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农民工形象频繁地出现在中国油画中,他们受到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关注,徐唯辛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用手中的画笔饱含热情地表这了对这一处在社会底层人群命运的关怀。从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画家的社会责任,看到了一位画家切入社会的艺术实践和他所宣扬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责任;人文情怀
在2004年第十届美展中,一幅《工棚》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人们在这幅巨作前静静地仰望,凝视,赞叹,敬仰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画中描绘的却是十几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满身泥浆,正在一所简陋破旧的房中进餐。他们或坐、或立、或躺着,他们用或木然、或矜持、或好奇或防备的目光注视着观者——这就是群被称为“农民工”的人们。
一、画家要有社会责任
《工棚》的作者是徐唯辛。徐唯辛在自己的画册中说过,作为写实风格的艺术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们为之感动和思考的人文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程。正像他说的那样,他的艺术是表现生活的,表现时代的,是发人深思的。“画家要真诚地反映社会的生活,反映时代的精神,用作品去影响人,去教化人,让人家对你的艺术产生共鸣,这是艺术家的职责。”徐唯辛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画家,其作品取向是与人民同在与时代共进。他以反映时代精神和讴歌人民为己任。他敏感地关注着社会问题,从人类到大自然,从大自然再到人类。他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使他的作品明显的表现出“当代性”。他的《酸雨》表达了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焦虑,他的《过道》系列引起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反思。近年来,徐唯辛又把目光投向了城市里外来务工的庞大群体——“农民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他的艺术追求中。
二、用绘画诉说现实
徐唯辛说,中国有一亿一千万农民工,连他们的家属就有两三万。当这些人离开土地进入城市,遭受着种种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作为一个画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画笔,用艺术诉说现实。
从画中的摆设来看,这个简陋的工棚既是餐厅也是卧室。可以看出他们手中端着的是简单的饭菜。最近处站立的男子,白色的石灰浆将他的衣服泼洒得斑斑驳驳,头上显然受了伤害还包着纱布。有意思的是他的穿着,绿色的军装曾几何时也被一代人崇敬,谁料到现在却成为城市农民工的“工作服”。他身后的老者蹲在地上,用探询的目光盯住前方,眼睛显然没有年轻人那么有神,显得有些空洞而暗淡。深刻的皱纹无情地爬满在他的额头上,花白的头发如霜。就在这个人群当中我们看到了一张稚嫩的脸。他羞涩地躲在人的背后狼吞虎咽地吃着饭。在这样一个青春年少的年龄,他应该坐在教室里和同龄人一起无忧无虑地学习,而他却在散发着汗臭与泥腥昧的工棚里为了一碗米饭而如饥似渴地咀嚼着。靠墙的两张高低床上分别躺着两个人,或是生病了,或是已经吃完饭,赶在上工前稍稍休息一下。在后面躺着的那个人,右手枕在头下,左手夹着一支烟,那坦然的样子,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的方式,只是在微微上挑的眉梢上,看到了隐藏于玩世不恭中的反抗。而在右边床上躺着的那个人,则蜷缩着身子,耷拉着嘴角,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流露出生活的苦涩和艰辛。
《打工图》是一幅三联画,画幅宏大人物众多是徐唯辛作品的一个特色。如果《工棚》是对农民工静态特写的话,那么《打工图》则是对农民工劳动时动态的抓拍。它描绘的是农民工在工作时的状态。一群挥汗如雨的农民工正在各就其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画面虽然人物众多但秩序井然。他们有的在刷墙,有的在和泥,有的在搬运东西,整个画面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气氛。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身穿各色的衣服,衣服上却统一地粘满了泥浆。那被白色的污点泼洒的衣服是农民工标志性的工作服。这使他们的工作显得更加艰辛。细看整个画面,观众好像找不到主人公来,因为画家对每位都进行了热情的刻画,似乎每个人都是这幅画的主人。再看这些农民工的表情,大部分都极认真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展现出他们诚实勤劳的本质。而一些人好像看到有人在注视他们,显得既兴奋又有些羞涩,生怕被人看到似的。
