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漫天红霞萍水缘,庄生晓梦,心托杜鹃,明月清风常相伴,身恋楚河,情献弈天。
——闫登文调寄《一剪梅》
嫁给棋人的几位女子大师里,其中胡明、文静、何静、韩冰、汪霞平、高懿屏六位大师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竞不约而同地押“明”、“情”韵,和“明”组成的词用的最多的是光明、聪明,和“情”组成的则是感情、爱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巧合?难道冥冥中真有一种神秘的东西,促使这些心地光明、美丽聪明的女子,与那些和她们一样对象棋有深厚的感情,并且忠贞爱情的男子大师,组成人间最温馨的港湾?当笔者写到徐天红、汪霞平夫妻的时候,又发现了几处类似的巧合:他们夫妻的名字也都是押“明”、“情”韵,相貌和体形非常神似,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夫妻相”,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结婚日子,竟选择在2月14日的“情人节”。笔者记得陈富杰、黄芳夫妻结婚也是这一天。在“情人节”结婚,如今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这本来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可徐天红、汪霞平夫妻结婚的时候是1988年,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情人节”这个概念啊!
徐天红1960年出生于江苏泰州,他的父亲当时是教师,一个星期只能回来一次。家里的活计就全仗着母亲,无论文化生活多么贫乏,但在孩子的世界中,游戏的内容总是丰富多彩的。他几个哥哥最大的爱好就是下象棋,那三十二枚棋子的无穷变化,使这几个小家伙如醉如痴。母亲怕他们因此影响了学习,于是反对他们下棋。有段时间,只要看见他们下象棋,母亲就把棋子抢去烧了,把棋盘摔碎。这样收抬了他们几回后,哥几个终于想出了对付母亲的办法:把棋子贴身藏好,让妈妈找不到。他家有一太一小两个红木方桌,他们就把棋盘刻在桌面上。虽然母亲痛恨象棋,但又舍不得毁掉桌子,就不再那么反对他们下棋了。在哥哥们下棋时,小天红就在旁边堆棋子玩,一来二去,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就学会了。
那时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上面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天红的几个哥哥都到了农村,看见平时总惹自己生气的几个孩子一个个离开了自己,母亲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开始怀疑读书是否有用。有什么办法让家里的老疙瘩留在身边呢?那段日子,母亲伤透了脑筋。天红读初中的时候,已经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象棋已经不再被当成“四旧”,柬之高阁,学校开始举办象棋比赛。当时他们学校是初中和高中混合在一起的,那次比赛,除了天红是初中部的低年级学生外,其他选手都是高年级的,徐天红拿了第五名,这是他第一次下象棋获奖。这和他以后获得的大奖相比,当然不值一提,但却使母亲看到了一丝希望,心想孩子早晚要到农村下乡,不如就在家里学下象棋,也许有希望留在泰州的郊区。因为当时市政府下放了很多知识青年,其中还有体育人才,都下放到周边的县市,每年开运动会的时候,那些下放的体育人才便代表各自的县市,让泰州的体育成绩很不理想,所以泰州市体委很不平衡,于是打报告给市政府,建议把泰州的优秀运动员放在泰州郊区的农村,那样他们就不会帮助别的市县了。就因为有这个政策的鼓励,徐天红开始苦心钻研棋艺,他觉得只有把象棋下好了,才可以不远离泰州,即使下乡,也只是被下到离家不远的郊区农村。于是先后和当时的泰州文化馆老馆长诸祖仁、泰州老计委副主任康世龙学习象棋,对他帮助最大的,是泰州市的老象棋冠军顾荫民。
