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粮草读题干,解史料选择题

来源 :求学·文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o_o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课程高考历史选择题绝大部分是以材料形式呈现的,这类选择题往往以一个或多个材料作为试题的中心环节。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设问灵活。凡是能反映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相关内容,如诗歌民谣、文物照片、人物画像、情景介绍、文献摘录、历史地图、统计资料、艺术作品、名言名句、诗词楹联、民间传言、照片邮票、漫画插图、名人言论、史书摘记、数字表格、条约抄件、会议场景、日记等都可以入题。
  我们以2011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选择题第十六题(以下简称“十六题”)为例,粗略梳理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要求与思路。
  (2011年广东卷)图1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A
  
  
  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做好历史材料选择题,学生一定要储备好扎实的历史知识和史学能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些“粮草”主要包括:一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基本知识;二是注重历史知识的整合;三是发掘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之间明显或不明显的联系,从中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历史阶段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四是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多维度看历史和评价历史;五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准确辨别材料观点的正误,从生产力、人类文明、上层建筑等角度去思考历史。
  如对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民主追求两个知识点,学生除了要熟练掌握辛亥革命和孙中山民主追求的基本历史知识以外,还必须要准备高考考查辛亥革命多维视角的“粮草”:
  第一个视角是革命史观:既肯定它推翻君主专制的积极意义,但更多地侧重于考查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以及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未能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第二个视角是近代化史观:涉及辛亥革命的政治民主和思想文化近代化考查较多,而其经济近代化的内容考查较少,应高度注意和重视。
  第三个视角是社会史观:通过普通民众对辛亥革命的认知和理解,辛亥革命认知其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冲击(其中要特别关注婚姻习俗和吃穿住行用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因为这个角度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和热点角度,它会通过N多的社会史来个小视角大历史,见微知著,让考生从命题者选定的细微社会历史征象(或历史细节)中分析宏大的历史趋势和历史真相或历史规律。“十六题”就是对应第三个社会史观的命题角度的。以辛亥革命后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为题,在时政热点的基础上,巧妙设计新情境,从微观中看到了宏大历史的影响。
  各位学子,社会史是高考命题的“汪洋大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绝,估计明年乃至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高考命题的基点和主要材料来源。因此,我们平常复习要像复习辛亥革命一样,尽可能多地备好各个考点的“粮草”,特别是社会史这个角度是我们今后备考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解读材料须同庖丁解牛
  材料型选择题是历史材料题的扩展和延伸,从题型结构上来说主要是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题干和备选项共置材料型,这种题型在高考试题中还不常见;第二种是材料前置型选择题,这也是高考试题中的主要题型,即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第三种是材料后置型选择题,即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十六题”就是典型的材料前置型选择题,题干系统用材料创设出解题情景和思路,备选系统提供可能的备选答案,分为正确项和干扰项。因其答案的唯一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因此,解读材料须同庖丁解牛。
  (一)题干要“两清三看”
  历史材料选择题以文字或图片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对题干材料的观察、识读,捕捉到材料的历史信息越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就越多,要常常做到“两清三看”。
  1.两清
  (1)看清材料,领会内容
  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和理解历史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
  ①先攻两头。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的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当遇到难懂的古文材料或有较大障碍的外来材料时,考生不妨学学毛泽东“平津战役”的打法,先取两头(先打张家口和天津),再围北京——先读选择题的设问要求,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考题的方向和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先攻两头,还要特别注意“后头”,即注意审准历史材料后面的设问和引导性及限制性的话语,如在题干中明确提出了程度性的要求“最”“根本”“全面”“决定性”“直接”等词语。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历史材料选择题的主体内容、本质含义及考查的能力要求。如“十六题”的前头就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1913年”“乡村知识分子”“日记”“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等都是我们解答该题的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信息。该题的后头没有什么历史信息,学生在解读时,可以忽略不计。
  ②后取中间。攻取两头后,再围歼主力。对主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准历史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坚决克服和纠正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匆忙乱选的不良习惯。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试题的要求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和剔除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的考查方向。“十六题”中的核心材料是摘录乡村知识分子的部分日记,其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是不认同辛亥革命,并在日记中把它斥之为“变乱”“皮毛”“蚕食鲸吞”等。
