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豆根腐病是大豆主产区主要的根部病害。该病在苗期感病时,根系老化变色,根毛稀少,幼苗生长迟缓,叶片瘦小,甚至萎蔫、猝倒。严重时造成死苗,粒重下降,导致产量下降。防治大豆根腐病主要是科学选用抗病品种、优化配方法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化学药物防治。
[关键词]大豆 根腐病 发病原因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95-01
1、发病症状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有镰刀菌、丝核菌、腐霉和疫霉菌。即可单独侵染亦可混合侵染。不同病原菌引发的不同类型的大豆根腐病,其分布地区各不相同。大豆根腐病从大豆播后种子萌动至分枝结荚期都可发病。种子带菌可引致幼苗出土前发病。病菌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从气孔及生根上的伤口侵入,有的从下胚轴的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生长,造成种子腐烂。受害种子腐烂,种子幼芽变褐并畸形,最后枯死腐烂。幼苗期感病,病苗出土迟缓,子叶褪绿,亦或地上萎蔫、猝倒,在根部产生不规则形浅褐色病斑,凹陷或不凹陷,常环绕根茎在高湿条件下呈水液状,也可产生梭形红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暗褐色条斑,成条状纵向排列或主根和侧根变黑、腐烂。由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在茎、荚病斑表面部缠绕白色菌丝,后期生出褐色米粒大小的菌核。大豆发生根腐病后直接导致大豆植株矮小,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根和茎均变细,植株矮化。叶片提前脱落,结荚数和千粒重减少,造成严重减产
2、发病因素
2.1 土壤温、湿度因素
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适温为20-25℃,如果土壤耕层温度低于9℃,出苗则受严重影响。若播种期过早,土壤耕层温度低,再加上土壤含水量大,特别是低洼易涝、排水条件差的地块,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差,容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
2.2 肥力因素
施肥水平对发病有很大影响。重视磷肥,而忽视氮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的施用,营养失调,使农作物抗病性下降。重迎茬地块土壤速效氮、钾养分含量下降,硼锌钼等微量元素含量减少,营养匮乏,病原菌基数大,农作物抗病性下降。
2.3 土壤因素
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如沙壤土,轻壤土、黑土等)的肥沃土壤发病较轻;而土壤黏重,通透性差的白浆土、黏土地等瘠薄土壤上发病较重。垄作栽培可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含水量高,不利于病菌繁殖侵染、根部发病。
2.4 耕作因素
根腐病菌属土壤习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在连作条件下,病菌生育良好、繁殖快,土壤中菌源数量增多,发病重。大豆连作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使土壤环境恶化,破坏根部正常生理活动,降低根系生理活力,破坏共生固氨系统,抑制根吸收能力。导致大豆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连作年限越长,根腐病发病越重。一般垄作大豆进行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土壤含水量低,发病就轻;而平作大豆由于土壤板结并易发生涝害,使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病菌繁殖及侵染根部,发病较重。
3、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3.1.1科学轮作
解决重迎茬危害的根本途径是坚持3年以上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前茬作物以玉米、麻类、葱蒜、谷子、甘薯等非寄生作物为最佳。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亦可在重迎增施适当用量的石灰或粉碎的煤灰渣(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宜施用),对控制病害发生有一定缓解作用。
3.1.2提倡垄作
要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品种特点、生育期类型、枝结荚习性、管理水平确定适宜的密度,防止密度过大,根系因个体营养得不到满足而生长受阻,造成病害加重。
3.1.3适期播种
当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通过10-12℃时,可作为大豆适期播种的温度指标下限。同时根据土壤墒情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播种尝试直接影响幼苗出土的速度,播种过深加之地温低、幼苗生长慢、组织柔嫩、地下根部延长,根易被病菌侵染。一般播深不超过5cm。
3.1.4配方施肥
