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岁的女孩要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与西北边陲的边疆地区女孩依力孜拉结成手拉手的对子,从此以后,自己的这个三口之家将平添一个妹妹,直到永远!
5年前,东海之滨南通,温润的气候滋养了白颀细嫩的江南女孩徐嫣。14岁的女孩要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与西北边陲的女孩依力孜拉结成手拉手对子,从此以后,自己的这个三口之家将平添一个妹妹,直到永远!
“你决定了?有长期帮扶下去的决心吗?”妈妈徐晓燕的话语中既有担心又是试探。得到女儿肯定的答复后徐妈妈舒了口气。其实,知女莫如母,她早该对女儿放心。徐嫣从小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只要学校组织的捐款、帮扶活动,从来没落下过。如今,14岁的徐嫣已上初中二年级,正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
学校的一纸倡议
南通中学是江苏省的一所重点中学,不但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也没有放松对每个孩子的品行教育。2006年新学期开学伊始,学校就发出了一纸手拉手结对子的倡议,大意是请省下你平时的零花钱,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献上一份爱心,让他们有学上,有书包用……而此次受援方就是美丽的塞外江南伊犁,对象遍布伊犁河谷的各县市。
几个月后,经筛选、考察、组合,一个年仅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的维吾尔族小女孩依力孜拉成了徐嫣帮扶的对象。“听到这个消息时,徐嫣激动得都快跳起来了,因为这更是一份信任和责任。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这种机会的!”提及3年前的情形,妈妈徐晓燕历历在目。
妹妹让我懂得感恩
转眼,当年那个刚上学的7岁小女孩儿,已长成文静秀气的小姑娘了。3年间,记不清多少次为妹妹所在的伊宁市第二十一小学校长的银行卡内打过多少学费,也不记得一共给妹妹寄了多少钱物,只知道因为自己的帮助,依力孜拉才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而长期保持的“第一名”更是令徐嫣没有失望:那个品学兼优的伊犁维吾尔族小妹妹成了徐嫣向外人谈起时的骄傲!
即使双语教学的普及,也没能让依力孜拉完全掌握母语之外的汉语。因为语言的障碍,有时依力孜拉和徐嫣难以沟通,这时,依力孜拉的邻居马兰大妈便充当了翻译的角色,谈依力孜拉的学习、家庭和生活……
虽然不能够完全听懂对方的话语,但徐嫣可以明显感觉到妹妹听到自己声音时的那份激动,徐嫣更有了一份责任并懂得感恩。“每次还没开学呢,孩子就操心该给伊犁的妹妹寄钱,买文具了!而且,了解了依力孜拉家里的贫穷现状,她更懂得珍惜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懂得了报答父母、报答家人,知道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妈妈徐晓燕说。
超越亲情的民族情
“只要是我打电话过去,马兰大妈就会帮着把扬声器打开,妹妹一家人都会坐在电话机旁听我说话。”谈到依力孜拉一家人对这件事的重视,徐嫣在感动之余多了份责任:对伊犁妹妹的帮助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她完成学业。“再有一年多我就上大学了。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我大学毕业就可以自力更生了。到那时,我可以用自己挣的工资继续帮助妹妹!”
有了姐姐一家人的帮助和物质支持,依力孜拉对南通同样充满期待:“我真希望南通能有一所内地高中班的学校,这样我考高中时就可以报那所学校,就可以早一点儿与姐姐见面了!”依力孜拉最大的心愿还有将来考一所南通的大学,与姐姐、大妈见面。
如今,两个孩子间的结对子活动已延伸为两个家庭之间的事儿。听说明年依力孜拉一家可能会拥有自己的住房,徐晓燕说到时一定再寄一些钱物帮助他们布置家用;而吐尔尼莎则没有更合适表达感谢的方式,除了邀请徐嫣一家人能早点来伊犁欣赏美丽的风光外,还用他们寄来的钱买了葡萄干、杏脯等新疆特产寄过去。
南通姐姐:舍不下的伊犁情
去年8月,父母为徐嫣办理了出国手续,“她现在在美国的一所林顿中学读十一年级。孩子适应得还算快,目前已过了语言障碍关,还参加了学校的乐队。下个月她还要参加钢琴和舞蹈比赛,那边的老师也都非常喜欢来自中国的女孩徐嫣。”徐晓燕说,就在几天前,女儿还在网上告诉母亲要给依力孜拉写信告诉她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活情况呢!“估计功课紧张还没顾得上,但孩子一定会这么做的。”电话中,徐晓燕一再询问记者伊犁的气候情况,“你们那里天冷得快,这几天我准备再去商场买些冬天的衣物给依力孜拉寄去,还要买些好吃的。”细心的徐晓燕说,这也是女儿去美国之前一再叮嘱的,而且他们约定的“供依力孜拉一直读完大学”的承诺也没有变。
徐嫣说,她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到伊犁,飞到妹妹面前,给她讲一讲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在异国的学习、生活情况……
其实,伊力孜拉和徐嫣是对未曾谋面却用心灵交流了很久的一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姐妹。4年前的一次结对子活动中,远在江海之滨江苏南通、当时正上初二的徐嫣结识了家境贫困、学习却异常用功的维吾尔族小女孩依力孜拉。从此,妹妹的学习用品、衣服鞋袜、好吃的小零食,还有每个学期的学费,徐嫣都会催促妈妈徐晓燕早早寄去!
