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素养在现代人的综合素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使学生能在工作中通过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计算机教师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如何打造精品课程,保证教学质量,出色完成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的任务,是我们每一位计算机课程任课教师需要认真探索研究的课题。笔者谨在课程团队建设、课程内容建设、软硬件建设和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方面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各行各业都少不了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从最早帮助人们进行科学计算,到现在已经逐步改变了角色,主要用于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应用范围深入到各个领域。计算机素养在现代人的综合素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使学生能在工作中通过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计算机教师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中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不能只限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使用,更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计算机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项应用学科。职业学校培养的主要目标不是专门从事计算机研究的人才,而是适应岗位需求,会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所以我们计算机教研组在努力建设校级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使本课程在我校达到“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的先进水平,以满足培养合格乃至优秀中职毕业生的要求。
一、背景
(一)分析90后学生特点
在传统课堂上,我们多数教师总觉得坐在教室里的都是“厌学生”而不是“学生”。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差,解决生活问题的技能差。一些中职教师总抱怨“施教者呕心沥血,受教者无动于衷”。可是为什么星罗棋布的网吧里,却总有鏖战正酣的学生在“学习”游戏?为什么我们眼中的“厌学生”在虚拟世界里却是有两把刷子的“高手”?(见附表)
我们的学生正是附表1中的Y世代人[1]。他们被赋予了新鲜的时代特色,和我们教师、家长存在巨大的代沟。他们的世界是个充满选择的世界,他们的世界没有“永远”;他们喜欢改变;他们不喜欢毫无瑕疵、神一样的权威和偶像,而是更容易接受真诚的、不完美的人的影响;他们喜欢挑战权威;喜欢电脑游戏里控制的满足感;他们渴望被信任,被认可,被承认,被接纳。
中职校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他们更缺少成功的经验,更需要体验成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赞赏。作为育人者,我们不是简单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是需要了解他们,分析学生特点,认同他们的情绪,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了解、关爱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成为学生可信任的“权威”。
(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滞后性
计算机技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学内容和最新应用软件往往存在3-5年的滞后。也就是说,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不可能与信息技术的先进水平并驾齐驱,而只能是动态的跟踪过程。任何企图像数学、物理、化学那样将教学内容保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都是不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所以我们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推进技术更新和内容更新。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深度
计算机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在下面沉沉地听,教师演示完毕后,学生照葫芦画瓢上机操作。这往往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为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实践不够深入,学生难以对工具软件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导致学生知识技能薄弱,缺乏深度,不会探究和拓展,没有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师资情况复杂
中职校计算机教师以两类人居多:一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但不是师范“科班”毕业,专业知识有余而教学水平不足。另一类人是“师范”毕业,但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改行。有的是兼职,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专业训练,半路出家,自学而成,专业水平总的来说不高。
二、如何建设精品课程
(一)课程团队建设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我们计划练就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
1.经过两年建设使课程团队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
课程团队的高级职称教师达20%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50%以上。
课程团队的本科学历教师达到100%,45岁以下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达到40% 以上。
2.教师团队全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证
学校应重视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提供机会和时间,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计算机教研组组长,我很重视团队建设,带领大家一起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团队成员多思考,勤总结,参与教改、课改,撰写教研论文,多出成果。要坚持定期召开教研组活动,形成长效机制,督促大家共同成长进步,使我校教师拓展知识,增长见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成为与时俱进、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
(二)课程内容建设
1.处理教材内容,自编校本教材和大纲
(1)内容分层,补充更新。在处理教材内容上,应有广度和深度,并注意更新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计算机文化基础内容应包括:A.计算机绪论;B.常用Office办公软件应用;C.数据、文件的组织与管理;D.微型计算机原理;E.计算机硬件系统;F.计算机软件系统;G.计算机网络基础;H.多媒体技术基础等。在基础知识上,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以实现分层教学,并对最新技术进行适时补充。 比如,我在讲解“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时,学生获得了电脑病毒的相关知识后,我在“课外拓展”环节设计了问题:“木马是电脑病毒吗?木马和电脑病毒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通过Internet网络自主探究答案,讨论分析后汇总结果。通过拓展,课堂内容有了深度,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联系实际,能使学生快速了解最新技术和信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图1 计算机教学内容分层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计算机技术与学生本专业的内容衔接,编写校本教材与大纲。我校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2013年版)》。教材对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针对性不强。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医院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调研,我们开发了校本教材和实施大纲。校本教材突破统编教材的知识体系,按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添加护理工作中的实例作为任务、项目或者习题,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缩短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2.以应用为目的,构建完善的教学素材库
