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湖南省汨罗市范家园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由课改实验学校变为市课堂教学改革样板校创建学校。在实践中,我们探索了一些新途径,思考了一些新办法,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笔者认为,课改关键的一步要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我校在校园环境宣传、教室布置、师资配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学生在课改环境中感受到了新的气息。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建立了“六步”教学模式(“新知导航→自学质疑→交流汇报→解析指南→自测提升→拓展创新”模式),其中“自学质疑、交流汇报”属于交流展示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做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那么,怎样才能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共同提高,共同成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营造合作氛围,转变学习理念
通过黑板报、班内标语,各小组制定口号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同时利用黑板上的格言栏,由各小组轮流写出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格言,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合作技巧,培养合作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探究的方法。制定课堂活动基本细则,要求学生掌握“听取、说明、求助、自控、帮助、建议、协调”等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时如何互帮互助,做到你说我听,我背你听,你做我检查。教给学生四人合作学习时如何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如何展示、辩论和竞赛。
(3)调动小组长的积极性,提升组长的管理水平,每周定时对各小组长的工作进行评比和指导。
三、积极开展小组活动
学习小组成立了,但怎样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教师要做好预设工作,在设计合作这一环节,预设出学生自我探索阶段会出现的问题,整理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问题。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我就预设出这样3个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①向圆柱形水杯中不断注水,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②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学生最后汇总出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必须具备以下主要特征:①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②比值一定。
我们在掌握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时机上要做到:有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凭个人能力解决不了,或学生意见不一致时,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交流,达到我们预设的目标,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在小组交流活动中教师也应当作为活动的一份子走到每个小组中间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参与讨论,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这样不但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讨论的进度,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
尝试过新授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并初见成效后,我便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难道仅仅可以应用于新授课上吗?答案是否定的,它的应用天地应该更广阔。我决心进行一系列尝试,让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在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在新授课上,新知的发现由小组共同合作,交流学习;在练习课上,小组互相评价订正,讲解习题;在复习课上,小组共同构建知识网络;测试过后,小组互相评析试卷,讲解错题……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路便会越走越宽了。
四、热情恰当地引导
当好引导角色,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要正确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使得“一石”能激起“千层浪”,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钻进去。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眼下的课堂上,交流的过程只是个表达的过程,缺少的是倾听的过程。有些同学忙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根本就没有去认真听别人怎么说、怎么想,这样,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当然,真正的合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老师要引导好、真正用好小组讨论的形式,真正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制定评价机制,落实考核细则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我的做法是:
把全班同学按照四人一小组,共分成十二个小组,对每个小组的成员从学习成绩测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行为习惯养成四个方面进行考评得分,每周进行汇总。
1.学习成绩测评
每周、每单元、期中、期末的数学、语文、英语以及其他科目测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每次测验之后,由各小组长统计各个小组成员的总分,然后由科代表进行全班小组排名,根据排名给各小组成员进行加分。同时,对于成绩有进步的小组,每进步一个名次,全组成员加1分。
2.作业完成情况
对于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小组成员互相督促,遇到疑难问题相互探讨解决。科代表在收作业时注意登记不交或迟交作业的同学,并实行扣分制,科代表将结果按小组进行统计后,将统计结果交给学习委员记录,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3.课堂表现
课堂上积极主动举手发言,答对者每次加1分;能提出有价值问题者加1分,但一周内每人加分最高不超过4分,由科代表进行统计,每天将加分结果按组统计后交给学习委员登记。
4.行为习惯养成
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按规定时间到校,佩带校牌,主动捡拾垃圾,不在楼道、教室里追逐打闹,有秩序地上下楼梯,讲究个人及公共卫生,对人有礼貌等。违反者按学校的日常行为量化办法扣分,同时该小组扣所扣分数的一半。
5.激励措施
根据上面各项每周汇总。在十二个学习小组之间开展“先进小组”评比竞争活动,以此来激发成员活力,提高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全班共设两个“周先进小组”名额和一个“月先进小组”名额,由班长统计各个小组的最后得分,每周一班会公布一次,每月总结一次。对于“文明小组”的小组成员在班级各种评优、评模、参加竞赛活动中,具有优先权。
