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介书生
舞台上的小丑,多是古怪的服饰,搞笑夸张的妆容,带点神经质的表情,以及极其不正常的动作。
这一切,愉悦着台下的观众。
于舞台,小丑并非可有可无的角色。少了小丑,一台好戏就少了些许味道。
小丑越是多才多艺,好戏的 “笑果 ”越大。小丑用恶搞才艺的方式炫耀自己的多才多艺。
有本事恶搞自己确是一种才艺。
这样的才艺中肯定是包涵舞蹈的。精通舞蹈的小丑,选择献舞的过程中刻意扭曲原本优美的舞步,或用夸张的舞姿扭曲舞蹈本身,将纯粹艺术意义上的舞蹈变成滑稽的搞笑剧,或者说是闹剧,制造出很有些意思的搞笑搭配。观赏者感觉很不合常理,于是乎很可笑,很值得嘲笑。“笑果 ”出来了。
小丑就是这一点很厉害:不管台下再怎么嘲笑,小丑依然故我,大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意思。在台下笑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小丑仍旧镇静地继续着他的恶搞艺术。这一点,鲜有能与小丑媲美者。尤其是跳舞的小丑,他可以在台下的哄笑声中有条不紊、毫无羞耻感地继续扭动着肢体,嚣张地挑衅着台下的观众,完全不在乎更大更猛烈的嘲笑。
想:究竟,小丑是在不知廉耻地乞讨台下的嘲笑声,还是我行我素地嘲笑台下观众的迂腐呢?
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谈论的新闻人物,是否就是这样的小丑?
原谅我用 “小丑 ”这个贬义词形容这些媒体红人。不用指名道姓,这种小丑从很早以前一直到现在一直存在着。他们在风尖浪口肆无忌惮地掀起话题,舆论压力对于小丑,也许就是虚无。
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假若角色对换,小丑变成唯一的观众,观众变成无数个小丑,是否就变成了小丑在嘲笑观众这样的命题呢?
简而言之,这个变换是多数与少数的易位。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通常情况下,少数的就是小丑,多数的就是观众。易位使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关系对换。显然,命题依然成立。
媒体红人,每一位曾经掀起舆论风潮的媒体红人,是否就是这些跳舞小丑当中的一员呢?他们不屑地看着舆论越来越猛烈,依然故我,甚或于其中胜似闲庭信步。
台下,嘲笑声此起彼伏。台上,跳舞的小丑忘情地扭曲着面容、扭摆着肢体。
风口下,红人们坚持着沉默是金的箴言;浪尖上,言论炸开了锅,茶余饭后、街头巷尾,到处是议论的声音。
究竟,谁是小丑?谁是观众?
谁在被消遣?
舞台上的小丑,多是古怪的服饰,搞笑夸张的妆容,带点神经质的表情,以及极其不正常的动作。
这一切,愉悦着台下的观众。
于舞台,小丑并非可有可无的角色。少了小丑,一台好戏就少了些许味道。
小丑越是多才多艺,好戏的 “笑果 ”越大。小丑用恶搞才艺的方式炫耀自己的多才多艺。
有本事恶搞自己确是一种才艺。
这样的才艺中肯定是包涵舞蹈的。精通舞蹈的小丑,选择献舞的过程中刻意扭曲原本优美的舞步,或用夸张的舞姿扭曲舞蹈本身,将纯粹艺术意义上的舞蹈变成滑稽的搞笑剧,或者说是闹剧,制造出很有些意思的搞笑搭配。观赏者感觉很不合常理,于是乎很可笑,很值得嘲笑。“笑果 ”出来了。
小丑就是这一点很厉害:不管台下再怎么嘲笑,小丑依然故我,大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意思。在台下笑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小丑仍旧镇静地继续着他的恶搞艺术。这一点,鲜有能与小丑媲美者。尤其是跳舞的小丑,他可以在台下的哄笑声中有条不紊、毫无羞耻感地继续扭动着肢体,嚣张地挑衅着台下的观众,完全不在乎更大更猛烈的嘲笑。
想:究竟,小丑是在不知廉耻地乞讨台下的嘲笑声,还是我行我素地嘲笑台下观众的迂腐呢?
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谈论的新闻人物,是否就是这样的小丑?
原谅我用 “小丑 ”这个贬义词形容这些媒体红人。不用指名道姓,这种小丑从很早以前一直到现在一直存在着。他们在风尖浪口肆无忌惮地掀起话题,舆论压力对于小丑,也许就是虚无。
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假若角色对换,小丑变成唯一的观众,观众变成无数个小丑,是否就变成了小丑在嘲笑观众这样的命题呢?
简而言之,这个变换是多数与少数的易位。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通常情况下,少数的就是小丑,多数的就是观众。易位使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关系对换。显然,命题依然成立。
媒体红人,每一位曾经掀起舆论风潮的媒体红人,是否就是这些跳舞小丑当中的一员呢?他们不屑地看着舆论越来越猛烈,依然故我,甚或于其中胜似闲庭信步。
台下,嘲笑声此起彼伏。台上,跳舞的小丑忘情地扭曲着面容、扭摆着肢体。
风口下,红人们坚持着沉默是金的箴言;浪尖上,言论炸开了锅,茶余饭后、街头巷尾,到处是议论的声音。
究竟,谁是小丑?谁是观众?
谁在被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