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万众瞩目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近地轨道,整个过程全球直播。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乘坐飞船停靠于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顺利进入核心舱,成为首批进入我们中国空间站核心舱的航天员!按计划,三位航天员将在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3个月!这一次“入住”空间站,让每一个中国人自豪骄傲,同时充满好奇,自成功发射,相关话题就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无论是三名宇航员的励志故事,还是空间站核心舱的“豪华”,抑或空间站机械臂的科幻片既视感……总之,关于神舟十二号的干货和素材实在太多,相信素粉们也一定很关心,究竟太空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空间站厉不厉害呢?今天作文君就为大家奉上这份“太空素材”,希望你们笔下的星辰大海能更有深度,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考场上得更高的分!
科教素材大扫描
素材关键词·航天员三个月工作;舱外作业;科学实验
根据任务安排,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的三个月需要完成很多工作。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二是要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注: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任务,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根据央视新闻报道,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将安排两次出舱活动,刘伯明和汤洪波各执行一次。)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上述这些技术的突破与能力的验证,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素材关键词·空间站机械臂有多牛;美剧成为现实;中国智造
天和核心舱机械臂是我国首个具有七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工作时最长长度可达18米左右、直径约4米,可以承载重达25吨的大型航天器舱段,是我国目前智能程度最高、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的空间智能制造系统,是对人类手臂的最真实还原。该机械臂最大承载能力25吨,可以移动空间站中的实验舱,能够给航天员提供各种强大支持。七个自由度是目前对人类手臂的最真实还原。问天实验舱也配置了一款展开长度达5米的小型机械臂,届时可以与问天和机械臂对接,并基于后者首尾互换的爬行功能,进而实现空间站外表面的全触达。末端执行器能够实现对目标适配器的捕获、锁紧和释放,从而完成对目标的抓握。当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飞船或者光学舱在附近的时候,它都能抓取到,当然如果有其他国家的航天企业来到它的附近,也可以被它抓取或者修理,类似美剧《太空部队》中剪掉美国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桥段是可以上演的。
素材关键词·核心舱高端舱;科学进步;人性设计;合作
2021年我国开始建造空间站时,为了提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110立方米,简直是从“筒子间”搬进了“大平层”。在太空中,航天员也能实现“睡觉自由”,能够享受独立的睡眠区,确保睡觉不受干扰。虽然依然要把自己“装进睡袋”,但已经实现了从“站睡”到“躺睡”的变革。在数字化时代,智能家居也搬进了中国空间站里,设计师们给每一个航天员准备了一个手持终端,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不同的舱内灯光,能够调节航天员的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单调的环境所带来的不适。而在饮食方面,不仅食品种类120多种,还准备了折叠桌,加热、冷藏、饮水设备一应俱全。据统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共有7大系统,每个系统有10个左右的分系统和更多的子系统;工程直接参加单位110多个,涉及单位多达3000余家。“我只是工程中的一颗小小螺丝钉。”这是航天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素材关键词·神舟十二号万里穿针;中国技术;科技力量
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此外还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所谓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被形象地称为“万里穿针”。
【考场速用·仰望苍穹,逐梦星空】回首 2020年,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不断刷新高度,助力国家发展,北斗导航星耀全球、“天问一号”启程探测火星、嫦娥五号采样返回。迈进2021年,火星探测“绕落巡”已圆满成功,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重大航天计划等稳步推进。“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航天正扬帆起航,开启求索寰宇的新篇章。
人物素材大掃描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聂海胜 素材关键词·英雄不论出处;兔子当学费;黑窝头+萝卜干