“现在老人家还在泰州教棋呢,恐怕有70岁了。他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老师。一直教我的,包括年轻的象棋国际大师谢靖啊。也是他教过的。他这个人很热心,而且待学生很真诚,是无偿的、发自内心的。我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夏天,我印象很深,我们家有个院子,夏天天很热,我爸爸就跟我说,来见见冠军教练啊。当时有一张凉椅,顾师父就往那个凉椅上一躺,我们就泡一杯茶,弄个小桌子。桌上弄副棋,然后他说,这样吧,让你一个马。拿掉一个马,我就跟他下了。他眼睛不看棋盘,我还是输给他了。然后我爸爸说,拜顾叔叔为师啊,后来我就跟着他学棋。早先他让我一个马,下完了他还跟我复盘,把真心都掏出来了。后来下得差不多了,他说可以了,你能出去下下了。后来泰州市有比赛了,顾荫民就推荐我去下。我还记得我快去省里比赛的那段时间,每天一到下午1点钟,他就过来,打个谱,然后我们两个人下棋,所以我觉得我当时棋艺有进步也是有福分的。”谈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天红大师现在仍记忆犹新。
在老师们的教导和自身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徐天红的水平进步得很快,初中毕业的时候,他在扬州地区拿了少年冠军,这就表示将来肯定不会远离泰州了。1976年参加江苏省少年赛,当时他和另外两个人代表扬州地区,在全省拿了团体冠军。天红当时打的是第二台,9胜3和,未输一盘。结束之后,省棋院留了8个优秀选手集训,当时他还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全国少年赛,拿了全国少年亚军。省里的老师觉得很不错,然后就明确他作为运动员进省队。那个时候运动员进省队不是马上就进的,要试训一年,1978年7月份才正式进了江苏省队,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象棋生涯。
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棋,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下棋,不是打谱就是看书,不是看书就是下棋,很痴迷。1981年他正式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成人团体赛。1981年在广东肇庆,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成人团体赛,当时还不到20岁,11轮比赛,他6胜5和,为江苏队立下了功劳,那一次他们江苏队得到了第4名,之前最好的成绩也就是前6名。第一次参加全国个人赛是在1983年,在昆明,那一次他获得了第13名。这年,汪霞平因为成绩出色也进入江苏省队训练,从此两人有了朝夕相处的机会。用汪霞平的话说:“那个年代的人都比较‘单纯’,不像现在的小年轻谈恋爱,可以花前月下、耳鬓厮磨,我俩属于那种典型的日久生情型,处着处着就渐渐有了感情。”
从相识到相恋,十多年来他们发生了多少故事?当笔者采访汪霞平大师时,她表示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真不知道该如何说起,但从他们认识后的比赛成绩可以看出,是一年比一年好,1984年、1988年至1990年的全国团体赛中,他为江苏队进入全国六强做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取得全国个人赛第8名,进入象棋大师行列。之后成绩逐年上升,1985年获全国第4名,1986年获全国亚军。同年作为中国队主力队员参加第四届亚洲杯赛,获团体冠军。1987年获第三届亚洲城市名手赛亚军。1988年获全国第5名。1988年结婚。结婚的第二年,他像羽扇纶巾初娶小乔的周公瑾那样,雄姿英发地登顶个人赛冠军,成为中国第7位棋王。
佛心笑面妙手展,冲甲夺冠,奋勇登攀,慷慨解囊助棋友,孟尝君意,爱满橘园。
——闰登文调寄《一剪梅》 有人说:婚姻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而里面的人想出去;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对于徐天红、汪霞平夫妻来说,结婚是恋爱的刚刚开始。汪霞平1963年出生于南京,1983年进入江苏省队,1986年获得象棋大师称号,1988年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女子亚军。1995年10月调入南京市青少年宫,任少儿象棋教练,培养出了多位优秀少儿棋手。著有《怎样下象棋》、《象棋实战技巧》,还参与编著了《象棋东南烽火》、《江东俊秀徐天红专集》、《中国象棋实战技巧》等书。2000年考取国家级象棋裁判,近年来多次担任江苏省及全国象棋比赛的裁判长。
