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台云计算

来源 :传播与制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0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随着IT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近年来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3G、4G等高速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由以前传统的媒体通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逐渐转变为手机、PAD等移动互联网终端。各类型的新型媒体,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普及,赢得了众多受众的喜爱。新型媒体的发展之迅猛,传播范围之广泛,都大大超出了媒体人的预料,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媒体的发展格局来看,传统媒体的覆盖人群逐渐缩小,影响力下降,市场份额渐渐萎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将新型媒体当成了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新型媒体由于体制灵活、思维开放、所受各方面限制更少,所以能够更加快速的贴近受众人群,在话题设置、舆论影响、传播范围等方面能力逐渐增强,很多时候甚至超过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习近平主席2013年12月在庆丰包子铺吃包子、2014年2月突访南锣鼓巷等消息都是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首发,而传统媒体只能在第二时间进行跟踪报道。传统媒体已经面临了全面的危机,如果再不进行改变,无疑将彻底丧失宣传战场的主导地位。
  能否继续掌握未来宣传战线的话语权,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也提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要做到融合发展,我们就需要研究新媒体为什么拥有这么大的能量,如何做到业务的快速部署,其中可以看到云计算技术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是通过简析云计算的技术特点,畅想如何能够让云计算技术也能够为传统广播电台在媒介融合的发展中助力。
  二.什么是云计算
  谈云计算技术特点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到底什么是云计算。关于“云计算”这个名词的起源是什么呢?在传统绘制网络拓扑图中,常使用云符号来表示不需要详细绘制的网络系统,比如规模较大的局域网、城域网、互联网由于细节众多,无法也没有必要在拓扑示意图中进行详细的绘制,绘图者一般就会使用云图标来代表。
  随着网络技术和虚拟化计算技术的发展,在计算应用交付中,实际的技术系统架构能够做到对用户透明,用户也没有必要了解技术系统的构成细节,而更关心的是所交付的计算交换能力等。这种计算能力的交付方式与网络拓扑图中云符号的含义基本相似,于是这种通过网络技术和虚拟化技术进行计算、存储能力的计算方式称为云计算。
  但到底什么样的技术才能称作“云计算”却有很多种说法,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1.主流的虚拟化技术介绍
  要谈云计算就不能不说到虚拟化技术,这是云计算能力的基石。云计算的能力交付必须通过虚拟化软件,将底层的实体硬件设施(服务器、交换机、存储)进行云化处理后,将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释放出来,形成统一的管理池,然后再进行按需分配,这完全改变了原来服务必须与提供支撑的硬件一一对应的传统结构。
  举个例子,原来传统的服务器就像一个一个的装满水的水缸,服务器所能提供的服务能力就是水缸中的水,用户如果需要用这个缸里的水就必须走到这个水缸旁用瓢舀起使用,由于每个缸中的水瓢不同(及服务器中部署的应用不同),所以有的缸中水舀的多,有的缸中水舀的少。但是由于每个水缸都是独立封闭的,A水缸中的水即使用了很多,而B水缸中的水还有很多的剩余,也没有办法将B的水给A。在实际系统建设中,没有使用虚拟化技术的技术系统,经常出现有的服务器应用压力已经很高不堪重负,但运行轻量化应用的服务器资源却大量闲置浪费。
  而虚拟化技术就相当于修建了一个水池,将这些大缸中的水统统倒到这个水池中,当用户需要用水时,给用户提供一个水管按需供水,如果用户的需求增长了,就跟换一根更大口径的水管即可;而需求减少后,减少供水量即可。这样的分配方式极大的优化了有限资源的分配效率。同時我们也可以建多个水池同时为用户供水,A水池水管意外中断后,自动由B水池的水管供水。这个自动接管的技术就是我们在虚拟化技术中经常提到的一个名称“HA(High Available)”即高可用性。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虚拟化了过后,那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下到底主流的虚拟化技术有哪些?目前最主流的虚拟化工具有三种:VMware、KVM、OpenStack。
  VMware(Virtual Machine ware)在虚拟化和云计算基础架构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它可以更简单、灵活、敏捷地交付服务来提高计算效率。支持在保留现有投资并提高安全性和控制力的同时,快速向云计算的过渡。VMware支持几乎所有操作系统版本,配置简单,很少的人工就可以维护的很好,能实现虚拟机和上层管理工具的无缝结合。同时VMware架构健壮,具备优秀的文档资料以及便捷易用的部署和管理接口,但其软件系统是封闭的,软件的发展路线完全遵循VMware自己的发展目标,用户或消费者在这方面没有任何控制权。
