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通过心理护理促进外来民工周期性麻痹患者早日治愈出院。方法:对118例周期性麻痹患者采取问答式调查。结果:调查总结出紧张恐惧、孤独自卑、焦虑担忧三种心理反应状态。结论:针对三种心理反应进行仔细分析并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也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关键词周期性麻痹;外来民工;心理护理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及医护人员的重视。我院近年来收治周期性麻痹性患者118例,均系外来民工,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并加以分析,施以心理护理,受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0至2004年间共收治周期性麻痹患者118例,均为低血钾型,血钾浓度最低1.15mmol/L,最高2.86mmol/L,平均血钾浓度2.16mmol/L;其中男性92例,女性26例;年龄22-45岁,平均35.46岁,全部为青壮年;籍贯:广西8例,福建2例,湖南15例,湖北29例,安徽31例,河南33例,均为外籍民工;经济收入低,均在500~1000元/月;工作环境差,有的在工厂,几十个人用一部风扇,有的在野外工作;文化程度:小学68人,初中45人,高中5人,文化程度低;入院方式:120急诊入院32例,家属背入院56例,家属扶持入院30例;住院时间最长10天,最短2天,平均住院5.5天,好转2例,治愈116例。
2方法与结果
对病人心理反应采取问答式进行调查,有紧张恐惧、孤独、焦虑、自卑、担忧、绝望等心理反应。其中:紧张恐惧105例、孤独63例、焦虑100例、自卑57例、担忧95例、绝望1例。根据调查结果,再结合细致的观察、交谈、了解,总结出如下三种心理反应状态。
3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
3.1紧张恐惧心理
民工们平素身强体健,突然患病后从行动自如到不能行走继而双下肢瘫痪,从健康人到病人的角色的突然转变,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病情发展和预后以及各种治疗、检查的不了解等,均易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尤其是120急诊入院的患者,因为患病急、病情急重(大部分表现为突然地双下肢无力甚至瘫痪),连带家属也产生此种紧张恐惧心理。
护理措施:①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用诚恳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及一般情况介绍,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及有关制度。②主动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及同室病友,并鼓励患者作自我介绍,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③治疗检查前,向患者解释其必要性,指导患者如何配合。④操作时仔细、认真、耐心,动作轻柔,同情、体贴患者,用真实诚恳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赖,从而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⑤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周期性麻痹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初略地懂得周期性麻痹的起病病因,从而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
3.2孤独自卑心理
外来民工患者由于身处异乡,远离亲人,患病后未能及时与家人联系,得不到亲人的照顾,探望,加之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及社会地位低,从而易产生孤独自卑心理。
护理措施:① 尽快与其亲友、工友或乡友取得联系,鼓励他们常来探望患者。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不影响病情和治疗的情况下,适当安排室内活动,如看书,读报,播放音乐、电视等。③帮助与病友间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④治疗时间后,病情允许下,可以陪伴患者谈心、散步等,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⑤尽量尽早地与患者单位联系,建议患者单位组织人力进行陪护,给患者最大的安慰从而解除其孤独自卑心理。
3.3焦虑、担忧心理
外来民工患者大部分(尤其是男性患者)是家庭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患病后中断了经济收入,他们往往为日后的工作、家庭生活、经济问题及疾病的预后及反复发病等焦虑、担忧。
护理措施:① 多关心、鼓励患者,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尽快回到社会正常工作。②向主治医生说明患者的经济情况,尽量为患者减少医疗费用。③做好患者家属、亲友或乡友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配合,为患者解除后顾之忧安心治病。④向患者做好饮食指导工作。如:发病时,建议进食低钠高钾饮食,避免甜食或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及大量饮水[1];平时注意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少量多餐,避免饱餐大量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减少发病机会[1]。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推荐如下食物:肉类、豆类、香蕉、芭蕉、柑橘、柚、茶、土豆、马蹄、油条、脆麻花、榨菜、黄豆芽、豆瓣酱、菠菜等[2]。⑤进一步强化周期性麻痹的健康教育,使每一位患者都懂得此病是可以治愈的,是可以预防的,从而减轻其焦虑担忧心理。
4小结
患者心理反应的强烈性取决于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文化知识素养、家庭与社会背景等。外来民工周期性麻痹患者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环境而使他们有着相同的而又有别于一般患者的特殊的上述心理反应。我们对这些患者在注重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上述心理护理,使他们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也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金 乔 主编.中华护理全书.第一版.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013-1014.
[2] 曾育生、冯先荣 等.饮食与健康指南及华南食物成分 第1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75-135.
