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y17866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体会。
  一、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他们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和信任心理,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左右。
  处在中年级段的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他们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而且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由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动荡”的过渡时期,不听老师话的现象开始出现,班级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此时,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在学生的“动荡”中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
  高年级学生的智力有很大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中占优势,创造性思维也有很大发展;他们对新奇的事物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搜集物品、制作玩具、学习某种特长等,但往往见异思迁;他们常常把某些幻想当做人生目标,盲目崇拜某些明星;他们的独立意识进一步发展,常常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甚至比大人还高明,因此爱自作主张,顶撞老师和家长。
  二、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我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我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而是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三、提高认识,优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有高度认识。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要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师生双方共同创设的,尤其是要靠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进行创造性劳动,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美的情境,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形成教学模式。教师应正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这无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如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课堂教学效率必将提高。“让生活中的数学更语言化,数学中的语言更生活化”,在21世纪现代数学教学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二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概念本身高度抽象概括,与儿童的认识能力不相符,所以要鼓励学生课堂上多讲、多问,使数学符号具有儿童化的语言功能。如果思维已生活化了,语言仍依据书本上的文字,则未免有些教条,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更贴近儿童生活,毕竟学生才是课堂主体。一位教师教学简单的统计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讲到小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电视屏幕上有声有图地出现了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了实地收集数据的成就感,教学效率高,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教学模式,简言之,就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建构在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由一整套教学策略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方式。它具有科学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功能,它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库。
  四、运用游戏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创设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我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之舟,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然而兴趣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个性品质,学生的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和蔼可敬的形象,才能达到课堂上一呼百应,配合默契,从根本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一节数学课往往离不开教师的课堂提问,它一直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提问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师有效启发引导孩子们自主思考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让课堂提问更有效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所闻所感,就此问题谈谈想法和策略。  一、课堂提问要难度适中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遵循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摘 要: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实用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探讨。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学习情感 生活情境 教学反思 学习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
摘 要: 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预习 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维进入数
摘 要: 练习课是数学课的三种基本课型之一,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它既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思维的必由之路,又是培养、训练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心理、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上好练习课对大面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 数学课堂 练习设计 问题解决 思想方法  数学是美丽的,数据会说话,符号会引路,思想能震撼,方法会导航。然而数学的
摘 要: 本文基于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为主线,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入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是以数的认识与计算为主线,穿插其他内容进行编排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编排了整数的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及简便计算、小数的加法、减法等教学内容,显示计算教学如此重要。在小数的加法、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入“合作性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方式,这一做法,是很值得倡导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呢?作者从营造积极互信的合作环境;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拓展合作学习的时空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积极互信 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摘 要: 培养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想象等活动,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逐步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空间观念 培养方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组织教学,这种回归生活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