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梦是美国人的理想和信念,也是美国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说《鸡蛋》便是对这一主题的经典重现。小说以第一人称描写,借孩子之口描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普通美国民众对虚无缥缈的美国梦的盲目追求但最终却无果的普遍现象,对美国梦的幻灭进行了深刻揭露。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小说中的美国梦进行探究,而对美国梦进行反思总结,正有利于当下中国民众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解读与追求,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国梦;《鸡蛋》;舍伍德·安德森;象征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8-0124-03
一、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
美国梦是美国人的理想和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取得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1]。在美国文学中,美国梦一直是经久不息的主题。
19世纪中后期,美国文学主要以对美国梦进行讴歌为主题。“美国文学,特别是以惠特曼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及以霍雷肖·阿尔杰为代表的通俗文学,沉迷于关于成功的‘美国神话’之中,讴歌着美国梦。”[2]在随后的发展中,美国文学开始沉思,许多文学作品开始对美国梦的幻灭进行揭露。“20世纪初资本主义机械文明高度发展,垄断资本集团的形成把广大劳动人民推向了贫困的深渊。面对矛盾重重、冰冷可怕的社会现实,新世纪的许多美国作家彻底认清了美国梦的实质,开始对它进行全面的反省、批判和揭露”。著名的代表作家主要有杰克·伦敦、辛克莱·刘易斯、厄内斯特·海明威等,他们都对美国梦的幻灭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二、小说“鸡蛋”背景主旨分析
作者在小说中讲述了一家三口追求美国梦的过程,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不满,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在追寻美国梦时遭遇的重重困难,以及几乎均走向失败的最终结局。首先,小说充分展示了美国人民对美国梦的疯狂追求,他们都怀着同样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他们便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从美国当时的工业化背景来看,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以陈旧老套的方式追求美国梦是注定要失败的。其次,小说还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工业化社会的进程中物质至上的观念对人心灵的腐蚀[3]。人们看似都是积极向上的,都在努力地追求着自己的美国梦,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将美国梦与“金钱”视为一体。在小说《鸡蛋》中,作者描写了当时社会背景下,背负着所谓的美国梦,而始终处于压迫状态下的一家人:“他们做着美丽的发财梦,靠所谓的美国精神来支撑自己,但却无法适应这个新兴的工业化社会,最终只会梦想幻灭。”[4]
三、美国梦的阐述——象征主义手法
小说中多次采用象征主义手法进行人物刻画、深化主题。借助“鸡蛋”来写美国梦是最主要的象征手法之一。众所周知,鸡蛋有两个特点:给人以希望,却又易碎,不易把握。一方面,“蛋孵鸡,鸡生蛋”,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美国梦也一样,任何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小说中的父亲,正是因为“鸡蛋”对人有着无比的吸引力,让人浮想联翩,所以才妄想靠鸡蛋来发家致富[5],鸡蛋就是他的希望,就是他的美国梦。另一方面,“鸡蛋”易破碎的特点象征着看似美好却又易碎的美国梦。小说中鸡蛋的破碎就是父亲美国梦的破碎。简言之,“鸡蛋”和美国梦之间有着相似相通的特点,故作者在小说中选择了以“鸡蛋”为意向,来象征美国梦,将美国梦阐释得生动而又深刻。
四、美国梦的不同体现
小说《鸡蛋》以第一人称叙述,其中的主要人物有三个:父亲,母亲和小说主人公“我”。三个主要人物可以说对美国梦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追求。