作品中这些农民工齐刷刷的目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观众不是观众他们才是观众一样。他们一致的眼神有一种威慑力,使观者不敢轻视他们,不敢亵渎他们。站在他们面前,观者反而被他们注视得有些自惭形秽了。在画中我们看不到农民工作为弱者悲悯、可怜的形象,而是一群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们虽然没有什么地位,靠劳动力为生,但他们矜持的目光中又坚毅,他们疲倦的身体中又骨气。他们用眼神和表情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这尊严是任何人不能侵犯的。他们自食其力,他们不卑不亢。他们展现了劳动者坚强、平和、勤劳、朴素的本质。《工棚》和《打工者》是唱给无数劳动者的赞歌。画家不仅肯定了他们的劳动价值,还表现了他们的力量和美,特别是整个洋溢着健康和谐的画面,不禁让人对这些劳动者肃然起敬,给人以无形的精神力量。
三、人性的关怀是时代对艺术的召唤
“艺术永远应该是人性的,属于人的艺术,以人为聚焦的艺术。”艺术是人创造的,而且只有对人才有意义。“千百年来,人们为艺术所作的不屈不挠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保存某种意义,某种存在过的那种价值和情感。”艺术家是一群敏感者,在一个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矛盾与艰难交织的时期,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看法必然会反映到艺术创作中来。艺术家应该关注人类矛盾性的,悲剧性的存在。关注那些边缘化的人,被压抑的人,穷苦的、绝望的人。就如画家昕东旺所说“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一景观是极具时代表情的,而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价值除了绘画本身的因素之外,更应该承载反映时代和社会批判的责任。”“以审美的方式关心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发展,使人成为人,拯救人的灵魂,这也许是那些有着宽阔胸怀的作家,艺术家忧虑的焦点和立足点。”
近年来,徐唯辛创作了大量的以农民工为题材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一位画家真挚的爱。这份爱是伟大的,它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时代。从画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忧虑,他的思考。他的《工棚》让人感到心酸,他的《打工图》让人感到心痛,他的《矿工》系列震撼人心。正是这份疼痛激励着徐唯辛更真实,更真诚地表现着现实,批判者现实。他说用写实的手法反映当下中国的问题,引发社会的思考,他觉得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责任。虽然艺术改变现实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它却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任何民族任何时代都需要人文关怀。中国的特殊国情迫切需要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艺术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他们有责任创造一种健康的,崇高的,肯定人性的,使人奋发向上的艺术品。徐唯辛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知识分子画家的社会责任感,他以博大的爱心实践着艺术的使命即“爱”的使命。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责任;人文情怀
在2004年第十届美展中,一幅《工棚》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人们在这幅巨作前静静地仰望,凝视,赞叹,敬仰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画中描绘的却是十几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满身泥浆,正在一所简陋破旧的房中进餐。他们或坐、或立、或躺着,他们用或木然、或矜持、或好奇或防备的目光注视着观者——这就是群被称为“农民工”的人们。
一、画家要有社会责任
《工棚》的作者是徐唯辛。徐唯辛在自己的画册中说过,作为写实风格的艺术家,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们为之感动和思考的人文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与进程。正像他说的那样,他的艺术是表现生活的,表现时代的,是发人深思的。“画家要真诚地反映社会的生活,反映时代的精神,用作品去影响人,去教化人,让人家对你的艺术产生共鸣,这是艺术家的职责。”徐唯辛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画家,其作品取向是与人民同在与时代共进。他以反映时代精神和讴歌人民为己任。他敏感地关注着社会问题,从人类到大自然,从大自然再到人类。他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使他的作品明显的表现出“当代性”。他的《酸雨》表达了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焦虑,他的《过道》系列引起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反思。近年来,徐唯辛又把目光投向了城市里外来务工的庞大群体——“农民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他的艺术追求中。
二、用绘画诉说现实
徐唯辛说,中国有一亿一千万农民工,连他们的家属就有两三万。当这些人离开土地进入城市,遭受着种种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作为一个画家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画笔,用艺术诉说现实。
