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煤碳生产,地质构造复杂,作业环境恶劣,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突出。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如何预防和减少煤矿机电事故,研究探索煤矿机电事故的变化规律,分析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强化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全面提升机电管理水平。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 事故预防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b)-0081-02
煤矿机电事故是制约煤矿生产、安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诱因煤矿煤尘、瓦斯爆炸,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使矿井受到严重破坏。预防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分析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提升机电管理水平,管好、用好机电设备,确保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最大程度的减少和降低事故损失,确保安全生产。
1 煤矿机电事故的特征
(1)煤矿机电事故大多为单个事故,这类事故具有零散性、事故原因因素涉及面广,管理难度较大。
(2)机电事故发生的重复性。同类事故多次发生,具有一定的侧重点和规律性,事故是可预防和控制的。
(3)机电事故中以设备故障事故、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较多,机电设备故障事故率较高。
(4)煤矿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2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2.1 部分小煤矿设备陈旧老化
小煤矿机电设备技术装备相对较差,受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制约,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不能及时更新和改造技术装备,设备相对老化,多数设备超期服役,造成机电事故发生率较高。
2.2 设备检修不到位
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是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设备长时间运行,如果不能及时维护保养,加速了设备运动机件的磨损,引发设备故障,引起设备损坏。对设备的包机制、点检制、完好率等基础工作不扎实;当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只做临时简单处理,设备不能得到全面细致的检查维修。
2.3 煤矿工人技术素质低 安全培训不到位
在煤矿职工中,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作业人员岗位变动频繁,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未能得到系统的安全教育和经专业技术培训,缺少岗位训练和指导,安全技术知识缺乏,不具备机电设备操作和安全保护技能。
2.4 设备造型不合理
机电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作业环境,满足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同时要求设备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懂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2.5 配件质量不过关
机电设备配件规格品种多,生产厂家质量差异大,采购供货渠道形式多样化,包括市场调研、质量评价确认,进货质量检验各个环节,配件质量差给设备检修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直接影响到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2.6 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管理不严
对机电管理标准化工作基础不扎实,不是对照标准,认真检查,寻找差距,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完善,而是我行我素,凭经验做事,导致因管理缺陷造成机电事故的发生。
3 故障分析目的与步骤
3.1 故障分析的目的
不仅在于判定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更重要的在于辨识清故障机理,通过故障分析,找到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从设备选型、材料、配件选择、零件加工制造、装配调整、使用与保养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预防减少故障重复发生,提高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3.2 故障分析
一般是从故障的现象入手,通过故障现象找出原因和故障机理。由于受检测手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观察到或测量到的故障现象可能是系统的,也可能是局部的,也可能是某一零件特有的,需要针对故障设备的结构原理,进一步判断分析其故障模式的相互因果关系。
3.3 故障原因分析方法
涉及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测试分析,以及有关疲劳、断裂、磨损、腐蚀、金相组织等专业知识。
3.4 对故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现场勘查:收集发生故障的时间顺序、环境背景、使用条件和原始数据;故障现场摄像或照相。
(2)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故障件的主要技术资料,如设计图样、操作规范、验收报告、运行记录、故障情况记录和维修报告等。
(3)对故障元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清洗、保存等。
3.5 分析并确定故障原因和故障机理
主要包括对故障件的无损检验、性能试验、断口的宏观与微观检查等检查与分析;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如强度、疲劳、斷裂力学分析及计算等;初步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
3.6分析结论
每个原件故障分析工作,做到一定阶段或检测试验工作结束时,都要对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调查记录、和测试数据,进行集中归纳、综合分析和判断处理,提出分析结论报告。一方面是为了改进工作、积累资料、交流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索赔和法律仲裁提供依据。
4 控制机电设备事故预防措施
4.1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充分发挥安监人员异体监督作用,采取安全激励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4.2 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保障机制,保证煤矿生产机电设备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依靠科技进步,技术支撑,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以先进和节能型现代化机电设备来代替原来的陈旧设备。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创建学文化、钻技术,比贡献的良好环境,提高员工岗位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
4.3 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重视机电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选型、采购定货、安装调试、验收交付使用、检查维护保养、设备更新改造、报废全过程实行封闭管理 探索新的机电管理体制。对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实施检测检验。对机电设备及附件严把质量关,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