当记者再次来到依力孜拉家时,一家人已搬进了政府为他们修建的廉租住房。在民生小区21号楼内,勤劳的女主人把一套两居室的房间打理得干净整洁。为表庆贺,依力孜拉的舅舅、伯伯等人还帮扶着为新房增置了电视机、挂毯、新茶几……依力孜拉的母亲吐尔尼莎说,这学期,女儿已转到伊宁市第13小学五年级就读,在这所民汉合校中,女儿的成绩依旧名列前茅。“我们希望她能考上内初班,最好能在南通上,这样就能见到徐嫣姐姐了。”受经济条件限制,依力孜拉虽然很想见见她的南通姐姐,但还是忍住没有向母亲提出这一要求。“请转告徐嫣一家,让他们放心,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好,住房条件也改善了,他们到时候来了也不愁没住的地方。”吐尔尼莎说,靠着500多元的低保金,加上爱人一双勤劳的手,一家人每月的收入都在1000多元,“节约一点,还是完全够花的。”
听说了依力孜拉一家人现在的情况,电话那头的徐晓燕也很高兴,“一定去,一定去,等徐嫣明年暑假从美国回来探亲时我就带着孩子去!”原来,计划今年暑假以志愿者身份来伊犁、为伊犁的维吾尔族小孩担任汉语老师的徐嫣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吐尔尼莎还告诉记者,去年六一时,徐嫣和妈妈曾给依力孜拉的学校寄了个大包裹,里面有书包、衣物,甚至连鞋袜都没落掉,还有依力孜拉爱吃的饼干。8月中旬,他们又给我们寄来了600元钱,“说是一部分用于新学期的学杂费,一部分给新家增置些东西!”
5年前,东海之滨南通,温润的气候滋养了白颀细嫩的江南女孩徐嫣。14岁的女孩要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与西北边陲的女孩依力孜拉结成手拉手对子,从此以后,自己的这个三口之家将平添一个妹妹,直到永远!
“你决定了?有长期帮扶下去的决心吗?”妈妈徐晓燕的话语中既有担心又是试探。得到女儿肯定的答复后徐妈妈舒了口气。其实,知女莫如母,她早该对女儿放心。徐嫣从小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只要学校组织的捐款、帮扶活动,从来没落下过。如今,14岁的徐嫣已上初中二年级,正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
学校的一纸倡议
南通中学是江苏省的一所重点中学,不但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也没有放松对每个孩子的品行教育。2006年新学期开学伊始,学校就发出了一纸手拉手结对子的倡议,大意是请省下你平时的零花钱,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献上一份爱心,让他们有学上,有书包用……而此次受援方就是美丽的塞外江南伊犁,对象遍布伊犁河谷的各县市。
几个月后,经筛选、考察、组合,一个年仅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的维吾尔族小女孩依力孜拉成了徐嫣帮扶的对象。“听到这个消息时,徐嫣激动得都快跳起来了,因为这更是一份信任和责任。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这种机会的!”提及3年前的情形,妈妈徐晓燕历历在目。
妹妹让我懂得感恩
转眼,当年那个刚上学的7岁小女孩儿,已长成文静秀气的小姑娘了。3年间,记不清多少次为妹妹所在的伊宁市第二十一小学校长的银行卡内打过多少学费,也不记得一共给妹妹寄了多少钱物,只知道因为自己的帮助,依力孜拉才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而长期保持的“第一名”更是令徐嫣没有失望:那个品学兼优的伊犁维吾尔族小妹妹成了徐嫣向外人谈起时的骄傲!
