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课程标准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六年的教学中,我不断探索,最终在自主活动设计方面,有自己一点独特的想法和做法。
一、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
“声”即语言,教师上课时从课程讲授、提问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都要注意,既要风趣幽默,使学生有美好的体验;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信口雌黄。比如,我在上“调查身边的生物”时,我和学生站在柳树下,吟诵贺知章的一首诗《咏柳》。学生纷纷附和。我顺着学生观察柳树的眼神,顺势引导,让学生说出柳树的叶子、枝条、树干,以及春天的柳絮、秋天的落叶。学生你一句、我一句,还不时地提问、讨论,最后,他们把柳树的产业链都设计好了:编织物品、婚纱摄影等,这真是一种美的体验。
“情”即表情、动作,这也是一种肢体语言。直观的感受学生是直接印入脑海的,这种感受如果以新颖的方式出现,学生一定会印象深刻。我在讲“动物的运动”时,用自己的身体做展示,分步完成伸肘、屈肘等动作,我还用双手模拟关节的结构,学生也和我一起动手,身临其境,体会很深刻。还有在讲“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心脏的收缩、舒张很抽象,通过看视频、动画也不见得能很快速地找到规律,于是我设计了一套手指操,伴随着节奏,学生能很真切地体会自己的心脏在以这样的方式运动。同时,也通过手指操驱赶走了一节课的疲惫。
二、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资源
对于生物学,最有利的资源是教具。教师要利用学校配备的专业教具,如模型、标本、切片、图片等,这是生物课程完成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我在上“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就很好地利用心脏模型,除了讲台上边讲解边展示外,还让学生学着展示、讲解;同时配以我设计的口诀“四两两三——四腔、两臂、两比、三通”。这样经过几个回合,本来很难理解的心脏结构就种在了他们的脑海。
生物学是一种很生活化的科学,和生活经验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有很多具体而生动的物体可以充当教具。如在上“生物的特征”这一课时,我用两枝真的玫瑰花(其中一枝有些枯萎)和一枝假的玫瑰花做引入,向学生提问真花和假花的区别,学生答得非常不错,我非常自然、顺利地进入主题。在讲“种子的萌发”时,我把黄豆、豆芽、豆苗一起在讲台上展示,让学生把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不同片段联系起来,回归生活,便于理解。
除了教具,我认为有用的皆可拿来。如歌曲《最炫民族风》唱遍大江南北,学生基本都能唱几句。这首歌经过我的改编,变成了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提纲,一节枯燥的复习课,我们变成了歌唱课,唱完之后,采用学生之间互当老师的方式互测、互评、互助,不仅利用课上的有限时间,也利用课下的零散时间,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教师要特别重视导入
课程之初是学生兴奋点最高、兴趣点最浓的时刻,在这时若导入精彩内容,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特别的印象,对于一节课的成功埋下了很重要的伏笔。很多教师从教时间长了就容易忽视这个环节,其实学生每天面对七到八节课程,难免会觉得烦,精彩的导入恰如其分地避免了每天不断重复的枯燥,对于教师、学生都是一段美妙的享受。如我在上“青春期”时,以一首《小小少年》导入,我唱,学生也唱,对着屏幕的歌词,学生顺利地进入了主题,非常开心。我在上“鸟的生殖和发育”时,对于鸟的行为,我用古诗词导入,让学生来猜,效果很好:“几处早莺争暖树”——占域行为;“谁家新燕啄春泥”——筑巢行为;“两个黄鹂鸣翠柳”——求偶行为;“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育雏行为。学生从古诗中不仅加深了对各种行为的印象,还能陶冶情操,在快乐中学习。
四、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很多教师都在提高课堂氛围方面有所思考,我在这方面的心得就是顺势引导。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特别活跃,只是难免天马行空,教师只要用一些技巧性强的问题引导、提示,学生就会顺势而为,学习效果要明显强于教师强加的要求。如我在上“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时,学生兴趣浓厚,都在想通过这节课测试自己的健康状况,我引导学生要正确理解健康的含义,在针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时,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都要作为健康的衡量标准。刚一说完,学生就自发进行了自评、互评,他们自己还组建了互助合作小组,针对个别学生,集体帮助,是学生帮我把主题升华了。
总之,我每天都在进步,因为学生每天都在进步,是学生给了我最大的营养。说是课堂自主活动,不如说成课堂互动活动,我和学生在互动,学生和学生也在互动,我和过去的我也在互动,互动的过程让我们每节课都有新感觉。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互动,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自然就开发出来。