汪霞平的父亲是一名科长,家境还算不错;而徐天红来自泰州市,兄弟姊妹5个,他最小,上有3个哥哥1个姐姐。家境可想而知。两人结婚时,基本上都是由汪霞平家里出面操持,用徐老师的话说:“那个时候老家实在是苦,就连我妈给儿媳妇(汪霞平)的喜钱都是我悄悄塞给妈的。”两人结婚到现在,当年那种窘迫的日子当然早就不复存在,而且他们的感情随着越来越红火的日子步步加深。汪霞平带点甜蜜又带点骄傲地告诉我:“我们家天红非常体贴人,对我的感情也非常深。他不是那种把甜言蜜语挂在嘴边的人,而是用行动来说明一切。比如说出去应酬,他回来都会跟我明说,他越是坦诚,我也越是能够理解他。正是因为他为人‘坦诚’,天红的许多朋友后来都拿他做‘挡箭牌’,只要一说跟天红在一起,他们的太太就都像吃了‘定心丸’,不再查岗打扰。”当有人问汪大师,老公徐天红在她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人”时,汪霞平脱口而出。
“他是个好人!对谁都真诚,无论对方职位高低都一样。有时候,甚至客气得让人有点受不了。他太善良了,善良到他认为别人也肯定会这样对他。不可避免,他为此吃了不少亏。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对他来说用处不大,因为他总认为吃点亏算不了什么。”
此外,徐天红的“大方”有时也让汪霞平心里嘀咕。比如说有棋手到南京来参加比赛,只要说“没钱住宾馆”、“回家的钱不够”,徐天红无不慷慨解囊。“也许是受他父亲(退休的中学语文教师)的影响,他这人做什么事都非常谨慎,习惯于‘循规蹈矩’。这一点很符合中国人的道德传统,但在另一方面也导致他很难有所创新。体现到棋上,熟悉的人就会发现,他的和棋比较多,因为有时候‘不敢杀’。不过这两年他已经改变了不少,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棋局中。”
汪霞平是个活泼开朗,同时也懂得变通和顺应潮流的人。无论买房、炒股,还是管教孩子、孝敬老人,汪霞平都给老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家买过的200平米的大房子,如今已经升值数倍,他们的儿子徐露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夺得过省第15届“金箔杯”象棋公开赛少年组冠军,他们家堪称“象棋之家”了。汪霞平现在在南京市青少年宫做象棋老师,她带的学生前前后后已经上千了。而在这些事情上,徐天红也自愧不如,笑称汪霞平“借这些事情抬高自己的家庭地位”。实际上,汪霞平并不是一个张扬的人,她顺应潮流但从不庸俗地随大流,她懂得变通却又不失朴实和纯真。汪霞平说;“天红成名后家里经济条件比以前宽裕了,但我一般不去追求名牌和享受。”她和徐天红结婚十多年来也从来没有刻意过结婚纪念日。甚至于结婚很多年后,她跟老公才发现,原来2月14日——他们的结婚纪念日,竟然是情人节。从1988年结婚到现在,两人携手一起走过了19个春秋。虽说两人已是“老夫老妻”,但身兼同行、妻子双重身份的汪霞平,只要一说起老公徐天红,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幸福和甜蜜。
在汪霞平眼中,徐天红是一个“好人”,是一个行事谨慎、做事认真、纯真善良的“太好人”。“我俩性格上其实存在不小的差异,他为人耿直不善变通,而我性格开朗乐于交流。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而且在一起生活得很开心,关键是我跟他都很朴实纯真,我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生活中,天红除了下棋和工作,其它什么事都不烦,因为有我来帮他处理。天红经常开玩笑说,我是他的贴身秘书。”说到最后一句时,45岁的汪霞平仍然像新婚似的陶醉和深情。
就因为有这么称职的“贴身秘书”,婚后的徐天红先后作为中国队主力队员于1990年、1992年夺得亚洲杯团体冠军,1989年获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1993年第三届世界象棋锦标赛男子个人冠军、团体冠军中国队成员。1994年、1996年两获“银荔杯”赛冠军,2005年获“嘉周杯”赛冠军。2005年与特级大师张国凤合作,获“灌南汤沟杯”混双赛冠军。他任总教头的江苏队多次在全国各种赛事中取得好成绩。还与汪霞平台著《象棋东南烽火》、《江东俊秀徐天红专集》、《象棋中局实战技巧》等脍炙人口的棋书……应该说,荣誉后面真的如一句歌词所表达的那样,有天红的一半,也有汪霞平的一半。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榍拙,漫腾腾地暖烘烘。”时下,有很多年轻人,热恋时轰轰烈烈,你死我活,但就像诗中所描写的茅草那样,燃烧起来尽管火焰冲天,但很快就没有了,有不少人刚结婚就开始算计着分手。而徐天红夫妻的感情,则如同诗中那一炉燃烧的树根(梧拙),火苗漫腾腾但却把屋子烧得很暖和。他们的爱情,更像一坛陈年的老酒,时间越长,滋味越浓!