在工作中,我们教研组建立一套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共享教学素材库,主要有: 教与学的媒体: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作业、教学案例、实训内容等。 网上资源建设:所有教学指导文件和教与学的媒体、等级考试相关材料等。各位教师群策群力,无私地拿出自己多年积累的素材,与团队共同分享,在分享研讨的基础上,资源实现了共享,素材库内容的质量也有提高。目前素材库还在不断丰富中。
(三)计算机软、硬件建设
计算机教学应紧跟计算机发展步伐,中职教育重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所需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及时更新就必不可少。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最先进、最有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够提高中职办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2]。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从图2学习金字塔可以看出,传统课堂上的听讲、阅读、视听、演示,都属于被动学习,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现代教学侧重学生的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在本质上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中构建知识体系。学生真正主动学习了,知识留存率和教学效率才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如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是建设我校计算机精品课程的关键所在。
■
图2 学习金字塔
1.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近两年我校一直在积极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个完整、复杂的“生态系统”,包含了思维导图法、大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法。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提问“你崇拜黑客吗?”的问题时,可以使用大脑风暴法让大家畅所欲言;在讲解计算机系统组成时,使用思维导图法,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在创作Word电子板报、贺卡、简历、Excel表格、畅游Internet网搜集信息时,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还可以设置学生操作表演、小竞赛等环节,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交流与展示,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2.理实一体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计算机学科所具有的特点,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种改革和创新。理实一体化的思想就是把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地结合,对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将会发挥巨大作用,将操作技能和理论素质在相结合的培养框架下得到构建。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得学生在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实现举一反三,为他们拓展了知识的应用领域,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3]。
3. 改革考核制度
(1)多元评价。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根据这个理论,对学生学习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4]
(2)以证促考。我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学年结束后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首先,等级考试并不仅仅考学生,其实也是在考教师。为了带学生参加考试,教师会自觉了解考试信息、考试大纲、考试题型,进而整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在备考中,教师找重点、难点,并积累了很多操作技巧,这将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以证促考、以证促学。
其次,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师和学生目标定位明确,各个计算机任课教师之间教学目标统一,成绩能较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水平。如果自己教、自己出试卷,教师可以控制学生及格率、优秀率,考核机制不够客观,不能真实反映各个教师、各个班级学生的水平差异。
再次,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机房局域网和Internet技术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机房局域网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能为学生创造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Internet技术更是将课堂无限放大,通过遨游因特网,学生会找到最新的知识,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最有价值的计算机资料。这在教师的实际课堂上是很难获得的,因此,互联网能把世界的知识全部汇集起来供学生学习和使用,学生可以自主探究问题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课堂内容,增加教学深度,并教会学生享受健康网络生活。
5.计算机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研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因素,要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要重视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懂得诚实守信、勤劳奉献的价值,使学生成为拥有良好职业操守的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就业,计算机教学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5]
课程是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必要渠道,抓好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保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中职学校更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自身不断完善和继续发展。对课程建设研讨要制度化,要广泛深入地交流。我们要努力打造校级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最终为未来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创造出高效优质、科学合理的教学系统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翼.80/90后之教与学·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专题培训.内部学习材料.
[2]劳德兰.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J].市场论坛,2013(4).
[3]贡国忠.理实一体化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31).
[4]孙效彬.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操作技能的评价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3(1).
[5]邹颖伟.高职计算机教学特色研究[J].知识经济,2013(23).
