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慈欣《三体》的成功将中国科幻小说再次推入大众视野当中,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法、文化分析法和现实批评法对《三体》中的道德困境进行研究。从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三体》中的道德困境进行解读。《三体》作为现象级小说,深刻地反映了整个地球乃至宇宙的生存现状,通过种种现象折射出人类文明的冲突。
关键词:《三体》 伦理 道德困境
一、社会转型中的道德困境
道德这个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德就是社会准则规约和个人品质的统一。道德不像法律那样刚性界限分明,道德更多的是从人们内心的善恶之分来评判,不同社会的道德准则会有差异。所谓的道德困境就是当代的社会道德在面临选择时会遇到冲突和混乱,整个社会道德分化出各种不同的状态。道德缺少了有效性,给生活和选择带来了很多困扰。
《三体》的时间跨度极大,从第一部中的特殊时期,到当代社会,再到三体出发开往地球的危机纪元(201X年—2208年),之后罗辑与三体抗衡的威慑纪元(2208年—2270年),从2270年到2272年的动荡的两年,再到人们为了地球生存下来的广播纪元(2272年—2332年)和掩体纪元(2333年—2400年),到最后就是结尾的银河纪元了。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动荡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去思考道德和生存到底何去何从,到底如何平衡,提醒着我们人类社会所宣扬的文明在宇宙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
(一)特殊时期的经历
在《三体》第一部中,在谈到叶文洁时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叶文洁对人类的绝望,更加坚定了自己与三体文明联系的理想。叶文洁是受害者,经历过一段悲惨经历,自己也成了施暴者。
(二)危机纪元的社会转型
在星际中远航的几艘飞船都面临着能源匮乏的窘境,唯一的生存方法就是掠夺他人的资源。于是舰队之间互相攻击,几秒之差就决定了胜负,最终只有两艘舰队作为胜者携带着能源继续远航。无际的宇宙在它黑暗的怀抱中哺育出了黑暗的新人类。
把同伴消灭夺取资源这在当今看来是惨无人道的一种做法,中国一向推崇舍生取义,不仅不能有损他人利益,还要尽可能地为他人服务。这些道德在太空舰队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在太空中,求生欲是第一位的,我们可以环视周围的动物,生存是第一要义,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向来是生存的第一规则。人类文明因为太过安逸,并且凭借着比其他生物高的智慧,便认为生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之后人类发展文明,要求各种权利,要求平等,要求民主,久而久之便忘记了生存其实一直是来之不易的。
除了宇宙中孕育出的新人类,地球上也进入混乱。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人生而平等”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推及全球的平等主义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在生存权面前,一个乞丐和国家元首相比较也没什么不一样。逃亡主义使平权受到了挑战。
(三)威慑纪元
威慑纪元的终结在于将按钮的掌握权交接给了程心。这短短的十分钟三体文明大肆进攻地球,因为三体人知道程心是没有这个勇气去按下这个能摧毁地球和三体的按钮的。三体人就是在与人类相处了短短的62年中,学会了欺骗。人类创造的语言体系的确是文明的一大进步,可也是编造谎言的工具,所说的言语并不都是如实反映自身的思想。三体人从人类文明中学习到了这点,而人类就败在了自认为高明的“计谋”上。
地球被三体人占领后,人类就开始了大迁徙,各个地区也就在这迁移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纠纷,就为了争夺资源和土地。最后使人类彻底崩溃的是三体将澳大利亚所有设施都摧毁,在这场生存竞争中,只能剩下五千万人存活。五个世纪前,文明的地球人登上了这块大陆,在丛林中把土著人当成野兽来射杀,后来发现他们是人不是兽,仍照杀不误。澳大利亚土著已经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生活了几万年,白人来的时候澳大利亚还有五十万土著,但很快就被杀得只剩三万,直至逃到澳大利亚西部的荒凉沙漠中才幸免于难……我们回顾上几个世纪的各种殖民地的建立,每个殖民地地区都有原住民,他们本来是当地的主人,甚至单纯地热情地招待殖民者们,到后来这些原住民要么被屠杀殆尽,要么就是沦为奴隶。
