语权已经转移了,一件事情出来以后,我们习惯性会去看看国外的经济学家怎么说。
  为什么转移了?是自己让出来的。第一个,我们理论上基本抛开中国的实际问题,全盘复制国外,亦步亦趋;第二个,在实践中,我们自己又开不出药方,我们不是好郎中,现在都是洋郎中在开。
  人物周刊:你走的这条路,被目前主流的学术体系认可可能还需要多花时间。
  马光远:我觉得这个不重要。经济学密切联系实践,这个是未来的趋势。
  我希望能够为中国的制度减负,降低我们的制度成本,给大家的减负做一些事。有很多人觉得,这方面都是些细节性的东西,但我觉得,中国的制度改进不可能一下子完美到什么程度,必须要有长期的打算,一下子推进没有可能,只能一点一滴地去改进。
  
  马光远答《南方人物周刊》问
  Q: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A:我觉得挺满足的。
  Q: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样的心得可以与他人分享?
  A: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肯定不是走到黑,是走到亮。
  Q:对你父母和他们成长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A:我觉得他们是失去自我的一代,没有自己的选择,没有自己的生活,但我非常理解他们。我觉得我们跟他们并不是断代的,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Q: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样的话不吐为快?
  A:我觉得中国人笑容太少,国外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那种生活无忧的笑容,真是非常慈祥。中国的老太太跟国外的老太太相比,我觉得中国人真苦。我就想中国哪一天真是转型成功了,中国真是好了,每个老太太能看到那种笑容,这是一种标志。
  Q:在经济不景气大背景下,你对你所从事的领域的前景怎么看?
  A:我觉得机遇多于挑战。目前中国的经济学家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代,也是最糟糕的一代。
  最好指的是他们的学术功力可能跟以前那一代比要强很多,但是从道德建树上,我们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Q:你觉得你的同龄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A: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不知道要做什么,还有就是不知道对这个社会贡献什么,很困惑。
  Q: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在当下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如果一定要你选,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A:我觉得领袖气质有两个方面。第一,有奋斗精神,有很传奇的经历;第二,有社会责任感。
  我觉得我导师成思危是我的一个偶像,我的同龄人中,我非常佩服邓亚萍。
  Q: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A:我对两个都很看重。
  Q: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
  A: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基督山伯爵》。
  Q:你幸福吗?你有没有什么不安,你现在的担忧是什么?
  A:我觉得相对还是比较幸福的。家庭很好,事业也比较理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没有得过大病。
  我最担忧的事情是,我大学同宿舍的4个人,到现在谈论最多的还是中国以后会怎么样?改革会成功吗?
  
  马光远1972年生于甘肃。北京律师,中国民主建国会经济委员会委员,并在中科院虚拟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多家公共研究机构从事资本市场、公共政策和公司治理等领域的研究。
  