聂海胜出生于1964年,湖北枣阳杨垱镇的一个小村庄。家里姐弟八人,他排行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日子过得很拮据,粮食往往不够吃。在他的记忆里,每次吃饭餐桌上主食都是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主菜就是萝卜干、咸菜、大酱。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想尽一切办法供他读书。因为交不起学费,每次都是东挪西借,甚至有一次交到老师手里的“学费”是一只兔子。
素材关键词·寒门贵子;刻苦求学;吃透课本;坚守初心
他也没有辜负父母,学习非常刻苦,没有钱买课外资料,那就吃透课本内容。课本上的知识,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在他16岁那年,父亲意外病逝,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但这没有动摇他继续求学的决心,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枣阳一中(当时的重点高中)。学校了解到他家的特殊情况,专门为他申请了补助金。
素材关键词·自强努力;勤工俭学;珍惜机会;训练严格
每年假期,他会到离家十几里外的堂兄家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挣十几元钱,用来交学费。有次为了省下八毛钱的路费,他和几个同学一起步行40公里回家,从下午5点,一直走到夜里11点。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努力,赚到了上高中的学费,始终没有动过辍学的念头。1983年高中毕业时,赶上空军招飞,他瞒着家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没想到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都顺利过关。直到有一天,县武装部派人到他家了解情况,他才知道自己被选上了。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他非常珍惜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学习刻苦、训练严格,门门成绩都很优秀,同期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两次被评为全优学员并担任学员班长。
素材关键词·学无止境;长期主义;挑战自我
1998年3月,经过层层筛选,他被选拔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学习理论知识时,他明显有些吃力,离开校园10多年的他像备战高考一样,没日没夜地学。家里成了他的学习室,客厅到卧室到处堆满了学习资料,甚至连墙上都贴满了背记的字条。妻子和女儿临时当起了他的英语辅导老师,纠正他的英语发音、听写单词。他不断充实大脑,扩充知识,就在2021年春天,57岁的他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他常说,我已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国家人民需要,我会勇往直前!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刘伯明
素材关键词·“小雪人”;懂事;节省
1966年秋天,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个普通农民家中。家里兄妹6人,他排行老二。上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懂事的他主动提出不住校,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当时全班52名学生,51名住校,唯独他走读。为此,父亲咬牙花100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学校离家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天气好的时候,路都坑坑洼洼的不好走,遇到下雨天,路上积满了黑泥水,连下脚都很困难。冬天更遭罪,路面结冰,非常滑,为了不迟到,他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去上学。冬天即使不下雪,他骑车到学校时脸上、脖子上、身上都挂满了白霜,浑身湿透,所以同学们都叫他“小雪人”。但是,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不管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
素材关键词·小诸葛;苦学英语;曲线救国
因为初中就读的是农村学校,英语课只开半年,没有正规英语老师,中考时刘伯明的英语考了零分,但他还是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当时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个,他就是其中之一。上了高中,为了高考英语不拖后腿,他在英语上下足了功夫,就连走路、干活时,都在背英语单词。如今整个航天员队伍中,数他的英语最出色,大家都叫他“小诸葛”。为了赚学费,他甚至在高中读书期间短暂辍过学,到附近砖厂打工。可他始终没放弃学业,后来又回到了学校继续读书。他的高中班主任说,好像一年四季都没有见他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素材关键词·飞天失败;六七十万字心得
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凭借强健的体魄,他轻松过关。进入航天员队伍以后,他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神舟五号飞天时,他虽然没有入选任务梯队,却把专业书籍找出来翻了一遍又一遍,写下了六七十万字心得体会,时刻为自己的梦想做准备。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汤洪波
素材关键词·农村读书不易;安静地读书;走出农村
1975年10月,汤洪波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读书的时候,班里的男孩子都很淘气,但他比较安静。当时农村的孩子想要坚持读书很不容易,但他的父母不仅努力供他读书,而且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偏上,平时话不多,但总在默默努力,骨子里有着一股韧劲,励志走出农村。小学的时候,他特别喜欢看课外书,因为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地看,看完再回到家里。
