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中医病名考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07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曾学文教授对心脏病中医病名的考证颇有心得,文章从中西医角度对曾学文教授关于心脏病中医病名考这一学术思想进行整理和总结,阐述曾学文教授对心脏病中医病名、证名的认识。
  【关键词】 心脏病;中医病名考;曾学文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4-0001-03
  曾学文,1936年生,江苏盐城人,盐城市中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盐城附属医院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教授对心脏病中医病名的考证颇有心得,笔者现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曾教授认为中医学对心脏疾病的命名大体有以下4种情况[1]:一是以症状为主证。如心痛,《灵枢·厥病》曰:“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色苍苍如死状。”二是以体征为主证。如心水,《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河间六书》有云:“其肿,有短气,不得卧,为心水。”三是指生理功能失调。如心悸,《金匮要略》曰:“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伤寒论》177条有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论》356条亦有云:“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又如心厥,系由于气机升降功能紊乱所致,《伤寒论》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四是病理机制转归。如心痹,反复经感时邪,内侵于血脉心脏而致闭者痹也。《素问·痹论》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又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又如心胀,系因病久气血滞行,流通受阻致心肿胀大。《灵枢·胀论》云:“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又云“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心脏疾病的辨证命名,以脏腑、八纲及六淫辨证为基础,突出心的气、血、阴、阳、水、火、神、邪。为了体现心脏疾病的特有证名,在每一个心脏疾病的证名前冠之以“心”,以区别其他脏腑疾病的病名、证名。
  1 心悸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指患者自感心中急剧跳动,时有惶恐不安,不能自主,伴有心前区不适、颤抖不宁或脉见参差不齐的一种心脏病。心悸常常是各种心脏病及其他疾病累及心脏的首发症状之一。
  《伤寒明理论》中对心悸症状作了详尽描述:“悸者,心忪是也,筑筑惕惕然动,怔怔忪忪,不能自安者是矣。”虞抟在《医学正传》中描述了惊悸和怔忡的区别:“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是也。”
   根据心悸之临床表现,主要对应于现代医学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2]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前者包括:①窦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停搏;②异位心律失常,如房性逸搏及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等被动性异位心律和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室性)、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主动性异位心律。后者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①生理性冲动传导异常包括干扰和干扰性房室分离;②病理性冲动传导异常包括:心脏传导阻滞,如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一度、二度、三度)和束支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折返性心律,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常见房室结折返、房室折返和心室內折返);③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如预激综合征。
  2 心痛
   心痛指患者膻中及虚里部位由于心脏本体劳损而引起的以疼痛为主症,伴有心悸心慌、气短汗出、脉弦紧,经休息或治疗症状可获暂时缓解的一种心脏病。
  心痛病名首见于《灵枢·厥论》,根据严重程度和预后分为真心痛和厥心痛。“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色苍苍如死状。”《素问·脏气法时论》将心痛的部位与放射描述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金匮要略》亦云:“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诸病源候论·心痛病诸侯》将心痛依其病损部位及预后分为正经和支别络脉之不同类型,谓:“心为诸脏主而藏神,其正经不可伤,伤之而痛,为真心痛,朝发夕死,夕发朝死,不暇展治。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脉,为风邪冷热所乘痛也,故成疹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也。”
  根据心痛的临床特点,现代医学主要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指冠状动脉(冠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由于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冠心病有不同的临床表型。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其分为5型:隐匿型或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近年趋向于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原则不同分为两大类:①慢性冠脉病,也称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前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隐匿性冠心病等;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
  3 心痹
   心痹系指经感风寒湿热之邪,窜经入络,侵犯肌肉关节,损伤血脉,内舍于心,寒热汗出,骨节肿痛,心悸气短,胸闷乏力,两颧紫红,咳嗽咯血,脘胁胀满,下肢浮肿,脉滑数或有间歇的一种心脏病。
  《素问·痹论》首先指出,心痹的原因是反复感受时令之邪,侵及血脉心脏,使气血瘀滞,闭塞不畅。其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 心痹的命名和主要症状及病机,在《素问·痹论》中作了详尽论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淫气忧思,痹聚在心。”心痹有寒热之别,“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    心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炎等。感染性心内膜炎[2]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也可发生于间隔缺损部位、腱索和心壁内膜。