二、三部曲主角面临的道德困境
《三体》三部曲的每一部都有相对明确的主角,从第一部的叶文洁,到第二部的罗辑,再到第三部的程心,当然还有汪淼作为第一部的叙事者,章北海也横跨了三部曲,人物性格都十分鲜明。科幻小说中的个体是符号化的群体,通过对个人的描写来揭示这一类人的命运,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应该去剖析解读。
叶文洁作为第一部小说的灵魂人物,人物性格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她经历了一次次事件,面对着一次次人性丑恶的一面。很多人认为叶文洁这个角色对地球文明充满了绝望,其实进行深度分析的话,会发现叶文洁这个角色代表的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拯救。她明白人类是不可能自救的。叶文洁对于三体的信仰就如同基督教对上帝的信仰,不同的是,叶文洁得到了三体的回应,她自己也明确地知道这个行为可能会造成毁灭,可是相对于人类自身来讲,这是别无选择的拯救方法。叶文洁面临着救赎者和被视为异教的矛盾,她不被世人所理解,一意孤行,走向了极端。
罗辑是第二部小说的主角,他是个资质平平的大学教师,性格懒散,可是却被莫名其妙地选为了“面壁人”。突然得来的无限权力令他不知所措,他和其他面壁人不同,他只想过自己的幸福生活,没有胸怀天下的志向。于是他运用这份权力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生活去了,过上了“不闻天下事”的悠闲生活。可是这份平静的生活终不能长久,在其他面壁人被暗杀后,罗辑也不得不去面对他的责任,他思考着为何自己成为三体指明要射杀的那个人。最终他发现了“黑暗森林”法则,也因此成为人们眼中的救世主。罗辑从32岁被任命为面壁人,经历了8年的岁月,公众对他的评价也一直在英雄和骗子之间游荡。他这些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人类到底值不值得救。他自己也并不想成为救世主,他在“水滴”进攻地球的时候只是在尽自己的责任。作为面壁人的责任,他的选择突破了当时的道德底线,为了测试“黑暗森林”,用一颗行星做实验并且导致其毁灭。而现在他作为“执剑人”,地球和三体的生存全都掌握在他一人手中。这是赤裸裸的“独裁者”。有趣的是,《三体》的读者对于这样一个不是主流意义上的英雄人物却十分喜爱,作者刘慈欣也通过三体人表达了他对罗辑这个人物的尊敬。罗辑的“崇高形象”在于他认清了自己内心的召唤和延续人类的使命。 第三部的主角程心被认为是最失败的人物。在刘慈欣笔下,程心是一个“圣母”的形象,恰恰是这种代表人类崇高道德和真善美的人物引起读者的反感。在三次人类危机时都是以爱的名义将人类再次置身于危机中,在宇宙法则面前,程心所秉持的“爱与正义”显得可笑而荒唐。她所秉持的道德和人性超越了人类生存自身。而结局程心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就是依靠她当时极力反对的“曲率驱动飞船”。程心的每次选择让我们思考在茫茫宇宙中,我们所秉持的那一套倫理、道德、人性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可是如果程心支持了“曲率驱动飞船”的计划,那么在打击到来时,势必还是有人无法存活,或将导致地球成为一个黑域,那么这样的结局是否令人满意。在往事系列里,作者说:“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我认为零道德的文明宇宙完全可能存在,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存?这就是我写《地球往事》的初衷。”《三体》自始至终也没有给出答案。
参考文献:
[1]贾立元.“光荣中华”: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2]王宏.“刘氏科幻”冷酷美学的节点[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05).
[3]方晓枫.试析《三体》中三位女性形象的伦理意义[J].文学教育,2016(09).
[4]任恒伟.“乡土中国”的道德困境——解读20世纪9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9.
[5]陈颀.文明冲突与文化自觉——《三体》的科幻与现实[J].文艺理论研究,2016(01).
[6]潘旭.跨文化视域下的《三体》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7.
[7]李云.阿瑟·克拉克对刘慈欣《三体》三部曲创作的影响[D].长沙:湖南大学,2016.
