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毕节试验区而歌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下旬的广州,天气很热,而且闷热,一外出就满身大汗。而到了贵州毕节就不同了。虽然天气也很热,但刮的风是清凉清凉的。在太阳下,站在树荫处,身上连汗也不出。我们入住了毕节市区的酒店。晚上,在房间,打开窗户,不用开空调,就凉风习习,格外舒服。毕节,确实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我们的同行。《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的社长兼总编辑李霓和她的同事们,热情好客,对我们的采访非常支持。不仅详尽她介绍他们的工作、经验和体会,还和我们一起到市里的少数民族乡镇采访。他们的那种认真工作精神和十足的干劲,实在令人钦佩。
  2018年7月18日,在毕节试验区建设迎来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毕节试验区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对毕节试验区30年的建设成就给与充分肯定,要求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随着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越来越彰显出更多的试验、示范意义,所承担的使命越来越光荣,宣传推介毕节试验区的意义也越来越重大。在对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的宣传中,与之同名的《毕节试验区》杂志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作出特别的贡献。从创刊到现在,经过13年的努力,《毕节试验区》已成为宣大力宣传毕节试验区建设为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凝聚力量
  2007年,在毕节试验区即将建立20周年之际,为了加大对试验区建设成就的宣传,为试验区进一步发展凝智聚力,中共毕节地委决定成立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同年9月,《毕节试验区》杂志正式创刊。
  《毕节试验区》杂志自创刊之日起,就把对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的宣传作为核心任务。近13年来,年轻的杂志社记者足迹踏遍了试验区的山山水水,并在这份同样年轻的刊物上展示了试验区建设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这些宣传报道,展示了党中央对毕节试验区的建设的关怀和重视,展示了统一战线、各级各部门、对口帮扶城市对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帮扶和支持,展示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毕节试验区的谋划和领导,展示了毕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对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坚持和努力,展示了毕节试验区数十年建设的实践和成果。这些建设的历程和成就通过一份份《毕节试验区》杂志被传递到了中央和国家相关部委,被传递到了贵州省几大班子及省直有关部门,被传递到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苏州、贵阳等大城市,也被传递到了正在进行试验区建设的毕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中。通过《毕节试验区》杂志,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毕节试验区建设的火热场面,了解到了毕节山水人文景观的瑰丽神奇,也了解到这个曾经闭塞落后的贫困山区正在成为西南地区南下北上西出东进的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区域。
  这些宣传不仅展示了毕节试验区的发展建设成就,更是饱含了试验区人民深深的感恩情懷。这些报道为试验区赢得统一战线和社会各界进一步的关心关注、支持帮助发挥了积极作用。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对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宣传毕节试验区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2019年4月,在给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统一战线挂职干部采访报道集的批示中,周建琨这样写道:“看了李霓主编的《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一书,很受教育,试验区不能忘记所有的挂职、顾问专家的同志们,要永远感谢。要将感恩、暖心的事永远做好,制度化长期坚持。”同年8月,中共毕节市委组织部根据周建琨书记批示,经过充分调研,制定出台了《毕节试验区挂职干部联络联系制度》,按程序送审,得到批复实施。一本书催生了一项暖心的制度。
  在以新闻宣传展示毕节试验区的同时,试验区杂志社还探索以宣讲的形式来解读毕节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为了营造“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舆论氛围,从2014年5月起,杂志社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毕节试验区区情宣讲”活动,向普通群众、窗口行业从业人员、大中专院校和中学学生宣传毕节试验区区情。到目前,“毕节试验区区情宣讲”活动已经开展了102场,听众3.5万人次,唤起了广大市民“热爱试验区、建设试验区”的激情和斗志。
  办刊成绩突出 在全国城市党刊界屡获殊荣
  2013年10月18日至20日,全国城市党委系统政研(党刊)联席会第九届年会在毕节召开。在这次年会上,毕节试验区杂志社被授予“全国党刊工作创新奖”。在这个奖项的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是毕节试验区杂志社突出的办刊成绩,令来自全国各地的城市党刊界同仁赞不绝口。
