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米塔尔和中国钢企也是生死对手,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在铁矿石这一钢铁上游的原材料市场,双方有着共同利益点。
一个季度净亏11亿美元,对于英籍印度人拉克希米·尼沃斯·米塔尔(Lakshmi Niwas Mittal)而言,即便他身上环绕着“世界钢王”的光环,全球头号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集团的糟糕成绩足以震动其神经。
没有人能逃过全球经济危机这一劫数,米塔尔也不例外。这位连续四年在英国富人排行榜上名列首位的钢铁大腕儿,也在几个月前无奈宣布将裁减9000余个岗位,实行产业“瘦身”。
“我们公司在全球的生产量下降了50%”,需求的萎靡,让企业更加重视成本。2009年7月4日,北京,全球智库峰会主论坛现场,占全球钢铁生产量10%的米塔尔公司副总裁罗兰·威斯宣称“将与中国成立铁矿石合资公司”。
自此,陷入金融危机困境中的米塔尔集团,正式吹响了中国市场“翻身仗”的号角。
在罗兰·威斯看来,眼下,中国钢铁业正面临着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附加值不高及二氧化碳减排等多项压力,而降低铁矿石采购价格,才是化解这一瓶颈的利器。
现实中,中国钢企在铁矿石供应方面则一直受制于世界“三大”矿企。尽管前者和米塔尔也是生死对手,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在铁矿石这一钢铁上游的原材料市场,双方有着共同利益点。因为他们明白:多拿捏一分上游的话语权,钢铁产业的利润就会增加一分。
从表面看,合资似乎对中方企业十分有利,但分析师纷纷表态:在这份邀请的背后,米塔尔肯定有着自己的意图,中方尚需慎重考虑。而深处经济危机困顿的眼下,中国钢企也必须着手自家的打算。
合资建厂幕后借船出海
危机中,在中国市场合资建厂来打一个翻身仗,多数人看来这是对米塔尔眼下和中方合资建厂的最佳解释。
米塔尔官方宣称,与中国成立铁矿石合资公司,将为中方提供资金和技术,这将助力中国解决铁矿石问题。
长久以来,作为钢铁上游资源的铁矿石,其在炼钢的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其成本已占到生铁总成本的55%以上,而生铁成本约占钢材成本的80%。作为钢铁巨头,米塔尔则一直对铁矿石牢牢地掌控着话语权。
据消息报道,米塔尔计划在未来将自身矿石自给率提高到75%。在去年的“中国钢铁并购重组论坛”期间,米塔尔就曾豪言,2012年有望成为世界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而现实中的中国钢企也正要拓展多元化的铁矿石进口渠道,此时铁矿石大亨米塔尔的邀请似乎很好的满足了双方的各自需求。
但在一些专家看来,在中国钢铁协会与全球铁矿石厂商谈判陷入僵持之际,“米塔尔帮助中国解决铁矿石问题恐是忽悠,其连自己的铁矿石问题似乎都未能妥善解决,又何以帮助中国解决铁矿石问题呢?”透过铁矿石建厂的背后,借船出海中国市场才是米塔尔的深一层打算。
作为全球钢铁巨头,米塔尔在欧美市场的粗钢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但在亚洲市场的势力还很有限。特别是在中国,因为“国有大中型钢企不允许外资控股”的政策规定一直紧紧扼住米塔尔的资本喉舌,其虽然觊觎中国钢企已久,但少有实质性作为。
之前,米塔尔入股莱钢的尝试宣告失败。2007年11月,其又出资6.47亿美元控股中国东方集团28%的股份,以求间接控股河北省唐山市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但经济危机使得其收购无果而终,而中国市场确实是一块肥肉,眼看到手的肥肉却迟迟吃不到嘴,米塔尔自然对此耿耿于怀,并一直不曾放弃控股中国钢铁企业的梦想。
从产业角度来看,发展到目前,对上游资源的控制力已逐渐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钢企也不例外。为此,中国企业已经蜂拥至澳大利亚寻求铁矿投资机会。而此次米塔尔提出建立铁矿石合资公司,开始采取“从上游资源领域进入”的方式,这比直接收购中国钢厂的难度要小,以此达到曲线控制中国钢企的最终目的。而如果能成功曲线控股中国东方集团,这也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其渡过经济困境。
此外,在眼下全球钢铁行业都不太景气的大情势下,由于中国4万亿政策刺激计划,中国钢铁产量不降反升,这使得中国也成为米塔尔发展战略优先考虑的地区,为此,米塔尔还调高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预期。
钢价遭遇冲击
需长期过冬钢厂过早调高出厂价,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但现实中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曾连涨9周之后遭遇狙击,也曾连续下跌11周后再反弹,这是目前国内钢价所面临的“冰火两重天”现实。在米塔尔图谋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钢企的日子也过得并不安生。