4.4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用现身说教的方式,使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随时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因人而宜地开展思想交流谈心活动,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發生。
4.5 加强员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
对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要经过技术培训,实行考核制度。经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颁发合格证。理论考试要达到“三懂”要求,(即:懂设备原理,设备构造,设备性能),实际操作要达到“四会”要求,(即:会使用,会维修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人人持证上岗,按章操作,严禁无证上岗。设备操作严禁超负荷运转。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管理层和员工岗位责任制;加强煤矿机电工作的技术管理,提高机电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引导和激励员工自发学习安全技术业务知识;定期进行技术比武,促使员工在岗位上按标准作业,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业务素质。
4.6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煤矿机电设备选型,要严格测试设备的功能,评价确认设备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完善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把质量关,避免由于机电设备的设计缺陷、安装质量或操作问题而引起事故。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巡查、检测和维护,针对监控设备中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处理、排查。发现机电设备出现异常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状况变化进行分析,及时排查隐患。定期对设备进行技术参数和质量测试,强化设备操作动态检测,保证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运转。
4.7 认真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机电设备的运转过程中,必须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实行日常与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润滑、检查、紧固、调整等技术处理,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运动机件磨损程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大型固定设备,执行班、日、周(旬)、月检查制度;对采、掘、开拓等移动设备,执行两班生产,一班检修。综采工作面要实行班、日、旬检查制,并坚持三班生产、一班检修、班班维护制度。
4.8 严格机电事故分析追查制度,有效控制和预防机电事故
设备遭受意外灾害或损坏,机电事故发生后积极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和扩大。机电事故的追查分析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干部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对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对各类机电事故的分析,无论损失如何、性质轻重、责任大小,都要认真组织事故调查,详细分析事故原因,找出责任者,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员工受到教育,从中吸取事故教训,总结积累经验,提高机电事故预防控制能力,并采取可行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的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事故的预防与管理,要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保障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技术支撑;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积极推进质量标准化管理,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严格机电事故分析追查,有效控制和预防机电事故;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职工职工安全技术素质,规范操作行为。消除机的不安全状态,提升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降低煤矿机电事故率,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 事故预防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b)-0081-02
煤矿机电事故是制约煤矿生产、安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仅诱因煤矿煤尘、瓦斯爆炸,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使矿井受到严重破坏。预防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分析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和吸取事故教训,提升机电管理水平,管好、用好机电设备,确保机电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最大程度的减少和降低事故损失,确保安全生产。
1 煤矿机电事故的特征
(1)煤矿机电事故大多为单个事故,这类事故具有零散性、事故原因因素涉及面广,管理难度较大。
(2)机电事故发生的重复性。同类事故多次发生,具有一定的侧重点和规律性,事故是可预防和控制的。
(3)机电事故中以设备故障事故、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较多,机电设备故障事故率较高。
(4)煤矿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2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2.1 部分小煤矿设备陈旧老化
小煤矿机电设备技术装备相对较差,受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制约,安全生产投入不到位,不能及时更新和改造技术装备,设备相对老化,多数设备超期服役,造成机电事故发生率较高。
2.2 设备检修不到位
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是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设备长时间运行,如果不能及时维护保养,加速了设备运动机件的磨损,引发设备故障,引起设备损坏。对设备的包机制、点检制、完好率等基础工作不扎实;当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只做临时简单处理,设备不能得到全面细致的检查维修。
2.3 煤矿工人技术素质低 安全培训不到位
在煤矿职工中,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作业人员岗位变动频繁,机电设备操作人员,未能得到系统的安全教育和经专业技术培训,缺少岗位训练和指导,安全技术知识缺乏,不具备机电设备操作和安全保护技能。
2.4 设备造型不合理
机电设备的选型要求配套化,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作业环境,满足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同时要求设备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懂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2.5 配件质量不过关
机电设备配件规格品种多,生产厂家质量差异大,采购供货渠道形式多样化,包括市场调研、质量评价确认,进货质量检验各个环节,配件质量差给设备检修质量造成一定影响、直接影响到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2.6 机电设备质量标准化管理不严
对机电管理标准化工作基础不扎实,不是对照标准,认真检查,寻找差距,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完善,而是我行我素,凭经验做事,导致因管理缺陷造成机电事故的发生。
