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小行星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k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着每天太阳升起的第一道光,于魁和彭理的一天即将开始。起床、洗漱,上天台静神、运气、推手……沐浴着晨曦练习太极令他们身心愉悦,每道经络顺行通畅,无挂亦无碍。下得楼来,阳光通过东面的落地窗洒了一地,正好将客厅里的坐榻笼罩起来。坐在这里环顾四周,除了卧室里一盏宜家的台灯,几乎所有内装陈设都由他们自己画图定做,浓浓的手作温暖在阳光中发酵,让夫妇俩可以就这样久久地但坐无语,满足异常。
  男主人于魁做的是建筑设计,每天坚持穿布衣长衫,被外国同事惊呼为“古代人”;女主人彭理是景观设计师,与自然植物相熟稔,总保持着一颗自由灵巧的心。在7年前寻找房子时,他们的想法很单纯,就想要离朝阳公园近。看到这个公寓:层高3.7米,朝向正东,光线特别美好,屋顶花园可以种菜,“再加上房子是在顶楼的边角上,让喜欢玩音响的我们不必担心会打扰他人……小小的空间却有别墅一样的品质!”于是当即决定,安家在这里。
  当然,作为设计师的本能,首先就考虑如何改造——打掉原本这个三居室里所有的非承重墙,用定制的落地大木书架来做分隔,唯一保留的私密空间只有卧室。而南面原来的小阳台被他们用落地玻璃包了进来,让这个公摊不小的公寓的实际使用面积从78m2增加到82m2。但女主人莞尔一笑,宁愿把这4m2留给阳光和桂花,看那棵馥郁葱茏的桂花树到11月都还开着花,他们笑靥如蜜,说这才是真奢侈呢。“虽然都是专业设计师,但在这个家中,我们却尽力让自己的职业特性隐去,把‘设计’做得很少——让空间如何‘空’起来,让‘间’,也就是分隔,有最大的实效,正是我们寻求的美与现实的平衡点。”最初的设计激发点是西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现代主义,那时候想要的是一种富于功能性的极简风格,可随着设计的进行,夫妇俩身上浓重的东方味道凸显无遗,于是细节上又变成了绝对东方式的表达。“设计师在说理论时,总爱说少即是多,但当你真的切人生活时,会发现自己还是喜欢多彩、丰富和有生命力的东西。”
  于是围绕安静、丰富和对东方文化的偏好,他们为这个家定下了“三大纪律”:尽量用手作定制,减少工业制造对现代生活的入侵;尽量用天然材质;尽量减少污染与化工程序。所以在这个家里,大到书架、床榻、地板,小到窗框、把手、配件,都是找木工师傅来家里现场制作的。也因为熟悉材料,他们就近去原木材市场挑选木料,现场开方,然后运回来画图纸、让师傅做……“用的完全是上世纪80年代,人们结婚时做家具那一套复古的办法!”于魁语气中颇有些自豪。恰好彭理的父亲就是木匠,请他老人家出山,又找来位J瞳行的老师傅,商商量量,不出两个月全部木工活就搞定了。“岳父大人最后等于成了木工总监督,做得挺开心,所以这个家装修到最后,大家可谓各得其乐。”当然最乐的还是他们自己,身为建筑和景观设计师,平时做的项目都是大体量、长时间的,更是很难由自己完全把控。“每个设计师都想在自己家这个项目上玩一把,这个欲望是很强烈的。我们也是什么都想自己动手去做,以至于现在这个家中,几乎所有不能动的木头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即使是从上海、苏州收来的老家具,我们也都按照这个家的需求进行了改动。”一切陈设都为这个家而原创,这个想法真是老派又浪漫,再衬着满屋不涂漆只打蜡的原木、棉麻和纸质材料,小小的空间如一本竖排线装书,令人不忍释卷。“我们卧室里那排柜门,看似日本风格,其实就是中国唐代的模样。木格子糊上厚宣纸,横推开来,家里猫儿不小心撞破一个口,就会不断去挠那个洞,也是可爱极了。”对他们来说,这不是麻烦,而是趣味,破了洞、吸引了猫,剪朵梅花、熬锅浆糊,轻轻把洞补起来,这都是自然平常的意趣呀。
