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习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是学好语文这门学科最关键的因素,语文教师应该从小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
1 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错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2 注重质疑,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问题。在学《穷人》一文时,我采用的是以图质疑(课件出示插图),学生们看到图中的渔夫和桑娜家境已经够贫寒了还收养西蒙的孩子,今后日子该怎么过?看到这里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一家人只靠捕鱼为生,鱼能吃得饱吗?何况还要养那么多人?自己的孩子都吃不饱,再抱回西蒙的孩子,今后的日子怎过?由于学生抓住了课文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去寻求答案,很快就弄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培养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的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21岁的年轻的邱少云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不仅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受到了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 关注差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指引下的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意识、积极态度、合作方式、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古诗《春夜喜雨》时,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这一环节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喜欢朗诵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喜欢音乐的同学,自己给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后朗读,也可以自己拿乐器伴奏朗读;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把古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他们在音乐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这样,学生就能在不同的区域中发挥自己的智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古诗的意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总之,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机会,运用多种方法,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为学生服务,才能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艳。
1 树立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错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2 注重质疑,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问题。在学《穷人》一文时,我采用的是以图质疑(课件出示插图),学生们看到图中的渔夫和桑娜家境已经够贫寒了还收养西蒙的孩子,今后日子该怎么过?看到这里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一家人只靠捕鱼为生,鱼能吃得饱吗?何况还要养那么多人?自己的孩子都吃不饱,再抱回西蒙的孩子,今后的日子怎过?由于学生抓住了课文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去寻求答案,很快就弄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培养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的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邱少云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内心活动中了解到邱少云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21岁的年轻的邱少云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邱少云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在学生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不仅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受到了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 关注差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指引下的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意识、积极态度、合作方式、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古诗《春夜喜雨》时,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这一环节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喜欢朗诵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喜欢音乐的同学,自己给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后朗读,也可以自己拿乐器伴奏朗读;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把古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他们在音乐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这样,学生就能在不同的区域中发挥自己的智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古诗的意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总之,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机会,运用多种方法,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为学生服务,才能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