通过科学的测土配方技术进行平衡施肥。每667m2施用腐熟优质农家肥1.5-2.0 m3,要根据大豆有固氮作用的特点,合理补充氮肥,增施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如硼、锌、钼等肥料,可显著提高大豆对根腐病害的抵抗能力,开花结荚期补充营养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绿风95、云大120、动力100、富尔655等效果更佳。
3.1.5优选品种
可选用发病轻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实践证明,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
3.1.6精细耕作
进行精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要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大力推广深松耕法,改善大豆生育环境。要加强雨后清淤排涝工作,减少田间土壤含水量,保证田间土壤含水量不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为大豆根系良好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3.2 化学防治
3.2.1种子处理
用2.5%咯菌清(适尔时)悬浮种衣剂,或3%恶醚唑(敌萎丹)悬浮种衣剂拌种,每百公斤种子用药200~400毫升。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3%~35%甲霜灵粉剂或甲霜灵的复配剂拌种。
3.2.2治虫除草
虫害会造成大豆根部产生伤口,这对病菌侵染十分有利。因此要加强对潜根蝇、蓟马、跳甲等害虫的防治,对减少根腐病害发生有积极作用。要选用适宜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避免违规操作。某些化学除草剂因施用方法(低温、高湿情况下施用)和剂量不当,造成大豆幼苗药害,使幼苗根系发育迟缓,生长受阻,同时也加重了根腐病的发生。
3.2.3药剂防治
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立即将发病处进行深埋或烧毁,并在发病株原穴位撒施生石灰或草木灰,控制病情蔓延。发病初期可选用20%二氯异氰尿酸钠(莱菌清)可溶性粉剂400倍液,或2.5%适乐时悬浮剂1000倍液,或30%苯噻氰(倍生)1200倍液,或30%爱苗(本醚甲·丙环)乳油3000倍液,或40%根腐灵400倍液,或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霜脲(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烯酰吗啉·锰锌)可湿粉剂900倍液,可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剂500倍剂,或18%甲霜胺·锰锌可湿粉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叶面喷雾。以上任何一种农药加氨基酸液肥600倍液,或黄腐酸盐500倍液,加生根粉1000倍液喷施。每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交替使用,重点喷洒植株的主茎基部。如用以上药液同时浇灌植株根部,效果更佳。
[关键词]大豆 根腐病 发病原因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95-01
1、发病症状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有镰刀菌、丝核菌、腐霉和疫霉菌。即可单独侵染亦可混合侵染。不同病原菌引发的不同类型的大豆根腐病,其分布地区各不相同。大豆根腐病从大豆播后种子萌动至分枝结荚期都可发病。种子带菌可引致幼苗出土前发病。病菌直接穿透寄主表皮或从气孔及生根上的伤口侵入,有的从下胚轴的气孔侵入,菌丝在细胞间生长,造成种子腐烂。受害种子腐烂,种子幼芽变褐并畸形,最后枯死腐烂。幼苗期感病,病苗出土迟缓,子叶褪绿,亦或地上萎蔫、猝倒,在根部产生不规则形浅褐色病斑,凹陷或不凹陷,常环绕根茎在高湿条件下呈水液状,也可产生梭形红褐色或暗褐色大斑、暗褐色条斑,成条状纵向排列或主根和侧根变黑、腐烂。由丝核菌引起的根腐病,在茎、荚病斑表面部缠绕白色菌丝,后期生出褐色米粒大小的菌核。大豆发生根腐病后直接导致大豆植株矮小,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根和茎均变细,植株矮化。叶片提前脱落,结荚数和千粒重减少,造成严重减产
2、发病因素
2.1 土壤温、湿度因素
大豆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适温为20-25℃,如果土壤耕层温度低于9℃,出苗则受严重影响。若播种期过早,土壤耕层温度低,再加上土壤含水量大,特别是低洼易涝、排水条件差的地块,大豆幼苗长势弱,抗病力差,容易受病菌侵染,发病重。
2.2 肥力因素
施肥水平对发病有很大影响。重视磷肥,而忽视氮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的施用,营养失调,使农作物抗病性下降。重迎茬地块土壤速效氮、钾养分含量下降,硼锌钼等微量元素含量减少,营养匮乏,病原菌基数大,农作物抗病性下降。
2.3 土壤因素
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如沙壤土,轻壤土、黑土等)的肥沃土壤发病较轻;而土壤黏重,通透性差的白浆土、黏土地等瘠薄土壤上发病较重。垄作栽培可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含水量高,不利于病菌繁殖侵染、根部发病。
