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文化概念、文化与思维的关系出发,介绍生于西方文化的科幻片的主流文化核心因子——科学认知型思维;通过简述其思维,结合电影范本《缩小人生》,对该思维在电影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从而研究出建立于假想基础上的科幻片叙事逻辑如何令人信服。
关键词:《缩小人生》;西方文化因子;科学认知型思维方式
19世纪中叶,英国人类学代表人物Edward. B. Tylor 在他所著的Primitive Culture中,第一次将“文化”定义为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法律、道德、风俗以及其他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其他能力和习惯。
人类思维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人类文化,对人类文化起到建构、承载、传递的作用。在人类的发展中又受到自身文化影响。人类思维的活动包括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中,反映并利用物质设备进行人类活动;在人类活动中,构建起语言并系统通过文字展现用于沟通,促进人类社会产生、进步;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立言立文传承精神文化,建构发展信仰、法律、道德、风俗、获取能力和习惯;并据此构建发展各种有序的社会组织。
西方的科学认知型思维源于西方哲学,是西方主流文化的核心因子。西方人在西方哲学的指导下,不断排除主观臆想而从理性思维上认识世界,这极不同于中国人从自身悟道。西方人从物质的内在结构说明其种种属性,从而产生了以实验为基础的逻辑分析方法,形成了西方科学认知型的思维方式。(连淑能)本文结合范本《缩小人生》对于科学认知型思维在电影的应用进行梳理研究。
1 开篇背景、情节及内容尽显科学认知型的思维
电影开篇的背景、情节及内容都尽显科学认知型思维,即通过实验室研究所得到的数据来论述、解释各种假设的理性思维形式。开篇背景是挪威卑尔根市艾德万森研究所生物实验室。实验室内,乔根·阿斯比恩森博士将一小白鼠打麻醉针后,有条不紊地放入仪器,关门按钮拉闸。再打开门时,留下悬念没有揭晓,只是拍到博士的脸慢慢靠近仪器一脸惊愕的表情。然后博士一路小跑到办公室激动地跟院长报告实验成功了。五年后,研究所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以全球问题解决方案--人体尺寸缩小及其可持续性为主题举办了研讨会。
此后全片一直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多方面的论述。影片虽然建立在假想的基础上,但是紧紧围绕缩小手术及可持续生活这一主题,在研讨会,上采用是实验室数据分析结合研究成功案例进行论证,叙事的推进上再现一项科技成果产生于实验室、于研讨会推广、借助媒体广为人知之一过程。这种科技推广过程符合现实逻辑。这种巧妙的论述方式,让所有观众忘记了其假想的前提。
2 通过商业社会论证微型人生活的可持续性
该片中亮点之一是在人物的塑造和情节叙述推动上都尽显经济元素,从现实生活和商业推广上论证微型人生活的可持续性,并且穿插现实生活中医院为了避免纠纷,要求手术前签署了免责协议的情节,这些符合现实生活的情节安排,都使得观众完全忘记缩小手术这一假想前提。
保罗夫妻经济拮据决定走进休闲乐园。展厅参观完后,两人终于坐到了销售员的面前。销售员熟练地根据两人的所有收入计算出一套完美生活的方案,推荐买一所至尊级房产、支付4500美金的健康健身套餐、15000美金的医疗程序费及税费、除去养老金和其余存款,剩下152000美元资产。这笔本在现实社会中拮据的资金,在悠闲乐园居然可以等于12500000美金,可退休过上休闲生活。
于是,在这一系列有力的数据支持的商业广告攻势下,两人变卖掉房产,告别亲朋好友,准备新生活。告别会上,奥德蕾的父亲表示了解到休闲乐园的零犯罪率后,理解女儿做手术的想法。并谈及一直以此来说服其母亲同意女儿的想法。然而,卡罗的母亲并没有出现在道别会上,这就为日后卡罗放弃手术埋下伏笔。
两人在律师那里录像,进行手术免责协议签字。当律师问两人是否了解手术大约有1/225000的概率导致受伤、永久残疾或死亡。保罗答应是的。奥德蕾犹豫了一下,这为以后的情节再添伏笔。之后,两人分开进行手术准备。
3 通过普通人亲身体验缩小手术经历去论证微型人的可持续性
尽管科学认知思维在商业社会及科技发展中取得了辉煌成果,作者亚历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却以普通人保罗的生活为例在后面的情节中,给出辨证看待的答案。因为科学认知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并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情感。做完手术的保罗没有想到奥德蕾在剃头后就恐惧得受不了逃到了机场。奥德雷在机场打回电话,两人通话中都只为自己打算而闹得不欢而散,从此分道扬镳。原以为可以从此退休,到休闲乐园过上休闲生活的保罗,任自己治療师的执照过期,不想却遭遇离婚,财产被分割大半的困境。这下保罗只得放弃休闲生活,从新开始工作。