一、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
“声”即语言,教师上课时从课程讲授、提问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都要注意,既要风趣幽默,使学生有美好的体验;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信口雌黄。比如,我在上“调查身边的生物”时,我和学生站在柳树下,吟诵贺知章的一首诗《咏柳》。学生纷纷附和。我顺着学生观察柳树的眼神,顺势引导,让学生说出柳树的叶子、枝条、树干,以及春天的柳絮、秋天的落叶。学生你一句、我一句,还不时地提问、讨论,最后,他们把柳树的产业链都设计好了:编织物品、婚纱摄影等,这真是一种美的体验。
“情”即表情、动作,这也是一种肢体语言。直观的感受学生是直接印入脑海的,这种感受如果以新颖的方式出现,学生一定会印象深刻。我在讲“动物的运动”时,用自己的身体做展示,分步完成伸肘、屈肘等动作,我还用双手模拟关节的结构,学生也和我一起动手,身临其境,体会很深刻。还有在讲“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心脏的收缩、舒张很抽象,通过看视频、动画也不见得能很快速地找到规律,于是我设计了一套手指操,伴随着节奏,学生能很真切地体会自己的心脏在以这样的方式运动。同时,也通过手指操驱赶走了一节课的疲惫。
二、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资源
对于生物学,最有利的资源是教具。教师要利用学校配备的专业教具,如模型、标本、切片、图片等,这是生物课程完成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我在上“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就很好地利用心脏模型,除了讲台上边讲解边展示外,还让学生学着展示、讲解;同时配以我设计的口诀“四两两三——四腔、两臂、两比、三通”。这样经过几个回合,本来很难理解的心脏结构就种在了他们的脑海。
生物学是一种很生活化的科学,和生活经验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有很多具体而生动的物体可以充当教具。如在上“生物的特征”这一课时,我用两枝真的玫瑰花(其中一枝有些枯萎)和一枝假的玫瑰花做引入,向学生提问真花和假花的区别,学生答得非常不错,我非常自然、顺利地进入主题。在讲“种子的萌发”时,我把黄豆、豆芽、豆苗一起在讲台上展示,让学生把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不同片段联系起来,回归生活,便于理解。
除了教具,我认为有用的皆可拿来。如歌曲《最炫民族风》唱遍大江南北,学生基本都能唱几句。这首歌经过我的改编,变成了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提纲,一节枯燥的复习课,我们变成了歌唱课,唱完之后,采用学生之间互当老师的方式互测、互评、互助,不仅利用课上的有限时间,也利用课下的零散时间,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教师要特别重视导入
课程之初是学生兴奋点最高、兴趣点最浓的时刻,在这时若导入精彩内容,就会给学生带来一种特别的印象,对于一节课的成功埋下了很重要的伏笔。很多教师从教时间长了就容易忽视这个环节,其实学生每天面对七到八节课程,难免会觉得烦,精彩的导入恰如其分地避免了每天不断重复的枯燥,对于教师、学生都是一段美妙的享受。如我在上“青春期”时,以一首《小小少年》导入,我唱,学生也唱,对着屏幕的歌词,学生顺利地进入了主题,非常开心。我在上“鸟的生殖和发育”时,对于鸟的行为,我用古诗词导入,让学生来猜,效果很好:“几处早莺争暖树”——占域行为;“谁家新燕啄春泥”——筑巢行为;“两个黄鹂鸣翠柳”——求偶行为;“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育雏行为。学生从古诗中不仅加深了对各种行为的印象,还能陶冶情操,在快乐中学习。
四、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很多教师都在提高课堂氛围方面有所思考,我在这方面的心得就是顺势引导。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特别活跃,只是难免天马行空,教师只要用一些技巧性强的问题引导、提示,学生就会顺势而为,学习效果要明显强于教师强加的要求。如我在上“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时,学生兴趣浓厚,都在想通过这节课测试自己的健康状况,我引导学生要正确理解健康的含义,在针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时,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都要作为健康的衡量标准。刚一说完,学生就自发进行了自评、互评,他们自己还组建了互助合作小组,针对个别学生,集体帮助,是学生帮我把主题升华了。
总之,我每天都在进步,因为学生每天都在进步,是学生给了我最大的营养。说是课堂自主活动,不如说成课堂互动活动,我和学生在互动,学生和学生也在互动,我和过去的我也在互动,互动的过程让我们每节课都有新感觉。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互动,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自然就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