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60位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加昂丹司琼给予化疗前止吐。对照组只给予昂丹司琼化疗前止吐。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恶心、呕吐的控制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30例患者,完全有效控制 15例;部分有效控制11例 ;轻微控制3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 86.6 。对照组 30例患者,完全有效控制10例;部分有效控制 7例 ;轻微控制10例 ;无效 3例;总有效率 56.6。结论 :吴茱萸贴敷涌泉穴可减轻乳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程度。
【关键词】 吴茱萸 乳腺癌 化疗 恶心 呕吐
【中图分类号】 R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69-0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身的趋势。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成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虽然综合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化疗仍为乳腺癌术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胃肠道反应是乳腺癌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使患者感到痛苦,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中断治疗。因此如何减轻乳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甚或质量,有积极的作用。我院乳腺科运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配合昂丹司琼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是我院2010-2012的住院患者,年龄在30-65岁之间,均为乳腺癌术后病理结果回报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选择含 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或 TA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化疗者。随机分成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有可比性,无差异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化疗前三天,取吴茱萸[3]研成细颗粒)6g,加适量白醋调成膏状 ,分成2等份 ,置于纱布上。于化疗前 30min,患者用温水洗净双脚或 75%酒精擦拭双脚 心后 ,取仰卧位 ,将附有吴莱萸的纱布贴敷于双侧涌泉穴(涌泉穴位置脚趾2、3指缝与足跟中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并固定)嘱患者穿袜以减少挥发 ,促进吸收。8h后取下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每天更换,连用7天。配合化疗前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
1.2.2 对照组
单纯给予化疗前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
2 治疗结果
2.1.1 恶心呕吐分级
恶心呕吐分为 0度 (无),I度 (恶心),Ⅱ度(暂时性呕吐),Ⅲ度(呕吐,需要治疗)、IV度(难以控的呕吐)。
2.1.2 止吐疗效评价
止吐疗效分为完全控制(CR)(无呕吐),部分控制(PR)(呕吐 1~2次/d),轻微控制(MR)(呕吐3~5次/d),未控制(F)(呕吐>5次/d),以CR+PR为总有效控制率。完全缓解率 :是指进食正常,且无恶心、呕吐发生的病例占总人数的比率。有效率:是指分别以无恶心及轻微恶心、不影响进食,呕吐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病例占总人数的比率。
3 讨论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然而化疗药物多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如顺铂作为高度致吐风险的化疗药物,其致吐率几乎达 100%(未使用止吐药时),中度致吐风险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卡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同样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治疗,临床上多使用 5~H-r3受体拮抗剂,其能阻断外周和中枢神经元的5一HT。受体 ,阻断胃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的 5一HT与 5一H1_3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迷走传入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起到止吐作用。但有一定不良反应,如心悸、呃逆、便秘14]。吴茱萸主要功效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 ,助阳止泻。主治厥阴头痛 ,寒疝腹痛 ,寒湿脚气,经行腹痛 ,脘腹胀痛 ,呕吐吞酸 ,五更泄泻。涌泉穴,又名地冲、地衙、厥 心,位于足心前三分之一 的凹陷中,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灵枢 ·本输》 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涌泉穴在临床应用上可药物贴敷、艾灸、针刺、按摩,功擅潜阳镇静、娃厥醒神、降逆纳气、通经活络、散寒除湿。中医学认为:“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所异者法耳”。李少芳报道醋调吴茱萸贴敷神阙穴、天枢穴和关元穴,可降低芬太尼透皮贴所致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采用醋调吴茱萸贴敷双侧涌泉穴,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借涌泉穴及其肾经经脉的药理作用,药力上达于胃,发挥降逆之功,散寒降浊,导胃气下降,复其和顺之职。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价格低廉 ,无副作用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研究结果显示,醋调吴茱萸联合昂达司琼静脉注射可有效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改善患者食欲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燕,石运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25
