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韧性城市,而当前韧性城市仍被视为物理与社会的结合体.事实上,超大城市所蕴含的风险是多元、累积与叠加的,因此,需要树立复合空间观念.以不确定性风险发生的可能场所为划分标准,可将复合空间划分为物理、虚拟、社会与经济空间.同时,作为社会关系调节器的规范亦存在独特的空间特征.在总结现有困境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在超大城市韧性建设中,各空间的困境并非独立与隔绝的,而是一个综合系统,任一空间均会影响系统的整体韧性.因此,应完善超大城市韧性建设的顶层设计,促进高效生产,保障有序生活,以推动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韧性城市,而当前韧性城市仍被视为物理与社会的结合体.事实上,超大城市所蕴含的风险是多元、累积与叠加的,因此,需要树立复合空间观念.以不确定性风险发生的可能场所为划分标准,可将复合空间划分为物理、虚拟、社会与经济空间.同时,作为社会关系调节器的规范亦存在独特的空间特征.在总结现有困境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发现在超大城市韧性建设中,各空间的困境并非独立与隔绝的,而是一个综合系统,任一空间均会影响系统的整体韧性.因此,应完善超大城市韧性建设的顶层设计,促进高效生产,保障有序生活,以推动我国超大城市韧性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其他文献
Within one month of the magnitude 6.6 Qinghai, China Earthquake on 01/07/2022, several articles were published online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and websites focusing on different aspects of this significant event. In this News & Views piece, we highlight
根据长三角城市群41座城市2007-2018年基础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因子分析和空间计量等工具,对长三角都市圈空间职能的三个层次——自发形成效应、协同效应和关键城市效应展开经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呈现“东密西疏”、“南强北弱”的不均衡空间格局,各都市圈空间辐射范围不断扩大,边界效应逐渐弱化.长三角都市圈体系的层级现象明显,各都市圈自发效应存在差异,中心城市“核”的自发形成功能最为强劲.在都市圈内部和都市圈之间的协同效应表现上,南京、苏锡常和杭州都市圈的综合表现优于合肥和宁波都市圈.关键城市效应尚
生态福利绩效是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议题.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综合运用变异系数、马尔科夫链以及标准差椭圆的方法探讨了黄河流域57个城市2008-2017年生态福利绩效的动态演进规律,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视角,借助地理探测器工具揭示了其内在驱动机制.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地级市的生态福利绩效总体呈下降态势,市域和省域层面的发展呈现出非均衡性、阶段性的特征.生态福利绩效低水平及高水平类型的演变具有稳定的锁定效应,而中低水平和中高水平类型表现出向相邻类型转移的倾向;其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
微康奇虫(Microconchids)是一种形态上貌似现代海洋多毛类螺旋虫的后生动物,其化石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记录相对常见.其主要保存形式包括具有实体的钙质管状壳体、印模和铸模三种.早期研究者将此类化石部分归为多毛类的螺旋虫或者小型腹足类.随着近年来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发现此类化石在介壳微细构造上与多毛类或腹足类明显不同,微康奇虫具原生方解石壳体及平行纤维状至层状显微结构,而多毛类或腹足类原生为方解石或文石壳体,后生成岩阶段转变为方解石壳体后呈颗粒状粗晶结构.因此,微康奇虫类动物可能被重新划归帚虫动物门(
住宅物业管理是对传统公房管理模式的替代,其本质是市场经济活动,不应将其范围任意收缩或扩散;住宅物业管理包含了业主自治和企业提供服务两个方面,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不能仅关注其中一面;物业管理并非住宅管理的唯一模式,不同管理模式的存在使业主改善居住品质有了更多选择;业主自治是住宅物业管理活动的短板,政府部门和社区居委会协助完善业主组织的治理结构,这成为住宅物业管理和社区发展互相融合的重要路径,但在此过程中需合理划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行动空间.
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从治理理念更新、治理政策协同、治理流程优化与治理技术驱动四个维度整体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理念创新从粗放式治理迈向精细化、精准性与高效能治理,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治理政策协同通过健全城市精细化治理政策体系,促进治理政策工具的协同创新.治理流程再造通过简捷治理、无缝治理、平台治理优化治理流程,提高治理效能.治理技术驱动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等驱动治理变革,形成技术创新与制度优化的共演发展.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城市治理效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新时代背景下“人民城市”概念的提出,为改善城市人民性缺失提供了契机.认为人民城市建设需遵循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人的现代化为落脚点制定、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规划.阐明了城市资本逻辑向人民逻辑过渡的依据,探讨城市的人民逻辑,分析人民城市建设的未来走向,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把握人民城市的发展逻辑,才能在人民城市建设过程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进而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新面貌.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直接或间接参与成土过程、有机质分解、养分循环、植物根系对土壤的资源吸收、种子萌发等生态学过程,对陆地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驱动下,土壤结构和植被类型变化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多方面的效应,揭示其机理可为生态系统管理、生态恢复、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土壤结构和植物生长对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阐述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反馈作用机理.土壤结构条件越好,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越高,因为它控制着土壤养分含
社区是承载人民生活最基本的空间单元,当前北京市中心城区老旧社区面积占比高达40%,反映出城市居住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老旧社区更新已成为当前我国保民生、促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系统分析了当前社区更新面临的多类型社会关系优化与重构、资源供需矛盾、复杂现实的适应性需求以及地域性发展要求等多元挑战,结合北京市新源西里社区系统性社区更新的实践进行深入阐释,提炼了基于利益主体责任意识、参与能力、利益协调等方面的社会关系优化要点,提出基于资源利用方式优化导向、区域统筹协调导向、高质量人文关怀导向以及精细
利用黄河流域省域夜间灯光数据和IPCC方法测得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基于总量分配的思想构建各省光碳转换系数,估算了 2003-2018年黄河流域90个地级行政区碳排放量;结合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了黄河流域碳均衡时空演化特征;改进Tapio脱钩模型,研究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碳环境压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先,黄河流域碳排放先快速增长后缓慢增长,而碳汇总体呈缓慢增长态势,流域整体于2007年首次出现碳失衡;其次,黄河流域碳源碳汇空间逆向分布特征明显,碳排放总体格局为“东高西低”,而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