善于理性思考的保罗缺乏洞察人心的能力,以至于感情上一路波折不断。由于敢于做缩小手术的单身女性较少,多数女性都是随丈夫一起做缩小手术,所以,悠闲乐园的女性稀缺。保罗只好开始降低标准找单亲母亲相亲。岂知因不懂也不顾女方心思,而让恋爱无始而终。
在休闲乐园,保罗受邻居杜赞邀请参加聚会。聚会上,失婚失意的保罗受陌生女子诱惑嗑药。虽然后来想挖喉吐出但并未成功,不醒人事留宿杜赞家。第二天,保罗见到来杜赞家打扫的越南籍的陈玉兰。保罗发现陈玉兰左脚假肢安装有问题。职业病发作的保罗本想给陈玉兰修理一下假肢。但陈玉兰此时急着回去给另一位病人拿药,并邀懂医术的保罗跟她一同前去。后来,罗修假肢时,不想保罗却修坏了假肢。于是在新假肢运到之前,保罗沦为陈玉兰的“移动轮椅”兼呼来喝去的员工。
两周后,杜赞听到门铃声,开门冷不丁地瞥见来家里打扫的人中多了保罗,忍俊不禁。于是,热心的杜赞决定和朋友兼船长的康拉德拯救保罗于水火之中。于是三人将陈玉兰约来,以挪威最初的缩小社区有问题需要保罗解决为由想将保罗遣走。谁知陈玉兰表示,此前她因组织群众反对越南政府修建水库,而被政府强制缩小,因而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与同情。技术发明人乔根博士也一直因此深感内疚而邀她前去挪威,所以她正好借机同去。
4 辨证看待理性思维,生活回归于爱心作为结尾
四人来到挪威,没想到南极甲烷爆炸等事件让乔根博士忧心人类历史会走向尽头。科学家们自从做微型人时,就在进行地底养殖农作物及牲畜的实验,以避免意外灾难。
此时,乔根博士据地底农作物及牲畜生长研究数据良好情况,决定带领挪威微型人深入地壳1.6千米米生活。保罗以为自己生命的意义是跟着科学家走,研究如何活下去。然而,在保罗告别自己的朋友踏进山洞后,听说要独自走十几个小时到达地底。此时他可能回想起缩小后的一系列失婚失意的生活,孤单和对未知的恐惧涌上心头。面临虽然活着但终将面临独自死去的恐惧,人生的意义对他来说已经不只是独自活着,而是升华为与人生伴侣,熟悉的朋友一起生活。保罗在山洞通向外界的门要炸掉前一刻,冲回朋友的身边……影片结尾,保罗冒着大雨去将富人家剩余的食物送给给吃不起饭的穷人。作者借这一幕表达保罗已经醒悟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不应是计算怎样独自活着,而是在帮助别人时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Edward. B. Tylor. Primitive Culture [M]. London.J.Murray,1871.
[2]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3):40.
关键词:《缩小人生》;西方文化因子;科学认知型思维方式
19世纪中叶,英国人类学代表人物Edward. B. Tylor 在他所著的Primitive Culture中,第一次将“文化”定义为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法律、道德、风俗以及其他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其他能力和习惯。
人类思维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人类文化,对人类文化起到建构、承载、传递的作用。在人类的发展中又受到自身文化影响。人类思维的活动包括在人类的生存发展中,反映并利用物质设备进行人类活动;在人类活动中,构建起语言并系统通过文字展现用于沟通,促进人类社会产生、进步;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立言立文传承精神文化,建构发展信仰、法律、道德、风俗、获取能力和习惯;并据此构建发展各种有序的社会组织。
西方的科学认知型思维源于西方哲学,是西方主流文化的核心因子。西方人在西方哲学的指导下,不断排除主观臆想而从理性思维上认识世界,这极不同于中国人从自身悟道。西方人从物质的内在结构说明其种种属性,从而产生了以实验为基础的逻辑分析方法,形成了西方科学认知型的思维方式。(连淑能)本文结合范本《缩小人生》对于科学认知型思维在电影的应用进行梳理研究。
1 开篇背景、情节及内容尽显科学认知型的思维
电影开篇的背景、情节及内容都尽显科学认知型思维,即通过实验室研究所得到的数据来论述、解释各种假设的理性思维形式。开篇背景是挪威卑尔根市艾德万森研究所生物实验室。实验室内,乔根·阿斯比恩森博士将一小白鼠打麻醉针后,有条不紊地放入仪器,关门按钮拉闸。再打开门时,留下悬念没有揭晓,只是拍到博士的脸慢慢靠近仪器一脸惊愕的表情。然后博士一路小跑到办公室激动地跟院长报告实验成功了。五年后,研究所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以全球问题解决方案--人体尺寸缩小及其可持续性为主题举办了研讨会。