  2007年9月,在毕节市委的高度重视下,《毕节试验区》实现了高起点创刊。“办一份与毕节试验区同样精彩的杂志”成为杂志社全体同仁的共识。在办刊过程中,杂志社规范采编流程,以杂志的“零差错”为目标,实行严格的编校制度和差错责任追究制度。在精益求精的追求下,《毕节试验区》以高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更以其对毕节试验区建设的集中宣传得到统一战线的高度赞扬。2009年《毕节试验区》杂志创刊凋年之际,周铁农、蒋树声、陈昌智、严隽琪、桑国卫、万钢、韩启德、林文漪、厉无畏、陈宗兴等8个民主党派中央的10位国家领导人共同为《毕节试验区》杂志题词祝贺。《毕节试验区》杂志的办刊质量和主题策划也连续多年得到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刊物《贵州报刊审读与管理》的专题表扬。
  对毕节试验区优质新闻资源独具匠心的挖掘,成就了《毕节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毕节试验区》成为了提升毕节试验区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同时,在全国城市党刊界,《毕节试验区》杂志也不断斩获殊荣:《毕节试验区》杂志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党刊”“全国十佳党刊”。
  积极拓展思路 媒体融合发展显活力
  面对新兴媒体影响力不断扩大,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大胆创新,丰富宣传业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党刊+网站+新媒体”的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子。2009杂志社开通“试验区之窗”网站,2015年开通“毕节试验区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动传统纸质媒体转型发展升级,呈现出立体化、多样化发展的态势。2019年9月,《毕节试验区》“掌上党刊”上线,进一步满足了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目前,杂志社主办网站“试验区之窗”日点击量、总点击量稳步攀升,浏览群体不断扩大;“毕节试验区杂志”微信公众号不断加大原创稿件的推送力度,使读者关注量连连飙升,实现了单条信息突破10万‘+阅读量,加快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步伐。目前,“毕节试验区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毕节市重要权威信息发布的几大政务新媒体之一。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
  杂志社充分发挥党刊的教育功能,每一期杂志都有“历史文化”栏目的稿件,特别是从毕节走出去的革命志士和为毕节的解放流血牺牲的先烈都在《毕节试验区》高频率出现,为读者补足精神之“钙”。
  2019年10月,为了配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杂志社策划推出了《红色毕节·初心故事-人物专辑》,受到有关部门和广大读者的赞扬。专辑中的十几位作者为了践行初心,捐出了全部稿费9000元请杂志社转交市红十字会,用于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医疗救助。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提前营造建党100周年的舆论氛围,今年2月,杂志社精选了创刊以来的35篇稿件,推出了《红色毕节·初心故事》一书,该书一面世就收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同时,杂志社还创造性地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工作,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共享杂志社挖掘的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并在贵工程“黔西北红色文化传承成果展示中心”建立“红色文化进校园共建点”,充分发挥党刊的教育功能。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刊扶贫成效显著
  由于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工作成绩突出,2013年7月,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党支部被中共毕节市委命名为“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
  2014年,根据组织安排,赫章县安乐溪乡高桥村成为试验区杂志社的帮扶联系点。村委会、党支部没有办公室和活动阵地成为困扰该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2015年2月,杂志社通过自筹和协调资金共12.5万元,为高桥村修建了二层楼共130平方米的村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使该村告别了“党员活动无阵地”的历史。
  2017年,杂志社的帮扶联系点被调至纳雍县羊场乡永合村。2018年,针对该村没有文化广场的实际,杂志社筹集资金8.86万元,完成了广场的征地。2019年,杂志社通过协调和节约办刊经费,筹集资金23万元支持永合村加强文化广场、路灯、垃圾箱等基础设施建设。受益群众达5个组100多户人。2019年7月,毕节试验区杂志社党支部被毕节市委评为“全市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
  勇担媒体社会责任 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創建
  2012年,试验区杂志社开展了“结对帮扶进社区”工作,要求单位上的每一个同志,都要进社区与一个老人结为一对一的帮扶关系。这帮扶具体为开展“五个一”工作:牵老人散一次步、送老人看一次病、帮老人买一次菜、与老人谈一次心、陪老人吃一餐饭。通过“五个一”工作的开展,杂志社内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因敬老工作成绩突出,2013年,试验区杂志社被评为“贵州省敬老模范单位”,并获得首届“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
  为了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杂志社2013年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公园内开设了“《毕节试验区》读者之家”,全社的采编和后勤人员,轮流到“读者之家”为读者提供志愿服务。通过“读者之家”阵地,试验区杂志社工作人员向读者提供赠送和阅读《毕节试验区》杂志的服务,并在接待读者时向读者介绍刊物内容,积极宣传党的声音,深受读者好评。自2013年lO月开放至今,7年来“《毕节试验区》读者之家”接待读者21万余人次,赠阅《毕节试验区》42万余份。
