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百年名人大观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IA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卓三(1887-1962),原名建勋,字立卿,号卓三,1887年4月17日生于山东菏泽县西北乡刘屯村(今属菏泽市牡丹区李村镇)。系宋绍唐等曾经聘任的普通中学堂教员之一,后任山东省立第六中学国文教员有年。1925年任菏泽县教育局长。北伐战争后历任郓城、沂水两县县长,后赴博山办实业。抗战爆发后,积极参与抗战活动。晚年又曾参与县志修订,撰写文史资料。为清末民国时期菏泽县内知名人士之一,菏泽籍教育界知名人士刘泽民之父。
  求学期间入盟反清
  刘卓三幼年投师秀才油子干读私塾,稍长又转城内书院就读。1904年(光绪三十年),城内佩文书院改立为曹州府官立中学堂成立后,他又考入该官立中学堂。他天赋聪慧,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深受师长与同窗好友的爱戴与推崇。嗣被地方保荐山东优级师范学堂(相当于大专)深造。
  刘卓三自1906年负笈济南求学,入山东优级师范学堂,先后攻读六七年(整6年,跨7个年头),学习认真,毕业考试成绩优等,并于1911年(宣统三年)春送京复试合格,得以毕业,获得了举人功名和充任中学堂教员的资格。从而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菏泽、济南求学期间(最晚在济求学期间),一向追求上进的刘卓三,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积极致力于反清革命活动。
  参加曹州辛亥革命
  早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曹州府加入同盟会较早的宋绍唐、王鸿一、彭占元等人,就创办了有着“革命学堂”之称的曹州普通中学堂,作为活动据点。他们除聘请日本社会党员、学者丰田孤寒任西学教习外,还先后聘请同盟会员张达臣、段扩、李光仪等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功名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该校任教,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同盟会办学数年来,工作很有成效。在济求学期间,刘卓三即与曹州同盟会组织的领导人王鸿一、宋绍唐等人保持着联系。至1911年(宣统三年)春,刘卓三自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回到故乡后,即被王鸿一、宋绍唐、彭占元等人聘为曹州普通中学堂的国文教习。当年,“尚志社”在普通中学堂成立,刘卓三亦为其中成员之一。
  武昌起义爆发后,刘卓三亦随同王鸿一、宋绍唐等人召开“龙厅会议”以策动“曹州独立”的活动,因当时条件不够成熟尤其是官府消极抵制而失败;随后,刘卓三又参与王鸿一、宋绍唐等人领导的准备以武装暴动形式二次实现“曹州独立”的活动,但未来得及发动而清帝宣告退位,其所在的“尚志社”随之解体。
  1913年(民国二年),曹州普通中学堂并入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1914年又改为山东省立第六中学)任国文教师。刘卓三“学识渊博,能古达今,对青年学生爱护备至,深受学生欢迎和尊重”。据刘炳忠1991年所撰《刘卓三先生事略》一文介绍:“曾任菏泽私立南华中学校长16年之久的李真卿老先生,当年就是他的学生,至今时隔60多年,李老先生谈及他在省立六中读书的情景时,对卓三先生尚念念不忘,崇敬备至。”
  与宋绍唐之交往
  在普通中学堂(后改为山东省立第六中学)任教期间,刘卓三曾积极追随宋绍唐、王鸿一等人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进入民国,仍与宋绍唐有着密切的往来。
  对于刘卓三清末时期追随宋绍唐参加反清革命之事,菏泽旅台同乡会会长高秉涵先生在《敬念助我工读建中的乡前辈刘泽民先生》一文中即曾有介绍说,在当时被宋绍唐等人聘往曹州普通中学堂任教的进步人士或同盟会员中即包括菏泽县当地的同盟会员刘卓三:“外祖父宋公绍唐,系清末留日学生,为曹州地区第一位在日本东京入会的同盟会员。学成归国后,即与郓城【濮州】的王鸿一先生等,兴办教育,鼓吹革命。刘〔泽民〕主任的尊翁卓三先生,为清末童生,于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受聘曹州普通中学堂任教时,曾跟随外祖父参与〔反清〕革命行列,亦为曹州地区革命青年才俊之士。”
  由于在清末民初任教普通中学堂和山东省立六中期间,刘卓三与宋绍唐结下深厚交情,故刘卓三经常携带其子刘泽民前往宋绍唐家中走动。至1921年宋绍唐英年早逝时,刘卓三又携带其子刘泽民前往宋家,参与为宋绍唐送葬的行列。
  教育局长与支应局长