首先,小说中的“父亲”可以说是美国梦的牺牲品。父亲的失败,反映了美国梦的破灭,父亲沦为美国梦牺牲品。父亲奋斗史经历了从美国梦开始到破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其美国梦的开始:在结婚前,“父亲是个快乐的农场工人,直到他娶了一位女教师后,在妻子的影响下开始做起养鸡生意”,这是他美国梦的开始[6]。第二阶段是父亲对美国梦的第一次探索:养鸡生意。尽管经过10年的努力,还是没能挡住失败的到来。小鸡的悲惨命运象征着当时社会背景下人的命运,“不论如何努力都逃不过最终的悲剧结局”[7]。这是典型的象征手法,象征着父亲的美国梦就像鸡蛋那样易碎。第三阶段是父亲对美国梦的第二次探索:养鸡生意失败后,父亲仍然没有放弃对美国梦的追求,他们全家搬到城市,做起了酒館生意。父亲想尽各种办法为酒馆招揽生意,希望借助酒馆生意实现其美国梦。“他把养鸡时收集的畸形鸡放在装着酒精的玻璃瓶里,在柜台展示”,“试图用鸡蛋变戏法”,但这一切都是徒劳,酒馆生意仍以失败而告终。第四阶段父亲美国梦的完全破灭了:一天晚上,父亲向一位客人展示他收集的畸形鸡,又试图用鸡蛋变魔术。他千方百计地取悦客人,但客人毫无动容,最终径直走开,但当父亲烫伤了手、弄脏了衣服时,客人却回头笑了。这时便到了小说结尾部分,父亲的愤怒终于在此时爆发,抓起鸡蛋向客人扔去,但戏剧性的是鸡蛋却没有打中客人。总之,父亲在小说中所有的努力与付出,最终什么也没有实现。最后鸡蛋碎了,这就象征着父亲美国梦的彻底破灭,父亲彻彻底底沦落为美国梦的牺牲品。
其次,小说中的“母亲”也是一位狂热的美国梦追随者,或者说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美国梦逐梦者。母亲的职业是教师,文化素养较一般人高,因为读书多,她了解得更多,眼界也更开阔,她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她相信能够白手起家,但却将美国梦寄托于亲人——丈夫身上,这情有可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下,母亲只能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丈夫身上。她对丈夫一直抱有希望,是她建议丈夫放弃种田做生意,经营养鸡场和酒馆,是她督促着丈夫的进步,当然,她自己也很努力。与此同时,母亲要在火车站开饭馆的另一个目的是使“我”能在城里上学,接受好的教育,因此母亲把她的美国梦也寄托在了自己孩子身上。小说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将女性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与丈夫同样追寻着美国梦,但不同的是小说中的母亲却是一个有头脑的人,是这场“追求美国梦”的真正领导者。但她的女性身份使她没有用武之地,这也隐含着没有女性参与的美国梦是不完整的,极有可能破灭。母亲领导者地位体现在何处呢?小说中父亲35岁才娶“母亲”为妻,在此之前,他逍遥自在,在人生的前35年都从未有过追求美国梦的想法。婚后,虽然年龄已经不小了,但是仍毅然开始追求美国梦,这正是受母亲“领导”的结果。 最后是儿子,也就是小说中的“我”——美国梦的质疑者。小说以“我”以儿童的口气叙述整个故事,作者正是通过这个孩子的口,发出了对美国梦的质疑。小说中讲道:“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没有养鸡场,生活很美好。”对“我”来说,象征着美国梦的鸡蛋已经成为令人讨厌的东西,“我”始终想要逃避。但这一质疑却不充分,也不坚定:“我在放学路上学着学校里的同学,兴高采烈地跳了几下,又立马停下,四处张望,生怕别人看见。”这段描写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我”想要摆脱美国梦给家庭带来的压抑氛围,但却只是挣扎了一下,最后还是屈服了。小说结尾处“我”还是处在疑惑之中,并承认鸡蛋胜利了,这进一步说明了“我”对美国梦的质疑是不坚定的,且没有为突破其束缚而抗争过[8]。
在《鸡蛋》中,作者借三位主人公追求美国梦经历证明了美国梦已深入到社会所有成员中——男性、女性,成人、孩子。同时,小说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及父亲、母亲和“我”的名字,这也暗示着“我们”家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在美国,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奋斗者在朝着自己的美国梦默默努力着,但结果不言而喻——梦想破灭。
五、美国梦的微观体现——情节描写
小说中从未提及美国梦,但却处处留影。对一些重要情节描写进行分析,可为读者提供一个微观视角去感受美国梦的存在。我们来看一看这段描述:“父亲手拿一个鸡蛋上了楼,走向我和母亲。我一直不明白他当时打算做什么。我一直以为他当时想把那个鸡蛋,甚至所有鸡蛋都毁掉,并想让我和母亲看着他开始那样做。但当他走到母亲面前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他轻轻地把鸡蛋放在了桌上,跪在床边,号啕大哭。”“和母亲嘟哝了一大阵儿后,他们俩都睡着了。”父亲想要扔掉鸡蛋,抛弃美国梦的束缚,但最终还是没有毁掉鸡蛋,受到母亲的安慰后,平静下来进入梦乡,这暗示了他们还将继续追寻虚幻的美国梦。