  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最常見的病因为病毒感染,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蠕虫等感染也可引起心肌炎。非感染性心肌炎的病因包括药物、毒物、放射、结缔组织病、血管炎、巨细胞心肌炎、结节病等。
  4 心胀
   心胀系指心脏本体或其心包受病劳损,肿胀发大,患者心下痞满,惊悸怔忡,心慌气短,甚则不得平卧,肤唇紫绀,肢体浮肿,脉数或不整的一种严重心脏病。
   心胀的命名和主要症状首见于《灵枢·胀论》。其云:“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其病机为“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其证候表现在诸多方面,《素问·平人气象论》云:“颈脉动,喘疾咳。”《金匮要略》云:“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备急千金要方》卷18大肠腑方痰饮第6有云:“凡心下有水者,筑筑而悸,短气而恐,其人眩而癫。先寒即为虚,先热即为实。故水在于心,其人心下坚,筑筑短气,恶水而不欲饮。”严重者出现心气虚脱,正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所云:“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心胀相当于现代医学各种心脏病之原发性或继发性心房心室扩大肥厚,如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2]是一类以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病。以心腔扩大为主,肉眼可见心室扩大,室壁多变薄,纤维瘢痕形成,且常伴有附壁血栓。瓣膜、冠状动脉多无变化。组织学为非特异性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特别是程度不同的纤维化等病变混合存在。病变的心肌收缩力减弱将触发神经-体液机制,产生水钠潴留、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以维持有效循环。但是这一代偿机制将使病变的心肌雪上加霜,造成更多心肌损害,最终进入失代偿。
   人群中血压呈连续性正态分布,正常血压和高血压的划分无明确界限,高血压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界定的。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5 心水
   心水是指患者表现为心慌气急,喘促烦躁,不得平卧,畏寒肢冷,皮肤青紫,腹大胫肿,小便短少,舌胖脉数的一种严重心脏病。
   《素问·气交变大论》第69云首先指出心脏受病,重则水肿:“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寐汗出,憎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14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刘河间在《河间六书》中更强调了心水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其肿,有短气,不得卧,为心水。”甚者水气凌心犯肺,咳嗽咯血,如《丹溪心法》咳血19:“心气虚耗,不能藏血,以致面色黄瘁,五心烦热,咳嗽唾血……”心水患者,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素问·脏气法时论》第22云:“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其病除心脏本体外,还常累及肺、肝、脾、肾诸脏。《金匮要略》云:“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水在肺,吐涎沫”“水在肝,胁下支满”“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肾,脐下悸。”
   心水主要见于现代医学中各种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心力衰竭[2]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
  6 心厥
   心厥是指患者表现为心乱气微,卒然心痛,大汗淋漓,面色惨白,四肢厥冷,神识昏蒙,躁动紫绀,舌青脉微的一种危险心脏病。
  厥,首见于《素问·厥论》第45:“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以阳气、阴气之衰分寒厥、热厥。仲景在《伤寒论》337条指出其主症机理为:“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素问·举痛论》指出,受寒剧痛可导致厥逆:“寒气客于五脏,厥逆上泄,阴气竭,阳气未入,故卒然痛死不知人,气复反则生矣。”心脏以气为本,血为标,阴为体,阳为用。心气衰脱,心阴枯竭,血脉瘀滞,壅塞心窍,使营卫不通,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不能畅达于手足,以致厥冷不温,发为心厥。若阴阳之气不相维系,终至阴阳离决,则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二便失禁而发为心脱。心厥脱是心脏病的终末表现,可以相继于心脏病由气及血,由血及水之后,也可以突然直中,出现于心脏病之早中期,或是由于其他疾病突然恶化发生心厥脱。
   心厥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脏骤停。心脏骤停[2]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存活,否则将发生生物学死亡。
  7 双心病
   临床上以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呼吸困难为主症者,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的范畴,部分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精神神志方面的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失眠多梦、心烦嗳气等,可称之为“双心病”。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双心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血管神经症。近年来认识到,心血管疾病可以且常常和精神心理问题共存,两方面互为因果且相互影响。这类患者由于临床症状多变,临床表现不典型,尽管进行了大量客观检查,甚至进行了过度干预,但由于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反复就诊,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以上是笔者对曾学文教授关于心脏病中医病名考这一学术思想的整理和总结,随着人们对疾病了解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病名会陆续出现,如双心病就是近年来现代医学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新认识。期待心脏疾病更加贴切的中西医病名对照,以便使中西医融合互补更为精当。
  参考文献
  [1]宋俊,顾月星,郑兴忠.心系说——曾学文临床经验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7-35,150.
  [2]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5-345.