  (2)理清内容,提炼中心
  在整体理解历史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材料中心,明确材料主旨,理清内容,提炼中心,找取解题“三点”。
  ①信息点。在理解每段每句的含义时,不论材料多少,或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历史材料的含义和信息往往集中表现在几个关键词语上,这些关键词语就是考生做选择题时所要用的信息点。“十六题”的主要信息点有“1913年”“乡村知识分子”“日记”“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变乱”“皮毛”“蚕食鲸吞”等。
  ②相似点。历史材料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要求,但它必定与历史教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找出材料与课本有关联的相似点。或以课本知识为背景、依托,或需要用课本知识来确定解题的大方向。甚至有的还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十六题”的相似点对应了课标和教材的“辛亥革命”“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三民主义”等。
  ③相关点。从材料内容与选择题要求找取相关点,这个“相关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主体材料与四个备选项之间的相关点,二是整个选择题与学生所学过的历史知识的相关点。在“十六题”中,主干材料与四个备选项之间的相关点就是对辛亥革命的态度问题。B项“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和C项“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很显然不符合日记的主题思想。
  2.三看
  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这些有效信息一般包括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公元、世纪、年月、朝代等);发生的空间(某大洲、国家、地区、流域、城市等);事件所包含的层次、观点;揭示的规律,以及材料中暗含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十六题”的时间是1913年,1913年本应是民国二年了,而乡村知识分子在日记中的日期是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这样的纪年记日记的方式本身反映了日记的作者对辛亥革命及其成果的不认同,还在抱残守缺。
  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材料型选择题有时会附加一些与题解无关的信息来增加试题的难度,转移注意力,干扰正常思维,考生往往会被误导。因此,在分析题意时要全面理解题干的中心思想,尽可能地排除题干中的无关信息。“十六题”题的第四个备选项“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具有很强迷惑性和干扰性的一项,估计众多学生会在这个选项上栽跟头,因为本项的说法与教材的说法高度重合,这就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复习过程中要真正理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句话:“深入人心” 是一种相对的说法,不是绝对结论,它主要是对城市、知识界、思想界和社会高中层而言的,辛亥革命在广大乡村的影响不是很大,当然也不是没有一点影响,这可以从日记中的春节拜年情况、西方服饰、阳历等社会生活的一些新习俗可以看出,这样就可以排除D项了。
  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材料型选择题经常会出现一些常用词语,如“主要意图”“根本目的”“实质”“主要”“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导地位”“根本目的”“直接目的”“最准确”“中心”“实质”等,这就要求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推敲设问中的常用词语,搞清题干中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关键词,注意题干中叙述的转义和特殊要求,如“不正确”“不包括”“无关”“都属于”“共同点”“相同之处”等,正确抓住命题者设问的意向和确定的要求。
  (二)备选项要三思
  备选项分为正确选项和干扰选项,一般是将相近的内容放在一起,迷惑和干扰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在解读备选项时要做到三思。
  一思备选项所反映出的历史特征、历史观点、历史史实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后,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行知识迁移。如“十六题”,我们就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用法“大清宣统五年(1913年)正月初三”(事实上宣统早在1912年已经灭亡了)及作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思备选项有哪一项或哪几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如果是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为基础,具体考查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那就要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具体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如果是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命题,或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命题时,那就要用史实证明理论的方法,通过对具体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十六题”就是后一种模式,从日记的主题思想来看,作者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是排斥的,对西方的思想与习俗也持抗拒观点;同时,日记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后乡村的社会习俗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这样一来,备选项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只有A项才是正确的。
  三思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要求学生具备对备选项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合能力以及最大限度地从备选项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及时在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建立一种必然的而且是科学的逻辑联系,从而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十六题”备选项与题干材料之间的必然逻辑联系就是日记作者(乡村知识分子)还没有理解和认识辛亥革命所带来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同时也说明了辛亥革命还没有完全影响到普罗大众,革命不够彻底。
