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让品德课和着学生的脉搏律动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hofp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课程“参与式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员,除了宏观上处于主导地位外,他和学生应是平等的,扮演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因此,“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抱着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态度,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自由地活动、讨论、对话,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以启发诱导,给学生以平等感和认同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样,学生才会由衷地展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积极大胆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兴趣等也能够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实现主体行为参与与情感参与的和谐统一。
  一、精心策划课前准备—未成曲调先有情
  学生对活动的强烈兴趣是主体参与的前提。品德“参与式教学”,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前实施学情调查,了解学生需求。教师可以通过谈话、问卷、观察等多种形式的学情调查,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对即将进入的学习主题有哪些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哪些问题、有哪些兴奋点和心理需求,然后从学生的兴趣和意愿出发,精心策划课前准备活动,让学生经过充分地准备,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入学习,从而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
  1.参观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有切身的感受,所以品德教学可以多安排学生参观访问,为进入学习作出铺垫。在教学《去中学看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的课程设置、作息时间、学习方法,在课前先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可以让学生在真正参与了解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自觉对照找出差距、自我调整,并确定努力的方向,进而对未来生活充满向往,树立自信心,同时为升入中学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2.访问
  访问也是品德课前准备的常用手段,针对学生不了解的信息、不知晓的生活,教师可以先安排其寻访相关的人物。在教学《家庭的记忆》时,课前就可先让学生了解家庭大事和家庭特殊日子,特别是可以安排其访问爷爷奶奶,了解家人过去的生活。促使学生在参与访问中对自己的家庭变化进行反思和整理,对家庭产生一种动态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对家庭的认同感。
  3.调查
  品德教育的重要能力目标之一就是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我们可以通过布置课前调查锻炼学生的能力、做好进入课堂的准备。在教学《科学技术的喜与忧》前,可布置学生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搜集科学技术带来的方便与忧愁,促使其在参与观察生活中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技术,进而通过课堂教学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最终树立为了人类的幸福与安宁,合理运用和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
  4.体验
  体验是品德教学的有效策略,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获得情感。在教学《我是班级的小主人》一课,我们首先开展“我为班级设个岗”活动,让学生在班级各个岗位体验锻炼,使学生对所在班级有所了解,感受到成长在集体里的幸福,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初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5.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实现品德教学、突破学习目标的有效策略,尤其到了高年级的品社学习,涉及很多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知识,我们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可以保障学习的顺利进行。如在教学《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时,让学生课前搜集四大发明、中医药学、汉字等资料,经过课堂交流后,在为祖先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而骄傲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巧妙处理教学内容—淡妆浓抹总相宜
  品德课程教材上的内容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的重要资源,基本上每一个主题的教学内容都设计了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很容易触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的实际。品德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现实社会与儿童的生活中不断涌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十分需要以动态的眼光从“时代需要”和“学生需要”两个实际出发对该课程现有的教学内容作出巧妙大胆地处理。小学品德“参与式教学”更要求教师对教材要精选巧用,灵活处理,要从课内引申到课外,再从课外回到课堂,找一些更切合学生实际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的“热点”或“感兴趣”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切忌“照本宣科”。
  1.大胆删选
  针对学生的不同背景,教师在分析教材-确定目标-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再次分析教材时拿捏各教学内容的轻重,作大胆地删选,有时也可以选择校本的、班本的内容替换教材提供的范例,甚至可以干脆安排一次活动来替代教材中的主题内容。
  2.适时补充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认识。因此,教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和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适时补充本乡本土的“活”材料和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进一步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主动性。
  3.合理替换
  尽管教材所生成的教育话题和范例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事件来呈现,但是这些事件对于不同的学生还是会产生不同的距离感的,假如教师将其替换成学生自己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便会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更贴近儿童的生活,更易于被儿童接受。
  4.适当变序
  就一课教材或一组教材而言,其内容呈现的顺序,在许多时候若进行适当地调整,将更加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链接与建构。
  三、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参与式教学理念中,品德课堂气氛的“应然”应该是师生积极地相互配合,双向互动,保持课堂中活泼、自由、思维活跃的状态。创设这种“原动力”在于教师对学生应具有积极的期望、平等的态度;在教学“技术”上应灵活选用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道德情感的产生具有情境性,只有特定的道德情境才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与活动体验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更好地引发体验。如教学《鸦片的背后》一课时教师注意通过语言、转换角色、影像资料创设情境。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英法等列强的贪婪、野蛮和清朝政府的无能,教师满怀激愤地说:“侵略者闯进当时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随后播放了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的影像资料。看完录像,教室里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老师用低沉的声音悲愤地说:“今天,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我们再也看不到了,此时此刻,你的心头涌动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学生群情激奋,说“英法联军简直就是强盗,他们太可恨了”、“他们凭什么这样掠夺我们的国宝和文物”、“清政府太无能了!任由人家欺负!”……学生真情流露,他们愤怒、惋惜、感叹,在情境中他们进入了历史,与历史有了心灵的沟通。
  活动体验: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建构。如在教学《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引导学生体会塑料制品的优点时,每个小组都有具体可感的实物,木盆、搪瓷盆、塑料盆等,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学生可以看一看、摸一摸、端一端、敲一敲、比一比、说一说,手、耳、口、眼、脑等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参与了体验,在体验活动中获得了很多有关塑料的真实感受:比较轻,不怕摔,不容易碎,颜色比较漂亮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塑料的优点:轻便、坚固、耐用、色彩漂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主观体验,在思考、探究中建构了对塑料优点的认识,真正促进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角色扮演:如教学《不说话的朋友》一课,设计了“我为朋友说说话”这样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看到我们的这些朋友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同学们感受强烈,都有很多话想说,假如你就是受伤害的椅子、路灯、公用电话……你想说些什么呢?这一活动让学生进行换位体验,把情感投射到没有生命的物品上,用角色扮演这种趣味性的方式说出受伤害的“朋友”的心理话,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体验到公用设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们,要自觉爱护公用设施,初步形成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的公德意识。
  案例分析:如在教学《让我们学会合作》一课时,设计了“合作贴画”活动。为学生准备了画板、彩纸和一些剪贴的素材,让学生6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合作完成一幅画。在没有任何提示和指导的情况下,教师把各小组合作贴画的过程如实拍摄了下来,对学生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做了特写。然后通过录像回放,作为一个案例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表现中去发现问题,反思自我,重新认识自己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此外还可以选用小组合作、辩论、竞赛、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品德“参与式教学”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把简单的教学变成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形成一种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的综合立体课堂,真正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笔,全身心投入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的参与式教学行为应该是渗透着“参与式”理念的,没有固定模式的教学行为,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在现有条件下即席创造。
其他文献
水稻育苗是个复杂过程,浸种消毒、床土消毒、苗期喷药补救,病害防治环节多得令人头疼。现在有一个新型种子处理剂问世——6.25%亮盾悬浮剂,施药操作简单方便,能一次性解决水
期刊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玉米感病后,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是一种严重威胁玉米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农民俗称为癌症。过去粗缩病在大连市只有零星发生,危害不重。2008
为了更好地探究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究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四川省南充市第十中学校开展了中小学创新教育实践的研究,现将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分享如下:  一、开课形式  学校的创新课程以班级为教育单位,将实验班的学生分为14个小组,每小组3人,以团队式授课为教育形式,来探索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所必备的知识、智力、毅力、洞察力等素养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理念  学校在创新课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