  马光远不愿意做一个书斋学者,而希望在“法律和经济之间”接触并熟悉中国公共政策和企业生存的真实生态。这一两年来,在各种重要的经济事件中,我们都可以听到马光远的声音
其他文献
“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不是失败了?”  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张亦驰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国家统计局宣布这个小男孩是我国大陆地区的第13亿个公民,这一天也被定为“13亿人口日”。  “再创辉煌,应对挑战”是“13亿人口日”的主题,尽管世界罕有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13亿人口推迟了4年到来,但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庞大得触目惊心。  一位记者在这天采访顾宝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两个多月前,邻居老杨摔折了腿,他没有子女,亲戚也不在近处,我爸就去帮忙照顾他,白天打点吃喝,晚上在他房里搭一张小床,有一搭没一搭地陪他聊聊天。  第一天去我爸就吓了一跳:老杨家的冰箱里面上上下下摆满了碗,一共七八个,每个碗里都放着切好的肉。我爸问老杨,他说是侄子侄女们上次看他时拿来的,他们太忙了,所以一次买好半个月的量。  老头的日子过得特纯粹,往常每天赶个早集,然后足不出户呆一整天,下午四点开始
9月18至10月24日在京举行的“调节器——2010第二届今日文献展”,由中英两位知名策展人及来自英国、意大利、以及巴勒斯坦、古巴、印度、泰国、墨西哥、阿尔及利亚等国的72位艺术家共同打造,意图呈现一个宏大的当代艺术世界图景。  作为京城最活跃的民营美术馆之一,今日美术馆一直致力于当代艺术的推广:  2007年的“首届今日文献展”,邀请了隋建国、岳敏君、朱金石、王鲁炎、汪建伟、杨福东、秦玉芬、朱加
人的一生,有两个地方一定要去,一个是希腊,一个是印度,左眼看天堂,右眼看地狱,才不枉此生。  ——柏拉图     追随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的脚步,横跨半个地球,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我们终于抵达了天堂之旅目的地——希腊。  作为古代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雅典给人的感觉并非庄严厚重,反而弥漫着怀旧的雅致。有着几千年璀璨文明的希腊无疑是神话的代名词,当我站在卫城山门的脚下,慨叹它的壮观与沧桑时,导游
商界已无黄光裕    2008年冬天的商界,因黄光裕被拘查等事件而被阴影所笼罩,但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很快消解了人们对这些富豪的关注。  作为传奇存在的黄光裕,曾经的辉煌和今日的落寞都不应该就此淡出人们的视野。作为中国企业家的一个典型模板,对他和他所缔造的国美帝国进行及时深入的解构,能为所有企业家提供一个生动鲜明的参照物。  近期出版的《首富真相——黄光裕家族的财富路径》一书,无疑将给我们一把寻找问
近日,朝韩之间爆发了规模不小的炮战,并且造成了韩方军民死伤。朝鲜警告,韩国的挑衅让朝鲜半岛处于战争的边缘。美国旋即派遣航母编队与韩日分别展开联合军演。未来一段时间,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概率仍然高于东亚任何其他地区,这一点已经是国际间普遍的共识。然而,很多报道却并未意识到朝韩双方军力都存在着刻意的夸大,因此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并不一定是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将出现的事实。  首先,朝鲜近年来不断放出狠话,
我最初在网上的图库中发现这个俗称为波浪(The Wave)的地方时,几乎立刻相信这是我此生能够见到的最为奇异和绮丽的风景。但是,要抵达波浪,却似乎不大容易。所有的资料都表明,这将是一次历险式的旅程。  12月22日清晨,我们首先驱车到达犹他州南端的小镇卡纳布,按规定,必须当天到这个犹他州境内的土地管理局先购领一张5美元的当日通行证,才能进入这个属于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而通行证每天只限发10张。我和珊
9月21日,喧闹一时的方舟子遇袭案终于告破。当晚,北京公安局微博“平安北京”公布:华中某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认为方是民与方玄昌(《财经》杂志编辑)对其学术“打假”,导致其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因而买凶泄愤。  方是民网名方舟子,以学术打假而闻名中文网络;而肖传国则为一项“有望获得诺贝尔奖的手术”的发明者,一位落选过3次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一时间,肖方两人的私怨争端见诸各大媒体头条,仿
在温总理的邻国外交中,似乎只有以前的东瀛之行可以与近日的南亚之行比较。在印度中文学校挥毫、与中印两国的文化人座谈,别出心裁的活动处处显示中国与印度携手合作的诚意。东北亚炮声隆隆,东南亚海上主权纠纷不断。中国显然希望,喜马拉雅山那头的南亚次大陆不要成为与中国对峙的紧张之地。  中国和印度的众多人口决定了,在经济崛起之后,两国在能源、水资源等问题上的争夺难以避免——这是生存的需要。而中印之间,几乎具备
在窦唯的沉默和多产下面,埋藏着这个时代的秘密。对窦唯来说,这既是逃避,又是飞升;对时代来说,这既是果实,又是花朵和伤口  特约撰稿李皖  窦唯生于北京。1988年加入黑豹乐队,任主唱并创作词曲。1991年离开黑豹,两年后签约魔岩文化,与张楚、何勇并称“魔岩三杰”。同年12月,“魔岩三杰”在香港“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上一鸣惊人。1999年组建译乐队,风格逐渐趋向古意,探索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