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成为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和小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相关教学路径和教学策略,是促进小学作文教学水平提升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5-01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环节和难点,本文将分析小学作文教学特点和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和课堂实验来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作文教学层面来看。《语文教学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难看出,小学作文教学更重体现学生的真性情和真实体验,这也和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息息相关。一是启蒙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启蒙阶段,从信息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个稳固“编码”、“解码”方式和程序的关键节点,要求作文教学要赋予学生“编码”、“解码”的手段和方法,即掌握语言基本元素(音、字、词、句、标点)和语言高级元素(语法、修辞、语境等)。二是真实性。小学生普遍处于“所见即所写”的程度,多数学生习作体现“直”、“白”的特点,但是在习作的意境上却都有天然的童趣,不做作,不媚俗,具有天然的自发性。基于此,小学作文教学有着天然的难度,很多教学的方式囚困于天然的真实,不善于激发童言无忌的美感。三是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教习主客体在教习过程中的信息的高度不对等,这其中低年级作文教学尤其明显。首先是诉求的不对等,教育参与主体(教师和学生)和教育过程参与者(家庭和社会),存在着诉求上的差异;其次是信息的不对称,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认知心理突出表现为由自我认知到社会认知的过程,富有自然的想象力,这和标准化教学的各类程式化模板存在冲突的成分;第三是知识结构的不对称,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个完善的系统工程,没有“分系统”的充分完善,很难实现作文教学的飞跃,现实中知识结构的不对称现象相当突出,不是缺少了词汇、就是少了逻辑,不是少了修辞,就是缺了衔接,解决知识结构的不对称,是解决作文教学具体案例的重要手段。
从小学生认知规律来看。首先是鲜明的趣味导向。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兴趣驱动现象,大多数自发的学习来源于“好玩”或者“不好玩”,教育导向介入以后,兴趣导向作用开始逐步弱化,但作用衰变趋势差异化明显。其次是易受外因干扰。成长的不确定性映射出小学生认知的多变历程,实际教学案例中,不但作文教学的过程易受其他外部因素干扰,甚至所有教学过程都受困(或受益)。第三是内因驱动力较弱。作文教学相对枯燥单调,激发学生内因驱动力更加困难,在设计教学案例方面需要更加灵活。第四是渐进式学习过程。教案设计理念基本体现了小学生渐进式的学习认知过程,先说后写,由句到段,组段成篇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也是开展作文教学的基本性理论。
在教学策略和方法方面,密切联系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作文教学的特点,遵循基本规律,突出重点环节,抓好差异化教学,选择正确的教学路径,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要把作文教学纳入综合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知,作文并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他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是紧密相关的。可设计相关课堂讨论活动,讨论作文课与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关系,最大限度的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其不局限于语文来学习作文。现实中,数学的应用题、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手册等,都是极为标准的看图说话和应用文章,甚至物品说明都是最为标准的应用文体,通过生活即写作、写作写生活的锻炼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认识到作文并不是只在作文课上的临摹和写作,它更有现实意义的品格。
2.要把作文较少纳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不能把作文孤立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阅读、口语交际等综合语文教学环境,要明确引导学生,使其充分认识到作文不但是写的时候具有美感、读的时候富有韵律、用的时候还具有技巧。比如可以设计系统的情景对话现场成文过程,让学生分组扮演角色,模拟说服他人(如说服父母同意自己观点—议论文)、推销物品(如推销一款电子产品—说明文)等,现场记录,当堂点评,能够使很多学生较快领悟作文的很多技巧细节,也能够改善枯燥的课堂授课环节,培育学生兴趣。这类课堂实践环节,统筹了字、音、口语交际、现场习作等多个语文教学因素,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5-01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环节和难点,本文将分析小学作文教学特点和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和课堂实验来研究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作文教学层面来看。《语文教学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不难看出,小学作文教学更重体现学生的真性情和真实体验,这也和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息息相关。一是启蒙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启蒙阶段,从信息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个稳固“编码”、“解码”方式和程序的关键节点,要求作文教学要赋予学生“编码”、“解码”的手段和方法,即掌握语言基本元素(音、字、词、句、标点)和语言高级元素(语法、修辞、语境等)。二是真实性。小学生普遍处于“所见即所写”的程度,多数学生习作体现“直”、“白”的特点,但是在习作的意境上却都有天然的童趣,不做作,不媚俗,具有天然的自发性。基于此,小学作文教学有着天然的难度,很多教学的方式囚困于天然的真实,不善于激发童言无忌的美感。三是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教习主客体在教习过程中的信息的高度不对等,这其中低年级作文教学尤其明显。首先是诉求的不对等,教育参与主体(教师和学生)和教育过程参与者(家庭和社会),存在着诉求上的差异;其次是信息的不对称,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认知心理突出表现为由自我认知到社会认知的过程,富有自然的想象力,这和标准化教学的各类程式化模板存在冲突的成分;第三是知识结构的不对称,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个完善的系统工程,没有“分系统”的充分完善,很难实现作文教学的飞跃,现实中知识结构的不对称现象相当突出,不是缺少了词汇、就是少了逻辑,不是少了修辞,就是缺了衔接,解决知识结构的不对称,是解决作文教学具体案例的重要手段。
从小学生认知规律来看。首先是鲜明的趣味导向。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兴趣驱动现象,大多数自发的学习来源于“好玩”或者“不好玩”,教育导向介入以后,兴趣导向作用开始逐步弱化,但作用衰变趋势差异化明显。其次是易受外因干扰。成长的不确定性映射出小学生认知的多变历程,实际教学案例中,不但作文教学的过程易受其他外部因素干扰,甚至所有教学过程都受困(或受益)。第三是内因驱动力较弱。作文教学相对枯燥单调,激发学生内因驱动力更加困难,在设计教学案例方面需要更加灵活。第四是渐进式学习过程。教案设计理念基本体现了小学生渐进式的学习认知过程,先说后写,由句到段,组段成篇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也是开展作文教学的基本性理论。
在教学策略和方法方面,密切联系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作文教学的特点,遵循基本规律,突出重点环节,抓好差异化教学,选择正确的教学路径,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要把作文教学纳入综合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知,作文并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他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课程是紧密相关的。可设计相关课堂讨论活动,讨论作文课与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关系,最大限度的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其不局限于语文来学习作文。现实中,数学的应用题、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手册等,都是极为标准的看图说话和应用文章,甚至物品说明都是最为标准的应用文体,通过生活即写作、写作写生活的锻炼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认识到作文并不是只在作文课上的临摹和写作,它更有现实意义的品格。
2.要把作文较少纳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不能把作文孤立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阅读、口语交际等综合语文教学环境,要明确引导学生,使其充分认识到作文不但是写的时候具有美感、读的时候富有韵律、用的时候还具有技巧。比如可以设计系统的情景对话现场成文过程,让学生分组扮演角色,模拟说服他人(如说服父母同意自己观点—议论文)、推销物品(如推销一款电子产品—说明文)等,现场记录,当堂点评,能够使很多学生较快领悟作文的很多技巧细节,也能够改善枯燥的课堂授课环节,培育学生兴趣。这类课堂实践环节,统筹了字、音、口语交际、现场习作等多个语文教学因素,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