即使双语教学的普及,也没能让依力孜拉完全掌握母语之外的汉语。因为语言的障碍,有时依力孜拉和徐嫣难以沟通,这时,依力孜拉的邻居马兰大妈便充当了翻译的角色,谈依力孜拉的学习、家庭和生活……
虽然不能够完全听懂对方的话语,但徐嫣可以明显感觉到妹妹听到自己声音时的那份激动,徐嫣更有了一份责任并懂得感恩。“每次还没开学呢,孩子就操心该给伊犁的妹妹寄钱,买文具了!而且,了解了依力孜拉家里的贫穷现状,她更懂得珍惜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懂得了报答父母、报答家人,知道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妈妈徐晓燕说。
超越亲情的民族情
“只要是我打电话过去,马兰大妈就会帮着把扬声器打开,妹妹一家人都会坐在电话机旁听我说话。”谈到依力孜拉一家人对这件事的重视,徐嫣在感动之余多了份责任:对伊犁妹妹的帮助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她完成学业。“再有一年多我就上大学了。也就是五六年的时间,我大学毕业就可以自力更生了。到那时,我可以用自己挣的工资继续帮助妹妹!”
有了姐姐一家人的帮助和物质支持,依力孜拉对南通同样充满期待:“我真希望南通能有一所内地高中班的学校,这样我考高中时就可以报那所学校,就可以早一点儿与姐姐见面了!”依力孜拉最大的心愿还有将来考一所南通的大学,与姐姐、大妈见面。
如今,两个孩子间的结对子活动已延伸为两个家庭之间的事儿。听说明年依力孜拉一家可能会拥有自己的住房,徐晓燕说到时一定再寄一些钱物帮助他们布置家用;而吐尔尼莎则没有更合适表达感谢的方式,除了邀请徐嫣一家人能早点来伊犁欣赏美丽的风光外,还用他们寄来的钱买了葡萄干、杏脯等新疆特产寄过去。
南通姐姐:舍不下的伊犁情
去年8月,父母为徐嫣办理了出国手续,“她现在在美国的一所林顿中学读十一年级。孩子适应得还算快,目前已过了语言障碍关,还参加了学校的乐队。下个月她还要参加钢琴和舞蹈比赛,那边的老师也都非常喜欢来自中国的女孩徐嫣。”徐晓燕说,就在几天前,女儿还在网上告诉母亲要给依力孜拉写信告诉她自己在美国的学习、生活情况呢!“估计功课紧张还没顾得上,但孩子一定会这么做的。”电话中,徐晓燕一再询问记者伊犁的气候情况,“你们那里天冷得快,这几天我准备再去商场买些冬天的衣物给依力孜拉寄去,还要买些好吃的。”细心的徐晓燕说,这也是女儿去美国之前一再叮嘱的,而且他们约定的“供依力孜拉一直读完大学”的承诺也没有变。
徐嫣说,她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到伊犁,飞到妹妹面前,给她讲一讲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在异国的学习、生活情况……
其实,伊力孜拉和徐嫣是对未曾谋面却用心灵交流了很久的一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姐妹。4年前的一次结对子活动中,远在江海之滨江苏南通、当时正上初二的徐嫣结识了家境贫困、学习却异常用功的维吾尔族小女孩依力孜拉。从此,妹妹的学习用品、衣服鞋袜、好吃的小零食,还有每个学期的学费,徐嫣都会催促妈妈徐晓燕早早寄去!
当记者再次来到依力孜拉家时,一家人已搬进了政府为他们修建的廉租住房。在民生小区21号楼内,勤劳的女主人把一套两居室的房间打理得干净整洁。为表庆贺,依力孜拉的舅舅、伯伯等人还帮扶着为新房增置了电视机、挂毯、新茶几……依力孜拉的母亲吐尔尼莎说,这学期,女儿已转到伊宁市第13小学五年级就读,在这所民汉合校中,女儿的成绩依旧名列前茅。“我们希望她能考上内初班,最好能在南通上,这样就能见到徐嫣姐姐了。”受经济条件限制,依力孜拉虽然很想见见她的南通姐姐,但还是忍住没有向母亲提出这一要求。“请转告徐嫣一家,让他们放心,我们现在生活得很好,住房条件也改善了,他们到时候来了也不愁没住的地方。”吐尔尼莎说,靠着500多元的低保金,加上爱人一双勤劳的手,一家人每月的收入都在1000多元,“节约一点,还是完全够花的。”
听说了依力孜拉一家人现在的情况,电话那头的徐晓燕也很高兴,“一定去,一定去,等徐嫣明年暑假从美国回来探亲时我就带着孩子去!”原来,计划今年暑假以志愿者身份来伊犁、为伊犁的维吾尔族小孩担任汉语老师的徐嫣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吐尔尼莎还告诉记者,去年六一时,徐嫣和妈妈曾给依力孜拉的学校寄了个大包裹,里面有书包、衣物,甚至连鞋袜都没落掉,还有依力孜拉爱吃的饼干。8月中旬,他们又给我们寄来了600元钱,“说是一部分用于新学期的学杂费,一部分给新家增置些东西!”