  1925年(民国十四年)前后,刘卓三升任任菏泽县教育局长。当时,乡坊学校稀少,为发展地方教育,他竭力提倡广办乡村小学,以便让更多的农村儿童入学读书。为培养师资,提高教学水平,他又在城内吕祖庙(现四完小北路口处)创办了国文补习班,并兼任教师,亲自授课。他为菏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使人难以忘怀。
  1925年至1927年间,军阀混战,菏泽地区为奉军、直军交替占领地带,战火连绵,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为维持社会秩序,减少民众摊派,避免军队抢掠民财,应付过往军队,菏泽地方贤达酝酿组成支应局,公推郭俊卿、刘卓三两人兼任支应局长。郭俊卿、刘卓三即利用他们在地方上的声望,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冒着生命危险与过境军阀头目周旋交涉,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情,受到民众的广泛赞誉。
  任知县(县长)为民除害
  1928年,北伐军方振武率部进驻菏泽。刘卓三受方振武之邀,参加了北伐军。不久,便经方振武举荐,被委任为郓城县县长。其后,刘卓三又转任沂水县长。在沂水县任内,他不畏强暴,抱着做官就要为民作主的态度,将横行鲁南、欺压百姓的张文周(山东巨匪刘桂棠之表弟)逮捕枪决,为地方上除了一大害。
  实业救国与抗日救国
  北伐战争后,山东长期处于国民党新军阀韩复榘的统治之下,吏治更为腐败,为此,刘卓三愤然离开政界,前往博山开办实业,走上实业救国之路。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刘卓三由博山返回菏泽故里。1938年夏,日寇侵占菏泽,刘卓三目睹日寇对家乡的蹂躏,激起了对日寇的满腔怒火,当即责备回籍的辅仁大学历史系毕业生次子惠元(字泽民):“国家遭空前国难,为何不参加抗战?共赴国难!否则枉受国家20年教育栽培。”并教育子女说:“际此漫天烽火中,哪一个不愿爱子围绕膝下?谁不贪恋家庭的甜蜜?没有国,哪有家?应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在其力促之下,其子惠元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工作。而刘卓三则不顾自己已年过半百,亦出面协同北伐时曾任师长的本县绅士丁省祥(字芷臣),在菏泽西北李村、高庄一带组建抗日自卫武装,开展抗日活动。
  其后,刘卓三又应国民党山东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徐国杰、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孙秉贤之邀,先后充任十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第三科科长、鱼台县长以及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粮服委员会主任等职。
  1962年10月,刘卓三病逝于故里,终年76岁。
  (据《菏泽百年名人大观—先驱英烈篇》)
其他文献
【人物档案:柴静,生于1976年,19岁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22岁到北广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2001年起担任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她曾经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她曾经故意在节目中反复询问王锡锌关于公款消费的数字;她曾经一人独面黑社会的威胁。2009年离开《新闻调查》,先后担任新闻频道《24小时》主播,新闻频道《面对面》主持人,20
期刊
中医认为,昼属阳,夜属阴;阳主动,阴主静;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所以,白昼阳时宜动养,夜间阴时宜静养。  人的肢体关节和周身经脉,应该时刻保持通畅和顺。气血是人体四肢百骸维持正常功能的动力,人体内的经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晚上睡眠时,人体气血流动减弱,早晨扳颈可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早晨睡觉醒来后,背朝北面朝南,平心静气,端正坐立,先两手十指交叉,按在后脖子处,眼睛望向南方,手与颈项各向相反
期刊