  KVM(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是是Linux下x86硬件平台上的一个开源的系统虚拟化模块,包含一个可加载的内核模块kvm.ko的虚拟化核心架构和处理器规范模块。使用KVM,可允许运行多个虚拟机,包括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每个虚拟机有私有的硬件,包括网卡、磁盘以及图形适配卡等。目前主要针对RHEL虚拟化,适合很少数量虚机的小型企业,管理简单。KVM是一套轻量级的虚拟化管理程序,性能和实施的简易性的部署非常简单,在小规模系统中非常实用,但当面对大规模应用时,KVM的管理能力就变得不足了。
  OpenStack是一个由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发并发起的,以Apache许可证授权的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项目。OpenStack与KVM技术其实一脉相承,它是一套工具集,通过几个主要组件来管理KVM,实现创建删除虚拟机等一系列操作。作为一个开源系统,很多大公司都在支持OpenStack发展(IBM,红帽、思科、惠普,华为等),它的社区拥有超过130家企业及1350位开发者。OpenStack的发展是多元化的,比如华为、H3C等公司的虚拟化产品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再发展而形成的。然而这也带来了问题,就是OpenStack部署和架构的实施和维护成本较比VMware有了陡然提高。OpenStack入门门槛较高,但是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你将从中受益,因为不必支付高额的版权费用。VMware虽然在小规模安装时相对容易,但是随着规模扩大,事情就变了。   2.IaaS、PaaS与SaaS
  云计算技术按照不同的交付方式分为了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及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及服务三种。
  IaaS服务是基于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物理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对物理资源进行抽象,使其成为可以被灵活生成、调度、管理的基础资源单位,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生成一个可统一管理、灵活分配调度、动态迁移、计费度量的基础服务设施资源池。进行虚拟化资源管理,使资源粒度标准化,实现对虚拟化资源的申请部署、变更回收、统计监控、调度优化等管理操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系统开发及维护的难度和复杂度。我们前面讲的虚拟化技术主要作用的就是IaaS服务。这是一种提供基础资源虚拟化服务的方式,比如我们熟悉的阿里云提供的云服务器租用服务就是典型的IaaS服务,用户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定制自己所需云服务器的CPU核数、内存大小、存储容量、接入带宽等。
  PaaS服务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用户基于PaaS平台可以快速开发自己所需要的应用和产品。PaaS为用户及软件服务提供统一支撑能力,能够提供相应的接口,包括并不局限于数据库、中间件、公共数据访问、流程管理等组件。其中,资源适配服务用于适配IaaS 服务,实现资源服务的统一调度;公共能力服务负责提供用户业务所需要的各类公共能力服务,并采用智能引擎对各任务进行流程串联;运营支撑服务提供面向运营所需要的相关基础支撑能力;业务集成服务实现各类业务所需要的相关软件与服务的集成整合;平台开发接口负责对外提供统一的API及SDK。国内比较典型的PaaS服务提供商有百度应用引擎Baidu App Enginee(BAE)、新浪云Sina App Engine(SAE)、腾讯云平台Qcloud、阿里云Aliyun Cloud Enginee(ACE)等。
  SaaS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对于许多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采用先进技术的最好途径,它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如广电系统中的云采编、云制作、云媒资及云桌面等应用就是典型的SaaS服务提供方式。
  IaaS、PaaS、SaaS之间的关系举个例子:IaaS就像是开发商提供的毛坯房,他搭好了系统结构的架子,但是你要装修成什么样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也需要你自己亲力亲为;PaaS就像是精装修的住房,开发商不光提供了住宅的基础结构,还将水、暖、电、气、地板、瓷砖等都给你铺好了,你需要的是根据这些条件再去购置家具、电器就能决定你家是美式乡村风格还是欧式巴洛克风格;而SaaS就像你去租住的酒店,所有的家具、电器、包括服务员都给你准备好了,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决定入住哪里即可。
  3.公有云、专属云与私有云
  云计算按照实施搭建的对象不同,也可以分为公有云、专属云和私有云三种,也有一种分类法将云系统分为公有云、私有云与混合云三种。这两种分类法中公有云与私有云的概念都是相同的。