从画中的摆设来看,这个简陋的工棚既是餐厅也是卧室。可以看出他们手中端着的是简单的饭菜。最近处站立的男子,白色的石灰浆将他的衣服泼洒得斑斑驳驳,头上显然受了伤害还包着纱布。有意思的是他的穿着,绿色的军装曾几何时也被一代人崇敬,谁料到现在却成为城市农民工的“工作服”。他身后的老者蹲在地上,用探询的目光盯住前方,眼睛显然没有年轻人那么有神,显得有些空洞而暗淡。深刻的皱纹无情地爬满在他的额头上,花白的头发如霜。就在这个人群当中我们看到了一张稚嫩的脸。他羞涩地躲在人的背后狼吞虎咽地吃着饭。在这样一个青春年少的年龄,他应该坐在教室里和同龄人一起无忧无虑地学习,而他却在散发着汗臭与泥腥昧的工棚里为了一碗米饭而如饥似渴地咀嚼着。靠墙的两张高低床上分别躺着两个人,或是生病了,或是已经吃完饭,赶在上工前稍稍休息一下。在后面躺着的那个人,右手枕在头下,左手夹着一支烟,那坦然的样子,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的方式,只是在微微上挑的眉梢上,看到了隐藏于玩世不恭中的反抗。而在右边床上躺着的那个人,则蜷缩着身子,耷拉着嘴角,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流露出生活的苦涩和艰辛。
《打工图》是一幅三联画,画幅宏大人物众多是徐唯辛作品的一个特色。如果《工棚》是对农民工静态特写的话,那么《打工图》则是对农民工劳动时动态的抓拍。它描绘的是农民工在工作时的状态。一群挥汗如雨的农民工正在各就其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画面虽然人物众多但秩序井然。他们有的在刷墙,有的在和泥,有的在搬运东西,整个画面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气氛。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身穿各色的衣服,衣服上却统一地粘满了泥浆。那被白色的污点泼洒的衣服是农民工标志性的工作服。这使他们的工作显得更加艰辛。细看整个画面,观众好像找不到主人公来,因为画家对每位都进行了热情的刻画,似乎每个人都是这幅画的主人。再看这些农民工的表情,大部分都极认真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展现出他们诚实勤劳的本质。而一些人好像看到有人在注视他们,显得既兴奋又有些羞涩,生怕被人看到似的。
作品中这些农民工齐刷刷的目光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观众不是观众他们才是观众一样。他们一致的眼神有一种威慑力,使观者不敢轻视他们,不敢亵渎他们。站在他们面前,观者反而被他们注视得有些自惭形秽了。在画中我们看不到农民工作为弱者悲悯、可怜的形象,而是一群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们虽然没有什么地位,靠劳动力为生,但他们矜持的目光中又坚毅,他们疲倦的身体中又骨气。他们用眼神和表情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这尊严是任何人不能侵犯的。他们自食其力,他们不卑不亢。他们展现了劳动者坚强、平和、勤劳、朴素的本质。《工棚》和《打工者》是唱给无数劳动者的赞歌。画家不仅肯定了他们的劳动价值,还表现了他们的力量和美,特别是整个洋溢着健康和谐的画面,不禁让人对这些劳动者肃然起敬,给人以无形的精神力量。
三、人性的关怀是时代对艺术的召唤
“艺术永远应该是人性的,属于人的艺术,以人为聚焦的艺术。”艺术是人创造的,而且只有对人才有意义。“千百年来,人们为艺术所作的不屈不挠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保存某种意义,某种存在过的那种价值和情感。”艺术家是一群敏感者,在一个经济转型、社会变革、矛盾与艰难交织的时期,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的看法必然会反映到艺术创作中来。艺术家应该关注人类矛盾性的,悲剧性的存在。关注那些边缘化的人,被压抑的人,穷苦的、绝望的人。就如画家昕东旺所说“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一景观是极具时代表情的,而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价值除了绘画本身的因素之外,更应该承载反映时代和社会批判的责任。”“以审美的方式关心人的生存状态,人的发展,使人成为人,拯救人的灵魂,这也许是那些有着宽阔胸怀的作家,艺术家忧虑的焦点和立足点。”
近年来,徐唯辛创作了大量的以农民工为题材的作品。从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一位画家真挚的爱。这份爱是伟大的,它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一个时代。从画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忧虑,他的思考。他的《工棚》让人感到心酸,他的《打工图》让人感到心痛,他的《矿工》系列震撼人心。正是这份疼痛激励着徐唯辛更真实,更真诚地表现着现实,批判者现实。他说用写实的手法反映当下中国的问题,引发社会的思考,他觉得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责任。虽然艺术改变现实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它却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
任何民族任何时代都需要人文关怀。中国的特殊国情迫切需要一种强烈的人文关怀。艺术家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他们有责任创造一种健康的,崇高的,肯定人性的,使人奋发向上的艺术品。徐唯辛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知识分子画家的社会责任感,他以博大的爱心实践着艺术的使命即“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