编辑 老 张
——闫登文调寄《一剪梅》
嫁给棋人的几位女子大师里,其中胡明、文静、何静、韩冰、汪霞平、高懿屏六位大师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竞不约而同地押“明”、“情”韵,和“明”组成的词用的最多的是光明、聪明,和“情”组成的则是感情、爱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巧合?难道冥冥中真有一种神秘的东西,促使这些心地光明、美丽聪明的女子,与那些和她们一样对象棋有深厚的感情,并且忠贞爱情的男子大师,组成人间最温馨的港湾?当笔者写到徐天红、汪霞平夫妻的时候,又发现了几处类似的巧合:他们夫妻的名字也都是押“明”、“情”韵,相貌和体形非常神似,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夫妻相”,更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结婚日子,竟选择在2月14日的“情人节”。笔者记得陈富杰、黄芳夫妻结婚也是这一天。在“情人节”结婚,如今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这本来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可徐天红、汪霞平夫妻结婚的时候是1988年,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情人节”这个概念啊!
徐天红1960年出生于江苏泰州,他的父亲当时是教师,一个星期只能回来一次。家里的活计就全仗着母亲,无论文化生活多么贫乏,但在孩子的世界中,游戏的内容总是丰富多彩的。他几个哥哥最大的爱好就是下象棋,那三十二枚棋子的无穷变化,使这几个小家伙如醉如痴。母亲怕他们因此影响了学习,于是反对他们下棋。有段时间,只要看见他们下象棋,母亲就把棋子抢去烧了,把棋盘摔碎。这样收抬了他们几回后,哥几个终于想出了对付母亲的办法:把棋子贴身藏好,让妈妈找不到。他家有一太一小两个红木方桌,他们就把棋盘刻在桌面上。虽然母亲痛恨象棋,但又舍不得毁掉桌子,就不再那么反对他们下棋了。在哥哥们下棋时,小天红就在旁边堆棋子玩,一来二去,在他五六岁的时候就学会了。
那时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上面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天红的几个哥哥都到了农村,看见平时总惹自己生气的几个孩子一个个离开了自己,母亲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开始怀疑读书是否有用。有什么办法让家里的老疙瘩留在身边呢?那段日子,母亲伤透了脑筋。天红读初中的时候,已经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象棋已经不再被当成“四旧”,柬之高阁,学校开始举办象棋比赛。当时他们学校是初中和高中混合在一起的,那次比赛,除了天红是初中部的低年级学生外,其他选手都是高年级的,徐天红拿了第五名,这是他第一次下象棋获奖。这和他以后获得的大奖相比,当然不值一提,但却使母亲看到了一丝希望,心想孩子早晚要到农村下乡,不如就在家里学下象棋,也许有希望留在泰州的郊区。因为当时市政府下放了很多知识青年,其中还有体育人才,都下放到周边的县市,每年开运动会的时候,那些下放的体育人才便代表各自的县市,让泰州的体育成绩很不理想,所以泰州市体委很不平衡,于是打报告给市政府,建议把泰州的优秀运动员放在泰州郊区的农村,那样他们就不会帮助别的市县了。就因为有这个政策的鼓励,徐天红开始苦心钻研棋艺,他觉得只有把象棋下好了,才可以不远离泰州,即使下乡,也只是被下到离家不远的郊区农村。于是先后和当时的泰州文化馆老馆长诸祖仁、泰州老计委副主任康世龙学习象棋,对他帮助最大的,是泰州市的老象棋冠军顾荫民。
“现在老人家还在泰州教棋呢,恐怕有70岁了。他可以说是我的启蒙老师。一直教我的,包括年轻的象棋国际大师谢靖啊。也是他教过的。他这个人很热心,而且待学生很真诚,是无偿的、发自内心的。我记得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夏天,我印象很深,我们家有个院子,夏天天很热,我爸爸就跟我说,来见见冠军教练啊。当时有一张凉椅,顾师父就往那个凉椅上一躺,我们就泡一杯茶,弄个小桌子。桌上弄副棋,然后他说,这样吧,让你一个马。拿掉一个马,我就跟他下了。他眼睛不看棋盘,我还是输给他了。然后我爸爸说,拜顾叔叔为师啊,后来我就跟着他学棋。早先他让我一个马,下完了他还跟我复盘,把真心都掏出来了。后来下得差不多了,他说可以了,你能出去下下了。后来泰州市有比赛了,顾荫民就推荐我去下。我还记得我快去省里比赛的那段时间,每天一到下午1点钟,他就过来,打个谱,然后我们两个人下棋,所以我觉得我当时棋艺有进步也是有福分的。”谈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天红大师现在仍记忆犹新。