素材关键词·招飞入伍;“教科书式的飞行”;最爱学习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他顺利通过了中国空军的招飞测试,当了一名飞行员。在飞行学院他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被评价为“教科书式的飞行”。入伍以后,他一般每隔两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带很多书,除了陪家人聊天,其余时间都躲在房间读书学习。
素材关键词·从零开始;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
2010年,35岁的汤洪波成功入选航天员。到了航天员中心以后,他抱着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的决心,坚持从难从严训练,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从走进航天员中心,到实现自己的“飛天梦”,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1年。他常说:“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 素材关键词:不给人生设限
网上有张照片很火,是聂海胜在三次担任“飞天任务”时的对比照。
从41岁到57岁,聂海胜三次登上太空。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刘伯明55岁,最小的汤洪波也有46岁,他们虽然都不算年轻,但没有为年龄设限。从飞行员到宇航员,他们也没有为专业设限,在不断拓宽自身边界。
素材关键词:坚守初心与誓言
杨利伟回忆起聂海胜离家时的一幕,让无数网友泪奔:在神舟六号飞行前,海胜回家去看望他的母亲,母亲因为脑出血已经瘫痪在床。当时,海胜的弟弟说了这样一句话:哥哥你放心地去飞,我们俩一个尽忠,一个尽孝。提起刘伯明,杨利伟说:伯明在备战神七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家人为了不影响他的训练没有告诉他。杨利伟表示:“我们的航天员默默坚持着自己的初心,也践行着加入队伍时所许下的誓言。我们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多的是一份责任。”
【考场速用·航天精神】在这个充满机会和诱惑的社会,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他们选择了寂寞和清贫,为圆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人们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希望,这是中国人应有的精神。神舟十二号,平安归来!
科普素材
素材关键词·特殊的宇航员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还有一位极特殊的“航天员”——一条叫“小豹”的小狗。1960年,钱学森就提出了“载人航天”计划。而早期我们没有任何经验,不敢直接把航天员送上飞船。钱学森就提出了“生物火箭”——先用动物来模拟载人的情况。1964年,我们先把8只小白鼠成功送上了天,算是有了一点经验。接下来,就要让跟人类最接近的哺乳动物飞天了。1966年7月15日上午,一枚神秘的小型火箭在安徽省内点火升空。上面乘坐着“特殊航天员”汪星人小豹。火箭的飞行高度是70公里,24分钟后,小豹乘坐返回舱安全归来,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我国首批生物空间飞行数据,也从此诞生。后来钱学森回到北京时,还特意带了小豹。它不仅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接见”,而且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素材关键词·全世界有志向的航天员开始苦练中文
2013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地心引力》中,生死关头女主角登上了中国的“天宫一号”,试图驾驶中国飞船返回地球。结果满屏中文的操作台让她瞬间蒙圈,只能使用“点兵点将”大法,冲着显示屏一顿乱按,所幸最后成功回归。8年后,这一幕要成真了:中国“天宫”空间站核心舱的操作台界面是全汉字标识的,而作为2024年后全世界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日后外国宇航员若想来此做合作研究,那可能就必须先学会中文。
素材关键词·航天员“太空吃播”
2021年6月23日,三名航天员进驻太空一周,央视新闻公布了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用餐的画面。视频中,聂海胜和刘伯明一起将每人份的早餐餐包固定在桌面上,3名航天员聚在一起吃早餐。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不仅能吃到各种菜品,还能喝到各种茶、果汁和汤。另外,空间站还配备有食品冷藏箱,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些果蔬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提前运送到中国空间站。
素材關键词·太空环保
在过去几十年时间内,人类在月球留下了很多物品,科学家根据人类探索月球的情况,估算出当前留在月球表面的垃圾可能多达180吨。此次,航天员在空间站里产生的生活垃圾,都会集中到天舟二号舱内存放。完成使命后天舟二号将带走这些废弃物,在坠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一同烧毁。这样既不会污染地球的环境,也不会污染太空的环境,将环保理念从地球贯彻到太空!
【考场速用·航天精神】在每一次飞天壮举背后,都是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十几载春秋的无悔付出;在每一次科学进步的背后,都浓缩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中国航天,让我们看到了大国的发展,更看到了大国的未来!