3 故障分析目的与步骤
3.1 故障分析的目的
不仅在于判定故障的性质、查找故障原因,更重要的在于辨识清故障机理,通过故障分析,找到造成故障的真正原因,从设备选型、材料、配件选择、零件加工制造、装配调整、使用与保养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预防减少故障重复发生,提高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3.2 故障分析
一般是从故障的现象入手,通过故障现象找出原因和故障机理。由于受检测手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观察到或测量到的故障现象可能是系统的,也可能是局部的,也可能是某一零件特有的,需要针对故障设备的结构原理,进一步判断分析其故障模式的相互因果关系。
3.3 故障原因分析方法
涉及系统分析、结构分析、测试分析,以及有关疲劳、断裂、磨损、腐蚀、金相组织等专业知识。
3.4 对故障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现场勘查:收集发生故障的时间顺序、环境背景、使用条件和原始数据;故障现场摄像或照相。
(2)原始资料收集整理:故障件的主要技术资料,如设计图样、操作规范、验收报告、运行记录、故障情况记录和维修报告等。
(3)对故障元件进行初步检查、鉴别、清洗、保存等。
3.5 分析并确定故障原因和故障机理
主要包括对故障件的无损检验、性能试验、断口的宏观与微观检查等检查与分析;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如强度、疲劳、斷裂力学分析及计算等;初步确定故障原因和机理。
3.6分析结论
每个原件故障分析工作,做到一定阶段或检测试验工作结束时,都要对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调查记录、和测试数据,进行集中归纳、综合分析和判断处理,提出分析结论报告。一方面是为了改进工作、积累资料、交流经验;另一方面也是为索赔和法律仲裁提供依据。
4 控制机电设备事故预防措施
4.1 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充分发挥安监人员异体监督作用,采取安全激励机制,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
4.2 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保障机制,保证煤矿生产机电设备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依靠科技进步,技术支撑,组织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以先进和节能型现代化机电设备来代替原来的陈旧设备。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创建学文化、钻技术,比贡献的良好环境,提高员工岗位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
4.3 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重视机电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选型、采购定货、安装调试、验收交付使用、检查维护保养、设备更新改造、报废全过程实行封闭管理 探索新的机电管理体制。对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实施检测检验。对机电设备及附件严把质量关,杜绝使用不合格产品。
4.4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教育职工,明确事故的危害性,消除安全侥幸心理,增强安全意识。运用典型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生动的案例形象教育。用现身说教的方式,使职工认清“三违”的危害,强化职工安全防范意识。随时了解掌握职工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因人而宜地开展思想交流谈心活动,防止因不安全心理因素造成的突然事故發生。
4.5 加强员工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
对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要经过技术培训,实行考核制度。经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颁发合格证。理论考试要达到“三懂”要求,(即:懂设备原理,设备构造,设备性能),实际操作要达到“四会”要求,(即:会使用,会维修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人人持证上岗,按章操作,严禁无证上岗。设备操作严禁超负荷运转。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管理层和员工岗位责任制;加强煤矿机电工作的技术管理,提高机电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引导和激励员工自发学习安全技术业务知识;定期进行技术比武,促使员工在岗位上按标准作业,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业务素质。
4.6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
煤矿机电设备选型,要严格测试设备的功能,评价确认设备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完善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把质量关,避免由于机电设备的设计缺陷、安装质量或操作问题而引起事故。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巡查、检测和维护,针对监控设备中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处理、排查。发现机电设备出现异常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状况变化进行分析,及时排查隐患。定期对设备进行技术参数和质量测试,强化设备操作动态检测,保证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运转。
4.7 认真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机电设备的运转过程中,必须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实行日常与定期维护保养相结合,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洗、润滑、检查、紧固、调整等技术处理,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运动机件磨损程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对大型固定设备,执行班、日、周(旬)、月检查制度;对采、掘、开拓等移动设备,执行两班生产,一班检修。综采工作面要实行班、日、旬检查制,并坚持三班生产、一班检修、班班维护制度。
4.8 严格机电事故分析追查制度,有效控制和预防机电事故
设备遭受意外灾害或损坏,机电事故发生后积极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和扩大。机电事故的追查分析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干部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对事故责任者未处理不放过。对各类机电事故的分析,无论损失如何、性质轻重、责任大小,都要认真组织事故调查,详细分析事故原因,找出责任者,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员工受到教育,从中吸取事故教训,总结积累经验,提高机电事故预防控制能力,并采取可行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的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煤矿机电事故的预防与管理,要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保障机制;依靠科技进步,技术支撑;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积极推进质量标准化管理,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严格机电事故分析追查,有效控制和预防机电事故;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职工职工安全技术素质,规范操作行为。消除机的不安全状态,提升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平。降低煤矿机电事故率,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