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种新型媒介形式的不断涌现,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诸如揭露隐私、乱加评价、报道失当等伦理失范现象已是屡见不鲜,本文拟将揭露这些新闻播报过程中的人文精神缺失现象,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闻播报;人文精神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90-01
一、新闻报道过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形式
(一)暴露被报道对象的隐私导致侵权
我国目前对“隐私权”的定义比较模糊,对“媒介侵犯隐私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因此,这便助长了“媒介侵犯隐私权”之风的盛行。社会大众及其受害者对这种现象只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即使有那么一两件维权行为的发生,也只能是媒体炒作的对象。这类媒介侵权行为主要体现在两类节目中,即娱乐类节目和电视真情类节目。
(二)对被报道者乱加评价
由于新闻报道的记者、编辑都是有一定主观意识的,总是受到个人主观偏向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的制约,无意识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加入一些主观评价,这些评价可能是直接的个人观点的表达,也可能是对新闻素材进行的取舍。这些评价会形成一定的观点偏向性,大部分偏向性为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团结等,具有积极向上的倾向。但也有一部分是错误的,这便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三)对突发事件当事人及其家属的不当报道
这类报道可能是出于对突发事件真实性的追求,尽量把突发事件现场及当事人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以达到使观众更直接地了解整个事件过程的目的。但是,在一些灾难性的突发事件报道中,也不免蕴藏着媒体利用此类过度刺激性新闻和图片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这便给突发事件当事人及其家属名誉上、心理上造成严重的伤害,可又无处可说。
(四)有偿新闻的泛滥
由于新闻媒体具有广大的宣传效应,这种宣传效应不仅可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扩大销售量,而且也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影响力与社会地位,同时对社会上丑恶事件的报道也会为其招来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为了仕途升迁、谋求权位,千方百计地借助媒体宣扬所谓的“政绩”,一些企业和个人甚至利用刊登广告的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新闻报道。更有甚者,在某个丑闻事件发生以后,利用“封口费”来收买记者。
二、针对新闻播报过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现象所采取的措施
(一)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养水平
具体说来,记者、编辑素养水平的提升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法律意识的增强、职业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法律是社会大众行为的方圆,是人们必须遵守的硬性的条条框框,而只有在这些条条框框之内行动,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其次,职业水平决定着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采、写、编、排、报,每一步都是优秀新闻作品所必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预防新闻报道过程中伦理失范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是个人整体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媒介组织的长期良性发展,还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由于我国立法相对于突发事件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各种法律法规的完善总是在探索中前进的,是要有一定时间区间的。另外,由于新闻报道过程中“伦理失范”概念的模糊性,界定困难,而且媒介侵权案例多种多样。因此,广大媒介从业人员、各大高校学者、政府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媒介立法工作的艰巨性,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建立一个良好的媒介发展环境
各个媒体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追求新、奇特点,无限制的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这就难免在新闻报道过程出现许多诸如侵犯隐私、不当报道等伦理失范现象。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媒介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进行媒介产业的改革,改变当前我国媒介组织之间的不良竞争局面。
关键词:新闻播报;人文精神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90-01
一、新闻报道过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形式
(一)暴露被报道对象的隐私导致侵权
我国目前对“隐私权”的定义比较模糊,对“媒介侵犯隐私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因此,这便助长了“媒介侵犯隐私权”之风的盛行。社会大众及其受害者对这种现象只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即使有那么一两件维权行为的发生,也只能是媒体炒作的对象。这类媒介侵权行为主要体现在两类节目中,即娱乐类节目和电视真情类节目。
(二)对被报道者乱加评价
由于新闻报道的记者、编辑都是有一定主观意识的,总是受到个人主观偏向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的制约,无意识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加入一些主观评价,这些评价可能是直接的个人观点的表达,也可能是对新闻素材进行的取舍。这些评价会形成一定的观点偏向性,大部分偏向性为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团结等,具有积极向上的倾向。但也有一部分是错误的,这便对社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三)对突发事件当事人及其家属的不当报道
这类报道可能是出于对突发事件真实性的追求,尽量把突发事件现场及当事人呈现在观众的面前,以达到使观众更直接地了解整个事件过程的目的。但是,在一些灾难性的突发事件报道中,也不免蕴藏着媒体利用此类过度刺激性新闻和图片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这便给突发事件当事人及其家属名誉上、心理上造成严重的伤害,可又无处可说。
(四)有偿新闻的泛滥
由于新闻媒体具有广大的宣传效应,这种宣传效应不仅可以提高商品的知名度,扩大销售量,而且也可以提高个人的社会影响力与社会地位,同时对社会上丑恶事件的报道也会为其招来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为了仕途升迁、谋求权位,千方百计地借助媒体宣扬所谓的“政绩”,一些企业和个人甚至利用刊登广告的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新闻报道。更有甚者,在某个丑闻事件发生以后,利用“封口费”来收买记者。
二、针对新闻播报过程中人文精神缺失现象所采取的措施
(一)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素养水平
具体说来,记者、编辑素养水平的提升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法律意识的增强、职业水平的提高,以及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法律是社会大众行为的方圆,是人们必须遵守的硬性的条条框框,而只有在这些条条框框之内行动,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其次,职业水平决定着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采、写、编、排、报,每一步都是优秀新闻作品所必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预防新闻报道过程中伦理失范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个人道德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是个人整体素质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
针对我国媒介组织的长期良性发展,还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由于我国立法相对于突发事件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各种法律法规的完善总是在探索中前进的,是要有一定时间区间的。另外,由于新闻报道过程中“伦理失范”概念的模糊性,界定困难,而且媒介侵权案例多种多样。因此,广大媒介从业人员、各大高校学者、政府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媒介立法工作的艰巨性,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建立一个良好的媒介发展环境
各个媒体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追求新、奇特点,无限制的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这就难免在新闻报道过程出现许多诸如侵犯隐私、不当报道等伦理失范现象。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媒介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进行媒介产业的改革,改变当前我国媒介组织之间的不良竞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