另外,结尾处描写到“鸡生蛋,蛋生鸡”,“因为我是父亲的儿子”,这都暗示了“我”以后也将像父亲一样,追求美国梦,也就是说“我”将重演父亲的悲剧。“鸡蛋胜利了”,代表着美国梦最终还是占了上风,“我”虽然仍一直存在着对美国梦的质疑,但是“我”并未突破美国梦的束缚。
六、美国梦下的畸形人类
小说中有一特别意向的描写——畸形鸡,这在其他小说中并不常见。畸形鸡在这里既是父亲美国梦的寄托之物,又是他自己的象征。一方面,父亲妄想通过向人们展示畸形鸡有一天能发财致富,但父亲寄予厚望的畸形鸡很快死去,这象征着父亲的美国梦遭到重创。另一方面,畸形鸡死后,父亲又用酒精保存了畸形鸡,这象征着他对自己的美国梦还没有放弃,只是换一种方式——做酒馆生意。在酒馆,父亲向客人展示那些畸形鸡,而客人毫不理会,甚至感到恶心,这象征着父亲的美国梦遭到了社会的鄙弃。同时,父亲自己也如同这些畸形鸡一样在人们面前展示着。父亲展示着畸形鸡,但在客人眼中,为实现美国梦而努力的父亲是畸形的,其行为是让人无法理解的。
小说《鸡蛋》表面上看来似乎只是一部讲述美国普通民众生活的小说,但结合其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主题,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工业社会背景下人们盲目追求美国梦,并将其与金钱画上等号的扭曲思想,以及人們在美国梦压抑下的痛苦生活进行了揭露、讽刺和批判。了解这一时期美国梦的本质,有利于我们对美国梦进行反思。同时,对美国梦的反思正有利于当下中国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理解与追求。换言之,分析美国梦的历史发展状况,从中吸取教训,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钱满素.韦斯特解构美国梦[J].世界文学,1998,(01).
〔2〕辛潮.美国梦的失落与追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03).
〔3〕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4〕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5〕伊小红.从《鸡蛋的胜利》中人物特征看美国梦的影响[J].青年作家,2014,(14).
〔6〕叶向舒.浅论舍伍德·安德森之短篇小说《鸡蛋》[J].才智,2010,(23).
〔7〕侯艳萍.论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的艺术特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03).
〔8〕张小平.象征手法在舍伍德·安德生的短篇小说《鸡蛋》中的应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关键词:美国梦;《鸡蛋》;舍伍德·安德森;象征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8-0124-03
一、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
美国梦是美国人的理想和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取得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1]。在美国文学中,美国梦一直是经久不息的主题。
19世纪中后期,美国文学主要以对美国梦进行讴歌为主题。“美国文学,特别是以惠特曼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及以霍雷肖·阿尔杰为代表的通俗文学,沉迷于关于成功的‘美国神话’之中,讴歌着美国梦。”[2]在随后的发展中,美国文学开始沉思,许多文学作品开始对美国梦的幻灭进行揭露。“20世纪初资本主义机械文明高度发展,垄断资本集团的形成把广大劳动人民推向了贫困的深渊。面对矛盾重重、冰冷可怕的社会现实,新世纪的许多美国作家彻底认清了美国梦的实质,开始对它进行全面的反省、批判和揭露”。著名的代表作家主要有杰克·伦敦、辛克莱·刘易斯、厄内斯特·海明威等,他们都对美国梦的幻灭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二、小说“鸡蛋”背景主旨分析