  “一直以来,我们从事的工作都要求我们跟紧时代,求新求变,总要走到最前端。时间长了,我们就发觉自己缺乏一种更高的、能滋养自己的东西,什么都是新的,人很难有更深的思考。”于是他们从旅行开始,去寻找那些真正有趣的东西。2006年,他们从广西桂林出发,花4个月时间,经云南走到西藏,一路搭车加徒步,去了很多游客根本不会去的地方。中间多次投宿当地人家中,“那真是相当淳朴的地方,有时我们还要分开睡,女人们睡一边,男人们睡一边。他们也不收钱,我们就给他们做饭吃,或者付出一些劳动,这个很有意思”。彭理对少数民族手工艺很有兴趣,当然菜市场也是他们最爱去的地方。“除了建筑,我们喜欢去看他们真实生活的场景,甚至去贫民区,看那种普通人之间很自然存在的状态。”这也是于魁和彭理的共识——都不喜欢那种被包装过的生活。“这个家的一切都是围绕真实而展开的。当你看过、经历过很多之后,就会发现,真正有趣的往往是很朴素、很真实的东西,是不被外在包装所累的自由的东西。”
  之后,每年至少有一个月,他们都会去进行这样的旅行,一路碰到的事、遇见的人也让他们对“生命”这个词有了新感知。于是向内求索,抱着怀疑的态度开始接触太极、古琴、养生……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种东方味道的生活。从2008年开始,他们每日练习不辍,彭理常去缙云山的道观里静修。“很多人觉得怎么这么年轻就谈养生,很奇怪。可是养生关乎的其实是东方人的生命哲学和智慧。它的重点不在于养或生,而在于二者之间有个东西——练习。譬如功夫,可以一世不用,不可一日不练。只有当一种东西进入日常,成为习惯,它才能决定某种走向。”曾工作在中国当代最先锋的建筑师事务所MAD,同事们常觉得于魁是个“古人”或“怪人”,他却说其实他和MAD追求的本质是一致的。“MAD讲山水城市,就是说要让空间去亲近自然。而我追求的真实的生活其实也就是亲近自然的、最简单的生活。”然后他自己又加了一句:“亲近自然,有所继承。人要有所继承,灵魂才有个着力点,这个很重要。如果人的精神落不了地,会总觉得自己是飘着的,生不了根。”
  而现在,这个家正如他们的小行星,能够生根,也有梦想。尤其是当音响发烧友于魁将家里的窗帘都拉起来,阳光被挡在外面,他轻轻按下按键,开启自己用十年时间,从两个喇叭一路练习、摸索、进步,组装而来的设备,巴赫的大提琴乐音浸出来,时空都是自由的。“在这里,每一天都在展开新的故事,每一天都在彰显着它差异性的美,每一天都在酝酿着穿越时空的旅行。”
其他文献
陈丹青就坐在我们对面,说起木心,还是难免动情。“他说我的美术馆应该是一堆方盒子,大家可以听着莫扎特的音乐,从一个方盒子走到另一个方盒子。”这话,木心是跟乌镇旅游公司总裁陈向宏说的,没告诉设计师,也没对陈丹青讲。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离开中国,他赖以为生的身份其实是设计师——从人民大会堂到历届广交会,他的设计风格一直很现代。但他偏在自己的美术馆设计上保持了缄默,调皮地眨着眼睛,让设计师们“放手
期刊
女儿前一个作业本用完了,在换的新本子上写了个“2”,我在旁边看着:“哎,妈 妈给你看个好看的‘2’!”从手机里翻出AD前不久推送的那条有关上海卫星展的微 信《安邸AD》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24日),点开就是那个漂亮的“2”!选拔年轻设计 师去米兰参展的上海卫星展今年已是第二届,主办者精心设计了一个“孟菲斯”风格 的彩色Logo,今年是“孟菲斯”风格的创始人埃托.索特萨斯(Lttore Sot
期刊
眼前这位穿着精致、双眼黝黑有神的年轻绅士,虽然是“80后”,却已经成功创业了几次,是个不折不扣的黄金单身汉:HeikalGani,来自新加坡,时尚电子商务创业家,在温哥华念大学还没毕业,就创办了一个线上西服网店品牌,毕业后他便幸运地遇到了投资人,也因此将他在10年前从北美带到了上海。  性格中不免有点儿“工作狂”的他,回忆初到上海时,曾因工作在浦东“隐居”了相当长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就是跟合伙人昏
