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注定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大学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作为高校思政教师,更是要以新冠疫情为契机,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文主要结合疫情相关案例,从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生态道德、责任担当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做到防控与育人相结合,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推进,对战胜疫情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冠疫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的春节与以往不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死亡病例的数据更新成了每日关注的头条,街道上没有了车水马龙,不串门不走访亲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口罩、消毒液这些平时无人问津的消费品一度成为紧缺用品。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心理上的变化。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人员,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作为思政课教师,不得不引发大家的认真思考。
一、彰显制度优势,激发爱国情怀
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研判形势,果断决策、迅速部署。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考察和评价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如何应对危机、应对效果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表示,中国展现的领导力和政治意愿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中国抗疫故事彰显了中国制度的威力,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制度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以疫情防控为契机,结合党领导人民先后战胜了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国内突发事件的案例,说明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让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当代中国,能够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激发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更加坚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增强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加强法治意识教育,提升法治素养
自从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我们不仅看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紧急动员、全面部署,部队官兵和医务人员驰援一线、倾情奉献等可歌可泣的举动。同时,在疫情爆发期间,也出现了一些超越法律底线的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归其原因是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因此,要彻底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需要我们在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质上下功夫。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作为特殊群体,大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因此,作为思政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担起责任。高校教师需及时向大学生宣传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使大学生能够自觉配合学校、社区等工作人员的工作,让大学生对疫情防控树立起自觉意识,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同时,在信息化告诉发展的时代,人们离不开网络世界,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大学生善于分辨信息的真假,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做到文明使用网络,不信谣不传谣。
三、树立尊重自然的理念,提升生态道德品格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极其看重顺应万物的自然法则,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态智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再次提醒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生态文明理念。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有对生命的渴求,都该被平等对待,都值得珍视和敬畏。[1]
习近平总书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灾害发生的根源之一在于人们的生态道德的缺失,在于人们过于注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因此,不仅是教师方面还是高校方面,都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生态素质教育。高校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生态知识,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唤醒大学生的生态良心,激发大学生的生态情感,培育大学生的生态理念,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生态责任。
四、积攒青春能量,践行责任担当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回顾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有为革命牺牲自我的热血青年,他们用自身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民主、独立和和平。在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也有无数个奋斗在一线的年轻人士,其中不乏可爱的解放军战士、勇敢的白衣天使、匿名的送餐人员,驰援武汉的大学生志愿者等等。他们无畏的冲锋在前,救援画面感动了无数人。就像人们说的那样:“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学着前辈的样子,在和死神作斗争罢了。”基辛格曾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2]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作斗争,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责任与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责任无时不在,作为大学生如何做到责任与担当?不仅是大学生自身要考虑的问题,也需要高校教师积极引导和教育。无奋斗不青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以昂扬的斗志,储备知识技能,积攒青春能量,做厚积薄发的弄潮儿。高校教师也要在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在走向社会后能够受益无穷,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在以習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疫情防控工作赢得了空前的胜利,疫情蔓延的态势基本得到了控制。在疫情期间,各个高校以及中小学听课不停学,展开了线上教学活动。作为高校教师,要紧跟时代主题,以疫情中的各个案例为依托,嵌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引导学生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越女争锋.野生动物摄影师顾莹:用镜头唤起每个人对生命的敬畏[J].伴侣,2019(11)
[2]亨利·基辛格.论中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0)
作者简介:
郑孝镜,女,生于1990年,淄博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教育。
关键词:新冠疫情;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的春节与以往不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死亡病例的数据更新成了每日关注的头条,街道上没有了车水马龙,不串门不走访亲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口罩、消毒液这些平时无人问津的消费品一度成为紧缺用品。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心理上的变化。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人员,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作为思政课教师,不得不引发大家的认真思考。
一、彰显制度优势,激发爱国情怀
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学研判形势,果断决策、迅速部署。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总体战,全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考察和评价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如何应对危机、应对效果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表示,中国展现的领导力和政治意愿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中国抗疫故事彰显了中国制度的威力,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制度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应该以疫情防控为契机,结合党领导人民先后战胜了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国内突发事件的案例,说明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让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当代中国,能够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激发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更加坚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增强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加强法治意识教育,提升法治素养
自从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我们不仅看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紧急动员、全面部署,部队官兵和医务人员驰援一线、倾情奉献等可歌可泣的举动。同时,在疫情爆发期间,也出现了一些超越法律底线的行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归其原因是与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有关。因此,要彻底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维护社会安定有序,需要我们在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法治素质上下功夫。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意识的教育是极为必要的。作为特殊群体,大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蒙蔽,因此,作为思政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担起责任。高校教师需及时向大学生宣传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疫情期间的特殊政策,使大学生能够自觉配合学校、社区等工作人员的工作,让大学生对疫情防控树立起自觉意识,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同时,在信息化告诉发展的时代,人们离不开网络世界,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大学生善于分辨信息的真假,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做到文明使用网络,不信谣不传谣。
三、树立尊重自然的理念,提升生态道德品格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劳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据于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万物,上天依据于大“道”而运行变化,排列时序;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极其看重顺应万物的自然法则,讲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生态智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再次提醒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生态文明理念。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有对生命的渴求,都该被平等对待,都值得珍视和敬畏。[1]
习近平总书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灾害发生的根源之一在于人们的生态道德的缺失,在于人们过于注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因此,不仅是教师方面还是高校方面,都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生态素质教育。高校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生态知识,对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唤醒大学生的生态良心,激发大学生的生态情感,培育大学生的生态理念,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生态责任。
四、积攒青春能量,践行责任担当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回顾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有为革命牺牲自我的热血青年,他们用自身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民主、独立和和平。在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也有无数个奋斗在一线的年轻人士,其中不乏可爱的解放军战士、勇敢的白衣天使、匿名的送餐人员,驰援武汉的大学生志愿者等等。他们无畏的冲锋在前,救援画面感动了无数人。就像人们说的那样:“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学着前辈的样子,在和死神作斗争罢了。”基辛格曾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2]他们与时间赛跑,与死神作斗争,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责任与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责任无时不在,作为大学生如何做到责任与担当?不仅是大学生自身要考虑的问题,也需要高校教师积极引导和教育。无奋斗不青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以昂扬的斗志,储备知识技能,积攒青春能量,做厚积薄发的弄潮儿。高校教师也要在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在走向社会后能够受益无穷,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在以習近平总书记为中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疫情防控工作赢得了空前的胜利,疫情蔓延的态势基本得到了控制。在疫情期间,各个高校以及中小学听课不停学,展开了线上教学活动。作为高校教师,要紧跟时代主题,以疫情中的各个案例为依托,嵌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引导学生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越女争锋.野生动物摄影师顾莹:用镜头唤起每个人对生命的敬畏[J].伴侣,2019(11)
[2]亨利·基辛格.论中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0)
作者简介:
郑孝镜,女,生于1990年,淄博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