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宫填格”三维写作指导法基于河图洛书3×3格,即以中心格为写作中心,以其余八格为三个维度,分别对应“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级过程。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将素材泛在式地填在九宫格里,然后采用排除法精心筛选素材,并据此进行作文。笔者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命题作文《餐桌前的谈话》为例,具体谈谈这种方法的运用。
一、第一维: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写什么”是学生作文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后续的学习都是“无米之炊”。“九宫填格”第一维的主要任务是,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个话题,充分挖掘出与之相关的素材,然后引导他们进行筛选,找出最值得写的一个素材。
看到《餐桌前的谈话》这个题目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很快,大家发现了问题:每天吃饭时谈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不值得写。教师没有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告诉他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九宫格游戏。作文课变身为游戏课,学生感到十分意外,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教师让他们先在稿纸上画出九宫格,并把作文题目填入正中一格,然后围绕“我想写什么”回忆自己在餐桌前谈过什么事情,并用简洁的语言填入其余的八个方格之中。回忆时要放开思维,尽量多找出一些可写之事,但不要求把八个方格全部填满;如果自己一人难以回忆起更多的事,可以与同伴开展“头脑风暴”式的交流互助,形成小组答案。
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做“游戏”。没用多长时间,大家就提交了“游戏”成果,以下是完成较好的一组:
教师让学生采用删除法,逐步删除九宫格中的七个选项,只保留自认为最容易写出彩的一项。学生讨论的十分热烈,最终他们一致认为格5、格6两项内容有生活气息,可以小见大,执意要求将其一并保留下来。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继续下一次“九宫填格”游戏。
二、第二维: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为什么写”实际上是作文立意的问题。这一维度旨在通过对素材立意泛在式的筛选,找出最能体现素材本质的立意。这个维度还可以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加工,使之明确材料细化与充实的方向,体验写作创新的魅力。
仍以《餐桌前的谈话》为例。写作内容确定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九宫填格”游戲。具体要求是:将前面保留的一项内容填入新的九宫格最中间一格,围绕“我为什么写”提炼自己所要表现或表达的内容(如情感、理趣、观点等),填入其余八个方格。八个格同样可以不填满,但仍然要求尽量多填。为了充分体现游戏的属性,教师还附加了在相同的时间内,填写最多的小组获胜的条件。
学生展开了第二轮游戏,以下是本轮比赛中获胜小组的内容:
教师再次要求学生采用排除法,逐步删除九宫格中的内容,最终只保留自认为最满意的一格。学生按要求行动起来,但删除的过程有些艰难,因为不少学生觉得这个好,那个也不错,一时难以做出决断。经过讨论,学生大致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格1难以写出新意;格2与格5主题太大,不好寫;格4太深,难写;格6太俗,不写;格3既与素材内容密切相关,又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由此展开,写出好文章。
三、第三维: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九宫填格”第三维涉及写作构思的问题。与前两维的点性思维不同,它是一种线性思维,是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实质就是指导学生拟订写作提纲。它要求学生用“九宫填格”的方式,反复打磨、修改自己的写作计划,最终设计出思路清晰、详略得当的作文框架。
继续以《餐桌前的谈话》为例。主题确定后,教师要求学生将保留内容填入新的九宫格中,并围绕“我怎么写”理清主体事件和文章思路,理思路的过程中,要标注详略安排。
学生展开了第三轮游戏,以下是本轮比赛中获胜小组提交的成果:
学生围绕这份九宫格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格1、格2同为事情的起因,不必分成两格;其他安排都比较合理。教师要求他们按照这份提纲动手作文(注意:由于最初确定的是格5、格6两项内容,按这份提纲进行写作的只是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写出了质量较高的文章。
(作者单位:恩施市龙凤镇初级中学)
一、第一维: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写什么”是学生作文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后续的学习都是“无米之炊”。“九宫填格”第一维的主要任务是,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个话题,充分挖掘出与之相关的素材,然后引导他们进行筛选,找出最值得写的一个素材。
看到《餐桌前的谈话》这个题目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很快,大家发现了问题:每天吃饭时谈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不值得写。教师没有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告诉他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九宫格游戏。作文课变身为游戏课,学生感到十分意外,但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教师让他们先在稿纸上画出九宫格,并把作文题目填入正中一格,然后围绕“我想写什么”回忆自己在餐桌前谈过什么事情,并用简洁的语言填入其余的八个方格之中。回忆时要放开思维,尽量多找出一些可写之事,但不要求把八个方格全部填满;如果自己一人难以回忆起更多的事,可以与同伴开展“头脑风暴”式的交流互助,形成小组答案。
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始做“游戏”。没用多长时间,大家就提交了“游戏”成果,以下是完成较好的一组:
教师让学生采用删除法,逐步删除九宫格中的七个选项,只保留自认为最容易写出彩的一项。学生讨论的十分热烈,最终他们一致认为格5、格6两项内容有生活气息,可以小见大,执意要求将其一并保留下来。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继续下一次“九宫填格”游戏。
二、第二维: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
“为什么写”实际上是作文立意的问题。这一维度旨在通过对素材立意泛在式的筛选,找出最能体现素材本质的立意。这个维度还可以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深加工,使之明确材料细化与充实的方向,体验写作创新的魅力。
仍以《餐桌前的谈话》为例。写作内容确定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九宫填格”游戲。具体要求是:将前面保留的一项内容填入新的九宫格最中间一格,围绕“我为什么写”提炼自己所要表现或表达的内容(如情感、理趣、观点等),填入其余八个方格。八个格同样可以不填满,但仍然要求尽量多填。为了充分体现游戏的属性,教师还附加了在相同的时间内,填写最多的小组获胜的条件。
学生展开了第二轮游戏,以下是本轮比赛中获胜小组的内容:
教师再次要求学生采用排除法,逐步删除九宫格中的内容,最终只保留自认为最满意的一格。学生按要求行动起来,但删除的过程有些艰难,因为不少学生觉得这个好,那个也不错,一时难以做出决断。经过讨论,学生大致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格1难以写出新意;格2与格5主题太大,不好寫;格4太深,难写;格6太俗,不写;格3既与素材内容密切相关,又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由此展开,写出好文章。
三、第三维: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九宫填格”第三维涉及写作构思的问题。与前两维的点性思维不同,它是一种线性思维,是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过程。这个过程,实质就是指导学生拟订写作提纲。它要求学生用“九宫填格”的方式,反复打磨、修改自己的写作计划,最终设计出思路清晰、详略得当的作文框架。
继续以《餐桌前的谈话》为例。主题确定后,教师要求学生将保留内容填入新的九宫格中,并围绕“我怎么写”理清主体事件和文章思路,理思路的过程中,要标注详略安排。
学生展开了第三轮游戏,以下是本轮比赛中获胜小组提交的成果:
学生围绕这份九宫格进行了讨论。大家认为:格1、格2同为事情的起因,不必分成两格;其他安排都比较合理。教师要求他们按照这份提纲动手作文(注意:由于最初确定的是格5、格6两项内容,按这份提纲进行写作的只是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写出了质量较高的文章。
(作者单位:恩施市龙凤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