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实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对于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丰富高职校园文化、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对接
  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它担负着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一线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较好的企业环境适应能力和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学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建设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引进企业文化,自觉做好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从而建设具有高职院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本文将从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内涵及两者融合的意义出发,来探讨两者有效融合的途径。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管理学者提出并引入我国的,它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纵观当今世界和中国,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反之,失败的企业也必然有着不良的企业文化。例如,通用电气公司推崇“坚持诚信,注重业绩,渴望变革”这三个文化传统;海尔集团将企业精神概括为“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著名的快餐业巨头肯德基则将“群策群力,共赴卓越”和“注意细节”视为企业的文化精神。
  “校园文化”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展于五六十年代,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但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是学校办学实力、竞争力和活力的体现。
  二、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1.实现高职学生“零距离”就业
  很多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或试用期间,由于不能很快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角色,并适应相应的企业管理环境而遭到企业的淘汰,而这并不是由于其自身不具备胜任相关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由于他们不适应企业较为成熟的企业文化所致。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把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作为教育内容,更要把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只有把文化做到“零距离”才能使得学生就业“零距离”。
  2.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现代企业选择人才时,看重的不仅是学生拥有什么样的文凭和技能证书,而且还看重其拥有的职业素养,即职业信念、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仅仅通过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还要通过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来实现。为使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并初步形成较好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让融入了企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得学生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3.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招收新员工后,都会先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一系列的企业理念、岗位职责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岗前培训。然而很多应届毕业生往往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了解之后,发现所选择的岗位与自身的求职预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产生离职或跳槽的想法。这样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同时还会出现空岗、人员短缺的情况,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工作,从而降低企业的效益。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在寻找工作过程中,从注重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自身的求职意向,慎重选择将要应聘的企业岗位。同时,企业也会招聘到对自身企业文化高度认同的员工,从而满足企业的需求。
  4.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给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各高职院校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实践表明,要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就应注重自己办学特色的创建。然而,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方面,还应表现在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上。因此,不断吸收不同类型的优秀企业文化,使得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实现融合,才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从而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
  1.以企业制度为借鉴,建设高职特色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能够促进师生、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及办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院校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应吸取企业制度文化中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治理方式,将企业制度文化的精髓融入校园管理中。例如,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以下简称“本办学点”)在学生宿舍管理中采用了兴起于日本企业的“6S”管理模式,即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整理:要与不要,一留一弃;整顿:科学布局,取用快捷;清扫:清除垃圾,美化环境;清洁:清洁环境,贯彻到底;素养:形成制度,养成习惯;安全:安全操作,以人为本。”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和企业奠定基础。
  2.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打造校园文化新亮点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课程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反映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是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中应该根据企业、行业及岗位的具体要求,打造符合工学结合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职特色课程。如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随着近些年汽车业的蓬勃发展,本办学点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及时推出了二手车评估的相关课程,正是符合了目前社会及行业的需求。还有,该校在高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将“思、学、做、创”融为一体,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此外,教师还可通过课程和课堂教学,将企业文化的内涵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从而使学生尽快形成职业角色定位。   3.以实习、实训为抓手,丰富校园文化职业内涵
  学校通过建立一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能更好发挥校企文化融合的作用。对于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应该仿照企业的真实情况,尽量缩小与将来工作环境的差别,还可以安排学校师生和企业员工共同来管理和经营,并制订完成实训教学和生产经营两项任务,这两项任务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否则就成了单纯的学校教学或企业生产,就不可能真正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一平台,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基地实习、实训,在企业一线经历实际的生产、经营、服务和生活等,汲取先进的企业文化,感受以后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及职业素养。
  4.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搭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应该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感受企业文化、加强校企间交流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吸取优秀企业的文化特质,搭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开展既具专业性,又具职业性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本办学点在积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中,利用校企合作的便利,定期邀请企业专家或优秀员工来校开展职业教育讲坛,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真实生活,并进一步认识到诚实守信、团队精神、爱岗敬业等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此外,学校还通过企业冠名开展各类技能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让学生的技能水平、创新思想及科技意识更好地与企业文化交融,并得到企业的认可。
  总之,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多种方式吸收和渗透企业文化,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得以体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从而在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自然地融入到现代企业文化中去,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晓阳.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和途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9).
  [2]张 昀.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企业文化的必要性[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05).
  [3]郑玉书.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的吸纳[J].辽宁高职学报,2011(09).
  [4]王 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策略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5]冯莉群,李志谊,李云雷.企业文化引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4).
  [6]杨雪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探讨[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3(02).
  (作者单位: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正>长期以来,粉磨作业主要依靠管磨机完成。管磨机具有可靠性高、适应性强及易操作等特点,但也存在能耗高及粉磨效率低等问题[1]。原联邦德国科劳斯特尔大学选矿冶炼工学院K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中对《三国》的品评受到极大的关注,无疑是成功的。但其进行解读的角度和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偏颇之处:《品三国》以功利的眼光来看待《三国演义》所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作为现代国家和企业科技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力起到了明显作用。我国对科研企业的机构改革,就是要使科技的增长成为我国
摘 要: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的天才才子,著名词人。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位15年,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笔者通过纳兰性德与李煜的悲剧人生的解读,比较两词人的悲剧人生异同。  关键词:纳兰性德;李煜;悲剧人生;比较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4-25  一、钟鸣鼎食之家的多余人——纳兰
首先介绍问题研究背景和技术施工中注意内容,然后就常用技术进行介绍,分析施工过程问题,对于技术改善进行剖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足球教学在我国各级院校当中普及率较高,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足球教学也是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辽宁广告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研究对象,就职业院校足球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人类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
微生物检验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及时准确地提供检验数据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室间质评是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总体水平的重要手段.重庆市卫生防疫站于1997年10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