北京市职业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选拔计划项目资助。 (责编 赵建荣)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精品课程建设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各行各业都少不了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从最早帮助人们进行科学计算,到现在已经逐步改变了角色,主要用于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应用范围深入到各个领域。计算机素养在现代人的综合素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使学生能在工作中通过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计算机教师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中职教育中计算机教学不能只限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基本使用,更要重视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质,使学生具有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计算机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项应用学科。职业学校培养的主要目标不是专门从事计算机研究的人才,而是适应岗位需求,会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这就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所以我们计算机教研组在努力建设校级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使本课程在我校达到“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的先进水平,以满足培养合格乃至优秀中职毕业生的要求。
一、背景
(一)分析90后学生特点
在传统课堂上,我们多数教师总觉得坐在教室里的都是“厌学生”而不是“学生”。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差,解决生活问题的技能差。一些中职教师总抱怨“施教者呕心沥血,受教者无动于衷”。可是为什么星罗棋布的网吧里,却总有鏖战正酣的学生在“学习”游戏?为什么我们眼中的“厌学生”在虚拟世界里却是有两把刷子的“高手”?(见附表)
我们的学生正是附表1中的Y世代人[1]。他们被赋予了新鲜的时代特色,和我们教师、家长存在巨大的代沟。他们的世界是个充满选择的世界,他们的世界没有“永远”;他们喜欢改变;他们不喜欢毫无瑕疵、神一样的权威和偶像,而是更容易接受真诚的、不完美的人的影响;他们喜欢挑战权威;喜欢电脑游戏里控制的满足感;他们渴望被信任,被认可,被承认,被接纳。
中职校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他们更缺少成功的经验,更需要体验成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赞赏。作为育人者,我们不是简单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是需要了解他们,分析学生特点,认同他们的情绪,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在了解、关爱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成为学生可信任的“权威”。
(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滞后性
计算机技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门学科。所以教学内容和最新应用软件往往存在3-5年的滞后。也就是说,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不可能与信息技术的先进水平并驾齐驱,而只能是动态的跟踪过程。任何企图像数学、物理、化学那样将教学内容保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都是不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所以我们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推进技术更新和内容更新。
2.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深度
计算机课程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先讲解示范,学生在下面沉沉地听,教师演示完毕后,学生照葫芦画瓢上机操作。这往往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为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实践不够深入,学生难以对工具软件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导致学生知识技能薄弱,缺乏深度,不会探究和拓展,没有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师资情况复杂
中职校计算机教师以两类人居多:一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但不是师范“科班”毕业,专业知识有余而教学水平不足。另一类人是“师范”毕业,但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改行。有的是兼职,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专业训练,半路出家,自学而成,专业水平总的来说不高。
二、如何建设精品课程
(一)课程团队建设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我们计划练就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
1.经过两年建设使课程团队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
课程团队的高级职称教师达20%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50%以上。
课程团队的本科学历教师达到100%,45岁以下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达到40% 以上。
2.教师团队全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教师证
学校应重视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和专业技术培训,提供机会和时间,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计算机教研组组长,我很重视团队建设,带领大家一起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团队成员多思考,勤总结,参与教改、课改,撰写教研论文,多出成果。要坚持定期召开教研组活动,形成长效机制,督促大家共同成长进步,使我校教师拓展知识,增长见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成为与时俱进、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
(二)课程内容建设
1.处理教材内容,自编校本教材和大纲
(1)内容分层,补充更新。在处理教材内容上,应有广度和深度,并注意更新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计算机文化基础内容应包括:A.计算机绪论;B.常用Office办公软件应用;C.数据、文件的组织与管理;D.微型计算机原理;E.计算机硬件系统;F.计算机软件系统;G.计算机网络基础;H.多媒体技术基础等。在基础知识上,教师应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以实现分层教学,并对最新技术进行适时补充。 比如,我在讲解“计算机病毒与信息安全”时,学生获得了电脑病毒的相关知识后,我在“课外拓展”环节设计了问题:“木马是电脑病毒吗?木马和电脑病毒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通过Internet网络自主探究答案,讨论分析后汇总结果。通过拓展,课堂内容有了深度,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联系实际,能使学生快速了解最新技术和信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图1 计算机教学内容分层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计算机技术与学生本专业的内容衔接,编写校本教材与大纲。我校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2013年版)》。教材对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针对性不强。根据学生的要求、特点和医院对护理人才的需求调研,我们开发了校本教材和实施大纲。校本教材突破统编教材的知识体系,按模块化知识结构编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添加护理工作中的实例作为任务、项目或者习题,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缩短与临床实际的距离。
2.以应用为目的,构建完善的教学素材库