[2]蔡美琴,医学营养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3]李燕,张跃勤含顺铂化疗方案致恶心呕吐的护理进展IJ]l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23(1):69—71
[4] 王国华,刘非,赵恩锋,中药敷脐 防治肺 癌顺铂 化疗 致恶心呕吐疗效 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8):1988—1989
【关键词】 吴茱萸 乳腺癌 化疗 恶心 呕吐
【中图分类号】 R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5-0069-0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身的趋势。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成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虽然综合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化疗仍为乳腺癌术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2]胃肠道反应是乳腺癌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副反应使患者感到痛苦,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中断治疗。因此如何减轻乳腺癌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甚或质量,有积极的作用。我院乳腺科运用吴茱萸贴敷涌泉穴配合昂丹司琼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是我院2010-2012的住院患者,年龄在30-65岁之间,均为乳腺癌术后病理结果回报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选择含 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或 TA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方案化疗者。随机分成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有可比性,无差异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化疗前三天,取吴茱萸[3]研成细颗粒)6g,加适量白醋调成膏状 ,分成2等份 ,置于纱布上。于化疗前 30min,患者用温水洗净双脚或 75%酒精擦拭双脚 心后 ,取仰卧位 ,将附有吴莱萸的纱布贴敷于双侧涌泉穴(涌泉穴位置脚趾2、3指缝与足跟中点连线的上三分之一处并固定)嘱患者穿袜以减少挥发 ,促进吸收。8h后取下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每天更换,连用7天。配合化疗前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
1.2.2 对照组
单纯给予化疗前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
2 治疗结果
2.1.1 恶心呕吐分级
恶心呕吐分为 0度 (无),I度 (恶心),Ⅱ度(暂时性呕吐),Ⅲ度(呕吐,需要治疗)、IV度(难以控的呕吐)。
2.1.2 止吐疗效评价
止吐疗效分为完全控制(CR)(无呕吐),部分控制(PR)(呕吐 1~2次/d),轻微控制(MR)(呕吐3~5次/d),未控制(F)(呕吐>5次/d),以CR+PR为总有效控制率。完全缓解率 :是指进食正常,且无恶心、呕吐发生的病例占总人数的比率。有效率:是指分别以无恶心及轻微恶心、不影响进食,呕吐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病例占总人数的比率。
3 讨论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然而化疗药物多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如顺铂作为高度致吐风险的化疗药物,其致吐率几乎达 100%(未使用止吐药时),中度致吐风险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卡铂、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同样会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治疗,临床上多使用 5~H-r3受体拮抗剂,其能阻断外周和中枢神经元的5一HT。受体 ,阻断胃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的 5一HT与 5一H1_3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迷走传入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起到止吐作用。但有一定不良反应,如心悸、呃逆、便秘14]。吴茱萸主要功效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 ,助阳止泻。主治厥阴头痛 ,寒疝腹痛 ,寒湿脚气,经行腹痛 ,脘腹胀痛 ,呕吐吞酸 ,五更泄泻。涌泉穴,又名地冲、地衙、厥 心,位于足心前三分之一 的凹陷中,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灵枢 ·本输》 载:“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涌泉穴在临床应用上可药物贴敷、艾灸、针刺、按摩,功擅潜阳镇静、娃厥醒神、降逆纳气、通经活络、散寒除湿。中医学认为:“外治之理 即内治之理 ,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 ,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所异者法耳”。李少芳报道醋调吴茱萸贴敷神阙穴、天枢穴和关元穴,可降低芬太尼透皮贴所致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采用醋调吴茱萸贴敷双侧涌泉穴,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借涌泉穴及其肾经经脉的药理作用,药力上达于胃,发挥降逆之功,散寒降浊,导胃气下降,复其和顺之职。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价格低廉 ,无副作用等优点,患者易于接受。研究结果显示,醋调吴茱萸联合昂达司琼静脉注射可有效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改善患者食欲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燕,石运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25
[2]蔡美琴,医学营养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3]李燕,张跃勤含顺铂化疗方案致恶心呕吐的护理进展IJ]l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23(1):69—71
[4] 王国华,刘非,赵恩锋,中药敷脐 防治肺 癌顺铂 化疗 致恶心呕吐疗效 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8):1988—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