  公有云是指由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搭建,提供给用户使用的云平台,公有云一般通过互联网来提供服务。公有云被认为是云计算最广泛的存在形态,目前提供公有云服务的供应商一般分为以下四类:
  (1)三大运营商及传统的IDC提供商:天翼云、中国移动云服务、易享云、世纪互联等
  (2)传统的IT厂商:IBM"蓝云计划"与“智慧城市”、HP云、浪潮、联想、华为Cloud+云、H3C华三等
  (3)互联网提供商转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亚马逊、Google、阿里云、百度云、盛大云、QQ、新浪等
  (4)软件厂商:微软、Vmvare、Salesforce、Citrix、Bizapp、用友软件等。
  私有云是指是为一个客户单独使用而构建的,因而提供对数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控制。该公司拥有基础设施,并可以控制在此基础设施上部署应用程序的方式。私有云可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的防火墙内,也可以将它们部署在一个安全的主机托管场所,私有云的核心属性是专有资源。由于私有云拥有较强的安全性和自主可控性,所以私有云是在广电系统的制播系统最为广泛使用。但是私有云也有很明显的弊端,就是系统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成本收回速度慢,同时需要自建运维和安全团队,压力较大。
  为了解决私有云的上述弊端,同时由不因为公有云安全、系统资源完全掌握在第三方服务商手中受制于人的问题,发展出了混合云的结构。就是将公有云和私有云结构进行有机的结合,将用户敏感、需要较高安全性的数据和应用部署在私有云当中,而将需要向公众提供服务或需要通过互联网接入的应用和数据部署在公有云上。如此混合搭配来达到最佳的效果,实现既安全又省钱还方便的目的。混合云是近年来云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专属云是在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它严格意义上应该属于行业云中的一种,是由广播行业联合组织并建设的,用以解决行业内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问题。从性质上来看,专属云是公有云中的私有云,是私有云中的公有云,同时他也是一种混合云;从功能上来看,专属云是用于链接公有云与私有云的一朵独特的、不可缺少的云。是行业内为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和信息安全性的混合云架构。专属云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公有云服务商不能提供满足广电行业特点要求的云服务产品,而如果让每个电台、电视台都去自建私有云,一是资金上不是每家都有这个经济实力,特别是地市一级的广播电台;二是效费比实在太低,资源浪费,同时行业内资源也难以跨系统快速流通与整合。所以就需要建设一个全行业层面的专属云为各级广播电台提供一個行业通用的云平台。云平台能够提供通用的工具集来实现各种应用,也能根据需要提供个性化的IaaS、PaaS和SaaS服务给各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广播云平台就是专属云的一个很好尝试。   三.云计算技术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前面讲了那么多云计算技术的技术构成与特点,其实可以看出,云计算技术高效、灵活、低成本的特点正是新媒体企业手中的一把屠龙刀。借助云计算技术,各种WEB、APP应用等服务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快速部署,从而为企业提供充分的试错空间,同时以最快的速度来抢占市场与用户。以前企业要上线一款应用需要首先采购硬件设备(服务器、存储等),然后购买各种支撑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等),接着去电信部门购买互联网接入带宽,才能进行软件开发,最后部署上线。同时应用上线后根据应用的用户规模调整硬件规模,用户少硬件多成本浪费,用户多了硬件不能支撑又不能及时进行扩容(毕竟还有采购和上线的周期),轻则应用卡顿,重则服务中断。这种冗长的流程在互联网速度下显得格格不入,而这却是我们传统广电行业最常进行的项目运行模式。常常我们自省,广电企业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今年立项、明年招标、后年实施的“龟速”进行。
  而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开发模式是什么呢?用户或企业只需要关注如何做好软件本身即可,底层的支撑平台完全交给云,上线初期可以先开通较低配置的云服务器和较低的带宽以节约成本,当出现用户大规模增长的情况时,云服务提供的动态弹性计算功能可以自动更具访问量快速扩展云服务器的能力和数量以及接入带宽,以满足服务正常运转的需要。而当用户规模回落后,云服务自动降低云服务器配置数量与接入带宽,实现低成本的运转。这种模式完全将用户从基础资源的维护中解放出来,可以将百分之百的精力放在如何做好软件、系统本身。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服务质量,还能大幅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为用户赢得了最重要的时间。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虽然是一句电影台词,但确真正成了云计算作为新媒体企业杀手锏的核心原因。广播电台要想与新媒体竞争就必须采用同样的技术武器来建立融合媒体平台,把大家拉到同样的竞技平台上,长枪短刀去对抗洋枪洋炮的历史如果在互联网时代继续发生,那只能一败涂地。广播电台什么业务或者应用适合使用云计算技术呢?