2.4 耕作因素
根腐病菌属土壤习居菌,可在土壤中腐生。在连作条件下,病菌生育良好、繁殖快,土壤中菌源数量增多,发病重。大豆连作根系分泌物、根茬腐解物、根际微生物的变化使土壤环境恶化,破坏根部正常生理活动,降低根系生理活力,破坏共生固氨系统,抑制根吸收能力。导致大豆植株代谢减弱,植株生育缓慢。连作年限越长,根腐病发病越重。一般垄作大豆进行中耕培土,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土壤含水量低,发病就轻;而平作大豆由于土壤板结并易发生涝害,使土壤含水量高,有利于病菌繁殖及侵染根部,发病较重。
3、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3.1.1科学轮作
解决重迎茬危害的根本途径是坚持3年以上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前茬作物以玉米、麻类、葱蒜、谷子、甘薯等非寄生作物为最佳。大豆重迎茬不可避免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重茬,适当迎茬,亦可在重迎增施适当用量的石灰或粉碎的煤灰渣(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宜施用),对控制病害发生有一定缓解作用。
3.1.2提倡垄作
要根据土壤肥力条件、品种特点、生育期类型、枝结荚习性、管理水平确定适宜的密度,防止密度过大,根系因个体营养得不到满足而生长受阻,造成病害加重。
3.1.3适期播种
当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通过10-12℃时,可作为大豆适期播种的温度指标下限。同时根据土壤墒情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播种尝试直接影响幼苗出土的速度,播种过深加之地温低、幼苗生长慢、组织柔嫩、地下根部延长,根易被病菌侵染。一般播深不超过5cm。
3.1.4配方施肥
通过科学的测土配方技术进行平衡施肥。每667m2施用腐熟优质农家肥1.5-2.0 m3,要根据大豆有固氮作用的特点,合理补充氮肥,增施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如硼、锌、钼等肥料,可显著提高大豆对根腐病害的抵抗能力,开花结荚期补充营养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绿风95、云大120、动力100、富尔655等效果更佳。
3.1.5优选品种
可选用发病轻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实践证明,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影响大豆产量与品质的有效措施。
3.1.6精细耕作
进行精细的土壤耕作,可以破坏板结层,为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在土壤耕作上,要坚持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旋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大力推广深松耕法,改善大豆生育环境。要加强雨后清淤排涝工作,减少田间土壤含水量,保证田间土壤含水量不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为大豆根系良好发育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3.2 化学防治
3.2.1种子处理
用2.5%咯菌清(适尔时)悬浮种衣剂,或3%恶醚唑(敌萎丹)悬浮种衣剂拌种,每百公斤种子用药200~400毫升。也可用种子重量的0.3%~35%甲霜灵粉剂或甲霜灵的复配剂拌种。
3.2.2治虫除草
虫害会造成大豆根部产生伤口,这对病菌侵染十分有利。因此要加强对潜根蝇、蓟马、跳甲等害虫的防治,对减少根腐病害发生有积极作用。要选用适宜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避免违规操作。某些化学除草剂因施用方法(低温、高湿情况下施用)和剂量不当,造成大豆幼苗药害,使幼苗根系发育迟缓,生长受阻,同时也加重了根腐病的发生。
3.2.3药剂防治
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立即将发病处进行深埋或烧毁,并在发病株原穴位撒施生石灰或草木灰,控制病情蔓延。发病初期可选用20%二氯异氰尿酸钠(莱菌清)可溶性粉剂400倍液,或2.5%适乐时悬浮剂1000倍液,或30%苯噻氰(倍生)1200倍液,或30%爱苗(本醚甲·丙环)乳油3000倍液,或40%根腐灵400倍液,或4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霜脲(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烯酰吗啉·锰锌)可湿粉剂900倍液,可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剂500倍剂,或18%甲霜胺·锰锌可湿粉剂600倍液,或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叶面喷雾。以上任何一种农药加氨基酸液肥600倍液,或黄腐酸盐500倍液,加生根粉1000倍液喷施。每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交替使用,重点喷洒植株的主茎基部。如用以上药液同时浇灌植株根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