冬季补血正当时  中医认为,人的气色与脏腑气血的盛衰有关。尤其是充足的气血有滋养皮肤的作用,使皮肤光滑,面色红润。如果气血虚亏则会显得面容憔悴、皮肤衰老。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女性青睐补血养颜的原因。而冬季讲究收敛、收藏,是一个蓄积营养、调养身体的季节。尽管四季都可补血,但冬季人体的耐受能力比较强,因此可以说,冬季补血正当时。  “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一般不会单独存在,血虚常伴随气
期刊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给美国带来灾难,但它却让蒋介石的军队从此以后无需认真作战,可以静待盟国把胜利果实双手奉上。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A  第一反应是后悔  美国人关心其他国家和人民如何对待他们的灾难,这本是极为自然的现象。因为他们可以从这些国家的反应中分辨出敌人和朋友。在美国新结交的盟邦之中,苏联领袖斯大林个人当时的态度不甚清楚。倒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坦然承认,珍珠港事件让他舒了一口
期刊
罗亦农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被捕和遇害是中共历史上的大事。对于造成他被捕的叛徒贺治华,史书上很少提及。贺治华曾是朱德的第四任妻子。而且,紧急处决叛徒贺治华的机密行动是由周恩来领导并部署的。  生下女儿后背叛朱德  贺治华是四川开江县人,与朱德相识在上海。1922年,朱德远赴德国留学,贺治华也追随而来。1922年冬,36岁的朱德和19岁的贺治华结婚。对于贺治华,张国焘的夫人杨子烈在《往事如
期刊
“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停止活动,长达十年没有开会,1954年宪法和仅有的几部法律均被废弃,整个国家处于无法无天的混乱状态。但是,为了使“全面夺权”和“全面专政”合法化,在文革初期又出台了一个具有极大震慑力的文件——恶名昭著的“公安六条”。  “公安六条”的出台  1967年1月,“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当时,刘少奇和邓小平已被打倒,林彪被确立为“毛主席的亲密战友”
期刊
关于钓鱼岛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收藏的蒋介石日记,现将1970-1972年间日记中有关钓鱼岛的内容记述如下——  1曾设想联美制日  1968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发现钓鱼岛海域蕴藏有丰富的石油,翌年5月发布探测报告。冲绳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开始对钓鱼岛海域进行定期巡视,驱赶台湾渔民,并于1969年5月在钓鱼岛建立“八重山尖阁群岛钓鱼岛”水泥标柱,拆毁台湾渔民建在岛上的建筑物。台湾当
期刊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关系曾一度紧张。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防止国民党继续扩大军事冲突,采取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方式,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政治上取全国攻击  军事上取守势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一方面指示八路军、新四军在军事上坚决实行自卫;一方面在政治上对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1年1月14日,中共中央提出“在政治上军事上迅即准备作全面大
期刊
剖腹者直接于腹部割开十字形状,内脏爆裂流出,直至失血过多死亡。这只是古代日本人剖腹的方法之一,被称为“十文字切”。另外有“一字”、“二字”、“三字”几种切法。剖腹者如果过于痛苦会有一名助手替他斩首。为保仪态,女性的剖腹自杀者会绑起双腿。  以刀切开腹部的自杀仪式,被认为“光荣”。切腹自杀者日语称为“切腹人”,而切腹人如为了追随师父死亡而自杀,过程称为“追腹”。那位被找来作为助手在最痛苦一刻替其斩首
期刊
长征既然是战略转移,也就存在着人员的去留问题。  同转移计划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一样,留守人员名单也是由“最高三人团”一手决定的。在研究留守名单时,军事方面的干部征求了周恩来的意见,其他方面只告诉他一个数字。关于高级干部去留的标准,基本上是以李德等人的个人好恶划线的。  第一个被考虑留下的是项英。项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府副主席、中革军委代理主席,具有党、政、军全面工作经验,委任他为留守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