(特约教师 高延青)
科教素材大扫描
素材关键词·航天员三个月工作;舱外作业;科学实验
根据任务安排,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的三个月需要完成很多工作。一是要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二是要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注:2008年9月27日,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任务,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根据央视新闻报道,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将安排两次出舱活动,刘伯明和汤洪波各执行一次。)三是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上述这些技术的突破与能力的验证,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素材关键词·空间站机械臂有多牛;美剧成为现实;中国智造
天和核心舱机械臂是我国首个具有七个自由度的机械臂,工作时最长长度可达18米左右、直径约4米,可以承载重达25吨的大型航天器舱段,是我国目前智能程度最高、难度最大、系统最复杂的空间智能制造系统,是对人类手臂的最真实还原。该机械臂最大承载能力25吨,可以移动空间站中的实验舱,能够给航天员提供各种强大支持。七个自由度是目前对人类手臂的最真实还原。问天实验舱也配置了一款展开长度达5米的小型机械臂,届时可以与问天和机械臂对接,并基于后者首尾互换的爬行功能,进而实现空间站外表面的全触达。末端执行器能够实现对目标适配器的捕获、锁紧和释放,从而完成对目标的抓握。当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飞船或者光学舱在附近的时候,它都能抓取到,当然如果有其他国家的航天企业来到它的附近,也可以被它抓取或者修理,类似美剧《太空部队》中剪掉美国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桥段是可以上演的。
素材关键词·核心舱高端舱;科学进步;人性设计;合作
2021年我国开始建造空间站时,为了提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110立方米,简直是从“筒子间”搬进了“大平层”。在太空中,航天员也能实现“睡觉自由”,能够享受独立的睡眠区,确保睡觉不受干扰。虽然依然要把自己“装进睡袋”,但已经实现了从“站睡”到“躺睡”的变革。在数字化时代,智能家居也搬进了中国空间站里,设计师们给每一个航天员准备了一个手持终端,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不同的舱内灯光,能够调节航天员的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单调的环境所带来的不适。而在饮食方面,不仅食品种类120多种,还准备了折叠桌,加热、冷藏、饮水设备一应俱全。据统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共有7大系统,每个系统有10个左右的分系统和更多的子系统;工程直接参加单位110多个,涉及单位多达3000余家。“我只是工程中的一颗小小螺丝钉。”这是航天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素材关键词·神舟十二号万里穿针;中国技术;科技力量
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此外还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所谓交会对接,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活动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要求高、安全性要求高,被形象地称为“万里穿针”。
【考场速用·仰望苍穹,逐梦星空】回首 2020年,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不断刷新高度,助力国家发展,北斗导航星耀全球、“天问一号”启程探测火星、嫦娥五号采样返回。迈进2021年,火星探测“绕落巡”已圆满成功,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重大航天计划等稳步推进。“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航天正扬帆起航,开启求索寰宇的新篇章。
人物素材大掃描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聂海胜 素材关键词·英雄不论出处;兔子当学费;黑窝头+萝卜干
聂海胜出生于1964年,湖北枣阳杨垱镇的一个小村庄。家里姐弟八人,他排行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日子过得很拮据,粮食往往不够吃。在他的记忆里,每次吃饭餐桌上主食都是红薯面做的黑窝子、杂面饼,主菜就是萝卜干、咸菜、大酱。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想尽一切办法供他读书。因为交不起学费,每次都是东挪西借,甚至有一次交到老师手里的“学费”是一只兔子。
素材关键词·寒门贵子;刻苦求学;吃透课本;坚守初心