之前,经济危机中,铁矿石谈判和国家大规模刺激经济计划带动了钢价上涨,但谈判在最终的时间节点上没有谈妥,钢厂开始调高出厂价,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但现实中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此种情况下,上涨势态必然又会逐渐凸显出疲惫之态。
另外,一方面,眼下高温和大雨影响了建筑施工,成为钢材需求的传统淡季;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库存上升等因素不可忽视。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钢铁业过剩产能超过20%,库存是往年正常水平的5倍。加上其他国家货币贬值,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都低价向中国出口钢材,这对中国钢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罗兰·威斯本认为,危机给了中国钢铁行业加速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机会,也给了外国投资者参与行业整合,分享中国市场的契机。
今年6月22日,印度安塞勒-米塔尔公司接受了淡水河谷此前同日本、韩国钢企签订的2009年铁矿石长协价格,这使得中国钢铁业再度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有分析家表示,如果澳矿“断供”,再没有其他原料补充,这可能意味着中国40%的钢铁生产线停产。
眼下,在资本市场,主流观点认为钢铁行业今后将面临供大于求的不利格局,产业结构调整不可避免,短期内看淡钢铁类企业。专家们也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钢铁产量仅会出现微弱的技术性反弹。
危机中,米塔尔开始减产,并实行优化产品结构,减产,延缓投资计划、裁员等等。有观察家坦承,如果危机继续蔓延下去,不排除全球范围内的钢铁企业以并购甚至破产来面对危机。
现实中,中国的钢企也深陷亏损泥潭。据日信证券研究所的统计,2009年第1季度,钢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003.2亿元,同比下降27.1%;毛利率仅为2%,扣除费用及公允价值变动后,钢铁板块整体亏损,亏损额为45.6亿元,同比降幅为129.7%。在钢价出现跌涨互现的同时,国内钢企要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
近期,国务院提出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工信部也再次发文强调,要推进钢企跨区域重组,突破地方保护主义坚冰。
而从长远来看,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资源正被迅速瓜分和整合,未来钢材需求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一个季度净亏11亿美元,对于英籍印度人拉克希米·尼沃斯·米塔尔(Lakshmi Niwas Mittal)而言,即便他身上环绕着“世界钢王”的光环,全球头号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集团的糟糕成绩足以震动其神经。
没有人能逃过全球经济危机这一劫数,米塔尔也不例外。这位连续四年在英国富人排行榜上名列首位的钢铁大腕儿,也在几个月前无奈宣布将裁减9000余个岗位,实行产业“瘦身”。
“我们公司在全球的生产量下降了50%”,需求的萎靡,让企业更加重视成本。2009年7月4日,北京,全球智库峰会主论坛现场,占全球钢铁生产量10%的米塔尔公司副总裁罗兰·威斯宣称“将与中国成立铁矿石合资公司”。
自此,陷入金融危机困境中的米塔尔集团,正式吹响了中国市场“翻身仗”的号角。
在罗兰·威斯看来,眼下,中国钢铁业正面临着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附加值不高及二氧化碳减排等多项压力,而降低铁矿石采购价格,才是化解这一瓶颈的利器。
现实中,中国钢企在铁矿石供应方面则一直受制于世界“三大”矿企。尽管前者和米塔尔也是生死对手,但“两害相权取其轻”,在铁矿石这一钢铁上游的原材料市场,双方有着共同利益点。因为他们明白:多拿捏一分上游的话语权,钢铁产业的利润就会增加一分。
从表面看,合资似乎对中方企业十分有利,但分析师纷纷表态:在这份邀请的背后,米塔尔肯定有着自己的意图,中方尚需慎重考虑。而深处经济危机困顿的眼下,中国钢企也必须着手自家的打算。
合资建厂幕后借船出海
危机中,在中国市场合资建厂来打一个翻身仗,多数人看来这是对米塔尔眼下和中方合资建厂的最佳解释。
米塔尔官方宣称,与中国成立铁矿石合资公司,将为中方提供资金和技术,这将助力中国解决铁矿石问题。
长久以来,作为钢铁上游资源的铁矿石,其在炼钢的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其成本已占到生铁总成本的55%以上,而生铁成本约占钢材成本的80%。作为钢铁巨头,米塔尔则一直对铁矿石牢牢地掌控着话语权。
据消息报道,米塔尔计划在未来将自身矿石自给率提高到75%。在去年的“中国钢铁并购重组论坛”期间,米塔尔就曾豪言,2012年有望成为世界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而现实中的中国钢企也正要拓展多元化的铁矿石进口渠道,此时铁矿石大亨米塔尔的邀请似乎很好的满足了双方的各自需求。