关键词周期性麻痹;外来民工;心理护理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化,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及医护人员的重视。我院近年来收治周期性麻痹性患者118例,均系外来民工,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心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并加以分析,施以心理护理,受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0至2004年间共收治周期性麻痹患者118例,均为低血钾型,血钾浓度最低1.15mmol/L,最高2.86mmol/L,平均血钾浓度2.16mmol/L;其中男性92例,女性26例;年龄22-45岁,平均35.46岁,全部为青壮年;籍贯:广西8例,福建2例,湖南15例,湖北29例,安徽31例,河南33例,均为外籍民工;经济收入低,均在500~1000元/月;工作环境差,有的在工厂,几十个人用一部风扇,有的在野外工作;文化程度:小学68人,初中45人,高中5人,文化程度低;入院方式:120急诊入院32例,家属背入院56例,家属扶持入院30例;住院时间最长10天,最短2天,平均住院5.5天,好转2例,治愈116例。
2方法与结果
对病人心理反应采取问答式进行调查,有紧张恐惧、孤独、焦虑、自卑、担忧、绝望等心理反应。其中:紧张恐惧105例、孤独63例、焦虑100例、自卑57例、担忧95例、绝望1例。根据调查结果,再结合细致的观察、交谈、了解,总结出如下三种心理反应状态。
3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
3.1紧张恐惧心理
民工们平素身强体健,突然患病后从行动自如到不能行走继而双下肢瘫痪,从健康人到病人的角色的突然转变,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病情发展和预后以及各种治疗、检查的不了解等,均易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尤其是120急诊入院的患者,因为患病急、病情急重(大部分表现为突然地双下肢无力甚至瘫痪),连带家属也产生此种紧张恐惧心理。
护理措施:①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用诚恳温和的语言向患者作自我介绍及一般情况介绍,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及有关制度。②主动向患者介绍主治医生及同室病友,并鼓励患者作自我介绍,使患者尽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③治疗检查前,向患者解释其必要性,指导患者如何配合。④操作时仔细、认真、耐心,动作轻柔,同情、体贴患者,用真实诚恳的态度赢得患者的信赖,从而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⑤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周期性麻痹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能初略地懂得周期性麻痹的起病病因,从而消除他们的紧张恐惧心理。
3.2孤独自卑心理
外来民工患者由于身处异乡,远离亲人,患病后未能及时与家人联系,得不到亲人的照顾,探望,加之经济状况差,文化程度及社会地位低,从而易产生孤独自卑心理。
护理措施:① 尽快与其亲友、工友或乡友取得联系,鼓励他们常来探望患者。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不影响病情和治疗的情况下,适当安排室内活动,如看书,读报,播放音乐、电视等。③帮助与病友间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④治疗时间后,病情允许下,可以陪伴患者谈心、散步等,随时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施以相应的心理护理。⑤尽量尽早地与患者单位联系,建议患者单位组织人力进行陪护,给患者最大的安慰从而解除其孤独自卑心理。
3.3焦虑、担忧心理
外来民工患者大部分(尤其是男性患者)是家庭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患病后中断了经济收入,他们往往为日后的工作、家庭生活、经济问题及疾病的预后及反复发病等焦虑、担忧。
护理措施:① 多关心、鼓励患者,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尽快回到社会正常工作。②向主治医生说明患者的经济情况,尽量为患者减少医疗费用。③做好患者家属、亲友或乡友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的配合,为患者解除后顾之忧安心治病。④向患者做好饮食指导工作。如:发病时,建议进食低钠高钾饮食,避免甜食或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及大量饮水[1];平时注意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少量多餐,避免饱餐大量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减少发病机会[1]。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推荐如下食物:肉类、豆类、香蕉、芭蕉、柑橘、柚、茶、土豆、马蹄、油条、脆麻花、榨菜、黄豆芽、豆瓣酱、菠菜等[2]。⑤进一步强化周期性麻痹的健康教育,使每一位患者都懂得此病是可以治愈的,是可以预防的,从而减轻其焦虑担忧心理。
4小结
患者心理反应的强烈性取决于患者的个性心理特征、文化知识素养、家庭与社会背景等。外来民工周期性麻痹患者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职业、社会地位、经济环境而使他们有着相同的而又有别于一般患者的特殊的上述心理反应。我们对这些患者在注重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上述心理护理,使他们均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从而也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金 乔 主编.中华护理全书.第一版.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013-1014.
[2] 曾育生、冯先荣 等.饮食与健康指南及华南食物成分 第1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7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