  通过党刊赠阅服务,使党刊更有温度,对城市文化品位和文明形象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毕节试验区杂志社2017年获评“贵州省文明单位”。
其他文献
6月17日,云贵高源“扶贫水”投产暨织金“旅游扶贫”综合项目启动仪式在中寨镇水头寨村举行,民革贵州省委秘书长、省政协副秘书长邓文淼,毕节市政协副主席付业春,广州市花都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蓝海滨,广州市协作办一级调研员陈震出席启动仪式,织金县委书记杨桦出席并致辞,织金县委副书记徐开焱主持活动。  杨桦在致辞中说,近年来,广州市委市政府、花都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扶贫
期刊
从百里杜鹃嘎木景区向东行3公里,绕过此起彼伏的群山,便来到乌蒙山深处的“百年酒乡”——百里杜鹃管理区黄泥乡龙塘村。满山遍野的绿色令人心旷神怡,乡村旅游系列配套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通村组水泥路或穿梭民居,或在海拔落差明显山腰间蜿蜒盘旋。让人瞬间感到这一切都是绿的、新的、实的。2016年前,龙塘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2019年,龙塘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产业,已经成为龙塘村的重
期刊
梅州市五华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红色革命老区,也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2016年广州海关开始驻村帮扶五华县水寨镇中洞村,通过扶持建设数码配件加工厂、组织农户开展肉牛鸭苗集中养殖、生猪蜜柚塘鱼种养产业发展,以“产业带动+合作分红”的模式,实现了“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  2019年年底,中洞村106户贫困户率先达到退出贫困的标准,实现提前“摘帽”。2020年5月,广州海关驻中洞村扶贫工作队
期刊
近日,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对外公布了广东省2019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21个地级以上市考核中,广州、汕尾、清远、江门分列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片区第1名;被抽查考核的45个县(市、区、镇街)中,江门江海区位列粤西片区第1名。  据悉,江门已连续两年位列粤西片区第一名。这一荣誉的背后,是沉甸甸的“成绩单”——  2019年,江门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54.23亿元,增长
期刊
“刚下过雨,进来大罗的山路很不好走吧?”“村道正在拓宽,过阵子再来就不一样啦,现在的大罗是一天一个样。”一进大罗村村委大门,几位中年男子热情地迎上来。据介绍,眼前戴着眼镜,手夹笔记本,皮肤黝黑的是省自然资源厅驻大罗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朱晓武。  “晒得最黑就数朱队长了。”“不怕晒黑,就怕老乡脱贫了再戴帽。”干群谈笑间向笔者细数着村里的发展变化。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小山村摘了
期刊
7月23日上午,汕头市委农办、市老促会在潮南区大南山区雷岭镇举行“汕头市革命老区镇”“汕头市革命老区村”挂牌启动仪式。市政府副市长陈武南,市老促会会长黄俊潮、市常务副会长蔡炳锐,市委农办和市各区(县)委农办有关负责人,市老促会和各区(县)老促会负责人,潮南区11个镇(街道)党政、农办、老促会有关负责人和雷岭镇镇、村干部共100多人参加仪式。  仪式上,副市长陈武南、市老促会会长黄俊潮、潮南区副区长
期刊
松杉交相辉映,翠竹随风摇曳,稻椒葱茏勃发,碧溪潺潺东流,两山之下,一条崭新的宽阔水泥路将村庄与省道S245线打通相连,坦荡的新路上不时有大小车辆自如出入……  “这条新路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而且沿途风景秀丽,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驾车行驶在翁源县坝仔镇笋洞村这条破山而筑的新路上,笋洞村支书廖春明无比惬意地说。  新路开通之前,笋洞村、礼岭村村民外出要经过鲁溪街。鲁溪街是坝仔镇岩庄片的一个街场,是
期刊
这里是陕西省延长县最早建立的7个农村党支部之一,曾是中国共产党延长县二区委员会二乡党支部所在地,曾是延长县二区二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曾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曾涌现过16位为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谭姓英雄,其中4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后,又成了8位下乡知青终生难忘的地方;现如今,红彤彤的苹果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勤劳朴实的阿青人正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建设着美丽乡村。这是延长县安沟乡阿青村。  走进阿
期刊
近日,广东省大埔县蜜柚产业园核心园区厂房主体已全面建设完工,部分生产线已投入生产,蜜柚博览馆、蜜柚研发中心等内部项目正在紧张完善中。  大埔县蜜柚产业园总体布局为“一心一带四区”。“一心”是大埔蜜柚科技创新中心;“一带”是大埔蜜柚生态农业循环带;“四区”是大埔蜜柚精品加工创新区、大埔蜜柚仓储物流发展区、大埔蜜柚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区、大埔蜜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其中,核心加工园区占地180.79亩,位于
期刊
吴大勇是我几十年的战友和文友,退休后同住一个军休所,近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引起我无限的悲痛与追思。  他于1949年参军,在战斗连队当文化教员。不久后,参加抗美援朝,在战火纷飞的第一线,一把炒面一把雪,浴血奋战三个春秋,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朝鲜国家军功章两枚。回国后,调到《战士报》,从此以笔代枪继续战斗,退休后仍然笔耕不止,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  一生写典型 宣传正能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