[8]李昊.《三体》与宇宙社会学视野下的三个不可能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9]刘慈欣.三体(全3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278)。
(作者简介:童孝杰,男,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跨文化教育与中西对比)
关键词:《三体》 伦理 道德困境
一、社会转型中的道德困境
道德这个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德就是社会准则规约和个人品质的统一。道德不像法律那样刚性界限分明,道德更多的是从人们内心的善恶之分来评判,不同社会的道德准则会有差异。所谓的道德困境就是当代的社会道德在面临选择时会遇到冲突和混乱,整个社会道德分化出各种不同的状态。道德缺少了有效性,给生活和选择带来了很多困扰。
《三体》的时间跨度极大,从第一部中的特殊时期,到当代社会,再到三体出发开往地球的危机纪元(201X年—2208年),之后罗辑与三体抗衡的威慑纪元(2208年—2270年),从2270年到2272年的动荡的两年,再到人们为了地球生存下来的广播纪元(2272年—2332年)和掩体纪元(2333年—2400年),到最后就是结尾的银河纪元了。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动荡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去思考道德和生存到底何去何从,到底如何平衡,提醒着我们人类社会所宣扬的文明在宇宙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
(一)特殊时期的经历
在《三体》第一部中,在谈到叶文洁时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叶文洁对人类的绝望,更加坚定了自己与三体文明联系的理想。叶文洁是受害者,经历过一段悲惨经历,自己也成了施暴者。
(二)危机纪元的社会转型
在星际中远航的几艘飞船都面临着能源匮乏的窘境,唯一的生存方法就是掠夺他人的资源。于是舰队之间互相攻击,几秒之差就决定了胜负,最终只有两艘舰队作为胜者携带着能源继续远航。无际的宇宙在它黑暗的怀抱中哺育出了黑暗的新人类。
把同伴消灭夺取资源这在当今看来是惨无人道的一种做法,中国一向推崇舍生取义,不仅不能有损他人利益,还要尽可能地为他人服务。这些道德在太空舰队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在太空中,求生欲是第一位的,我们可以环视周围的动物,生存是第一要义,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向来是生存的第一规则。人类文明因为太过安逸,并且凭借着比其他生物高的智慧,便认为生存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之后人类发展文明,要求各种权利,要求平等,要求民主,久而久之便忘记了生存其实一直是来之不易的。
除了宇宙中孕育出的新人类,地球上也进入混乱。在美国的《独立宣言》中,“人生而平等”已经在人们的思想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推及全球的平等主义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在生存权面前,一个乞丐和国家元首相比较也没什么不一样。逃亡主义使平权受到了挑战。
(三)威慑纪元
威慑纪元的终结在于将按钮的掌握权交接给了程心。这短短的十分钟三体文明大肆进攻地球,因为三体人知道程心是没有这个勇气去按下这个能摧毁地球和三体的按钮的。三体人就是在与人类相处了短短的62年中,学会了欺骗。人类创造的语言体系的确是文明的一大进步,可也是编造谎言的工具,所说的言语并不都是如实反映自身的思想。三体人从人类文明中学习到了这点,而人类就败在了自认为高明的“计谋”上。
地球被三体人占领后,人类就开始了大迁徙,各个地区也就在这迁移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纠纷,就为了争夺资源和土地。最后使人类彻底崩溃的是三体将澳大利亚所有设施都摧毁,在这场生存竞争中,只能剩下五千万人存活。五个世纪前,文明的地球人登上了这块大陆,在丛林中把土著人当成野兽来射杀,后来发现他们是人不是兽,仍照杀不误。澳大利亚土著已经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生活了几万年,白人来的时候澳大利亚还有五十万土著,但很快就被杀得只剩三万,直至逃到澳大利亚西部的荒凉沙漠中才幸免于难……我们回顾上几个世纪的各种殖民地的建立,每个殖民地地区都有原住民,他们本来是当地的主人,甚至单纯地热情地招待殖民者们,到后来这些原住民要么被屠杀殆尽,要么就是沦为奴隶。
二、三部曲主角面临的道德困境
《三体》三部曲的每一部都有相对明确的主角,从第一部的叶文洁,到第二部的罗辑,再到第三部的程心,当然还有汪淼作为第一部的叙事者,章北海也横跨了三部曲,人物性格都十分鲜明。科幻小说中的个体是符号化的群体,通过对个人的描写来揭示这一类人的命运,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应该去剖析解读。
