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精心编写的导学性学习方案包含微课等信息化资源。“导学案”融合“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知识建构的助手,使导学案教学不再流于单一的预习形式。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教学环节更加科学合理,我们可采用如下流程开展教学:问题探究、学案导学——观看微课、释疑解惑——典型剖析、变式训练——问题思考、总结提升。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效率低等情况。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程序和软件操作方法。目前大部分教材采用学科知识体系排列;电算化各子系统孤岛式编写;注重知识点的罗列。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学生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遇到较大困难,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遭到限制。
通过课题组教学尝试。同时,通过知网检索“导学案”,并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发现“导学案”教学具备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学习为本,凸显教师的导学性;注重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合作,促进学生实现共同发展。以上因素决定了“导学案”可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解决以上教学难题。
我校中职会计专业为广州市重点专业,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建设和应用好《会计电算化》“导学案”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导学案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文本为媒介,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的今天,我们认为微课等视频资源都可以是导学案资源的一部分。通过关键词“导学案 微课”进行文献搜索,可发现近年相关研究已呈逐年增加趋势。“导学案”融合“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知识建构的助手,使导学案教学不再流于单一的预习形式。因此,课题组认为,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精心编写的导学性学习方案包含微课等信息化资源。
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教学环节更加科学合理,我们常采用如下流程开展教学:问题探究、学案导学——观看微课、释疑解惑——典型剖析、变式训练——问题思考、总结提升。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导学案”资源的建设
目前,我校《會计电算化》课程使用教材为马红波主编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该教材打破目前市面上教材按电算化各子系统孤岛式编写;注重知识点罗列的现状。对广东省2015年中职学生竞赛真题进行修订。成为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程序和方法的“学案”。
教材共包含分7个实训,88个活动。课题组在课题研究阶段建设配套80多个相关视频资源;建设相应的学案文本。使之成为一门导学案课程。
本文以“任务5.1 采购业务处理”教学内容为例阐述“导学案”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在本任务的教学中,建设共11个相关视频资源。导学案文本如下表: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导学案”资源应用的要求
1.问题探究、学案导学
导学案编写时要注意将认知目标问题化、能力目标过程化、情感目标潜移化。一份导学案一般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质疑问难、达标检测、学习小结。
设计出的导学案要达到以下作用:(1)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提纲;(2)能呈现课堂知识体系结构;(3)体现学生学习的环节与步骤;(4)学生学习的记录本;(5)学生巩固复习的材料。学生在“任务5.1 采购业务处理”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探究,提炼出本次教学内容的典型业务分别对应以上11个视频资源。
2.观看微课、释疑解惑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对于抽象内容靠想象的尴尬。为学生创造了一种随时听、随时学的学习资源。 因为导学案要考虑不同学情的学生,所以导学案设计的每一板块都安排了“微课”,以供学生个性化学习选择。引入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要有课程配套的优质微课资源。微课要求时间要“短”(一般为5分钟左右),内容要“小”(小主题、小容量、小活动、小过程),设计要“精”(内容精、制作精、讲解精),效果要“悍”(重点突出、简明易懂、引人入胜 、留有回味)。最终使学生能掌握相关操作,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如学生能描述“付款核销上月欠款”业务的操作步骤为:(1)填制付款单;(2)核销;(3)生成记账凭证。
3.典型剖析、变式训练
文本设计要抓住教学任务中的典型活动,方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便学生对教学拓展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满足差异化学习需要。因此,教师选题要典型,对其进行变式与拓展要适度。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掌握微课操作要领,在课堂学习中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相关实训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不断引导。让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尝试删除某笔业务的相关操作。如要求学生完成删除“付款核销上月欠款”业务操作。其步骤为:(1)删除记账凭证;(2)取消核销;(3)删除付款单。
4.问题思考、总结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些思想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对此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辨别,深化其认识,促其“生长”。课尾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并通过微课来“回味”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提炼,体会数学的思想和应用,将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的认识。最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采购业务流程图。
(三)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导学案”资源应用评价的研究
在教学中,课题组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课后反思、成员讨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实施路径;学生课堂表现、问卷调查、竞赛成绩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导学案”使用效果。学生在使用导学案资源后,可填写如下调查问卷,以便于教师改进教学策略。问卷如下表:
“导学案”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导学案”资源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导学案”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在“导学案”资源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自主学习,增强学习动机。“导学案”资源引导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可作为学习的引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了多个角色,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效率低等情况。与此同时,《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程序和软件操作方法。目前大部分教材采用学科知识体系排列;电算化各子系统孤岛式编写;注重知识点的罗列。教学资源缺乏系统性,学生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遇到较大困难,导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效率的提高遭到限制。
通过课题组教学尝试。同时,通过知网检索“导学案”,并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可发现“导学案”教学具备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学习为本,凸显教师的导学性;注重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合作,促进学生实现共同发展。以上因素决定了“导学案”可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解决以上教学难题。
我校中职会计专业为广州市重点专业,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建设和应用好《会计电算化》“导学案”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导学案”教学的认识
传统导学案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以文本为媒介,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的今天,我们认为微课等视频资源都可以是导学案资源的一部分。通过关键词“导学案 微课”进行文献搜索,可发现近年相关研究已呈逐年增加趋势。“导学案”融合“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知识建构的助手,使导学案教学不再流于单一的预习形式。因此,课题组认为,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情,精心编写的导学性学习方案包含微课等信息化资源。
在《会计电算化》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教学环节更加科学合理,我们常采用如下流程开展教学:问题探究、学案导学——观看微课、释疑解惑——典型剖析、变式训练——问题思考、总结提升。
三、“导学案”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
(一)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导学案”资源的建设
目前,我校《會计电算化》课程使用教材为马红波主编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该教材打破目前市面上教材按电算化各子系统孤岛式编写;注重知识点罗列的现状。对广东省2015年中职学生竞赛真题进行修订。成为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程序和方法的“学案”。
教材共包含分7个实训,88个活动。课题组在课题研究阶段建设配套80多个相关视频资源;建设相应的学案文本。使之成为一门导学案课程。
本文以“任务5.1 采购业务处理”教学内容为例阐述“导学案”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在本任务的教学中,建设共11个相关视频资源。导学案文本如下表: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导学案”资源应用的要求
1.问题探究、学案导学
导学案编写时要注意将认知目标问题化、能力目标过程化、情感目标潜移化。一份导学案一般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质疑问难、达标检测、学习小结。
设计出的导学案要达到以下作用:(1)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提纲;(2)能呈现课堂知识体系结构;(3)体现学生学习的环节与步骤;(4)学生学习的记录本;(5)学生巩固复习的材料。学生在“任务5.1 采购业务处理”导学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探究,提炼出本次教学内容的典型业务分别对应以上11个视频资源。
2.观看微课、释疑解惑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下的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对于抽象内容靠想象的尴尬。为学生创造了一种随时听、随时学的学习资源。 因为导学案要考虑不同学情的学生,所以导学案设计的每一板块都安排了“微课”,以供学生个性化学习选择。引入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要有课程配套的优质微课资源。微课要求时间要“短”(一般为5分钟左右),内容要“小”(小主题、小容量、小活动、小过程),设计要“精”(内容精、制作精、讲解精),效果要“悍”(重点突出、简明易懂、引人入胜 、留有回味)。最终使学生能掌握相关操作,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如学生能描述“付款核销上月欠款”业务的操作步骤为:(1)填制付款单;(2)核销;(3)生成记账凭证。
3.典型剖析、变式训练
文本设计要抓住教学任务中的典型活动,方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便学生对教学拓展内容进行适当补充,满足差异化学习需要。因此,教师选题要典型,对其进行变式与拓展要适度。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掌握微课操作要领,在课堂学习中自己动手操作,完成相关实训任务。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不断引导。让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尝试删除某笔业务的相关操作。如要求学生完成删除“付款核销上月欠款”业务操作。其步骤为:(1)删除记账凭证;(2)取消核销;(3)删除付款单。
4.问题思考、总结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些思想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对此过程中的一些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辨别,深化其认识,促其“生长”。课尾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归纳和总结,并通过微课来“回味”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提炼,体会数学的思想和应用,将感性的认识升华为理性的认识。最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采购业务流程图。
(三)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导学案”资源应用评价的研究
在教学中,课题组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课后反思、成员讨论,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改进教学实施路径;学生课堂表现、问卷调查、竞赛成绩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导学案”使用效果。学生在使用导学案资源后,可填写如下调查问卷,以便于教师改进教学策略。问卷如下表:
四、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导学案”的意义
“导学案”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导学案”资源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导学案”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学生在“导学案”资源的引导下,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会自主学习,增强学习动机。“导学案”资源引导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可作为学习的引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了多个角色,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