  首先就是台内自有的各类的新媒体APP应用、WEB应用、网站、邮箱等,前文已经分析过,这种类型的应用天生就具备云计算技术的基因。目前绝大部分的新媒体企业都将自己的APP、网站等部署到公有云服务器上去。低成本、高效的平台支撑能为这类型应用极大助力。当然当专属云成熟后,将应用部署到专属云上也绝对是广播业内很好的选择。
  第二类就是电台的互动信息平台。所谓互动信息平台是指搭建的通过采集各类新媒体SMS平台(如微博、微信平台等)上电台公众号内的粉丝互动内容(@、回复、私信等),使用技术手段过滤、整理、分析后、将信息分类聚合显示给电台主持人、编辑、导播等电台节目播出人员,以提高节目互动程度,增加受众参与感的技术平台。这类型的技术平台由于信息源均来自互联网,同时由于不同时段的节目、不同主持人、不同主题的节目都会带来动态的信息量,例如节目中存在抽奖环节或者有大型突发事件时,听众的互动量会发生激增,活动结束后信息量又会出现骤减,非常适合部署到公有云平台上,并使用弹性计算和接入技术进行保障。
  第三类是建立云化的广播电台生产系统。这个生产系统不应该仅限于对声音的制作和生产,还应该紧贴融合媒体发展趋势具备视频、图片、文稿等全媒体的制作生产能力。系统可以采用混合云的架构,将有较高安全性要求的节目核心资料和发审流程,以及有较高负载的精编、转码等应用部署到私有云上,而将生产资料、接入、编辑、初编、编目等工作部署到公有云上。保证节目生产者(编辑、记者或第三方等)能够随时随地的在任何有互联网接入的地方即可进行快速的生产与发布。同时能够做到一次生产多次发布,即相同的生产内容能够快速批量发布到广播、网站、APP、公众号、新媒体平台等各种传播渠道中去。
  第四类是建设云化的轻量级播出平台。这种播出平台部署在公有云或是私有云上,能够快速的汇聚和发审源自互联网途径的内容,并实现快速播出。随着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经常突发式新闻的第一落点传统媒体已经很难抢到。例如深圳塌方事故、天津港爆炸、四川雅安地震时,第一时间的消息发布者几乎都是处于事发现场的居民,通过手机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发送。所以互联网改变了原本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时间上很难与新媒体竞争。但是新媒体上的信息也具备海量、未经证实和缺乏深度等缺点,于是如何占领新闻的第二落点进行深度报道和信息汇总就应该成为传统媒体争夺的制高点。这时轻量化的云播出平台提供的通过互联网进行内容快速播出的能力,给记者、编辑、主持人提供了快速争夺舆论制高点的利器。
  第五类就是云化的技术运维和办公平台。建设一个跨台的行业技术运维与办公平台能够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技术环境。通过云平台,可以将全行业的设备故障问题通过自动或录入的方式进行汇总,并进行大数据分析技算出同类设备的生命周期和可靠性参数,为全行业的技术工作者提供数据参考与预测。同时整个行业的专家或厂家的技术支持人员也能够通过平台进行远程的技术问题的诊断与定位,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结语
  云计算技术已经不算是一个太新兴的技术了,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各项标准与规范也都在制订中。它的优势已经越来越被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与管理者所认可,但并不是云计算就没有缺点。
  首先在系统规模不足的情况下(特别是私有云与混合云),云计算并不能充分发挥其高效低价的优势,需要超过一定的平衡点才能到达节省费用的目的。但是根据摩尔定律,云计算的平衡点一定会越来越低,使用的门槛也会持续降低。
  其次就是云平台的安全问题,目前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规范都是针对传统IT系统的,并不完全适用于云平台。虽然云安全的标准也已经在制定中,但实际应用中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2015年苹果的XCode漏洞、和网易邮箱的大规模用户信息泄露事件都是云安全上出现的重大问题。如何在保持便利性的同时保障安全性是未来云计算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
  总之,云計算确实是可以称为改变了整个互联网世界的技术,如何更好的利用这项技术服务传统的广播电台业务,从而最终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完美融合,将成为未来较长时间内的技术研究方向。B&P
其他文献
四.美国ATSC 3.0的发展及应用  尽管ATSC1.0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非常普及,其基础性的构成技术已经使用了20年。技术在不断演进,观众的期望也在日益提升。美国高级电视系统委员会(ATSC)启动了新一代广播电视系统研究工作,即ATSC 3.0。ATSC 3.0的宗旨是提供更高品质的音视频,提升观众的电视观看体验;改善和提高固定和移动设备接收的灵活性;提高访问的便捷性、个性化和互动性。ATS
期刊