期刊
以跟童年电影记忆息息相关的上世纪60年代来为自己的办公室风格命题,有着“中国第一监制”之称的陈国富,也从跟空间的相处和对话中得到更多生活与电影的启发。  走进典型的“电影地盘”中国电影导演中心,看到如此不典型的电影公司办公室,正如想到陈国富这个人。从最早帮杨德昌改《恐怖分子》的剧本,到上世纪90年代拍《征婚启事》,再到后米做监制,推出《天下无贼》《风声》《可可西里》和即将上映的《鬼吹灯之寻龙诀》等
期刊
倚在北京郊外的罗马湖畔,“齐所”就如一个从容的艺术之家。主人杨海莉说之所以建造这个空间,是想在事业之外有那么一转,让生活的步调慢下来。最初,她也是凭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爱而促成这段因缘——“想找个空间请老师来教儿子国学和艺术,偌大的空间与其独占不如分享”。从最初想让儿子的小伙伴跟他一起来此上课,到后来发现很多妈妈也都有求知的愿望,于是把心延展开,花大半年构思设计,最终打造出眼前这个充满美感的生活艺文空
期刊
走进petith的工作坊,首先会被桌上几只色彩缤纷的动物吸引,“欢迎欢迎!瞧这只小狗,在你们米之前,耳朵是下垂的,见你们来了,就高兴得不得了!”Pascale Mussard女士兴奋地把小狗耳朵朝上摆了45度,然后伸出手来与我们寒暄,用细微且温柔的声音介绍她自己:爱马仕petith部门艺术总监。  身为爱马仕家族第六代成员之一,其实她不需要这么向我们自我介绍,然而身份丝毫没为她装饰出任何架子,一身
期刊
对页 1.本就质地上乘的羊绒毯因艺术家Francis Bacon的话语更添艺术意味。羊绒毯Francis Bacon from How Store¥6300 2.将松散的懒人沙发和抱枕 重新结构化,创造出一款轻松幽默的休闲椅,两种颜色可选。Troll休闲椅Anastasia Nysten价洽店内 3.经典的扶手椅造型满足了任何空间的需求,酒 红色人造毛织物成为整把座椅的主要材质,边缘则利用亚光金属
期刊
也许不只是因为世博会的缘故,相较于前几年的经济不景,2015年米兰设计周显现出设计界小阳春般的活跃生机。《安邸AD》对话18位设计精英,从设计聊到生活,甚至整个世界……通过设计去构筑未来生活的幽默与浪漫。  路易威登:当代遇上古典  路易威登在Bocdoni广场的“Obiets Nomades”展,无疑是今年米兰设计周的亮点之一。在这座19世纪建筑里,置人当代家居设计,经典氛围跳跃穿插着当代设计,
期刊
高端地产的买家圈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在巴黎买上一间小公寓,等同于拥有了伦敦上流住宅区Belgravia的联排别墅、纽约曼哈顿上东区的公寓,或是法国西部的一栋豪华别墅。当IanPhiliDs和他的伴侣StephanJLdliard打算在巴黎城中给自己安个小家时,他们就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种热度。  他们找到这间公寓的过程再寻常不过——1则网络广告。电话里,房产中介介绍有7间待售公寓,位于Barbe
期刊
据说在一张纸上画出大树、房子、人是一道著名的心理测试题。女儿小学入学面试的时候,画了一间大房子里面长着一棵树。不知道面试老师怎么想,反正我们家确实是把一棵大树包在阳光厨房里了。而且樱桃爸爸喜欢画树,那种冬天里树叶落光只剩枝丫的树,也是长在房子里的。  有一张我特别特别喜欢的小画,一棵树,没有树叶的树,长在一间空旷的房子里,各种不同的灰色乳白色,调子安静极了。干净,特别干净,有清新的风,有一些孤独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