在老师们的教导和自身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徐天红的水平进步得很快,初中毕业的时候,他在扬州地区拿了少年冠军,这就表示将来肯定不会远离泰州了。1976年参加江苏省少年赛,当时他和另外两个人代表扬州地区,在全省拿了团体冠军。天红当时打的是第二台,9胜3和,未输一盘。结束之后,省棋院留了8个优秀选手集训,当时他还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全国少年赛,拿了全国少年亚军。省里的老师觉得很不错,然后就明确他作为运动员进省队。那个时候运动员进省队不是马上就进的,要试训一年,1978年7月份才正式进了江苏省队,从此开始了他的职业象棋生涯。
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棋,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下棋,不是打谱就是看书,不是看书就是下棋,很痴迷。1981年他正式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成人团体赛。1981年在广东肇庆,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成人团体赛,当时还不到20岁,11轮比赛,他6胜5和,为江苏队立下了功劳,那一次他们江苏队得到了第4名,之前最好的成绩也就是前6名。第一次参加全国个人赛是在1983年,在昆明,那一次他获得了第13名。这年,汪霞平因为成绩出色也进入江苏省队训练,从此两人有了朝夕相处的机会。用汪霞平的话说:“那个年代的人都比较‘单纯’,不像现在的小年轻谈恋爱,可以花前月下、耳鬓厮磨,我俩属于那种典型的日久生情型,处着处着就渐渐有了感情。”
从相识到相恋,十多年来他们发生了多少故事?当笔者采访汪霞平大师时,她表示很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真不知道该如何说起,但从他们认识后的比赛成绩可以看出,是一年比一年好,1984年、1988年至1990年的全国团体赛中,他为江苏队进入全国六强做出了重要贡献。1984年取得全国个人赛第8名,进入象棋大师行列。之后成绩逐年上升,1985年获全国第4名,1986年获全国亚军。同年作为中国队主力队员参加第四届亚洲杯赛,获团体冠军。1987年获第三届亚洲城市名手赛亚军。1988年获全国第5名。1988年结婚。结婚的第二年,他像羽扇纶巾初娶小乔的周公瑾那样,雄姿英发地登顶个人赛冠军,成为中国第7位棋王。
佛心笑面妙手展,冲甲夺冠,奋勇登攀,慷慨解囊助棋友,孟尝君意,爱满橘园。
——闰登文调寄《一剪梅》 有人说:婚姻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而里面的人想出去;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对于徐天红、汪霞平夫妻来说,结婚是恋爱的刚刚开始。汪霞平1963年出生于南京,1983年进入江苏省队,1986年获得象棋大师称号,1988年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女子亚军。1995年10月调入南京市青少年宫,任少儿象棋教练,培养出了多位优秀少儿棋手。著有《怎样下象棋》、《象棋实战技巧》,还参与编著了《象棋东南烽火》、《江东俊秀徐天红专集》、《中国象棋实战技巧》等书。2000年考取国家级象棋裁判,近年来多次担任江苏省及全国象棋比赛的裁判长。
汪霞平的父亲是一名科长,家境还算不错;而徐天红来自泰州市,兄弟姊妹5个,他最小,上有3个哥哥1个姐姐。家境可想而知。两人结婚时,基本上都是由汪霞平家里出面操持,用徐老师的话说:“那个时候老家实在是苦,就连我妈给儿媳妇(汪霞平)的喜钱都是我悄悄塞给妈的。”两人结婚到现在,当年那种窘迫的日子当然早就不复存在,而且他们的感情随着越来越红火的日子步步加深。汪霞平带点甜蜜又带点骄傲地告诉我:“我们家天红非常体贴人,对我的感情也非常深。他不是那种把甜言蜜语挂在嘴边的人,而是用行动来说明一切。比如说出去应酬,他回来都会跟我明说,他越是坦诚,我也越是能够理解他。正是因为他为人‘坦诚’,天红的许多朋友后来都拿他做‘挡箭牌’,只要一说跟天红在一起,他们的太太就都像吃了‘定心丸’,不再查岗打扰。”当有人问汪大师,老公徐天红在她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人”时,汪霞平脱口而出。