实行小组合作制后,教师被“解放”了,不再困于差生的重重包围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个别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有事可做,能力也提高了,差生也责任到人,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的课堂变活了,学习中组员不会的问题,助理、组长会及时给他讲解,组员、助理课堂上没学会,小组长会主动帮他们补课。同学们都说数学课堂时间变短了,而我明白时间并没有变短,而是快乐变长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每个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彰显了自己的个性,享受到了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作者单位:湖南省汨罗市范家园镇中心小学)
一、营造合作氛围,转变学习理念
通过黑板报、班内标语,各小组制定口号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同时利用黑板上的格言栏,由各小组轮流写出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格言,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合作技巧,培养合作能力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探究的方法。制定课堂活动基本细则,要求学生掌握“听取、说明、求助、自控、帮助、建议、协调”等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时如何互帮互助,做到你说我听,我背你听,你做我检查。教给学生四人合作学习时如何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如何展示、辩论和竞赛。
(3)调动小组长的积极性,提升组长的管理水平,每周定时对各小组长的工作进行评比和指导。
三、积极开展小组活动
学习小组成立了,但怎样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教师要做好预设工作,在设计合作这一环节,预设出学生自我探索阶段会出现的问题,整理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问题。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我就预设出这样3个问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①向圆柱形水杯中不断注水,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②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学生最后汇总出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必须具备以下主要特征:①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②比值一定。
我们在掌握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时机上要做到:有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凭个人能力解决不了,或学生意见不一致时,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交流,达到我们预设的目标,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在小组交流活动中教师也应当作为活动的一份子走到每个小组中间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参与讨论,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这样不但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讨论的进度,同时也拉近了师生距离。
尝试过新授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并初见成效后,我便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学习难道仅仅可以应用于新授课上吗?答案是否定的,它的应用天地应该更广阔。我决心进行一系列尝试,让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在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在新授课上,新知的发现由小组共同合作,交流学习;在练习课上,小组互相评价订正,讲解习题;在复习课上,小组共同构建知识网络;测试过后,小组互相评析试卷,讲解错题……这样,小组合作学习的路便会越走越宽了。
四、热情恰当地引导
当好引导角色,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绝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要正确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使得“一石”能激起“千层浪”,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钻进去。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眼下的课堂上,交流的过程只是个表达的过程,缺少的是倾听的过程。有些同学忙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根本就没有去认真听别人怎么说、怎么想,这样,合作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当然,真正的合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老师要引导好、真正用好小组讨论的形式,真正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制定评价机制,落实考核细则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使评价贯穿于整个合作学习活动中。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完善自我。我的做法是:
把全班同学按照四人一小组,共分成十二个小组,对每个小组的成员从学习成绩测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行为习惯养成四个方面进行考评得分,每周进行汇总。
1.学习成绩测评
每周、每单元、期中、期末的数学、语文、英语以及其他科目测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每次测验之后,由各小组长统计各个小组成员的总分,然后由科代表进行全班小组排名,根据排名给各小组成员进行加分。同时,对于成绩有进步的小组,每进步一个名次,全组成员加1分。
2.作业完成情况
对于任课教师布置的作业,小组成员互相督促,遇到疑难问题相互探讨解决。科代表在收作业时注意登记不交或迟交作业的同学,并实行扣分制,科代表将结果按小组进行统计后,将统计结果交给学习委员记录,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3.课堂表现
课堂上积极主动举手发言,答对者每次加1分;能提出有价值问题者加1分,但一周内每人加分最高不超过4分,由科代表进行统计,每天将加分结果按组统计后交给学习委员登记。
4.行为习惯养成
要求学生认真遵守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按规定时间到校,佩带校牌,主动捡拾垃圾,不在楼道、教室里追逐打闹,有秩序地上下楼梯,讲究个人及公共卫生,对人有礼貌等。违反者按学校的日常行为量化办法扣分,同时该小组扣所扣分数的一半。
5.激励措施
根据上面各项每周汇总。在十二个学习小组之间开展“先进小组”评比竞争活动,以此来激发成员活力,提高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全班共设两个“周先进小组”名额和一个“月先进小组”名额,由班长统计各个小组的最后得分,每周一班会公布一次,每月总结一次。对于“文明小组”的小组成员在班级各种评优、评模、参加竞赛活动中,具有优先权。
实行小组合作制后,教师被“解放”了,不再困于差生的重重包围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个别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有事可做,能力也提高了,差生也责任到人,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的课堂变活了,学习中组员不会的问题,助理、组长会及时给他讲解,组员、助理课堂上没学会,小组长会主动帮他们补课。同学们都说数学课堂时间变短了,而我明白时间并没有变短,而是快乐变长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每个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彰显了自己的个性,享受到了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
(作者单位:湖南省汨罗市范家园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