作者在小说中讲述了一家三口追求美国梦的过程,表达了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不满,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在追寻美国梦时遭遇的重重困难,以及几乎均走向失败的最终结局。首先,小说充分展示了美国人民对美国梦的疯狂追求,他们都怀着同样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他们便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从美国当时的工业化背景来看,社会已经发生了变化,以陈旧老套的方式追求美国梦是注定要失败的。其次,小说还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工业化社会的进程中物质至上的观念对人心灵的腐蚀[3]。人们看似都是积极向上的,都在努力地追求着自己的美国梦,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将美国梦与“金钱”视为一体。在小说《鸡蛋》中,作者描写了当时社会背景下,背负着所谓的美国梦,而始终处于压迫状态下的一家人:“他们做着美丽的发财梦,靠所谓的美国精神来支撑自己,但却无法适应这个新兴的工业化社会,最终只会梦想幻灭。”[4]
三、美国梦的阐述——象征主义手法
小说中多次采用象征主义手法进行人物刻画、深化主题。借助“鸡蛋”来写美国梦是最主要的象征手法之一。众所周知,鸡蛋有两个特点:给人以希望,却又易碎,不易把握。一方面,“蛋孵鸡,鸡生蛋”,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过程,美国梦也一样,任何人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小说中的父亲,正是因为“鸡蛋”对人有着无比的吸引力,让人浮想联翩,所以才妄想靠鸡蛋来发家致富[5],鸡蛋就是他的希望,就是他的美国梦。另一方面,“鸡蛋”易破碎的特点象征着看似美好却又易碎的美国梦。小说中鸡蛋的破碎就是父亲美国梦的破碎。简言之,“鸡蛋”和美国梦之间有着相似相通的特点,故作者在小说中选择了以“鸡蛋”为意向,来象征美国梦,将美国梦阐释得生动而又深刻。
四、美国梦的不同体现
小说《鸡蛋》以第一人称叙述,其中的主要人物有三个:父亲,母亲和小说主人公“我”。三个主要人物可以说对美国梦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追求。
首先,小说中的“父亲”可以说是美国梦的牺牲品。父亲的失败,反映了美国梦的破灭,父亲沦为美国梦牺牲品。父亲奋斗史经历了从美国梦开始到破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其美国梦的开始:在结婚前,“父亲是个快乐的农场工人,直到他娶了一位女教师后,在妻子的影响下开始做起养鸡生意”,这是他美国梦的开始[6]。第二阶段是父亲对美国梦的第一次探索:养鸡生意。尽管经过10年的努力,还是没能挡住失败的到来。小鸡的悲惨命运象征着当时社会背景下人的命运,“不论如何努力都逃不过最终的悲剧结局”[7]。这是典型的象征手法,象征着父亲的美国梦就像鸡蛋那样易碎。第三阶段是父亲对美国梦的第二次探索:养鸡生意失败后,父亲仍然没有放弃对美国梦的追求,他们全家搬到城市,做起了酒館生意。父亲想尽各种办法为酒馆招揽生意,希望借助酒馆生意实现其美国梦。“他把养鸡时收集的畸形鸡放在装着酒精的玻璃瓶里,在柜台展示”,“试图用鸡蛋变戏法”,但这一切都是徒劳,酒馆生意仍以失败而告终。第四阶段父亲美国梦的完全破灭了:一天晚上,父亲向一位客人展示他收集的畸形鸡,又试图用鸡蛋变魔术。他千方百计地取悦客人,但客人毫无动容,最终径直走开,但当父亲烫伤了手、弄脏了衣服时,客人却回头笑了。这时便到了小说结尾部分,父亲的愤怒终于在此时爆发,抓起鸡蛋向客人扔去,但戏剧性的是鸡蛋却没有打中客人。总之,父亲在小说中所有的努力与付出,最终什么也没有实现。最后鸡蛋碎了,这就象征着父亲美国梦的彻底破灭,父亲彻彻底底沦落为美国梦的牺牲品。
其次,小说中的“母亲”也是一位狂热的美国梦追随者,或者说是一位野心勃勃的美国梦逐梦者。母亲的职业是教师,文化素养较一般人高,因为读书多,她了解得更多,眼界也更开阔,她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她相信能够白手起家,但却将美国梦寄托于亲人——丈夫身上,这情有可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条件下,母亲只能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丈夫身上。她对丈夫一直抱有希望,是她建议丈夫放弃种田做生意,经营养鸡场和酒馆,是她督促着丈夫的进步,当然,她自己也很努力。与此同时,母亲要在火车站开饭馆的另一个目的是使“我”能在城里上学,接受好的教育,因此母亲把她的美国梦也寄托在了自己孩子身上。小说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将女性主义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与丈夫同样追寻着美国梦,但不同的是小说中的母亲却是一个有头脑的人,是这场“追求美国梦”的真正领导者。但她的女性身份使她没有用武之地,这也隐含着没有女性参与的美国梦是不完整的,极有可能破灭。母亲领导者地位体现在何处呢?小说中父亲35岁才娶“母亲”为妻,在此之前,他逍遥自在,在人生的前35年都从未有过追求美国梦的想法。婚后,虽然年龄已经不小了,但是仍毅然开始追求美国梦,这正是受母亲“领导”的结果。 最后是儿子,也就是小说中的“我”——美国梦的质疑者。小说以“我”以儿童的口气叙述整个故事,作者正是通过这个孩子的口,发出了对美国梦的质疑。