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应该是创新创业的重要主体,创业动机对大学生创业的行为和结果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动机包括就业需要、经济需要、个性需要、经验需要和价值需要等,而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经验不足、资金缺乏、成功的信心不足、个人的个性和志趣不符等因素都影响到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大小。更好的创业教育、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更全面的政策扶持、更宽的融资渠道、更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业动机和创业积极性。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动机
国家崛起、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说是创新创业型人才比例及其创新创业意愿和行为决定的。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对创新创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期待激发广大中国青年的创新创业基因。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次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近年来,不仅出台了若干个包括了简政放权、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的鼓励扶持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文件,还在2015年设立了总额为40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大学生正处在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是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鼓励与支持下,在当前众多利好的外部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更应该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兴趣和特长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动态,并激发其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的同时,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具备开创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从而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动机是一种人的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创业动机是指为实现创业而行动的个体的内在力量。不同人群的创业动机存在较大区别,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创业首先更多是为了生存,看重创业的经济回报;而有人把创业当作一种具有挑战性的事业来最求。大学生创业也是受到动机驱动的。大学生由于家庭出身、生活环境、知识能力、社会经验等不同,创业动机也有不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需要,因为大学毕业生供需比例失衡和待遇整体偏低,很多大学生会在毕业临近时考虑自己创业;二是经济需要,很多大学生为了尽快偿还国家助学贷款和改变窘迫的家庭经济生活状况选择自己创业;三是个性需要,有些大学生有很强烈的权力需要,渴望独立完成工作、渴望去控制,这种个性特征的学生会更倾向自己创业;四是经验需要,有些大学生把创业当作检验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体验,看到别人创业所以自己也创业,通过创业来积累经验和人生阅历,对成功要求不高;五是价值需要,这些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成就需要和责任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人往往有明确的目标,也往往创业成功率较高、成就也较大。
据调查,半数以上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认为创业可以获得更多发展空间,是积累经验、完善自我的过程。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大学生可以区分出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决策分析能力等众多创新创业所需能力,但对于自己是否具备这些能力,以及何如提高和完善这些能力的认识不足。对于是否了解国家和政府有关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或者有所听说过一些。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是有一定认识,也是有一定意愿的,但是多数大学生还并没有把这些意愿转化为实践的动力,把创业付诸于行动的比例不多,也就是说现在大学生创业的整体动机还不强。
动机的形成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来源于主体自身内在的需要,从而从内部产生一种推动力。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从大的方向来划分包括自然属性的需要和社会属性的需要两大类。自然属性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需要是通过经验积累、后天形成的,是一种高级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创业的需要更倾向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外在原因,也叫诱因,是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诱因有正诱因和负诱因。动机往往是需要和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动机强度的大小取决于需要的性质诱因的大小。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创业意愿不强的学生还是有创业意愿而不付诸行动的学生,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以下四个方面:自身能力和经验不足、资金缺乏、成功的信心不足、个人的个性和志趣不符。其中,资金缺乏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是最大的,学校的创业支持对大学生创业具有直接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经验不多,创新创业动机更多来自于学校教育。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对于创新创业培训方面才刚刚起步,我们要填补这个空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引导,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能力、意识以及对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高校办学定位与经济发展也具有共生关系。当前,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作岗位已造成冲击,未来工作岗位将越来越脱离传统的模式和要求,更多潜在的或前人未涉足的新型岗位会不断涌现,而未来的新型岗位必须由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来开拓。传统高等教育更多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走向社会后所应具备的能力培养。这种就业型人才往往缺乏创新和创业意识与能力,难以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经济环境中更好地开拓事业。美国是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发源地。目前,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之中,纳入到全美国家教育体系,其他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的培养也备加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已日臻成熟。国内对于创新创业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方面集中于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其研究成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另一方面是以高校学生为出发点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集中在不同类别高校(其中以高职院校为主)、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如商科、农科等)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及各类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从2010年开始,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开始增加,主要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主要需要哪些心理品质,以及如何教育培养的问题。2012年陆续出现一些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因素分析的讨论,比如创业恐惧心理等,并提出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到目前为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对策指导上面。
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更需要具体的创业创新环境,创业者最担心的是审批、立项太过繁琐。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创新创业提供好服务至关重要。李克强总理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希望我们的一些同事,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阻碍政府工作的大目标,那样做得不偿失。”政府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并广泛宣传,使创新创业思想深入到每个大学生心中也对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至关重要。
结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还不是很强,创业积极性还有待激发: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大学生能力;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多创业实践机会增长大学生创业经验;政府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拓宽社会融资渠道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并进行创业心理辅导等。这些方法和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业动机和积极性,让那些有创意意愿的大学生能创业、创好业。(作者单位:1.咸阳师范学院;2.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此论文为2016年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研究项目(陕高教生办〔2016〕6号)(项目号26)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赵强,陈秀元.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唯实(现代管理),2014-08.
[2] 姬玉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体系建设探索,学理论,2015-08.
[3] 戴吉,卢萍.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初探,延边党校学报,2014-10.