他也没有辜负父母,学习非常刻苦,没有钱买课外资料,那就吃透课本内容。课本上的知识,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在他16岁那年,父亲意外病逝,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但这没有动摇他继续求学的决心,在父亲去世的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枣阳一中(当时的重点高中)。学校了解到他家的特殊情况,专门为他申请了补助金。
素材关键词·自强努力;勤工俭学;珍惜机会;训练严格
每年假期,他会到离家十几里外的堂兄家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挣十几元钱,用来交学费。有次为了省下八毛钱的路费,他和几个同学一起步行40公里回家,从下午5点,一直走到夜里11点。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努力,赚到了上高中的学费,始终没有动过辍学的念头。1983年高中毕业时,赶上空军招飞,他瞒着家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名,没想到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都顺利过关。直到有一天,县武装部派人到他家了解情况,他才知道自己被选上了。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他非常珍惜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学习刻苦、训练严格,门门成绩都很优秀,同期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两次被评为全优学员并担任学员班长。
素材关键词·学无止境;长期主义;挑战自我
1998年3月,经过层层筛选,他被选拔为中国首批航天员。学习理论知识时,他明显有些吃力,离开校园10多年的他像备战高考一样,没日没夜地学。家里成了他的学习室,客厅到卧室到处堆满了学习资料,甚至连墙上都贴满了背记的字条。妻子和女儿临时当起了他的英语辅导老师,纠正他的英语发音、听写单词。他不断充实大脑,扩充知识,就在2021年春天,57岁的他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他常说,我已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国家人民需要,我会勇往直前!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刘伯明
素材关键词·“小雪人”;懂事;节省
1966年秋天,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依安县红星乡东升村一个普通农民家中。家里兄妹6人,他排行老二。上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懂事的他主动提出不住校,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当时全班52名学生,51名住校,唯独他走读。为此,父亲咬牙花100块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学校离家10公里,全是坑洼土路,天气好的时候,路都坑坑洼洼的不好走,遇到下雨天,路上积满了黑泥水,连下脚都很困难。冬天更遭罪,路面结冰,非常滑,为了不迟到,他每天凌晨三四点起床去上学。冬天即使不下雪,他骑车到学校时脸上、脖子上、身上都挂满了白霜,浑身湿透,所以同学们都叫他“小雪人”。但是,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不管雨多猛、雪多大,他从未迟到或早退过。
素材关键词·小诸葛;苦学英语;曲线救国
因为初中就读的是农村学校,英语课只开半年,没有正规英语老师,中考时刘伯明的英语考了零分,但他还是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当时全班考高中只考上五六个,他就是其中之一。上了高中,为了高考英语不拖后腿,他在英语上下足了功夫,就连走路、干活时,都在背英语单词。如今整个航天员队伍中,数他的英语最出色,大家都叫他“小诸葛”。为了赚学费,他甚至在高中读书期间短暂辍过学,到附近砖厂打工。可他始终没放弃学业,后来又回到了学校继续读书。他的高中班主任说,好像一年四季都没有见他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素材关键词·飞天失败;六七十万字心得
1985年,空军在依安县招飞行员,凭借强健的体魄,他轻松过关。进入航天员队伍以后,他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神舟五号飞天时,他虽然没有入选任务梯队,却把专业书籍找出来翻了一遍又一遍,写下了六七十万字心得体会,时刻为自己的梦想做准备。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汤洪波
素材关键词·农村读书不易;安静地读书;走出农村
1975年10月,汤洪波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读书的时候,班里的男孩子都很淘气,但他比较安静。当时农村的孩子想要坚持读书很不容易,但他的父母不仅努力供他读书,而且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偏上,平时话不多,但总在默默努力,骨子里有着一股韧劲,励志走出农村。小学的时候,他特别喜欢看课外书,因为怕父母知道,每天都是在外面偷偷地看,看完再回到家里。
素材关键词·招飞入伍;“教科书式的飞行”;最爱学习