  考生大喊不公平 考前有人做过大量“高考题”?
  就在今年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贵州镇远县一名自称是镇远一中的考生向笔者投诉,他告诉笔者有人考前就做过高考题,并很气愤地喊道:“今年高考不公平!”
  这让笔者惊诧不已,在进一步询问下,笔者得知这位不愿透露姓名考生的几名同学在考前大概一个月的时候,得到“消息”有一套高考冲刺卷里面有今年高考的很多模型题,甚至是原题,于是约他一同前去购买这套冲刺卷以“应对高考”。但他当时完全不相信这些所谓的小道消息,现在教辅材料这么多,肯定是卖书的在骗人,所以就没有太在意,更没有跟随他们一起去买。平时他那几个同学成绩很一般,模拟考试都上不了本科线,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比自己低五十分左右。就在高考完的当天答案出来后,那几个买了那套冲刺卷的同学估分居然比自己高出三四十分,其中一个更是高出六七十分,差不多上重本线了。一开始他不相信,但心里不踏实,就亲自买了一套他们用的冲刺卷,对比高考题一看,类似题居然上百分。
  随后笔者为了证实此信息,从这名考生口中得知那套神秘的考卷叫《高考冲刺9套卷》,于是拿着这名考生提供的这套“神奇”资料,上网和今年的高考题一对比,笔者也目瞪口呆。数学的选择题、计算题,综合科的选择、问答题,语文的诗词默写、作文等都有大量和高考类似度相当高的试题,分值确实至少接近一百分。 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前不久,笔者又来到镇远县一中,采访了学校有关领导和老师,《高考冲刺9套卷》也令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他们都表示并不知内情,但可以保证一中学校的高考考生都是遵守高考纪律的,学生有自己选择辅导材料的权利。
  随后笔者又与当地教育部门取得联系,一位负责人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已有好几起针对《高考冲刺9套卷》的投诉,称与高考试题雷同量较大。但他同时也透露,对于此次事件教委已经就高考题是否泄密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对考试期间试卷的出题、印刷、运送、保管、保密等环节进行了调查,均没有发现泄题情况。
其他文献
爱上一所学校,因她的人文,因她的环境,更因她的独一无二。  延边大学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市,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少数民族综合性大学。一所学校的风格离不开她所地处的城市风格。延吉市四面环山,涓美的布尔哈通河穿城而过。由于地形的原因,这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非常适合人们居住。延吉市是一座朝鲜族特色非常浓郁的城市,在这里,朝鲜族人民的能歌善舞与热情好客感染着你,大街小巷中洋溢着浓郁的朝鲜族风情,你
期刊
有一位伟大的作家、教育家对烟台有着独特的感情,她便是冰心了。似乎很多人也都是从冰心的散文中知道了烟台海军学堂,知道了东炮台,知道了金沟寨、丹桂街、福建会馆与大庙戏台。而如今在这座“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的街头,总有现代都市与海滨小城交融的精彩,总有历史沧桑与时代动感结合的韵律,你会被一种舒适感包围,只因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的安静与温馨。  鲁东大学正在这胶东明珠、黄渤之交的宝地——古城烟台芝罘。浮浮沉沉,
期刊
泉州、厦门,华侨大学。祖国东南沿海的这所侨校,安家在福建最富饶美丽的两座城市,学习了大海宽广的胸襟和侨乡人民的勤劳智慧,践行着“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旦旦誓言,她是中外文化的桥梁。  三年前刚听到“华侨大学”这四个字时,心中有这样一些疑问:这是一所私立大学吗?这所大学里有很多外国人吗?上这所大学的成本很高吗?可当我真正走进华侨大学,参与了大学里各种各样的境内外学生活动时,发现我当初的疑问是对华侨大
期刊
保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战国时期就有燕、中山在此地建都,绵延至今已逾三千年。元代始设府,目的是保卫大都的安定,保定也由此意而得名。到了清朝,它更是直隶省的首府所在地,直隶总督府至今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保定城市中心,走进它我们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当时神州第一巡抚的威仪,进而体味那个业已走远的王朝留下的余韵。  今天,在一道道厚重的浮雕石门上,镌刻着保定历史上名望卓著的人与事,荆轲刺秦、桃园三结义、抗战
期刊
在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一个连阻击了德军20辆豹式坦克和三号坦克,连长最后抱着手榴弹冲向坦克,说出了那句举世闻名的话——“伟大的苏联已无处可退,因为后面就是莫斯科。”  当你的档案来到这里的时候,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要上本科你已经无处可退,因为后面就是高职高专。”  三本院校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争议颇多,但就目前而言,不失为一种镀上本科烙印的选择。  以前报考三本院校的考生很大程度上是看中其所
期刊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大学社团多种多样。有这样一些青年加入了这样一些社团,他们劳苦奔波却满怀幸福,他们勤劳付出却不求回报。因为他们,爱心之花开满象牙塔。  华南农业大学小动物爱护协会     你是一个对小动物爱心泛滥的人吗?华南农业大学于2001年成立了小动物爱护协会。协会致力于保护动物,维护动物的生存权利以及改善小动物的生存条件、饲养水平,坚决反对任何虐待、残害动物的思想和行为。协会的主要工作:普
期刊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著名新闻人普利策的这句名言激励着无数新闻学子。    人咬狗才是新闻  你一定看过《新闻联播》,但是,你可能并不知道新闻的定义是什么。新闻是什么?“新闻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也是目前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  如果说陆定一
期刊
北京的昌平区有一座山,叫军都山;北京的海淀区有一条河,叫小月河。军都山下,坐落着中国政法大学的本科生校区;小月河边,矗立着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校区。我在昌平读了四年书,牢牢记住了两句话:一句是“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一句是“只向真理低头”。      初到法大,你一定会失望,因为当你进入它的校园,你会误以为走进了一所中学或小学。是的,无论是本科校区还是研究生校区,法大的校园都很小,小到
期刊
关于“传播”一词老师在课堂上说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领导在接见某个香港交流团时,随口问起其中一位代表是学什么专业出身,答曰“传播”,领导道:“船舶?哦,造船的。”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人们对“大众传播”之类的词汇已是耳熟能详,也有越来越多的学子带着对传媒业的向往和热忱走进传播学的课堂。    传播学与新闻学:学与术,宏观与微观  在大多数人看来,“新闻”和“传播”一向是捆绑出现、不分彼此的,只要
期刊
1999年,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三位中国记者遇难。顿时,“记者”成为除“人民教师”外最让我心生敬畏的职业。那一年,我13岁。  2000年,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节目开播,从希腊奥林匹克到中国万里长城,六位凤凰当家女主持穿越局势复杂的西亚诸国,访四大文明古国,拜三大宗教发源地。荧幕上,那几位在异国风光里思考着人类文明史的女主播着实让我羡慕不已。那一年,我14岁。  正是从那时开始,新闻理想在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