小说中讲道:“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来到了一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没有养鸡场,生活很美好。”对“我”来说,象征着美国梦的鸡蛋已经成为令人讨厌的东西,“我”始终想要逃避。但这一质疑却不充分,也不坚定:“我在放学路上学着学校里的同学,兴高采烈地跳了几下,又立马停下,四处张望,生怕别人看见。”这段描写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我”想要摆脱美国梦给家庭带来的压抑氛围,但却只是挣扎了一下,最后还是屈服了。小说结尾处“我”还是处在疑惑之中,并承认鸡蛋胜利了,这进一步说明了“我”对美国梦的质疑是不坚定的,且没有为突破其束缚而抗争过[8]。
在《鸡蛋》中,作者借三位主人公追求美国梦经历证明了美国梦已深入到社会所有成员中——男性、女性,成人、孩子。同时,小说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及父亲、母亲和“我”的名字,这也暗示着“我们”家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在美国,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这样的奋斗者在朝着自己的美国梦默默努力着,但结果不言而喻——梦想破灭。
五、美国梦的微观体现——情节描写
小说中从未提及美国梦,但却处处留影。对一些重要情节描写进行分析,可为读者提供一个微观视角去感受美国梦的存在。我们来看一看这段描述:“父亲手拿一个鸡蛋上了楼,走向我和母亲。我一直不明白他当时打算做什么。我一直以为他当时想把那个鸡蛋,甚至所有鸡蛋都毁掉,并想让我和母亲看着他开始那样做。但当他走到母亲面前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他轻轻地把鸡蛋放在了桌上,跪在床边,号啕大哭。”“和母亲嘟哝了一大阵儿后,他们俩都睡着了。”父亲想要扔掉鸡蛋,抛弃美国梦的束缚,但最终还是没有毁掉鸡蛋,受到母亲的安慰后,平静下来进入梦乡,这暗示了他们还将继续追寻虚幻的美国梦。
另外,结尾处描写到“鸡生蛋,蛋生鸡”,“因为我是父亲的儿子”,这都暗示了“我”以后也将像父亲一样,追求美国梦,也就是说“我”将重演父亲的悲剧。“鸡蛋胜利了”,代表着美国梦最终还是占了上风,“我”虽然仍一直存在着对美国梦的质疑,但是“我”并未突破美国梦的束缚。
六、美国梦下的畸形人类
小说中有一特别意向的描写——畸形鸡,这在其他小说中并不常见。畸形鸡在这里既是父亲美国梦的寄托之物,又是他自己的象征。一方面,父亲妄想通过向人们展示畸形鸡有一天能发财致富,但父亲寄予厚望的畸形鸡很快死去,这象征着父亲的美国梦遭到重创。另一方面,畸形鸡死后,父亲又用酒精保存了畸形鸡,这象征着他对自己的美国梦还没有放弃,只是换一种方式——做酒馆生意。在酒馆,父亲向客人展示那些畸形鸡,而客人毫不理会,甚至感到恶心,这象征着父亲的美国梦遭到了社会的鄙弃。同时,父亲自己也如同这些畸形鸡一样在人们面前展示着。父亲展示着畸形鸡,但在客人眼中,为实现美国梦而努力的父亲是畸形的,其行为是让人无法理解的。
小说《鸡蛋》表面上看来似乎只是一部讲述美国普通民众生活的小说,但结合其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主题,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工业社会背景下人们盲目追求美国梦,并将其与金钱画上等号的扭曲思想,以及人們在美国梦压抑下的痛苦生活进行了揭露、讽刺和批判。了解这一时期美国梦的本质,有利于我们对美国梦进行反思。同时,对美国梦的反思正有利于当下中国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理解与追求。换言之,分析美国梦的历史发展状况,从中吸取教训,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钱满素.韦斯特解构美国梦[J].世界文学,1998,(01).
〔2〕辛潮.美国梦的失落与追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03).
〔3〕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4〕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5〕伊小红.从《鸡蛋的胜利》中人物特征看美国梦的影响[J].青年作家,2014,(14).
〔6〕叶向舒.浅论舍伍德·安德森之短篇小说《鸡蛋》[J].才智,2010,(23).
〔7〕侯艳萍.论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的艺术特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03).
〔8〕张小平.象征手法在舍伍德·安德生的短篇小说《鸡蛋》中的应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04).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