高三那年,他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他顺利通过了中国空军的招飞测试,当了一名飞行员。在飞行学院他飞行成绩经常获得满分,被评价为“教科书式的飞行”。入伍以后,他一般每隔两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带很多书,除了陪家人聊天,其余时间都躲在房间读书学习。
素材关键词·从零开始;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
2010年,35岁的汤洪波成功入选航天员。到了航天员中心以后,他抱着从零开始重新学习的决心,坚持从难从严训练,比如坐转椅、沙漠野外生存、72小时狭小环境剥夺睡眠训练等。从走进航天员中心,到实现自己的“飛天梦”,这一坚持就是整整11年。他常说:“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 素材关键词:不给人生设限
网上有张照片很火,是聂海胜在三次担任“飞天任务”时的对比照。
从41岁到57岁,聂海胜三次登上太空。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刘伯明55岁,最小的汤洪波也有46岁,他们虽然都不算年轻,但没有为年龄设限。从飞行员到宇航员,他们也没有为专业设限,在不断拓宽自身边界。
素材关键词:坚守初心与誓言
杨利伟回忆起聂海胜离家时的一幕,让无数网友泪奔:在神舟六号飞行前,海胜回家去看望他的母亲,母亲因为脑出血已经瘫痪在床。当时,海胜的弟弟说了这样一句话:哥哥你放心地去飞,我们俩一个尽忠,一个尽孝。提起刘伯明,杨利伟说:伯明在备战神七的时候母亲去世了,家人为了不影响他的训练没有告诉他。杨利伟表示:“我们的航天员默默坚持着自己的初心,也践行着加入队伍时所许下的誓言。我们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多的是一份责任。”
【考场速用·航天精神】在这个充满机会和诱惑的社会,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他们选择了寂寞和清贫,为圆一个民族的飞天梦想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人们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希望,这是中国人应有的精神。神舟十二号,平安归来!
科普素材
素材关键词·特殊的宇航员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还有一位极特殊的“航天员”——一条叫“小豹”的小狗。1960年,钱学森就提出了“载人航天”计划。而早期我们没有任何经验,不敢直接把航天员送上飞船。钱学森就提出了“生物火箭”——先用动物来模拟载人的情况。1964年,我们先把8只小白鼠成功送上了天,算是有了一点经验。接下来,就要让跟人类最接近的哺乳动物飞天了。1966年7月15日上午,一枚神秘的小型火箭在安徽省内点火升空。上面乘坐着“特殊航天员”汪星人小豹。火箭的飞行高度是70公里,24分钟后,小豹乘坐返回舱安全归来,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我国首批生物空间飞行数据,也从此诞生。后来钱学森回到北京时,还特意带了小豹。它不仅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接见”,而且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素材关键词·全世界有志向的航天员开始苦练中文
2013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地心引力》中,生死关头女主角登上了中国的“天宫一号”,试图驾驶中国飞船返回地球。结果满屏中文的操作台让她瞬间蒙圈,只能使用“点兵点将”大法,冲着显示屏一顿乱按,所幸最后成功回归。8年后,这一幕要成真了:中国“天宫”空间站核心舱的操作台界面是全汉字标识的,而作为2024年后全世界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日后外国宇航员若想来此做合作研究,那可能就必须先学会中文。
素材关键词·航天员“太空吃播”
2021年6月23日,三名航天员进驻太空一周,央视新闻公布了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用餐的画面。视频中,聂海胜和刘伯明一起将每人份的早餐餐包固定在桌面上,3名航天员聚在一起吃早餐。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不仅能吃到各种菜品,还能喝到各种茶、果汁和汤。另外,空间站还配备有食品冷藏箱,航天员在太空中也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这些果蔬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提前运送到中国空间站。
素材關键词·太空环保
在过去几十年时间内,人类在月球留下了很多物品,科学家根据人类探索月球的情况,估算出当前留在月球表面的垃圾可能多达180吨。此次,航天员在空间站里产生的生活垃圾,都会集中到天舟二号舱内存放。完成使命后天舟二号将带走这些废弃物,在坠入大气层的过程中一同烧毁。这样既不会污染地球的环境,也不会污染太空的环境,将环保理念从地球贯彻到太空!
【考场速用·航天精神】在每一次飞天壮举背后,都是千千万万科技工作者十几载春秋的无悔付出;在每一次科学进步的背后,都浓缩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中国航天,让我们看到了大国的发展,更看到了大国的未来!
(特约教师 高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