  (收稿日期:2019-11-22 编辑:刘 斌)
  作者简介:倪其猛(1977-),男,汉族,本科,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E-mail:[email protected]
  通信作者:江磊磊(1971-),女,汉族,博士,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疾病研究。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优选复方黄苦膏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可能影响成型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考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混合提取湿膏与油溶性基质在75℃下混合,将水相缓慢倒入油相,搅拌至冷却即得。结论:优化得到的成型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  【关键词】 复方黄苦膏;湿疹;正交试验;成型工艺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
期刊
【摘 要】 目的:综述并分析基于仲景的柴胡桂枝汤对治疗情志病的理论与临床探讨。方法:从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两方面探讨柴胡桂枝汤对情志病的治疗,在此基础上分析柴胡桂枝汤治疗情志病的可行之处。结果:柴胡桂枝汤对情志病的治疗,不仅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而且具有现代医学的依据,疗效非常显著。结论:柴胡桂枝汤对情志病的治疗具有广阔前景。  【关键词】 柴胡桂枝汤;情志病;仲景思想  【中图分类号】R222
期刊
【摘 要】 目的:测定黄脚胡蜂的脂溶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浸渍法提取脂溶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化学成分。结果:从黄脚胡蜂脂溶性成分中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油酸乙酯 (57.82%)、亚油酸乙酯(11.76%)、棕榈酸乙酯 (8.32%)、苯乙醇 (8.08%)、丁二酸二乙酯 (3.48%)。结论:黄脚胡蜂的脂溶性成分中含量较高的亚油酸乙酯和棕榈酸乙酯具有抗炎的作用,这与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药材蕤仁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的方法。结果:果核质坚硬、呈不对称的扁心脏形或扁卵形,呈深棕色至暗棕色,有凹凸的浅纵沟壑。粉末中含有较多的石细胞,果皮细胞和油管;将提取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以氯仿-乙酸乙酯-乙醇(2∶[KG-*3/5]1∶[KG-*3/5]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气熏后,供试液色谱中,在与熊果酸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显
期刊
【摘 要】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人群已趋于年轻化且发病率逐渐攀升。李应存教授认为气虚血瘀是腔隙性脑梗塞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并善用敦煌医学卷子法国编号P.3930疗风虚瘦弱方治疗此病。文章总结李应存教授运用敦煌古医方治疗腔隙性脑梗塞经验,以飨同道。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塞;敦煌医学;疗风虚瘦弱方;李应存  【中图分类号】R294.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文章总结马科教授辨治肝癌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马科教授认为,原发性肝癌为病,总因先天正气不足,后天感受外邪导致。致病因素有疫毒袭肝、情志不畅、气血瘀滞,或者后天气血化生不足,肝失所养致病。肝癌早期责之气机郁滞,中期湿热瘀血不散,晚期气血津液受损,诸脏皆受累,以肝肾为重。故肝癌早期宜调理气机,疏通经络。中期宜排解湿热,消散瘀血。晚期尤当补益肝肾,恢复正气。马科教授治肝总以疏法为主,兼以补法
期刊
【摘 要】 目的: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靶点及大血藤的干预研究。方法:基于CTD(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筛选类风湿性关节炎靶点,通过KABOX和DAVID对RA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借助STRING结合Cytoscape 对RA(Rheumatoid Arthritis)通路中关键靶点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基于分子对接(SYBYL 2.1.1)研究大
期刊
【摘 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酒炖白芷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相关信号通路和疾病的关联性,揭示酒炖白芷药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酒炖白芷中27个活性成分,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PharmMapper)方法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而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作用靶点-通路网络,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酒炖白芷的作用机制。结果:根据疾病-作用靶点-通路网络分析,涉及偏头痛的关键靶
期刊
【摘 要】 日本汉方与中国中医药同源异流,同根异枝,但又各具特色,尤其在药物用量上有较大差异。文章分别从对度量衡考证的差异、药物价格影响、药物炮制、常用剂型、服药习惯、医生用药经验、水质不同、国民体质差异等9个方面探究中日两国药物剂量差异较大的原因,总结日本汉方用药剂量较小的影响因素,为中医药用量合理化和规范化提供客观依据,以期两大医学体系能够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关键词】 日本;汉方;剂量 
期刊
【摘 要】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难治性疾病,西药治疗本病存在副作用大、易复发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秦国政教授运用经方小青龙汤治疗本病验案一则,揭示了经方在治疗本病中的价值。秦教授认为“夜咳肺金寒”,小青龙汤治以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合用补肺汤补脾益肾,治病求本,加入“调免方”以促正气抗外邪,疗效明显。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经方;秦国政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