叶文洁作为第一部小说的灵魂人物,人物性格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她经历了一次次事件,面对着一次次人性丑恶的一面。很多人认为叶文洁这个角色对地球文明充满了绝望,其实进行深度分析的话,会发现叶文洁这个角色代表的是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拯救。她明白人类是不可能自救的。叶文洁对于三体的信仰就如同基督教对上帝的信仰,不同的是,叶文洁得到了三体的回应,她自己也明确地知道这个行为可能会造成毁灭,可是相对于人类自身来讲,这是别无选择的拯救方法。叶文洁面临着救赎者和被视为异教的矛盾,她不被世人所理解,一意孤行,走向了极端。
罗辑是第二部小说的主角,他是个资质平平的大学教师,性格懒散,可是却被莫名其妙地选为了“面壁人”。突然得来的无限权力令他不知所措,他和其他面壁人不同,他只想过自己的幸福生活,没有胸怀天下的志向。于是他运用这份权力到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生活去了,过上了“不闻天下事”的悠闲生活。可是这份平静的生活终不能长久,在其他面壁人被暗杀后,罗辑也不得不去面对他的责任,他思考着为何自己成为三体指明要射杀的那个人。最终他发现了“黑暗森林”法则,也因此成为人们眼中的救世主。罗辑从32岁被任命为面壁人,经历了8年的岁月,公众对他的评价也一直在英雄和骗子之间游荡。他这些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人类到底值不值得救。他自己也并不想成为救世主,他在“水滴”进攻地球的时候只是在尽自己的责任。作为面壁人的责任,他的选择突破了当时的道德底线,为了测试“黑暗森林”,用一颗行星做实验并且导致其毁灭。而现在他作为“执剑人”,地球和三体的生存全都掌握在他一人手中。这是赤裸裸的“独裁者”。有趣的是,《三体》的读者对于这样一个不是主流意义上的英雄人物却十分喜爱,作者刘慈欣也通过三体人表达了他对罗辑这个人物的尊敬。罗辑的“崇高形象”在于他认清了自己内心的召唤和延续人类的使命。 第三部的主角程心被认为是最失败的人物。在刘慈欣笔下,程心是一个“圣母”的形象,恰恰是这种代表人类崇高道德和真善美的人物引起读者的反感。在三次人类危机时都是以爱的名义将人类再次置身于危机中,在宇宙法则面前,程心所秉持的“爱与正义”显得可笑而荒唐。她所秉持的道德和人性超越了人类生存自身。而结局程心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就是依靠她当时极力反对的“曲率驱动飞船”。程心的每次选择让我们思考在茫茫宇宙中,我们所秉持的那一套倫理、道德、人性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可是如果程心支持了“曲率驱动飞船”的计划,那么在打击到来时,势必还是有人无法存活,或将导致地球成为一个黑域,那么这样的结局是否令人满意。在往事系列里,作者说:“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我认为零道德的文明宇宙完全可能存在,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存?这就是我写《地球往事》的初衷。”《三体》自始至终也没有给出答案。
参考文献:
[1]贾立元.“光荣中华”: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中国形象[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2]王宏.“刘氏科幻”冷酷美学的节点[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05).
[3]方晓枫.试析《三体》中三位女性形象的伦理意义[J].文学教育,2016(09).
[4]任恒伟.“乡土中国”的道德困境——解读20世纪9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9.
[5]陈颀.文明冲突与文化自觉——《三体》的科幻与现实[J].文艺理论研究,2016(01).
[6]潘旭.跨文化视域下的《三体》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7.
[7]李云.阿瑟·克拉克对刘慈欣《三体》三部曲创作的影响[D].长沙:湖南大学,2016.
[8]李昊.《三体》与宇宙社会学视野下的三个不可能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9]刘慈欣.三体(全3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278)。
(作者简介:童孝杰,男,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跨文化教育与中西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