此后全片一直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多方面的论述。影片虽然建立在假想的基础上,但是紧紧围绕缩小手术及可持续生活这一主题,在研讨会,上采用是实验室数据分析结合研究成功案例进行论证,叙事的推进上再现一项科技成果产生于实验室、于研讨会推广、借助媒体广为人知之一过程。这种科技推广过程符合现实逻辑。这种巧妙的论述方式,让所有观众忘记了其假想的前提。
2 通过商业社会论证微型人生活的可持续性
该片中亮点之一是在人物的塑造和情节叙述推动上都尽显经济元素,从现实生活和商业推广上论证微型人生活的可持续性,并且穿插现实生活中医院为了避免纠纷,要求手术前签署了免责协议的情节,这些符合现实生活的情节安排,都使得观众完全忘记缩小手术这一假想前提。
保罗夫妻经济拮据决定走进休闲乐园。展厅参观完后,两人终于坐到了销售员的面前。销售员熟练地根据两人的所有收入计算出一套完美生活的方案,推荐买一所至尊级房产、支付4500美金的健康健身套餐、15000美金的医疗程序费及税费、除去养老金和其余存款,剩下152000美元资产。这笔本在现实社会中拮据的资金,在悠闲乐园居然可以等于12500000美金,可退休过上休闲生活。
于是,在这一系列有力的数据支持的商业广告攻势下,两人变卖掉房产,告别亲朋好友,准备新生活。告别会上,奥德蕾的父亲表示了解到休闲乐园的零犯罪率后,理解女儿做手术的想法。并谈及一直以此来说服其母亲同意女儿的想法。然而,卡罗的母亲并没有出现在道别会上,这就为日后卡罗放弃手术埋下伏笔。
两人在律师那里录像,进行手术免责协议签字。当律师问两人是否了解手术大约有1/225000的概率导致受伤、永久残疾或死亡。保罗答应是的。奥德蕾犹豫了一下,这为以后的情节再添伏笔。之后,两人分开进行手术准备。
3 通过普通人亲身体验缩小手术经历去论证微型人的可持续性
尽管科学认知思维在商业社会及科技发展中取得了辉煌成果,作者亚历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却以普通人保罗的生活为例在后面的情节中,给出辨证看待的答案。因为科学认知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并不能取代人与人之间情感。做完手术的保罗没有想到奥德蕾在剃头后就恐惧得受不了逃到了机场。奥德雷在机场打回电话,两人通话中都只为自己打算而闹得不欢而散,从此分道扬镳。原以为可以从此退休,到休闲乐园过上休闲生活的保罗,任自己治療师的执照过期,不想却遭遇离婚,财产被分割大半的困境。这下保罗只得放弃休闲生活,从新开始工作。
善于理性思考的保罗缺乏洞察人心的能力,以至于感情上一路波折不断。由于敢于做缩小手术的单身女性较少,多数女性都是随丈夫一起做缩小手术,所以,悠闲乐园的女性稀缺。保罗只好开始降低标准找单亲母亲相亲。岂知因不懂也不顾女方心思,而让恋爱无始而终。
在休闲乐园,保罗受邻居杜赞邀请参加聚会。聚会上,失婚失意的保罗受陌生女子诱惑嗑药。虽然后来想挖喉吐出但并未成功,不醒人事留宿杜赞家。第二天,保罗见到来杜赞家打扫的越南籍的陈玉兰。保罗发现陈玉兰左脚假肢安装有问题。职业病发作的保罗本想给陈玉兰修理一下假肢。但陈玉兰此时急着回去给另一位病人拿药,并邀懂医术的保罗跟她一同前去。后来,罗修假肢时,不想保罗却修坏了假肢。于是在新假肢运到之前,保罗沦为陈玉兰的“移动轮椅”兼呼来喝去的员工。
两周后,杜赞听到门铃声,开门冷不丁地瞥见来家里打扫的人中多了保罗,忍俊不禁。于是,热心的杜赞决定和朋友兼船长的康拉德拯救保罗于水火之中。于是三人将陈玉兰约来,以挪威最初的缩小社区有问题需要保罗解决为由想将保罗遣走。谁知陈玉兰表示,此前她因组织群众反对越南政府修建水库,而被政府强制缩小,因而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与同情。技术发明人乔根博士也一直因此深感内疚而邀她前去挪威,所以她正好借机同去。
4 辨证看待理性思维,生活回归于爱心作为结尾
四人来到挪威,没想到南极甲烷爆炸等事件让乔根博士忧心人类历史会走向尽头。科学家们自从做微型人时,就在进行地底养殖农作物及牲畜的实验,以避免意外灾难。
此时,乔根博士据地底农作物及牲畜生长研究数据良好情况,决定带领挪威微型人深入地壳1.6千米米生活。保罗以为自己生命的意义是跟着科学家走,研究如何活下去。然而,在保罗告别自己的朋友踏进山洞后,听说要独自走十几个小时到达地底。此时他可能回想起缩小后的一系列失婚失意的生活,孤单和对未知的恐惧涌上心头。面临虽然活着但终将面临独自死去的恐惧,人生的意义对他来说已经不只是独自活着,而是升华为与人生伴侣,熟悉的朋友一起生活。保罗在山洞通向外界的门要炸掉前一刻,冲回朋友的身边……影片结尾,保罗冒着大雨去将富人家剩余的食物送给给吃不起饭的穷人。作者借这一幕表达保罗已经醒悟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不应是计算怎样独自活着,而是在帮助别人时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Edward. B. Tylor. Primitive Culture [M]. London.J.Murray,1871.
[2]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大连.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