“他是个好人!对谁都真诚,无论对方职位高低都一样。有时候,甚至客气得让人有点受不了。他太善良了,善良到他认为别人也肯定会这样对他。不可避免,他为此吃了不少亏。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对他来说用处不大,因为他总认为吃点亏算不了什么。”
此外,徐天红的“大方”有时也让汪霞平心里嘀咕。比如说有棋手到南京来参加比赛,只要说“没钱住宾馆”、“回家的钱不够”,徐天红无不慷慨解囊。“也许是受他父亲(退休的中学语文教师)的影响,他这人做什么事都非常谨慎,习惯于‘循规蹈矩’。这一点很符合中国人的道德传统,但在另一方面也导致他很难有所创新。体现到棋上,熟悉的人就会发现,他的和棋比较多,因为有时候‘不敢杀’。不过这两年他已经改变了不少,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棋局中。”
汪霞平是个活泼开朗,同时也懂得变通和顺应潮流的人。无论买房、炒股,还是管教孩子、孝敬老人,汪霞平都给老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家买过的200平米的大房子,如今已经升值数倍,他们的儿子徐露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夺得过省第15届“金箔杯”象棋公开赛少年组冠军,他们家堪称“象棋之家”了。汪霞平现在在南京市青少年宫做象棋老师,她带的学生前前后后已经上千了。而在这些事情上,徐天红也自愧不如,笑称汪霞平“借这些事情抬高自己的家庭地位”。实际上,汪霞平并不是一个张扬的人,她顺应潮流但从不庸俗地随大流,她懂得变通却又不失朴实和纯真。汪霞平说;“天红成名后家里经济条件比以前宽裕了,但我一般不去追求名牌和享受。”她和徐天红结婚十多年来也从来没有刻意过结婚纪念日。甚至于结婚很多年后,她跟老公才发现,原来2月14日——他们的结婚纪念日,竟然是情人节。从1988年结婚到现在,两人携手一起走过了19个春秋。虽说两人已是“老夫老妻”,但身兼同行、妻子双重身份的汪霞平,只要一说起老公徐天红,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幸福和甜蜜。
在汪霞平眼中,徐天红是一个“好人”,是一个行事谨慎、做事认真、纯真善良的“太好人”。“我俩性格上其实存在不小的差异,他为人耿直不善变通,而我性格开朗乐于交流。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而且在一起生活得很开心,关键是我跟他都很朴实纯真,我们都有一颗赤子之心。生活中,天红除了下棋和工作,其它什么事都不烦,因为有我来帮他处理。天红经常开玩笑说,我是他的贴身秘书。”说到最后一句时,45岁的汪霞平仍然像新婚似的陶醉和深情。
就因为有这么称职的“贴身秘书”,婚后的徐天红先后作为中国队主力队员于1990年、1992年夺得亚洲杯团体冠军,1989年获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1993年第三届世界象棋锦标赛男子个人冠军、团体冠军中国队成员。1994年、1996年两获“银荔杯”赛冠军,2005年获“嘉周杯”赛冠军。2005年与特级大师张国凤合作,获“灌南汤沟杯”混双赛冠军。他任总教头的江苏队多次在全国各种赛事中取得好成绩。还与汪霞平台著《象棋东南烽火》、《江东俊秀徐天红专集》、《象棋中局实战技巧》等脍炙人口的棋书……应该说,荣誉后面真的如一句歌词所表达的那样,有天红的一半,也有汪霞平的一半。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榍拙,漫腾腾地暖烘烘。”时下,有很多年轻人,热恋时轰轰烈烈,你死我活,但就像诗中所描写的茅草那样,燃烧起来尽管火焰冲天,但很快就没有了,有不少人刚结婚就开始算计着分手。而徐天红夫妻的感情,则如同诗中那一炉燃烧的树根(梧拙),火苗漫腾腾但却把屋子烧得很暖和。他们的爱情,更像一坛陈年的老酒,时间越长,滋味越浓!
编辑 老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