[4] 王炜丽,彭鹏,毕磊.创新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动机
国家崛起、经济增长,从根本上说是创新创业型人才比例及其创新创业意愿和行为决定的。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大众创新创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对创新创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期待激发广大中国青年的创新创业基因。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次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近年来,不仅出台了若干个包括了简政放权、金融支持等多个方面的鼓励扶持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文件,还在2015年设立了总额为400亿元人民币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大学生正处在最有创造力的年龄段,是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鼓励与支持下,在当前众多利好的外部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更应该带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兴趣和特长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动态,并激发其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的同时,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具备开创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从而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动机是一种人的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创业动机是指为实现创业而行动的个体的内在力量。不同人群的创业动机存在较大区别,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创业首先更多是为了生存,看重创业的经济回报;而有人把创业当作一种具有挑战性的事业来最求。大学生创业也是受到动机驱动的。大学生由于家庭出身、生活环境、知识能力、社会经验等不同,创业动机也有不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需要,因为大学毕业生供需比例失衡和待遇整体偏低,很多大学生会在毕业临近时考虑自己创业;二是经济需要,很多大学生为了尽快偿还国家助学贷款和改变窘迫的家庭经济生活状况选择自己创业;三是个性需要,有些大学生有很强烈的权力需要,渴望独立完成工作、渴望去控制,这种个性特征的学生会更倾向自己创业;四是经验需要,有些大学生把创业当作检验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体验,看到别人创业所以自己也创业,通过创业来积累经验和人生阅历,对成功要求不高;五是价值需要,这些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成就需要和责任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人往往有明确的目标,也往往创业成功率较高、成就也较大。
据调查,半数以上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认为创业可以获得更多发展空间,是积累经验、完善自我的过程。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大学生可以区分出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决策分析能力等众多创新创业所需能力,但对于自己是否具备这些能力,以及何如提高和完善这些能力的认识不足。对于是否了解国家和政府有关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的问题,大多数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或者有所听说过一些。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是有一定认识,也是有一定意愿的,但是多数大学生还并没有把这些意愿转化为实践的动力,把创业付诸于行动的比例不多,也就是说现在大学生创业的整体动机还不强。
动机的形成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来源于主体自身内在的需要,从而从内部产生一种推动力。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从大的方向来划分包括自然属性的需要和社会属性的需要两大类。自然属性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需要是通过经验积累、后天形成的,是一种高级的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创业的需要更倾向于较高层次的需要。外在原因,也叫诱因,是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诱因有正诱因和负诱因。动机往往是需要和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动机强度的大小取决于需要的性质诱因的大小。调查结果显示,不管是创业意愿不强的学生还是有创业意愿而不付诸行动的学生,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以下四个方面:自身能力和经验不足、资金缺乏、成功的信心不足、个人的个性和志趣不符。其中,资金缺乏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是最大的,学校的创业支持对大学生创业具有直接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经验不多,创新创业动机更多来自于学校教育。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对于创新创业培训方面才刚刚起步,我们要填补这个空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引导,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能力、意识以及对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高校办学定位与经济发展也具有共生关系。当前,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作岗位已造成冲击,未来工作岗位将越来越脱离传统的模式和要求,更多潜在的或前人未涉足的新型岗位会不断涌现,而未来的新型岗位必须由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来开拓。传统高等教育更多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走向社会后所应具备的能力培养。这种就业型人才往往缺乏创新和创业意识与能力,难以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现代经济环境中更好地开拓事业。美国是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发源地。目前,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之中,纳入到全美国家教育体系,其他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的培养也备加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已日臻成熟。国内对于创新创业问题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方面集中于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其研究成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素质教育与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实践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另一方面是以高校学生为出发点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集中在不同类别高校(其中以高职院校为主)、不同专业类别的学生(如商科、农科等)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及各类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从2010年开始,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研究开始增加,主要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主要需要哪些心理品质,以及如何教育培养的问题。2012年陆续出现一些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因素分析的讨论,比如创业恐惧心理等,并提出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到目前为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研究主要集中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和相应的对策指导上面。
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更需要具体的创业创新环境,创业者最担心的是审批、立项太过繁琐。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创新创业提供好服务至关重要。李克强总理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希望我们的一些同事,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阻碍政府工作的大目标,那样做得不偿失。”政府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并广泛宣传,使创新创业思想深入到每个大学生心中也对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动机至关重要。
结论:我国大学生的创业动机还不是很强,创业积极性还有待激发: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大学生能力;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多创业实践机会增长大学生创业经验;政府提供更多政策支持,拓宽社会融资渠道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并进行创业心理辅导等。这些方法和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创业动机和积极性,让那些有创意意愿的大学生能创业、创好业。(作者单位:1.咸阳师范学院;2.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此论文为2016年陕西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研究项目(陕高教生办〔2016〕6号)(项目号26)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赵强,陈秀元.大学生创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唯实(现代管理),2014-08.
[2] 姬玉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体系建设探索,学理论,2015-08.
[3] 戴吉,卢萍.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初探,延边党校学报,2014-10.
[4] 王炜丽,彭鹏,毕磊.创新心理健康教育 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