在工作中,我们教研组建立一套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共享教学素材库,主要有: 教与学的媒体: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作业、教学案例、实训内容等。 网上资源建设:所有教学指导文件和教与学的媒体、等级考试相关材料等。各位教师群策群力,无私地拿出自己多年积累的素材,与团队共同分享,在分享研讨的基础上,资源实现了共享,素材库内容的质量也有提高。目前素材库还在不断丰富中。
(三)计算机软、硬件建设
计算机教学应紧跟计算机发展步伐,中职教育重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中所需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及时更新就必不可少。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最先进、最有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够提高中职办学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2]。
(四)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从图2学习金字塔可以看出,传统课堂上的听讲、阅读、视听、演示,都属于被动学习,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教学偏重教师的教,现代教学侧重学生的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学在本质上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创设或者利用各种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学生以探究、主动、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讨论、实践和“教授给他人”中构建知识体系。学生真正主动学习了,知识留存率和教学效率才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如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是建设我校计算机精品课程的关键所在。
■
图2 学习金字塔
1.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
近两年我校一直在积极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个完整、复杂的“生态系统”,包含了思维导图法、大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法。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提问“你崇拜黑客吗?”的问题时,可以使用大脑风暴法让大家畅所欲言;在讲解计算机系统组成时,使用思维导图法,使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在创作Word电子板报、贺卡、简历、Excel表格、畅游Internet网搜集信息时,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还可以设置学生操作表演、小竞赛等环节,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参与、合作、交流与展示,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2.理实一体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是计算机学科所具有的特点,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一种改革和创新。理实一体化的思想就是把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完美地结合,对于学生的能力提高将会发挥巨大作用,将操作技能和理论素质在相结合的培养框架下得到构建。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得学生在熟练操作计算机的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实现举一反三,为他们拓展了知识的应用领域,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3]。
3. 改革考核制度
(1)多元评价。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根据这个理论,对学生学习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主体要多元化。[4]
(2)以证促考。我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年,学年结束后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首先,等级考试并不仅仅考学生,其实也是在考教师。为了带学生参加考试,教师会自觉了解考试信息、考试大纲、考试题型,进而整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在备考中,教师找重点、难点,并积累了很多操作技巧,这将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以证促考、以证促学。
其次,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师和学生目标定位明确,各个计算机任课教师之间教学目标统一,成绩能较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水平。如果自己教、自己出试卷,教师可以控制学生及格率、优秀率,考核机制不够客观,不能真实反映各个教师、各个班级学生的水平差异。
再次,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机房局域网和Internet技术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机房局域网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能为学生创造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Internet技术更是将课堂无限放大,通过遨游因特网,学生会找到最新的知识,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最有价值的计算机资料。这在教师的实际课堂上是很难获得的,因此,互联网能把世界的知识全部汇集起来供学生学习和使用,学生可以自主探究问题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课堂内容,增加教学深度,并教会学生享受健康网络生活。
5.计算机教学要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要研究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因素,要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要重视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要重视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懂得诚实守信、勤劳奉献的价值,使学生成为拥有良好职业操守的人,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就业,计算机教学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的体现。[5]
课程是中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必要渠道,抓好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保证。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中职学校更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自身不断完善和继续发展。对课程建设研讨要制度化,要广泛深入地交流。我们要努力打造校级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最终为未来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创造出高效优质、科学合理的教学系统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翼.80/90后之教与学·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专题培训.内部学习材料.
[2]劳德兰.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J].市场论坛,2013(4).
[3]贡国忠.理实一体化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31).
[4]孙效彬.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操作技能的评价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3(1).
[5]邹颖伟.高职计算机教学特色研究[J].知识经济,2013(23).
北京市职业院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选拔计划项目资助。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