8月21日,BIRTV2019展会首日,索尼发布首台支持4K拍摄、搭载3芯片CMOS成像器系统的2/3英寸型的旗舰级XDCAM肩扛式摄录一体机PXW-Z750,这也是该款产品的全球首发。XDCAM家族的这一新成员优化了新闻和现场节目制作应用,包括比赛直播、杂志节目、无脚本电视和纪录片拍摄。该产品在本届BIRTV产品、技术及应用项目评选活动中还荣获了产品奖。索尼影像产品与解决方案公司高级总监上田康夫
期刊
随着屏幕越来越大,观众对于清晰度和画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清已经不能满足需求,4K成为发展趋势。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4K方面也领先广电行业,在2017年底,全国首先开通4K电视频道;如今广东电视台又创造了一个首次,那就是首次采用ARRI AMIRA讯道解决方案录制4K HDR节目《青春歌谣》,这在全球也是首次。  将电影画质带入电视  在电影界,ARRI摄影机的地位有目共睹。这个德国的百
期刊
随着到2021年视频有望占全部互联网流量的82%(比当前高10%),业界正在采用新视频编码和解码方式确保更高效网上传输。  因此,市场现在正转向更好的压缩(改进30%-70%)。由于视频文件缩小意味着更高质量内容可在现有网络上传输,在降低传输成本的同时用户体验更丰富、更有吸引力,因此这很重要。  管理编解码和平台选择  大多数公司将必须采用更细致入微和讲究实效的方式采纳和支持新媒体编解码。当前,有
期刊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草谷公司成立60周年,亦为草谷中国开展业务20周年。  1999-2002年,泰克公司分拆GVG,草谷以GVG的品牌在华正式开展业务,成为较早进入中国广电市场的外国品牌之一。  2002-2011年,汤姆逊集团收购GVG,在华继续拓展业务。  2011-2014年,汤姆逊集团分拆GVG后和Canopus公司合并成GV,草谷品牌再一次进入独立运营时期。  201
期刊
新一轮数字化浪潮将带来深刻变革。如果我们更仔细观察这一变革,我们可以看到它出现付费电视运营商必须成功应对的三个格局。  第一个是技术格局。在技术层面,可以观察到一些潜在的趋势。第一个趋势是越来越水平化的消费设备。  从本质上讲,消费电子(C E)和IT行业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视频业务,而原生IP设备正在成为常态。在这个崭新的IP生态系统中,视频设备必须有良好的表现。因此,我们看到一个不再由STB中间
期刊
从企业IT到金融、制造业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所有行业,区块链将会极大地改变许多行业,这已不是什么秘密。随着该技术将继续扩展到加密货币之外,并为互联网开启一个新时代,基于区块链的新应用和用例正不断涌现。  简单地说,区块链指的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它可以被多个贡献相同数据主体的系统共享,在具有所需访问权限的人之间创建一个共享的记录系统。它最大的优点之一是数据不能被篡改,也就是它是不可变的,原因是每个交易
期刊
序言  业界周知,播出系统是全台最复杂、安全性要求最高的系统,而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则是播出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在设计建设播出系统时,我们始终致力使数据库安全稳定运行。但在现实场景中,由于数据库故障导致的播出事故仍然常发,影响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将导致大面积长时间停播,恢复时间较长。本文就播出系统数据库的几个经典架构展开讨论,供读者参考。  一.共享盘阵双机热备数据库  双机热备数据库架构见图1,
期刊
过去几十年里,音频技术多次改变了面貌。不过,迄今为止最大的变化是从模拟转换到数字,并且一旦音频被转换为比特和字节,它就使我们能够做过去似乎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们不仅不再线性录音,而且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不再以线性方式工作,随机访问现在为我们录音、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我们当前正经历音频业另一巨大的转变,现在音频技术能够增强用户体验,促进质量提高或增加个体隔离性,以及往往以质量为代价的即时交付。以下的技术
期刊
感谢美国,感谢特朗普,中兴事件让我们知道了芯片的重要性,华为事件让我们知道了5G的重要性,特别是这两个事件让我们都知道了拥有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上个月的世界移动大会上,5G风头正健。各国各公司都在5G部署上快马加鞭。高速率、低延迟、高容量的5G网络对广播电视台有巨大的潜力,因此当前广播电视台明智的做法是尽快了解和掌握5G技术以及它如何影响广电业的发展。  5G时代,内容依然为王,而视频是5G的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