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成功的奠基石。《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身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探究了一些培养兴趣的方法。
1 亲其师,乐其道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不凡的谈吐,来吸引学生;用亲和力的爱来感染学生。就像魏巍在《我的老师》中所诉的一个“从来不打骂”学生、教学生读诗、“在课外的时候”还教学生跳舞、帮学生排解纠纷的“温柔美丽”的老师。这样的老师,“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这是记忆中的珍宝之一”;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培养出学习语文兴趣的学生来。
2 明目的,强意识
要使学生具有恒久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目的性。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入手,告诉学生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如书信、留言条、入团申请书等,都需要借助语言文字、遵循语法规则、遵照书写格式。并且学好语文,可以与人真诚地交流,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等。这样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好语文的意识。
告诉学生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灿烂的华夏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让学生以一种自豪感来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思想,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使他们知道学好语文既是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告诉学生“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并结合实例:很多科学家如物理学家吴健雄、钱三强,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学时期就首先以他们出类拔萃的语文能力而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这样,以榜样的力量来教育他们学好语文。
3 创成功,增自信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但衡量他们的成功与否并不是靠分数的高低。如果仅仅是看分数,那么势必会打击成绩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不可能一步登天地考出一个高成绩。我们要做的是,看到并表扬他们的进步和优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巨大热情,增强他们语文学习的自信!有句俗话说得好“有信心不一定会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
我们可以根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如对学生的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课堂上回答对了一个问题等,都可给予表扬。
4 求新异,引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反复咀嚼,设计出精彩的创意、独到的思路,从而使学生进入妙趣横生的课堂。
首先,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让我们不仅在书本中,更可以在生活中处处寻找美,寻找教学的内容和机会。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够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常见的导入法有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对联导入、插图导入、音乐歌曲导入等。
然而,不得不指出的一个现实情况是,很多语文教师忽视导入的作用,以为可有可无,上课时常常省略此环节,却以为赢得了时间而沾沾自喜,实际是以牺牲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代价啊!实在是得不偿失!
第三,“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使每一课都有“新”的讲法。我们可以利用游戏、表演、小组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讲戏剧时我们不妨请学生演一演,讲诗歌时开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在文言文教学时,不妨采用推火车的方式(两人一组利用工具书笔头翻译后,再由六至七人组成一个大组,口头翻译)。当拗口的文言语句,变成了等待开启的“火车”,小组的成员们就会齐心协力地把它推响,并推向胜利的目的地。
总之,我们要坚信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生兴趣。“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1 亲其师,乐其道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征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不凡的谈吐,来吸引学生;用亲和力的爱来感染学生。就像魏巍在《我的老师》中所诉的一个“从来不打骂”学生、教学生读诗、“在课外的时候”还教学生跳舞、帮学生排解纠纷的“温柔美丽”的老师。这样的老师,“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这样的老师,才会让学生“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这是记忆中的珍宝之一”;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培养出学习语文兴趣的学生来。
2 明目的,强意识
要使学生具有恒久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目的性。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入手,告诉学生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如书信、留言条、入团申请书等,都需要借助语言文字、遵循语法规则、遵照书写格式。并且学好语文,可以与人真诚地交流,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分享快乐、分担痛苦等。这样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好语文的意识。
告诉学生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灿烂的华夏文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无不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让学生以一种自豪感来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思想,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使他们知道学好语文既是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告诉学生“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并结合实例:很多科学家如物理学家吴健雄、钱三强,数学家华罗庚,在中学时期就首先以他们出类拔萃的语文能力而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这样,以榜样的力量来教育他们学好语文。
3 创成功,增自信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但衡量他们的成功与否并不是靠分数的高低。如果仅仅是看分数,那么势必会打击成绩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不可能一步登天地考出一个高成绩。我们要做的是,看到并表扬他们的进步和优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巨大热情,增强他们语文学习的自信!有句俗话说得好“有信心不一定会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
我们可以根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充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如对学生的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课堂上回答对了一个问题等,都可给予表扬。
4 求新异,引兴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反复咀嚼,设计出精彩的创意、独到的思路,从而使学生进入妙趣横生的课堂。
首先,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让我们不仅在书本中,更可以在生活中处处寻找美,寻找教学的内容和机会。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就能够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常见的导入法有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对联导入、插图导入、音乐歌曲导入等。
然而,不得不指出的一个现实情况是,很多语文教师忽视导入的作用,以为可有可无,上课时常常省略此环节,却以为赢得了时间而沾沾自喜,实际是以牺牲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代价啊!实在是得不偿失!
第三,“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使每一课都有“新”的讲法。我们可以利用游戏、表演、小组竞赛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讲戏剧时我们不妨请学生演一演,讲诗歌时开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在文言文教学时,不妨采用推火车的方式(两人一组利用工具书笔头翻译后,再由六至七人组成一个大组,口头翻译)。当拗口的文言语句,变成了等待开启的“火车”,小组的成员们就会齐心协力地把它推响,并推向胜利的目的地。
总之,我们要坚信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生兴趣。“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