但在一些专家看来,在中国钢铁协会与全球铁矿石厂商谈判陷入僵持之际,“米塔尔帮助中国解决铁矿石问题恐是忽悠,其连自己的铁矿石问题似乎都未能妥善解决,又何以帮助中国解决铁矿石问题呢?”透过铁矿石建厂的背后,借船出海中国市场才是米塔尔的深一层打算。
作为全球钢铁巨头,米塔尔在欧美市场的粗钢市场份额占据第一,但在亚洲市场的势力还很有限。特别是在中国,因为“国有大中型钢企不允许外资控股”的政策规定一直紧紧扼住米塔尔的资本喉舌,其虽然觊觎中国钢企已久,但少有实质性作为。
之前,米塔尔入股莱钢的尝试宣告失败。2007年11月,其又出资6.47亿美元控股中国东方集团28%的股份,以求间接控股河北省唐山市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但经济危机使得其收购无果而终,而中国市场确实是一块肥肉,眼看到手的肥肉却迟迟吃不到嘴,米塔尔自然对此耿耿于怀,并一直不曾放弃控股中国钢铁企业的梦想。
从产业角度来看,发展到目前,对上游资源的控制力已逐渐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钢企也不例外。为此,中国企业已经蜂拥至澳大利亚寻求铁矿投资机会。而此次米塔尔提出建立铁矿石合资公司,开始采取“从上游资源领域进入”的方式,这比直接收购中国钢厂的难度要小,以此达到曲线控制中国钢企的最终目的。而如果能成功曲线控股中国东方集团,这也必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其渡过经济困境。
此外,在眼下全球钢铁行业都不太景气的大情势下,由于中国4万亿政策刺激计划,中国钢铁产量不降反升,这使得中国也成为米塔尔发展战略优先考虑的地区,为此,米塔尔还调高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预期。
钢价遭遇冲击
需长期过冬钢厂过早调高出厂价,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但现实中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曾连涨9周之后遭遇狙击,也曾连续下跌11周后再反弹,这是目前国内钢价所面临的“冰火两重天”现实。在米塔尔图谋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钢企的日子也过得并不安生。
之前,经济危机中,铁矿石谈判和国家大规模刺激经济计划带动了钢价上涨,但谈判在最终的时间节点上没有谈妥,钢厂开始调高出厂价,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价格快速上涨。但现实中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此种情况下,上涨势态必然又会逐渐凸显出疲惫之态。
另外,一方面,眼下高温和大雨影响了建筑施工,成为钢材需求的传统淡季;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库存上升等因素不可忽视。据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钢铁业过剩产能超过20%,库存是往年正常水平的5倍。加上其他国家货币贬值,俄罗斯、乌克兰、韩国等都低价向中国出口钢材,这对中国钢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罗兰·威斯本认为,危机给了中国钢铁行业加速提高行业集中度的机会,也给了外国投资者参与行业整合,分享中国市场的契机。
今年6月22日,印度安塞勒-米塔尔公司接受了淡水河谷此前同日本、韩国钢企签订的2009年铁矿石长协价格,这使得中国钢铁业再度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有分析家表示,如果澳矿“断供”,再没有其他原料补充,这可能意味着中国40%的钢铁生产线停产。
眼下,在资本市场,主流观点认为钢铁行业今后将面临供大于求的不利格局,产业结构调整不可避免,短期内看淡钢铁类企业。专家们也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钢铁产量仅会出现微弱的技术性反弹。
危机中,米塔尔开始减产,并实行优化产品结构,减产,延缓投资计划、裁员等等。有观察家坦承,如果危机继续蔓延下去,不排除全球范围内的钢铁企业以并购甚至破产来面对危机。
现实中,中国的钢企也深陷亏损泥潭。据日信证券研究所的统计,2009年第1季度,钢铁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003.2亿元,同比下降27.1%;毛利率仅为2%,扣除费用及公允价值变动后,钢铁板块整体亏损,亏损额为45.6亿元,同比降幅为129.7%。在钢价出现跌涨互现的同时,国内钢企要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
近期,国务院提出要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工信部也再次发文强调,要推进钢企跨区域重组,突破地方保护主义坚冰。
而从长远来看,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全球资源正被迅速瓜分和整合,未来钢材需求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